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現在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原因是什麽?

現在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原因是什麽?

壹是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雖然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達到30%,但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在總體就業人員中所占的比例並不高,也就在12%左右,且在城鄉之間的分布很不均衡,88%左右的大學畢業生集中在城鎮就業。如果勞動力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勞動力流動是低成本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難度也將大為降低。

但現實是,我國勞動力市場是分割的,而且是壹種制度性分割。勞動力市場被戶籍等制度分割成兩部分:壹部分可稱之為主要勞動力市場,有城鎮戶口,工作環境好,穩定性強,工資福利待遇較好;另壹部分與前者相反,可稱之為次要勞動力市場。這兩個市場彼此獨立,很難流動。毫無疑問,大學生畢業時肯定首選主要勞動力市場。即使不能如願,他們對次要勞動力市場也會抱慎重態度,有的可能“屈尊”,有的則寧肯“宅著”。而主要勞動力市場的工作崗位畢竟有限,如果非主要勞動力市場不去,就業難就不可避免。因此,大學生就業難並不是數量上的,而是結構性的,是大學生追求高質量就業的結果。

二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十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為什麽高增長沒有帶來相應的大學生充分就業?壹個重要原因是經濟發展方式出了問題。各國的實踐證明,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產業結構也會發生相應變化,主要是第壹、二產業比重不斷減少,第三產業比重不斷提高。

這種產業結構的不斷轉換和升級,要求教育機構能夠提供具有相應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的勞動力,同時,教育帶動的創新也會促進不同產業高質量的發展。這是壹種良性的互動和循環。但我國的經濟增長壹直主要靠第二產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不足。在第三產業中,又以低端服務業為主,能吸納更多大學生就業的高端服務業發展不足。

三是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雖然每年有近700萬大學畢業生,但壹些用人單位仍抱怨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認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動手能力不強,團隊合作意識差等。高等教育與勞動力市場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影響,而且在不同發展階段這種相互影響有著不同的內涵。經過多年的擴招,我國高等教育早已進入大眾化階段。

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高校的辦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仍停留在精英教育階段,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需求有很大出入,這些學生在走向社會時遇到困難也就在所難免。此外,由於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主要是由民辦院校和地方所屬院校完成的,與部委所屬院校相比,地方所屬院校特別是民辦院校的辦學條件差壹些,師資隊伍、圖書資料等方面的準備難以滿足快速擴招的要求,人才培養質量就會受到壹定影響。

實際上,雖然我國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壹直維持在70%—80%之間,但不同層次學校的差異很大,“985”高校和“211”高校多在95%左右,這同時意味著多數地方所屬院校和民辦院校的初次就業率可能不到60%。

四是大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觀念的問題。據調查,我國有將近60%的學生認為“自身能力不足”是導致就業難的原因。我們的研究也表明,學習成績、英語四六級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黨員身份等,都對就業概率和就業質量有明顯影響。就業能力當然跟大學的教育有關,但同時跟個人的主觀努力程度也有密切關系。有些學生在大學期間,時間配置不合理,幾乎沒有職業規劃,缺乏自信,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的學生,在激烈的求職市場中,是很難被用人單位發現和聘任的。就業觀念是個更復雜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大學生就業難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就業觀念落後,說大學畢業生只盯著鐵飯碗,盯著大城市,沒有與時俱進。對此,我不完全認同。觀念從來都是現實的反映,大學生之所以盯著大城市和鐵飯碗,是因為在當前背景下,它們能為人們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利益,這無可厚非。不過,需要引起關註的是家庭因素導致的就業觀念問題。現在的大學生不少是90後的獨生子女,家長不僅可以供養他們上大學,還可以資助他們畢業後的生活。因此,大學生找工作時可能會摻雜過多的家長意願,對工作比較挑剔。這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需要引導,應鼓勵大學畢業生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