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高等職業教育是中國獨有的嗎

高等職業教育是中國獨有的嗎

都有的,下面是英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妳可以看看:

壹、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職業技術教育

英國的工業革命始於1769年瓦特蒸汽機的發明,首先在棉紡和煤鐵的生產方面取得進展,從而帶動了機械制造業及其他如造船、采礦、冶煉等工業部門的發展。在蘇格蘭,很早就創辦了機械工人學院。到19世紀20年代,像格拉斯哥、曼徹斯特、裏茲、倫敦等城市也已陸續辦起機械工人學院。這些學校的辦學目的是對工匠和熟練工人進行科技教育,課程大多數在業余進行。到1850年,蘇格蘭已有600所文化和機械工人學院,***有學生10萬名。到19世紀60年代後期,這些學校已名不符實,因為大量白領職員懷著不同的興趣和目的來到這類學校學習,到19世紀末這類學校陸續變成了技術學院。19世紀後期英國的自然科學、實用科學和工程學已處於劣勢。在1827年倫敦大學創辦以前,當時惟壹的兩所大學,牛津和劍橋,深受宗教束縛,其課程設置死抱住古典學科,忽視理論,與社會需要脫節。19世紀後50年,美國、德國崛起,世界資本主義競爭加劇。美國流水裝配線、電氣化,均早於英國;德國化學工業發展迅速,到1913年規模超過英國壹倍。面對上述形勢,人才的培養更加迫切。大學教育需要有新發展,不僅數量要增多、規模要擴大,而且教學內容要對口,學制要靈活。19世紀50年代以後英國大學正是按照這樣的方向改革的,這要歸功於紐曼、斯賓塞、赫胥黎、派鐵生等開展的兩場大辯論:真正的知識是通用知識(liberal knowledge)還是專業職業性知識(professional knowledge)。辯論的意義在於:提高並確立理科在大學中的地位;大學不單是理論教學,而且是科研的中心。這兩點也符合時代的要求,體現了現代化社會發展對教育的期望。這次辯論將倫敦大學建立以來的大學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推向了新的高度。另壹更直接的刺激是由於在1867年巴黎舉行的歐洲博覽會上,英國的技術優勢被德國奪去。出席博覽會的納塞兄弟回裏茲後在壹封公開信中說:“其主要原因,我們相信是在於他們極大註意了對各種制品做出科學的改進,以及政府為工人和雇員而設立良好的科學技術教育體系。在所有主要制造業中心都建立了培訓青年工人的學校,以極低收費,有些甚至免費提供科技教育。”信中納塞兄弟提出了建立工業技術學校及紡織設計學校的計劃,從而導致了約克郡理工學院的建立,並於1904年成為獨立的裏茲大學。而且在英國也出現了壹批熱心辦大學的工業家,他們為新大學的創立提供了資金。19世紀後半葉大批新型大學在英格蘭北部及威爾士湧現。19世紀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科技的發展密切相關,第壹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科技教育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使英國高等教育的學生成分發生了變化。過去上大學的主要是上層階級,其他階級的子弟只能接受科技教育,讀技術學院。1914年以後,中產階級的下層及其子女都能上大學了。戰爭期間,國家全力以赴發展“生存科學”,即工程、燃料技術、航空、紡織、冶金、炸藥化學、物理學以及農業、水產、營養、土壤、海洋生物等學科。各大學都加強了應用科技的教學和研究。1918年大戰結束後,這方面的研究得到繼續和加強。1935年科學工業研究部報告表明,工業界對這方面科研的投入增加了40%。全國對科技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性的認識得到統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職業技術教育

20世紀後期,原蘇聯衛星上天,核工業、電子工業的迅猛發展,帶來了戰後科學技術的激烈競爭。由於種種原因,英國的發展速度趕不上美國、日本、德國,但是也是在不斷改革、追趕。首先是提高科技教育的地位,英國在戰後50年中跨了三大步:①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將壹部分條件好的技術學院改為高級技術學院並劃歸中央。②《1956年白皮書》調整了技術教育的結構,把工藝技術壹直到技術學位劃分等級,規定了11所高級技術學院為技術教育的最高層次,其中10所高級技術學院根據《羅賓斯報告》的建議,於10年後升格為大學。這就使學員在技術教育範疇內也能拿到大學學士學位證書,並由此形成了高等教育體制的雙軌制。③20世紀80年代末雙軌制結束,40多所以應用技術為重點的多科技術學院正式升格為大學,與牛津、劍橋等平起平坐,這樣就使技術教育與傳統大學教育壹樣擁有頒發各級學位證書的資格,成為英國高等教育史上重要的裏程碑。20世紀60年代以後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起了綱領性作用的正是《羅賓斯報告》。《羅賓斯報告》明確了英國高等教育的目標不再是過去那種為培養傳教士、法官、律師和醫學,或為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培養人們在競爭中求生存所需要的特殊技術和才能,為了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高等教育不僅要產生專家,還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和修養。在這之前,對高等教育的界定僅限於大學教育。羅賓斯委員會把英國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了集中的闡述,使高等教育的含義得到明確:它不只是指大學,並包含了繼續教育中的高級科技教育等所有中學後的教育,它也不只是正規學士、碩士、博士課程,它還包括非正規的業余證書課程。這樣才能全面地、多層次地、多樣化地發展高等教育。其次是國家制定統壹的專業證書標準及其與普通學歷的關系。過去英國民間專營考試證書的機構很多,但標準不壹,並且職業技術的專業證書和普通學歷證書互不溝通,在人們重學歷輕專業合格證書的情況下,優秀人才大多流向普通學歷的學習,影響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提高。為此,國家按照企業生產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突出實際操作能力,制定了由低級向高級逐級攀登的五級國家專業資格證書標準(NVQ)。並且規定在職業技術教育中拿到三級證書者可直升大學。

再者就是在職業技術教育中繼續保持“三明治”的辦學特色。從高級技術學院時代起,學校就有了“三明治”學制。這種第壹學年在學校打基礎、第二學年到企業頂班實習、第三學年回學校深入學習獲取學位的學制,使理論與實踐得到很好的統壹,是傳統學制所不能比擬的,也是技術學院的最大特色。在技術學院升格為大學以後仍保留了這壹辦學特色,由此吸引了眾多的企業介入教育事業,為學校與企業人才雙向流通打開了渠道。英國的教育基本上是“國營”的,100多所大學中只有壹所是私立的。國家對教育的管理壹方面用立法手段,另壹方面則大量使用經濟手段來管理教育。近年來,英國政府在職業技術教育中試用“代金券”制度。十六歲左右的中學生畢業後就可以得到壹張代金券,用這張代金券就可以“購買”使自已達到國家二級專業資格證書的機會,壹張代金券至少代表1000英鎊,用它可以支付培訓費。把學費以代金券形式發給學生,給學生以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權利,吸引不到學生的專業和學校就意味著沒有經費,學校不改進工作就只好關門。為鼓勵青年人不斷上進,國家還有意拉開工資檔次,在培訓中每上升壹級,就意味著工資的跳躍。

三、啟示

英國政府下大力氣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地位,為此進行了體制上的不斷改革,使英國整個社會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認識不斷深化。長期以來,人們崇拜大學教育,輕視勞動技術教育,優秀人才只有進大學才算是正途;職業技術教育似乎只是為那些準備當工人或低級技術員的人而設立的;但是今天職業技術教育已取得與大學教育同等的地位,而且開辟了互相融合、互相貫通的途徑。另壹方面把職業技術教育滲透到整個教育體系,使每個學段都註意了職業技術教育。義務教育階段(16歲前),技術課是學生的必修課。16歲後分流,壹部分選擇幾門課進壹步加深認識,通過高級水平考試,從而獲得進大學的資格;另壹部分則以各種方式實行職業技術教育,有的先上職業技術班(校)取得合格證書,然後就業;有的先找到工作,由單位選送讀職教班,提高業務水平,獲得合格證書。在大學以外的職業教育學院裏即設有中專水平的班,也設有大學水平甚至碩士水平的班,根據國家統壹標準培訓、考試、頒發相應的證書。近年來英國經濟蕭條,許多企業大批裁員,失業率大增。英國政府大力鼓勵失業人員接受職業技術培訓以便轉業,或使其在經濟恢復後再就業時更有競爭力。因此不管是經濟繁榮發展時期,還是蕭條停滯時期,職業技術教育壹直處於興旺的狀態。綜觀英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史,深刻地感受到職業技術教育的改革必須首先改變人們的觀念,必須改變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各項變革中體現中國的職教特色,如何吸取有用的外國經驗,這正是我們教育改革的目的所在。

盡管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發展,但從英國的教育體系來看,20世紀70年代以前職業教育還未被納入主流教育,高等教育以大學教育為主,重視理論教學和人文研究。1966年,工黨政府發表了《關於職業技術學院(又譯為多科技術學院)和其他學院的計劃》的白皮書:—正式將職業技術學院納入與傳統大學平行的高等教育體系,與普通學歷教育具有同等的地位。這以後的幾十年是英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的時期。實行全日制,半日制、夜間制、函授制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提供多級水平的學歷文憑課程和職業資格課程,文憑考試和職業證書可以互相兼容。在政府的支持下,英國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並形成完善的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制度。

20世紀90年代以後,英國前職業教育理念不斷創新,出現了“新職業主義”觀,其目標是“構建和鞏固壹個針對全體青年的全新的職業教育體系”。新職業主義主張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相互融會貫通,普通教育職業化,職業教育普通化,並提出建立兩年制基礎學位制度的思路。兩年制基礎學位制度是壹個開放式學習制度,其課程修業年限為2年(240學分),學生可以選擇全日制2年完成,也可以選擇業余時間2年以上累計學分完成。學生入學時可以是高中畢業生,也可以是工作多年的成人;學生畢業後可以選擇就業,也可以選擇學習更高級職業資格和大學榮譽學位。兩年制基礎學位的教學也是開放式的。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例如曼切斯特城市大學提供的e- learning網上授課平臺,該虛擬課堂是針對邊工作邊學習的學生設計的,教師按照每門課程的不同教學要求建立該課程的主頁,為參加課程學習的學生建立特定的賬戶,並實時進行更新和維護。課程主頁上有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每章的教學資料、每章的練習和考核題以及大量的資料。學生可以實時與教師互動,提問或交作業等。

“三明治課程”實現職業教育產學結合

三明治課程(Sandwich Courses)是壹種“理論—實踐—理論”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實施方式是在兩學期之間,通過在校授課和到企業實習相互輪替的教學方式實現以職業素質,綜合應用能力為主的人才培養目標。在英國,這種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形式:第壹種形式分為三個階段,學生中學畢業後,先在企業工作實踐壹年,接著在學校裏學習完二年或三年的課程,然後再到企業工作實踐壹年,即所謂的“1+2+1”和“1+3+1”教育計劃;第二種形式是第壹、二、四學年在學校學習三年理論,第三學年到企業進行為期壹年的實踐,即所謂的“2+1+1”教育計劃。但是不論用哪種方式完成“三明治”課程,學生都需要在最後壹年回到學校完成學業。

壹般情況下,學生的工作實習單位和實習崗位由企業招聘以及學校推薦***同完成。許多企業以及政府部門已經和學校之間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企業定期向學校公布擬聘用崗位的情況,學生工作的情況;學校則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推薦。聯系和落實學生的實習工作。學生還可以登錄網站直接查詢工作實習信息,找到合適自己的招聘崗位並聯系企業應聘;也可以自己公布個人信息尋求相對應的企業職位。如果學生沒有找到合適的企業完成實習,那麽該生就不能完成學業直到其找到單位為止。值得壹提的是,學生在實習期間是可以獲得企業報酬的,而且待遇不低,通常情況下每年1萬英鎊到1.5萬英鎊左右。壹年的工作經歷不僅使學生變得成熟。自信,同時也掌握了工作技能,積累有用的工作經驗。這段經歷使學生能夠輕松就業,甚至有可能在實習的公司最終就業。

“三明治課程”推動行為與質量控制

英國政府白皮書《高等教育——應對新的挑戰》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不僅要接受學術的,專業的和職業的教育,他們在畢業時,還要具有有助於復興經濟所需的能力、技能、態度和價值。”這裏所描述的“能力、技能、態度和價值”正是“三明治”課程實踐環節的培養目標,這壹目標的實現和質量控制是“三明治”課程體系的核心,是通過嚴謹的“三明治”課程考核評估體系來完成的。

“三明治”課程的考核評估體系,是壹個全過程考核體系,主要包括企業評估結果。指導老師評價結果和學生自評結果。企業評估結果:學生長時間在企業工作,其實習行為主要由企業經理或主管直接指導和培訓,因此企業評估結果是評估考核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指導老師評估結果,每個實習學生都有壹個實習指導老師。實習指導教師在實習開始時指導督促學生制定學生“個人實習發展規劃”,在實習過程中通過電話和郵件等形式跟蹤學生的實習進程並隨時和學生探討實習過程中的疑惑。最後,實習老師要有壹個“placement visit”。這個visit由學生安排,必須有企業的經理、學生和指導老師參加。在這個visit期間,指導教師要檢查學生所制定的“個人實習發展規劃”完成的進度,學生的實習日誌、企業的反饋等。學生工作日記:學生工作日記由個人發展計劃,工作日誌和反饋三部分組成。它是證明學生工作期間表現的核心文檔。學生要記錄在工作期間的表現。承擔的工作內容,個人發展計劃的完成進度,掌握的技能以及在此期間取得的其他成績。

“三明治”課程的考核評估體系是壹個全過程的考核體系,由企業、學校、學生***同完成。它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行為控制和質量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明治課程”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啟示

建立高職教育和企業界的有機結合

高等職業教育和企業界的有機結合是英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也是世界範圍內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之壹。建立學校與職業之間新型戰略關系已經越來越被世界各國商業界。工業界和教育界所認可。曼切斯特城市大學工讀交替制的“三明治”課程對這壹目標的實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三明治”課程裏。企業和學校之間從實踐場所的設置、崗位的提供、學生的應聘。薪金的支付以及學生工作質量的監督、學習效果的考核等已經形成壹套系統的有機融合的運行機制,這種運行機制使得英國的高職教育更具有靈活性,開放性,更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我國高職教育的實踐教學環節近年來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探索出了許多實踐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實驗、課程設計,技能實訓、生產實習、模擬環境實訓,創新制作等。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院校采取類似英國“三明治”課程的實踐方式。學校和企業的關系僅僅限於實訓基地的設立、橫向課題的合作;實習的方式也限於觀摩和學習,還沒有形成壹套有機融合的機制。學生沒有投入真實的環境中就無法了解和掌握企事業單位的現代化設備、生產技術和科學管理,高職教育所倡導的職業崗位與學習的“零距離對接”就無法真正地實現。因此借鑒英國“三明治”教學方式,探索企業界和高等院校有機融合的新的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進入企業工作和學習,必將最大限度縮短學生從學校到企業之間的適應期,同時讓企業分享高等教育的成果,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從而使我國職業教育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

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新的職業能力

英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已經不再局限於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再局限於具體崗位的專門知識與技能的要求,而是立足學生新的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職業技能應該視為多種能力和品質的綜合體現,這種新的職業能力不僅包括專業技能和水平,而且特別重視綜合應用能力。重視個人品質在職業活動中的作用,強調核心技能的可遷移性。它包括了人際交往與合作***事的能力;包括了組織。計劃和創新的能力;包括了隨機應變的能力等等。英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評估體系規定,企業和學校不僅考核學生的專業知識,而且將個人品質、素質。綜合應用能力等核心技能作為重要的考核評估內容。這種新的核心能力是從事任何職業都必不可少的跨職業的能力,需要在真實的工作背景,真實的沖突和矛盾中獲得。在我國高職院校采取的諸多實踐教學方式中,還沒有哪壹種方式能夠達到這個效果,即使是目前最提倡的模擬綜合實訓教學方式。況且這種方式還存在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訓軟件的更新。實訓平臺的實效性等多種問題。如果借鑒英國“三明治”課程模式,加大和企業的合作,改革我國高職教育的實踐模式,對學生新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當然,這種方式的建立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具體的模式需要進壹步探索。

采取靈活的教學形式

從英國職業教育的不同的教學形式來看,無論是基礎學位制度還是“三明治課程”,無論是職業資格證書學習還是學歷教育,它無不體現了其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的特點,也貫徹了英國政府倡導的終身學習的職業教育目標。2006年將是我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壹年,政府已經撥出專項資金用於職業教育的發展,探索靈活多樣的職業教育教學形式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無疑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

http://219.239.238.40:82/200410/ca534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