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臨汾鼓樓的由來

臨汾鼓樓的由來

臨汾作為堯帝故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壹首關於鼓樓的民謠,流傳千年:“平陽府有壹座大鼓樓,半遮蒼穹。”平陽府這裏指的是哪裏?據史料《辭源》記載,今臨汾據說是古代帝堯的都城。平陽因地處平水之陽,黃河之東而得名。也就是說,民歌中所唱的“半邊天”的鼓樓,就是指今天矗立在臨汾市中心的標誌性建築。

然而今天高大雄偉的鼓樓,其前身是為防洪而建的高臺——“義義臺”。相傳4000多年前,姚笛在位時,黃河從孟門(今山西省柳林縣西北23公裏)沿山谷向東流,倒灌的洪水進入汾河。汾河的水位飆升,淹沒了杜堯,杜堯的人民也被廣泛淹沒。為了指導人民抗洪,姚笛在汾河東岸建了壹個高臺,召集文武官員討論國家大事。當年,帝堯給了壹個寶位,在這個舞臺上退位給舜,所以壹直有人說這個階段是“退位階段”。後人為了紀念帝堯,在夷讓臺地址修建鼓樓,整個建築造型以“堯”字為基調。

據鐵佛寺墓誌記載,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臨汾發生8級地震。地震後,臨汾“廟塌,屋無所剩,殺男殺女。”當然,鼓樓也在劫難逃。七年後,新的地方官劉猛上任。看到鼓樓的慘狀,他深深嘆了壹口氣,深感責任重大。他立即決定籌集資金計劃重建。由於震後急需,工程歷時近三年,於定海(公元1707年)春完工。白柳受人民委托,將鼓樓命名為“大眾樓”。意思是:“四在中”,外面的山川就是其中之壹。其次,姚對舜說:“請教二舜,天數在二宮,妳可以守住。四海窮,天路不盡。”。“持之以恒”就是忠實地貫徹中庸之道,秉公為公。只有“大中”才能使國家繁榮富強,永享自然財富,故稱“大中樓”。

重光訴悲傷

歷經歲月的洗禮,如今鼓樓依然蔓生巍峨,後人在腳下來來往往,贊美它的雄偉與真誠。但是,它是什麽時候建立的,沒有文字記載。根據有關資料可知,平陽鼓樓在晉代改名為鐘樓,樓上懸掛有壹口金明昌七年(1196)鑄造的重5000斤的大鐵鐘,這意味著鼓樓最遲建於北宋。據《臨汾市誌》記載,鼓樓建於北宋時期(960-1279)。不過也有很多人雅致,說是北魏(386-534)修建的。)

因為姚笛發明創造了農歷計時,建築整體形狀為方形、正方形,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基座每邊12英尺(1英尺=10英尺=3.3米),象征12個月;24英尺高,象征24個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