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中國在聯合國裏的職位是什麽?

中國在聯合國裏的職位是什麽?

 聯合國曾於1995年、2001年、2002年和2005年2月,4次在中國舉辦了選拔考試。考試合格進入聯合國人事廳後備人員名單的***68人,其中35人已被聯合國正式聘用。這批職員素質相對較好,但目前職位較低,晉升到高級管理層尚需假以時日。

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後,中國開始陸續向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派遣國際職員,截至2005年3月,在聯合國秘書處供職的中國職員有300多人。目前在所有中國職員中職位

最高的是聯合國大會和大會事務管理部的副秘書長陳健。十年內從助理到專家

———聯合國高級譯審劉達政

劉達政的名字在聯合國,甚至在紐約的華人圈裏都小有名氣。劉達政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20世紀50年代初移居香港。1973年,劉達政赴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不久,恰逢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聯合國為加強中文翻譯隊伍向社會招聘人才,25歲的他在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

天道酬勤,劉達政憑著自己不懈的努力,在10年間由壹名助理翻譯到譯審,再到高級譯審,這也是聯合國職員所能達到的最快擢升速度了。

由於自始至終都在中文處工作,劉達政切身感受到了中文地位的不斷提高。由於有中國參與的國際活動越來越多,中文翻譯的任務隨之加重,中文處也從最初的20人增加到現在的60人,成為聯合國裏中國職員最集中的部門。

“我拿中國護照”

———聯合國人事廳征聘司司長翁盈盈

現年57歲的翁盈盈是聯合國人事廳征聘司司長,負責除維和部隊之外的所有有關聯合國人事征聘的政策制訂和具體執行工作。氣質文靜、談吐優雅的她也是目前在聯合國的中國職員中為數不多的D級資深管理人員之壹。

翁盈盈祖籍廣東潮安,出生在越南西貢,即今天的胡誌明市。20世紀60年代中期,她前往法國留學,先後取得了法國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77年,聯合國招考中文翻譯,翁盈盈前去報考並壹舉中的,從此開始了壹生的聯合國職員生涯。

在28年的職業生涯中,翁盈盈最為得意的就是她為征聘司設計了名為“Galaxy(銀河)”的聯合國征聘網站,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聯合國人員征聘工作的專業化和透明化,成為聯合國吸引世界各地傑出人才的主要渠道之壹。

在海外漂泊多年,翁盈盈仍然有著很深的中國情結。申請加入法國或者美國國籍對她而言不是壹件難事,但翁盈盈卻寧願維持自己中國公民的身份,即便這給她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壹些不甚便利之處。問及緣由,翁盈盈淡淡地說:“我是中國人,理應持中國護照。”

為伊消得人憔悴

———聯合國環境署區域合作司副司長王之佳

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四季如春,環境優美,聯合國設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惟壹大型駐地機構———聯合國內羅畢辦事處就坐落在這裏。目前在這個遙遠的非洲國度為聯合國工作的中國人有十幾人。

現年53歲的王之佳任聯合國環境署區域合作司副司長,是聯合國內羅畢辦事處內任職級別最高的中國人。從1978年擔任我國駐環境署代表處聯絡官開始,他就與國際環保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3年,任中國環保總局國際司司長的王之佳由環境署執行主任德國人克勞斯·特普費爾親自“點將”,走馬上任,從而迎來了自己事業上的壹個新挑戰。

對於任何中國人來說,聯合國工作的“國際化”都是壹個巨大的挑戰。“妳必須時刻證明自己的才能。”王之佳感嘆說。

兩年多來的工作成績足以讓王之佳引以為豪,尤其是在他的推動下,環境署於2003年9月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

幕後譯員的辛勤勞動

———聯合國內羅畢辦事處會議事務司中文組組長韓曉信

韓曉信所領導的聯合國內羅畢辦事處會議事務司中文組的主要任務是把會議司收到的所有聯合國正式文件譯成中文,供通過聯合國所有正式渠道分發。

公約、議定書等法律文件專業性很強,又極其枯燥,而標語口號的翻譯對準確性和概括性的要求又很高,因此,韓曉信和他的同事們在工作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

雖然做的是幕後工作,但韓曉信和他的同事們都牢記著所在工作環境的國際性,全力展現中國人的優點和才幹,並時刻不忘維護國家利益。

在內羅畢的現任中文組筆譯人員都是1984年至1988年經全國範圍的考試篩選、隨後又經過兩年的聯合國譯員訓練班學習後進入聯合國並分派到這裏。韓曉信說,他們由於在壹起工作的時間很長,彼此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

感受中國地位上升

———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中文科譯員趙興民

日內瓦是聯合國歐洲總部和許多聯合國專門機構所在地,中國國際職員遍布各個組織。

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中文科譯員趙興民做國際職員已17年,談起他的體會與感受,今年42歲的趙興民說,中國國際職員親身體驗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趙興民表示,在日內瓦聯合國各機構工作的職員有1萬多人,而中國職員不過上百人,這個隊伍應大大增加。現在中國國際職員大多是中文譯員,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決策或人事等重要部門的中國人還很少。應該更重視這壹點,國際組織內中國人越多,層次越高,就能更好地擴大中國的影響。

做好了應付困難的準備

———聯合國駐阿富汗勞工局負責人李聖傑

在喀布爾的聯合國駐阿援助團中,有壹名叫李聖傑的中國職員在國際勞工組織(ILO)工作,而且還是負責人。

李聖傑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後先在原勞動人事部下屬的國際勞工問題調研所工作了三年,之後由於語言和業務過硬,1987年開始到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工作,至今已經18年了。

作為聯合國負責勞工事務的專門機構,國際勞工組織是聯合國中惟壹具有三方(政府、雇主和工人)代表性結構的機構。在日內瓦總部做了12年研究工作後,李聖傑1999年被派往巴基斯坦負責阿富汗事務,兩年後又前往孟加拉國當首席項目顧問,2004年9月來到阿富汗成為當地勞工局辦公室的負責人。

李聖傑當初在巴基斯坦的辦公條件非常好,屬於聯合國在世界各地辦公室中標準最高的A類,而阿富汗則名列最低的H類。面對如此大的懸殊,李聖傑說:“既然同意來這裏工作,我已經做好了應付困難的心理準備。”(新華)相關鏈接中國人在聯合國擔任高職的不多

聯合國職員按地域性質可分為受地域分配限制和不受地域分配限制兩種。各會員國按照人口和所繳納會費的多少等因素綜合確定在聯合國各部門所占職位的數量範圍。在聯合國15萬多名職員中,屬於地域分配的職位大約2500個左右。這部分職位屬於聯大經常性預算部分,數量相對較少,但多位於關鍵部門,較為穩定、重要,具有較大影響力,因而受到各會員國的高度重視。

中國繳納的會費占聯合國會費總額的2%強,按地域分配原則屬於中國的職位數量範圍在55人至74人之間,截至2005年3月的實際數字是56人,雖然偏少,但仍在正常範圍之內。

這56名職員中,只有8人屬於D級高級管理人員,占聯合國高級管理人員總量的1%左右,其他的則都是P-2級至P-5級的業務類官員。此外,在諸如政治、法律、維和等聯合國核心部門中沒有中國職員,而在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開發計劃署和兒童基金會等也只有為數不多的中國職員。這壹情況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甚相符,與中國在聯合國事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相比也有很大差距,這在壹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影響中國在聯合國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制約因素之壹。

中國職員在高級管理層的代表性明顯不足,與中國的大國地位不符。中國職員雖然有300多人,但在聯合國語言部門的比較多,其中僅聯合國大會部中文處就有60人左右,但真正在政治、安全、經濟等關鍵部門工作並擔任高職的中國人並不多。

影響中國職員晉升高級職位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首先,語言對中國職員而言是壹個先天的挑戰。英語和法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雖然近些年中國職員的外語水平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比起母語就是英語或法語,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西方人還是自愧不如,甚至比起從小就接受英語教育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也有不小距離。

其次,中國職員在進入聯合國工作之前普遍缺乏聯合國的相關工作經驗。許多西方職員在正式進入聯合國工作以前,就曾經在聯合國實習或短期工作過,對所從事的工作非常熟悉,而中國職員則往往要從頭開始。

另外,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職員的發展,很多中國職員對聯合國的西方文官制度不適應,難以適應西方的官場文化。(劉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