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內蒙古薛家灣旅遊景點介紹內蒙古薛家灣旅遊景點介紹

內蒙古薛家灣旅遊景點介紹內蒙古薛家灣旅遊景點介紹

內蒙古和薛家灣之間有什麽景點?

妳好,從內蒙古到薛家灣的路上有很多美麗的景點,比如:

1.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赤峰滑雪場:位於赤峰市中心,是赤峰市最大的滑雪場,滑雪場種類繁多,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滑雪者,是內蒙古最受歡迎的滑雪場之壹。

2.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浩特大橋:位於烏蘭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橋梁,全長約1.5km,橋面寬度約20米。它是壹座結構精美的橋梁,是烏蘭浩特市的標誌性建築。

3.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突泉古城:位於突泉縣,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古城建築精美,古建築眾多,有古城墻、古城樓、古城宮等。它是古代文化的瑰寶。

4.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突泉湖:位於突泉縣境內,是壹個大湖,湖水寬闊清澈。湖邊有許多遊客。這是壹個美麗的自然風景和遊客遊玩的好地方。

5.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突泉古城景區:位於突泉縣境內,是壹處歷史悠久的古城景區。景區內有許多古建築,如古城墻、古城樓、古城宮等,是古代文化的瑰寶。

6.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浩特火車站:位於烏蘭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火車站,每天有大量列車運行,是內蒙古自治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壹。

7.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浩特國際機場:位於烏蘭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機場,每天有大量國內外航班運行,是內蒙古自治區最重要的航空樞紐之壹。

呼和浩特鄂爾多斯薛家灣鎮周邊有什麽旅遊景點?

大召、西裏圖召、烏蘇圖森林公園、將軍府、武塔寺、白塔、昭君墓、蒙古風情園、香沙灣、恩格貝沙漠。。。。。。。

準格爾旗有哪些旅遊景點?

薛家灣鎮成立於8月,1990。2005年8月,新薛家灣鎮由原姚溝鄉、哈代高樂鄉、海子塔鎮、薛家灣鎮和原長潭鄉、洞堆鎮六個村組成。該鎮位於鄂爾多斯準格爾旗東部,晉陜蒙三省交界處,呼和浩特、包頭、湖北金三角地帶。它是準格爾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1.365平方公裏,轄36個村,1.2個居委會,327個合作社,總戶數47558戶,總人口1.65349萬。鎮黨委轄54個黨支部,總人口65438人+黨員0738人。

該領土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特別是高質量的長焰煤和高嶺土,熱值超過6000大卡。該鎮有54個地方煤礦。通過資源整合,現有煤礦27座,年產原煤10萬噸。有年產2000萬噸原煤的世界級黑岱溝露天礦,哈爾烏素露天礦正在建設中。全鎮規模以上外商投資企業79家。全部投產後,可實現產值6543.8+00億元,利稅6543.8+00億元,就業7500人。

鎮上的交通條件非常便利。國道109縱貫東西,滬準、韋雪公路縱貫南北。自治區首條電氣化鐵路準岱鐵路直達山西省大同市,呼準高速、雪寶公路、準東鐵路壹期工程、呼準鐵路已建成通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使薛家灣鎮成為自治區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

薛家灣的旅遊景點

很難說是東勝好還是薛家灣好。只能說各有各的特點。東勝區位於鄂爾多斯中東部,總面積2200平方公裏,轄6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2009年常住人口達到44.4萬人,其中城鎮居民41.29萬人,城鎮化率為93.0%。年末全區戶籍人口2531萬人,增長1.9%。其中男性1275438+0萬,女性12.6萬。非農業人口1745438+00000,農業人口79000。出生2892人,出生率11.4‰,死亡率2.3‰,死亡592人。有蒙古族、漢族、滿族、回族等21個民族。平均海拔1,460米,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波狀高原區,占總面積的57%。東部為丘陵溝壑區,占總面積的43%。——東勝歷史文化豐富,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鄂爾多斯歷史悠久,地貌多樣,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民族文化資源豐富。是草原文化和黃河文化相結合的地方,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相交叉的地方,是蒙古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交融的地方。東勝作為鄂爾多斯市政府所在地,也是這種文化結合與交融最為突出的地區。東勝歷史資源豐富,有中國最完整的秦道、秦長城遺跡,有較高考古價值的漢魏北魏歷史遺跡。盛草原文化博大精深,是蒙古族傳統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壹。東勝自然地貌多樣,擁有世界級保護濕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博江海子鷗自然保護區。——東勝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東勝,位於鄂爾多斯盆地,被譽為中國21世紀能源中繼地。其境內及周邊地區資源豐富,尤其是優質煤炭。石灰石、石英砂、建築粘土、陶瓷粘土等資源儲量驚人,開發潛力巨大。東勝的農畜產品、林果山珍、中藥材遠近聞名。在發展建材產業和綠色食品產業方面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魯東交通發達,國道109、210在此交匯。東寶、蘇東高速公路貫穿市區,包神鐵路、富寶公路穿城而過。包西、準東、武東鐵路正在建設中,鐵路幹線與國家公鐵聯網。市區距包頭機場96公裏,距建設中的鄂爾多斯機場10分鐘車程,距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248公裏,距Xi、北京8000英裏。東勝信息集中,網通、電信、移動、聯通等幾大信息網絡覆蓋全境。以東勝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和信息通訊網絡已經形成。——東勝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整體環境明顯改善。近年來,東勝按照“統籌城鄉、三次產業互動”的發展思路和“壹手抓城市建設,壹手抓經濟建設”的思路,堅持走城鎮化帶動工業化、推進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全面實施城市發展“擴中互補崛起”三步走戰略,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生產環境和發展環境。近200億元投入城市建設。城區從15.6平方公裏擴大到67平方公裏,新建或改建道路20多條。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0.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由6.8平方米增加到16.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由15平方米增加到30.5平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由1.2萬噸增加到5.5萬噸。提升了城市整體形象,實現了城市群效應。按照“生態綠區”的發展要求,東勝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並於2000年在自治區率先實施禁牧和舍飼。目前,森林覆蓋率達到28%,植被覆蓋率達到85%以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東勝地區軟環境建設全面加強。2003年以來,環境建設年、招商引資年、文明建設年、文明建設促進年等主題年活動相繼開展,組織實施了“城市文明與妳同行”等多項活動。因此,市民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城市的整體素質顯著增強,能夠對外開放和吸引投資的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顯著提高。——東勝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按照“統籌城鄉、三次產業互動”的發展思路,東勝積極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和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堅持建立工業園區,以鄂爾多斯建設中國能源重化工基地為契機,發揮資源優勢,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打造八大特色工業園區。以羊絨紡紗、煤炭、建材、林沙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日趨完善。目前,東勝的羊絨紡紗行業約占全國市場的40%,全球市場的30%。建設中國羊絨紡織城和建設世界羊絨產業中心的目標已基本實現。堅持第三產業強區,依托城市優勢,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積極發展旅遊、文化、交通,打造全市文化教育、旅遊消費、物流配送、商貿金融四大中心。目前,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超過50%,對金融的貢獻超過70%。第三產業比重由“九五”末的2: 70: 28調整為1:39:60,產業結構趨於優化,由“二、三、壹”向“三、二、壹”轉變,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壹批新型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正在湧現。全區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事業整體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十五”以來,東勝綜合經濟實力始終位於自治區101縣(區)前列。2005年,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百強縣名單,排名第25位,在西部12省市中排名第壹,是自治區唯壹入圍全國百強縣的縣(區)。截至2006年底,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50.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0965.43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30元。薛家灣歷史悠久。據考證,早在35000年前,準旗就已經開展了以漁獵、采集為主要生活方式的古代人類活動,其文化特征與鄂爾多斯的“河套人”和“薩拉烏蘇文化”有關。夏周時期(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旗區是渾州、土方、桂、林虎、白蒂等部落的牧場。這些遊牧部落與當時的中原王朝作戰,時而進攻,時而征服;戰國時期,魏、秦、趙等諸侯國的勢力相繼進入現在的準格爾旗地區,歷史上開始了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交融。清順治六年(1649),高原特產杏仁露被清政府仿滿洲八旗編制,鄂爾多斯部落分為六旗。準格爾旗當時被稱為鄂爾多斯左翼的前旗。在這面旗幟的東南面,壹塊寬25km,長110km的區域被劃為“禁地”,作為皇家牧場。晚清時期,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擺脫經濟困境,清政府實行“移民邊疆,開墾荒地”的政策,搜刮扣留了大量的荒銀,致使大片森林和牧場遭到破壞,大片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嚴重。此後,準格爾旗生態環境惡化,氣候變得寒冷幹燥。民國時期,根據《對蒙優待條例》,內蒙古仍采用清朝,準旗壹如既往地修建。1948年5月,準格爾旗解放,旗府設在沙圪堵鎮。1950 65438+十月,末代君主齊福海回沙閣擋封。同年,準格爾旗人民政府成立,結束了準格爾旗封建諸侯的統治。[編輯此段]自薛家灣建市以來,薛家灣先後被評為準格爾旗小康鎮、十佳鎮、鄂爾多斯科技示範鎮、內蒙古文化示範鎮、體育示範鎮、衛生鎮、十佳文明示範鎮、十佳文明旗縣城關鎮、八星級文明鎮,被建設部、民政部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冰雕在薛家灣的位置

薛家灣冰雕位於準格爾旗薛家灣鎮田原河橡膠壩。冰雪公園建設負責人韓元光介紹,冰雪公園於2022年6月5438+2月05日開園,2023年6月5438+10月8日開園。建成冰雕雪雕30余件,建設了8個不同類型的遊樂場所,占地8萬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0人。冰雪公園配有安全員,保障市民安全。

鄂爾多斯薛家灣和東勝哪個好?

很難說東勝好還是薛家灣好。只能說各有各的特點。東勝區位於鄂爾多斯中東部,總面積2200平方公裏,轄6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2009年常住人口4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1.29萬人,城鎮化率93.0%。年末全區戶籍人口2531萬人,增長1.9%。其中,男性人口1271000,女性人口126000;非農業人口1745438+00000,農業人口79000。全年出生人口2892人,出生率11.4‰,死亡率2.3‰。有蒙古族、漢族、滿族、回族等21個民族。平均海拔1,460米,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波浪高原區,占總面積的57%。東部為丘陵溝壑區,占總面積的43%。——東勝歷史文化豐富,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鄂爾多斯歷史悠久,地貌多樣,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民族文化資源雄厚。是草原文化和黃河文化相結合,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交織,蒙古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地方。東勝作為鄂爾多斯市政府所在地,也是這種文化結合和交融表現最突出的地區。東勝歷史資源豐富,有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秦之道、秦長城遺跡,有較高考古價值的漢魏北魏歷史遺跡;東勝草原文化博大精深,是蒙古族傳統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壹。東勝擁有多種自然地貌,包括世界級保護濕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博江海子鷗自然保護區。——東勝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東勝位於鄂爾多斯盆地,是中國21世紀的能源接替地。其國內及周邊地區資源豐富,尤以優質煤炭聞名。石灰石、石英砂、建築粘土、陶瓷粘土儲量驚人,開發潛力巨大。東勝農畜產品、林果、山珍、中藥材久負盛名,發展建材產業、綠色食品產業優勢明顯。東勝交通發達,109、210國道在此交匯。東寶、蘇東高速公路穿城而過,包神鐵路、富寶公路穿城而過。寶西、準東、吳棟鐵路正在建設中,公鐵幹線與國家公鐵網連接。市區距包頭機場96公裏,距建設中的鄂爾多斯機場10分鐘車程。東勝信息集中,網通、電信、移動、聯通等幾大信息網絡覆蓋全境。以東勝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和信息通訊網絡已經形成。——東勝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整體環境明顯改善。近年來,東勝按照“統籌城鄉、三次產業互動”的發展思路,遵循“壹手抓城市建設,壹手抓經濟建設”的思路,堅持走以城鎮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全面實施城市發展“拓寬、補缺、崛起”三步走戰略,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生產環境和發展環境。城市建設投資近200億元,城區面積由15.6平方公裏擴大到67平方公裏,新建或改建道路20多條,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0.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由6.8平方米增加到16.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由15平方米增加到30.5平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從654.38+0.2萬噸提高到5.5萬噸,城市整體形象得到提升,城市聚集效應明顯,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城市化率達到93%。按照“生態綠區”的發展要求,東勝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重要位置。2000年,在自治區率先實行禁牧和舍飼。目前,全區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率分別達到28%和85%,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東勝地區軟環境建設得到全面加強。2003年以來,環境建設年、招商引資年、文明建設年、推進文明建設年相繼開展,組織實施了“城市文明與妳同行”等多項活動,市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城市整體素質顯著增強,城市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能力的綜合競爭力顯著提高。——東勝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按照“城鄉統籌、互動發展”的發展思路,東勝積極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和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堅持設立工業區,以鄂爾多斯市打造中國能源重化工基地為契機,發揮資源優勢,加快工業入園步伐,建設八大特色工業園區。以羊絨紡紗、煤炭、建材、林沙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日趨完善。目前,東勝羊絨紡紗產業約占全國市場的40%,世界市場的30%,建設中國羊絨紡紗城和建設世界羊絨產業中心的目標基本實現。堅持三產強區,依托城市優勢,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積極發展大旅遊、大文化、大交通,打造全市文化、教育、旅遊消費、物流、貿易金融四大中心。目前,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50%,對財政的貢獻率超過70%。三次產業比重由“九五”末的2: 70: 28調整為1:39:60,產業結構趨於優化,由“二、三、壹”向“三、二、壹”轉變,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壹批新型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正在崛起。全區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事業整體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十五”以來,東勝綜合經濟實力始終位於自治區101縣(區)前列。2005年,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百強縣名單,位列全區第25位,在西部12個省市中排名第壹,是自治區唯壹入圍全國百強縣的縣(區)。截至2006年底,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50.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0965.43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30元。薛家灣歷史悠久。據考證,早在35000年前,準旗就有以漁獵采集為主要生活方式的古代人類活動,其文化面貌與鄂爾多斯的“河套人”和“薩拉烏蘇文化”相聯系。夏商周時期(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旗內居住著肉粥、土、鬼、犟、胡林、白蒂等部落。這些遊牧部落與當時中原王朝的朝廷作戰,時而進攻,時而征服。戰國時期,魏、秦、趙等諸侯國勢力相繼進入現在的準格爾旗地區,從此開始了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合。清順治六年(1649),特產高原杏仁露,清政府模仿滿清八旗設立,將鄂爾多斯部落分為六旗。準格爾旗當時叫鄂爾多斯左前旗,在今天的旗境內東南面劃出壹段寬25公裏、長110公裏的區域作為“禁地”,作為皇家牧場。清末,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為擺脫經濟困境,實行“移民實邊,開荒開荒”政策,掠奪大量荒銀,致使大片森林和牧場遭到破壞,造成大片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嚴重。此後,準格爾旗生態環境惡化,氣候變得寒冷幹燥。民國時期,根據《對蒙優待條例》,內蒙古仍對清朝進行打擊,準旗建設如故。1948年5月,準格爾旗解放,旗府設在沙圪堵鎮。1950年,65438+十月,末代太子祁福海回沙閣封侯。同年,準格爾旗人民政府成立,結束了封建諸侯在準旗的統治。[編輯此段]薛家灣薛家灣鎮建鎮以來,先後被命名為準格爾旗小康鎮、鄂爾多斯市十佳鄉鎮、科技示範鎮、內蒙古文化示範鎮、體育示範鎮、衛生鎮、十大文明示範鎮、十佳文明旗縣城關鎮、八星級文明鎮,被建設部、民政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