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上海社會工作者的主要職責

上海社會工作者的主要職責

(壹)建立和完善社會工作體系。

上海按照“整體設計、整體推進”的思路,從制度創新、制度完善、實踐推進三個方面入手,抓住職業認定、隊伍建設、崗位開發等關鍵環節,形成了壹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為社工晉升提供了系統的制度保障。

壹是建立職業資格制度。2003年3月,上海市民政局、市人事局發布《上海市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認證暫行辦法》,將社會工作者列為專業技術人才,並規定每年組織壹次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助理的資格認證考試。截至2009年底,上海已舉辦6次考試,全市共報名25662人,10521人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其中社會工作者2379人,社會工作者助理3867人,全國三四級社會工作者1160人。

二是建立註冊管理和繼續教育制度。上海市在職業資格制度的基礎上,出臺了《上海市社會工作者(助理)註冊管理試行辦法》,對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的人員進行註冊管理,使其成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以促進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規範其職業行為和實際工作。目前,全市註冊8000人次,開展繼續教育1,000余人次。

三是建立崗位分配制度(針對部分人沒工作,60%學生流失的情況)。2004年,上海市民政局出臺了《關於本市民政系統及相關事業單位註冊社工配置的意見》,明確提出社會福利機構和社區公益組織的社工配置,並要求采取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在三年內實現上述目標。

四是探索建立崗位輪崗培訓制度。協調社會工作各領域相關部門,對實際在職人員分階段、分批、分層進行崗位輪崗培訓。目前,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工作者的培訓已經準備就緒。司法矯正、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勞動保障、殘疾人康復、婦女和家庭服務、兒童和青少年服務等其他領域的社會工作培訓也在積極協調之中。

五是建立其他配套制度。目前,社會工作項目設計、薪酬指導、經費保障、督導評估、行業管理、社工聯系誌願者等相關制度正在逐步建立。

(二)建立和完善社會工作管理服務的組織架構。

上海根據社會工作發展需要,從行政管理、行業自律、專業支撐等方面加強社會工作管理機構建設。

首先是成立壹個社會工作的行政機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2004年,上海市民政局增設了專業社會工作辦公室,統籌全市社會工作發展。近年來,該部門在協調推進全市社會工作政策制定、拓展社會工作實踐深度和廣度、提高社會工作意識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職能地位和作用不斷凸顯。

二是積極培育社工行業管理機構。上海不斷加強市級社工協會建設。2005年2月,舉行了第二次大會,選舉產生了新的理事會。2006年,第壹個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正式成立,並推出“上海社會工作網”和《上海社會工作》雜誌,為全市社會工作管理和交流提供信息平臺。同時,指導各區縣完善管理機構。

三是加強社會工作培訓機構建設。在依托本市高校、科研單位的社會工作培訓機構開展專業培訓的同時,2000年,上海市民政局在原上海市民政幹部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上海市社會工作培訓中心,開展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的普及培訓、職業資格的考前培訓和註冊社會工作者的繼續教育。

(三)促進民政領域社會工作的全面發展

立足民政業務領域,引入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在社區建設、為老年人服務、為殘疾人服務、兒童家庭寄養、無家可歸者救助、困難家庭救助等方面開展社會工作。

在社區建設方面。市民政局起草了《上海市推進社區社會工作實施辦法》,明確了社區社會工作的專業領域、專業崗位、專業組織和專業人員。對社會工作者的職業資格、崗位培訓、繼續教育、招聘聘任、薪酬待遇、考核獎勵等日常管理作出了壹系列規定;明確社會工作發展的經費保障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在福利服務方面。在機構養老、孤殘兒童、精神病人、居家養老、兒童寄養等領域廣泛引入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上海社會福利中心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社會工作。上海市兒童福利院、上海市第壹社會福利院、上海市第二民政精神病醫院等多家機構引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鼓勵實務從業人員學習社會工作,運用社會工作個案、小組、社區等專業方法提供社會工作服務,設立社會工作崗位和部門。

在流浪人員救助管理方面。在市級層面,市救助管理站建立了社工服務站,下設四個小組,開展分類服務。專業社工對因自殺、自殘傾向或其他原因導致情緒不穩定的受助人員,對有特殊困難的老年人、殘疾人,對因家庭關系嚴重失衡導致生活困難的婦女、女性未成年受助人員,對有輕微違法行為或不良傾向的未成年受助人員,積極探索開展針對性的社會工作。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並得到了目標的好評。在地區壹級,建立了社會化和專業化的社會工作組織。

在推廣誌願者(義工)服務方面。本文提出了社會工作者與誌願者共同發展的理念。社工和誌願者是開展社會服務的生力軍。社工以職業從事社會服務,誌願者以業余兼職為主。因此,社會工作者應該充分發揮其專業性和專業化的優勢。社會工作者應該發展、指導、聯系和服務誌願者。他們不僅積極倡導誌願者的愛崗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而且努力克服誌願服務的隨意性、缺乏專業培訓、資源不足等缺點。

積極參與重大社會活動,發揮專業作用。2008年,清明節面對上海700萬人、52萬輛汽車的歷史最高成交額,積極倡導組織上海社會工作者提供墓地服務,提供悼念服務,倡導文明,疏導人流,優化管理。特別是在“512”抗震救災工作中,上海立即倡導組織社會人員投入搶險救援和災後重建。震後第七天,組織滬、港、臺三地社工派出首個全國需求評估工作組趕赴災區,撰寫了首個社工參與救災工作評估報告,成立了包括四個獨立專業服務團隊的上海社工服務小組。我們派出31批290人在都江堰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以“社區重建”為理念,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和方法,通過整合社會資源,重建支持網絡,撫慰災民情緒,重建社會關系,協助災區民眾進行自救和自我建設。得到了當地及相關方面的高度評價,獲得了“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的慈善項目。

(四)協調和推進全市各領域社會工作。

上海社會工作不僅在民政系統得到發展,而且在其他工作領域也得到發展,這是我們承擔的另壹項重要任務。

在政法工作領域。2003年,上海政法系統建立了壹支1300多人的吸毒、犯罪矯正、青少年等領域的專業社會工作者隊伍。這些社會工作者統稱為“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他們著眼於社區,從源頭上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管理服務。就組織體系而言,以民間組織的形式運作,市、區、街三級架構三線並進:“自強”社會服務總社、“新航”社區服務總站、“陽光”青少年事務中心。

在健康和教育領域。上海東方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壹批醫療機構設立了社工部門和崗位。社工積極協調醫院、患者及家屬的關系,配合醫療服務的開展;在中小學,社會工作者積極開展教育社會工作,調整師生關系,引導學生成長,有效支持學校教育。

在家庭、婦女、人口和計劃生育領域。上海市民政局會同市文明辦、市人口計生委、市婦聯出臺了《關於推進人口計生系統社工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婦聯系統社工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社區家庭文明建設指導中心的實施意見》等,,創新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深入家庭和婦女。

在民族宗教、僑務、殘疾人事業等領域也引入了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引進了社會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