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壹條中山路,半部寶雞史

壹條中山路,半部寶雞史

“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路’,在數量上堪稱世界之冠,在地域分布上遍及全國各地。每壹條‘中山路’,都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 歷史 見證,它們超越了地理概念,也超越了人稱概念,***同組成了壹部凝固的近代史冊。”——楊黎光

圖源:網絡

談及每座城市中山路的來源,大體分為三種:第壹種是孫中山先生曾經生活革命過的城市,比如中山、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青島等;第二種是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全國為了紀念他,把原有的壹條繁華商業街改名為中山路的城市,就像寶雞這樣的;第三種就是純粹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新建道路的城市。

中山路是寶雞城區最早的商貿主幹大街,東西走向,東起新華路口,西至西關什字,東西兩端分別與新華路、寶福路相接。全長3104米,寬24米。

寶雞於北周天和元年(566),築留谷城以置軍人。隋大業十年(674),移陳倉縣治於留古城。唐至德二年(757)改陳倉縣為寶雞縣,此後壹直為寶雞縣歷代行政官署所在地,是寶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國後,中山路曾壹度為寶雞市政府駐地,是寶雞最早的主城區,也是寶雞主城區內最早開發、最初的城市繁華地帶。

中山路始建於唐代,時稱“大馬路”,是寶雞縣城內僅有的壹條大街。清初,寶雞縣城內修車馬道路5條。其中主要壹條為東西街道(即原大馬路),橫貫全城。以今南門口為界,分稱東街、西街。以東西街為軸線,南北分布有西城巷、東城巷、北城巷、南城巷、東南城巷、西南城巷、高家巷、官井巷等,皆南北走向,與東西正街相通。

民國16年(1927)後,東城門外逐漸形成街市,與城內大街相連為壹,遂以孫中山先生之名,將城內唯壹壹條主幹大街命名為“中山路”。當時以東城門外為界,分別稱中山東路和中山西路。建國後連接三民街(人民街),遂成今日之中山路。

中山路以其其獨特的 歷史 價值,記載了城市變化和時代風雲。

圖源:網絡

壹、辛亥革命起義的號角在中山路吹響

寶雞的中山路不寬、不長,卻是條有著1200多年 歷史 的老街,濃縮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和抗爭。1911年10月20日,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了寶雞。寶雞哥老會首領馬雲山、白福順,采用“雞毛傳貼”的聯絡方法,秘密組織革命誌士,發動了寶雞第壹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起義。太平堡村的楊榮,福臨堡村的高老三、方其行及寶雞縣底店的馬有善,馬家原的馬大進、馬正海等,組織率領群眾300多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威懾反動官紳的“揚兵”遊行。這次遊行成為寶雞地區革命鬥爭的先聲。

10月30日,寶雞農民王清民、商人周瑞林率領300多名革命群眾,以白布纏頭,向寶雞縣衙進軍。清王朝任命的最後壹位寶雞知縣雷天裕,感到末日來臨,十分恐慌,急令縣鄉勇隊隊長弓海明守禦東門,自己隨帶家小,領數十人由城北潛逃,到縣西20公裏的秦王寨藏身。鄉勇隊隊長弓長明見知縣逃走,即打開城門,迎接革命軍進城。王清民等進城後,打開監獄,釋放了囚犯,燒毀了縣衙西華亭和天主教堂,搗毀了盤剝窮人西街當鋪,旋即又帶隊出城駐紮。起義隊伍不擾害市民百姓,受到群眾愛戴,市民爭先送水送飯供應義軍。軍民歡言相慰,敲鑼打鼓,***慶寶雞縣城光復

11月2日,起義群眾編為革命軍,公推馬雲山貼出告示,曉喻商戶不能擡高物價,買賣公平;曉喻軍士要嚴守紀律,不得侵民擾商。 社會 秩序安定。11月下旬,甄壽山等10名多名軍官及本地在省城求學的10余名學生,從西安返回寶雞,張貼布告,進行革命宣傳。公告清王朝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和封建君主頑固殘暴的種種罪行,宣傳革命的大好形勢及建立民主***和國的重大意義。

1912年2月底,駐寶雞革命軍吳長世部,將清廷皇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的消息,書寫在白布上,公之於眾。寶雞人民奔走相告,欣喜異常,壹片歡騰,慶祝封建專制制度的死亡和民主***和的誕生。

圖源:網絡

二、工合運動在中山路興起

1938年8月,寶雞發生了壹件在全國具有重大意義和影響的大事件,中國第壹個工業合作社—打鐵社在寶雞中山路大華巷誕生了。9個沒有文化的鐵匠,每人貢獻了自己所有的工具和僅有的鐵料,***同投資約140元,組織起來進行工業化生產。這壹組織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內地工業化進程的開始,宣告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經濟封鎖的破產。

“工合”是“工業合作社協會”的簡稱。工合運動,是由埃德加·斯諾和路易·艾黎等外國友人,在日本大舉侵略中國領土,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為挽救和保存瀕臨毀滅的中國民族工業,發起和組織中國失業工人、 流亡難民實行生產自救的壹項經濟活動。

1938年8月5日,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在武漢正式宣告成立。宋美齡任名譽理事長,行政院院長孔祥熙任理事長,路易·艾黎任技術總顧問。8月下旬,工合西北區辦事處在路易·艾黎和合作經濟專家盧光綿的努力下,首先在寶雞城區中山西路東南城巷成立。隨著工合運動的 動員宣傳和深入發展,各種工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寶雞及西北其他地區破土而出,迅速發展壯大起來了。

中國工業合作協會西北區辦事處成立後,將大批淪陷區流落到後方的難民和失業者組織起來,積極創辦各類企業,開展生產自救,解決了3萬多產業工人和難民的吃飯問題,發展和保護了寶雞地方民族工業。因處在戰爭的特殊時期,西北工合的各類企業緊緊圍繞軍需民用,積極開展生產,為抗日前線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 1939年,是西北工合的躍進發展時期。立足寶雞的工合西北區辦事處,所屬的事務所很快擴展到西安、漢中、榆林、延安、天水、蘭州等13個城市和地區。 先後建立了寶雞、鳳翔、隴縣、雙石鋪等18個事務所、6個指導站,500多個合作社,業務遍及紡織、服裝、礦冶、化學、機械、五金、食品、文化用品、土木石等幾大類,產品多達壹百余種。 同時,還創辦了工合金庫、工合供銷處、工合醫院、工合學校,積極開展了為各工業合作社和社員提供資金,供應原料、推銷產品以及醫療、教育和文化的服務。這壹年,路易·艾黎在寶雞中山西路西北工合辦事處,熱情接待了毛澤東從延安派來協助工合西北辦事處工作的劉鼎、趙壹峰、陳康伯等同誌。進壹步充實健全了西北工合辦事處,增設了8個本處機關,15個附屬機構,加強了對工合生產的領導。到這年12月,僅寶雞壹地就為前方將士生產供應軍毯5萬條,軍大衣3.6萬件,產值合計近百萬元。同年受宋慶齡的委托,制作棉衣10萬件,送交西安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轉送前方。

工合的出現,激勵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和信心,同時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斯諾慷慨解囊,為工合籌措經費,並到許多國家和地區,宣傳工合,爭取同情、贊助和支持。艾黎先生以中國為家,奔走呼號,冒險犯難,足跡遍及國內的山山水水,被譽為工合導師。斯諾夫人海倫,為工合事業放下了心愛的寫作活動,積極為工合籌集資金。在海倫的大力協助下,由宋慶齡倡導的工合國際促進委員會於1939年在香港成立。國際促進會千方百計,利用壹切可以聯絡和利用的渠道,從國內到國際,從 社會 名流到宗教頭面人物,從福利組織到慈善團體,廣泛爭取對工合的同情和捐助。據不完全統計,世界各國為工合捐助資金達500多萬元。這些捐助帶著熱情和正義,成為推動抗戰勝利的無窮力量,促進了工合運動的入發展。

截止1942年,以寶雞為大本營的西北工合,組建各種工業生產合作社2000個,安置就業勞動者近20萬人。寶雞的羅家堎、玉澗堡、福臨堡、金大堡、李家崖、張家村、張家底、宋家窯、白石溝村和十裏鋪壹帶均為“工合”運動活躍之處,僅紡紗織布廠就壹連辦起10多家,日產軍布1200匹。工合醫院設於中山西路東南城巷,有醫務人員20多人,日平均門診病人80人次。

圖源:網絡

三、西北新興工商業城市在中山路驟然崛起

抗日戰爭前夕,寶雞城區不過0.75平方公裏,城郊人口不過6000人。當時的寶雞在軍事意義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經濟卻十分落後。據陜西省銀行民國23年(1934)調查,寶雞縣城僅有商號168家,分10個行業。也未形成真正的城市規模,充其量只是壹個名符其實的小市鎮。

寶雞位於陜西省西部邊陲,自古以來便是秦蜀襟喉,關隴通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但由於道路艱險交通不便,地方經濟不發達,遠遠不及鳳翔縣城。使寶雞進入現代化工貿城市的行列,壹躍而為西北重要工業城市的 歷史 ,是自隴海鐵路修通以抗日戰爭的爆發為起點的。

圖源:網絡

1936年12月7日,隴海鐵路通車寶雞,將陜西東西部連接起來,其橫貫中國東西部的交通大動脈的作用也日益凸顯,由於寶雞是當時隴海鐵路西部終點,再加上陜西省政府在30、40年代修築了西寶公路、長益公路、寶平公路和川陜公路,使寶雞成為西南、西北與中西部地區溝通的交通樞紐;隴海鐵路和西寶南北兩條公路把寶雞與西安及東部省區聯系起來;從寶雞向南翻越秦嶺的川陜公路,直通漢中,然後分路向南通往四川,向東通河南、湖北,該路從鳳縣另起壹支線向西北通往天水、蘭州、新疆到蘇聯;寶平公路經過千陽、隴縣到達甘肅、寧夏。

圖源:網絡

隴海鐵路通車寶雞和抗戰軍興加速了寶雞商業的發展速度。隴海鐵路於1936年12月修抵寶雞,使其地位日趨重要,成為中、東部地區進入西南、西北的咽喉要道,成為關中西北的商品集散地。“如紅白糖、茶葉、卷煙、川產藥材、川產紙類,則由成都 汽車 膠輪大車、人力拖車運至漢中或逕至寶雞,再分銷關中各縣。甘肅駝運帶同甘鹽及甘產藥材等,亦北集於寶雞,而以鳳縣之雙石鋪為過站,故寶雞今日在商務上,僅次於西安,過載行達四十八家之多,”過載行,承擔大宗貨物的轉運,多設於商品匯聚之地。寶雞有如此之多的過載店,從壹個側面反映其商業之繁榮。

渭北各縣盛產棉花,自隴海鐵路通至寶雞後,寶雞成為關中西部的棉花集散地。據資料記載,1939年2月份,寶雞進口的棉花數量為534940斤,出口達802410斤,合計1337300斤。渭北各縣的棉花在寶雞匯集,然後用 汽車 沿川陜公路源源不斷的運往西南大後方,保障了大後方的軍需民用。

抗戰爆發後,淪陷區人口大量湧入寶雞,使原本冷冷清清的山城頓時熱鬧了起來,壹時商賈雲集。1941年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路過寶雞,對寶雞做了這樣的描述:“寶雞的田野上聳立了新式工廠的煙囪;寶雞城外,新的市區迅速的發展,追求利潤的商人、投機家充滿在這新市區的旅館和酒樓;銀行、倉庫,水壹樣流轉的山貨,山壹樣堆積的原料和商品”。寶雞成了壹座發展中的現代工商業城市,據陜西省銀行調查,“近年來,該縣商業進展甚速,據三十壹年春季調查各業家數如下:鐵店9家,飯菜業9家,山貨業18家,文具業8家,印刷業6家,百貨業43家,鞋帽業11家,照相業3家,車件業2家,旅店業17家,澡堂3家,理發業10家,鹽店25家,國藥業25家,紙煙業23家,酒業3家,木行6家,行棧29家,糧行22家,西藥業7家,制皮業10家,綢布莊28家,鐘表店4家,銀樓9家,其他3家。總計城關商號336家,資本總額140余萬元,其中以行棧、木行等業資本額最大。惟商家每因稅捐關系,對於資金多少,不願吐實,此僅就各家口頭報告者所統計者,考諸實際情形,資本總額當不止次數。

圖源:網絡

至抗日戰爭勝利時,寶雞商業仍有進壹步的發展。“據1946年12月資料記載,自1937年,隴海鐵路通至寶雞,寶雞變成了經濟交通要道,成為四面八方物資集散之地。貨源來路甚廣,上海、天津、武漢、成都、許昌、洛陽、開封、西安、鹹陽、蘭州、天水、平涼、固原、寧夏、青海、南京、巴州、廣元、貴州、昆明,有40多個省、市、縣商品運銷往返,互通有無,促使縣城商業繁榮興隆,較1936年前增長近十倍。有:百貨綢緞業99家,國藥、新藥業52家,山貨、鮮果業125家,煙酒、食油、鹽業110家,行棧、旅店、腳店63家,雜貨、估衣75家,糧食業52家,飲食菜館21家,還有鐵器、木器、縫紉、照相、屠宰、磚瓦、銀樓等商戶1211家,此外,有行業攤販1375位。

工業方面。隴海鐵路通車寶雞以前,寶雞僅僅是壹個只有六七千人的小縣城,除了釀酒、造紙、采木等手工業外,還沒有壹家使用機器生產的近代工廠。隴海鐵路通車寶雞成為當地工業發展的壹個分水嶺,其後短短的幾年間,包括申新第四紡織公司在內的十幾家工廠落戶寶雞,使之不僅成為陜西省的第二大工業中心,而且也是整個國統區11個工業中心之壹。

圖源:網絡

1937年1月,修理鐵路機車的長安機械廠寶雞分廠建成投產,開創了寶雞近代工業的先河。同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寶雞因地處要沖,是西南、西北溝通中、東部地區的交通樞紐,便利的交通為寶雞工業的戰時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8年8月,蔣介石手令遷陜工廠以寶雞為目的地,截至1941年,遷到寶雞地區的工廠有申新紗廠、洪順機器廠、華興機器廠、民康毛紡廠、民康藥棉廠、福新面粉廠以及大新面粉廠等。這些內遷工廠大多資金雄厚、設備先進、管理科學的代表當時國內工業發展最高水平的企業,在壹定程度上對於相對落後的寶雞工業發展起到骨幹和示範作用。例如,出漢口遷入寶雞的申新紡紗第四廠,1938年在寶雞成立的時候,有資本300萬元,紗錠4000枚,織布機460臺,3000瓦KW發電機1部,每月可生產20支紗200件。另外,如面粉工業中的大新、福新以及火柴業中的秦昌、協和新等工廠都是該行業中的骨幹企業。而且,內遷工廠還帶來了壹定的資金和技術力量,尤其是隨廠遷入的工程技術人員。大多是曾經留學海外掌握現代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的人才,內遷寶雞後,自然會對當地現代生產技術的提高發揮積極的作用。經過3年不懈努力,壹個初具規模的“秦寶工業區”在黃土高原上形成,由此奠定了寶雞成為西北地區工業重鎮的地位。

據陜西省銀行經濟調查室調查,截至1942年2月,先後在寶雞縣城區開辦的具有較大規模的工廠有7家,資本總額***計499萬元。1938年創辦的有3家:洪順機器廠、申新紡織廠第四廠、大新面粉公司;1939年創辦的有1家,即秦昌火柴廠;1941年創辦的有3家:西華動力酒精廠、雍興公司益門鎮動力酒精廠、清油提煉廠。此外,申新又將其漢口福新公司的8臺36至30吋的“艾立斯”復式鋼磨機遷來,成立了福新面粉廠,於1941年建成投產,日產面粉2000袋。為進壹步擴大生產,申新公司又相繼建立了申新紡織印染廠、原動力發電廠、鐵工廠和宏文造紙廠。到1944年5個工廠***有職工4500多人,年生產棉紗14萬件,棉布16萬匹,面粉10000噸,機制紙5300令,鑄鐵170噸,成為當時寶雞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工業企業。申新紡織四廠、大新面粉公司、洪順機器廠等工廠落戶寶雞,使原本冷冷清清的寶雞頓時繁榮起來。在寶雞工業大發展的同時,電力供應明顯不足的矛盾逐漸突出。1938年9月,西京電廠在中山路148號設立寶雞分廠,安裝33.6千瓦柴油發電機1臺,裝燈600多盞,供城區照明。至1942年,寶雞電廠資本已達400余萬元。

圖源:網絡

由於戰時寶雞商業的繁榮興盛,形成了商業資本的迅猛積累。巨額的資金,需要銀行來融通流動。因此,各種銀行紛至沓來,競相在寶雞購地建房增設機構。壹時間,在中山路上聳立著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儲金、陜西省、河南省、寶雞縣、上海、金城、永利、開源、央行金庫和德泰祥銀號等17家銀行的金融畸形景象。

中山路是屬於寶雞的,也是屬於全國的;中山路是屬於現在的,也是屬於 歷史 和未來的。它連綴起了寶雞今天的成就與輝煌,也貫穿了寶雞 歷史 上的迷茫、屈辱、求索與奮起……今天,在經歷了四十多年的市場經濟改革之後,我們更加需要在中山路上發現 歷史 的足跡,檢視國家的變遷和發展, 探索 未來的走向。中山路既是 歷史 留給今天的見證,也是對未來的啟示。

圖源:網絡

作者簡介:於世宏,寶雞山水文化與寶雞 歷史 文化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