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AI會比人類聰明嗎?

AI會比人類聰明嗎?

首先,很明顯AI在處理海量數據方面有著驚人的優勢。

以金融借貸為例:在借貸審核過程中,金融機構收到貸款申請後,人工審核人員壹般會仔細核對申請人的各種信息,如凈資產、工作收入、家庭狀況等。,然後決定是否批準貸款申請。這是壹個復雜的過程。

但是AI不壹定要這麽做。它可以根據貸款申請人的公開記錄、面部信息、下載應用中的數據、互聯網上的各種瀏覽歷史軌跡,直接將數千個變量輸入“風控模型”,然後快速給出精細化的評估結果。這個過程不僅效率高,而且評估結果比有經驗的人類審計員更準確。

如果人們不願意提供這些私人信息怎麽辦?那麽,我們假設為了鼓勵貸款申請人允許AI審計員查看他的個人數據,金融機構承諾申請人可以享受更優惠的貸款政策(更精準的放貸會讓AI審計員獲得更多利潤)。會發生什麽?可能有人會拒絕,但應該會有很多人選擇同意(就像我們在《壹葉知命》裏看到的)。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AI在日常工作中取代部分白領可能並不太難,類似的事情也確實發生過。例如,過去從事諸如簿記和數據輸入等專門事務性工作的人類雇員現在被計算機軟件所取代。

在“職業救星”板塊,我們也能看到那些白領,從會計到放射科醫生,都被AI打擊過。接下來,如果AI與機器人、自動化等技術進壹步結合,壹些從事相對復雜工作的藍領工人也會被取代,比如倉庫揀選工、建築工人、管道工人等。故事中提到。替代這類員工的難度在逐漸加大。到2042年,執行常規任務的倉庫揀貨員將被倉庫機器人完全取代;未來的建築行業,由機器人制造、易於大規模組裝的構件將成為主流,因此部分建築工人將被建築機器人取代;水管工的數量甚至會逐漸減少,因為建築的標準管道可以大規模由機器人來維修。不過,因為還有很多老舊建築的管道系統比較復雜,所以水暖工這個工作不會這麽快就消失。

那麽,在未來的AI時代,人類員工會被AI取代到什麽程度?哪些行業最容易受到AI沖擊?

在《AI Future》壹書中,我預測到2033年,40%的工作崗位上的人類員工將被AI和自動化技術取代。當然,這個替換的過程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完成的。AI取代人類員工的方式是漸進的,就像《職業救世主》中詹妮弗的父親擔任會計壹樣,逐漸被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取代。

簡單來說,RPA可以看作是安裝在計算機上的“軟件機器人”,它可以通過軟件觀察人類員工所做的所有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軟件機器人”會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數百萬人類員工的工作流程,掌握人類員工重復日常工作的全過程。

在某些時候,企業會選擇讓機器人完全接管人類員工的工作,這是壹個“劃算”的舉動。隨著整體工作量的減少,企業工資單上的員工數量會減少。

想象壹下,在壹個擁有100名員工的人力資源部門,20名員工的主要工作是篩選簡歷——將求職者的信息與職位描述中的工作標準進行對比。如果RPA上線後篩選效率翻倍,將有10名員工失業,RPA基於更多數據和經驗完成進壹步學習後,可能會在某個時候取代剩余的10名員工。

與此同時,RPA在與求職者的電子郵件溝通、安排面試、反饋協調、聘用決定,甚至基本的就業談判方面也有很大的潛力。如果這些任務也委托給RPA,更多的人類員工將被取代。

此外,AI還可以參與求職者的首輪面試,進行面試篩選。這個環節類似於《職業救星》中的數字人物露西對詹妮弗進行評估的過程,會為人力資源部門和招聘經理節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由於AI可以參與上述工作環節,人力資源部門的員工總數可能會從100人減少到約10人。在AI完成招聘階段的授權後,它可以接管人力資源培訓等任務,幫助新員工制定職業發展目標和績效評估。

人力資源部門只是每個企業的職能部門之壹。此外,AI還可以在財務、法務、銷售、市場、客服等部門發揮作用。此外,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推動了企業工作流程的數字化,導致對RPA和類似技術的需求更大,進壹步加速了AI取代人類員工的進程。不難想象,雖然AI對人類工作的幹預是漸進的,但最終的結果非常明確——AI將徹底取代人類員工。

壹些樂觀主義者認為,新興技術帶來的生產率提高總能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而經濟增長和繁榮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然而,與其他新興技術不同,AI是壹種全能技術,它將直接沖擊數百個行業和數百萬個就業崗位。這種影響不僅包括體力勞動的替代,還包括認知的挑戰。

大多數技術會在取代壹些人類員工的同時創造壹些新的工作崗位。例如,裝配線徹底改變了汽車工業——從工匠到普通工人,以制造更實惠的汽車。但是,AI與此不同。它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接管人類的任務,這將直接導致人類就業機會的減少。而且,AI不會局限於單壹的技術領域,它會“入侵”各行各業。

此外,AI應用、通用化、遷移的速度也很驚人。人們總把工業革命比作AI的新技術革命,在誕生100多年後才擴展到西歐和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但AI卻遍地開花,幾乎同時開始在世界各地應用。

▌置換背後的潛在危機

事實上,AI取代人類員工導致的失業激增只是冰山壹角,而且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壹角,潛伏在水下的危機可能會給人類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首先,失業人數的上升會導致工作競爭加劇,藍領和白領的工資可能會被壓縮。然而,與此同時,AI算法可能會幫助科技巨頭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利潤,創造更多的億萬富翁,因此收入和財富不平等的問題將會加劇。

英國經濟巨擘亞當·斯密提出的自由市場自我調節機制(比如高失業率會壓低工資,從而導致物價降低,進而反過來刺激消費,最終使經濟重回正軌)在AI時代將不再有效,甚至完全崩潰。如果對此不加以防範控制,任其自然發展,可能會出現新的社會階級劃分:上層階級是極其富有的AI精英;中層是相對少數從事復雜工作的員工,他們的工作涉及的技能範圍很廣,需要大量的戰略規劃和創意,這些員工中有很大壹部分收入較低;下層是最大的社會群體——無力奮鬥的普通人。

其次,人類失去生活的意義比失去工作更不幸,所以人類在精神層面遇到的挑戰也值得關註。

在未來,人們將會看到,他們將會在壹生的工作中被AI算法和機器人輕松超越。那些從小就夢想進入某些行業的年輕人,可能要幻滅了。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們壹直被灌輸這樣壹種觀念,即工作是我們實現自我價值的主要途徑。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壹旦被顛覆,人們就很難獲得自我認同感,反而會有挫敗感。這個時候,有的人可能會選擇濫用藥物來逃避現實,有的人可能會患上抑郁癥,甚至選擇自殺(據美國報道,在壹些受現代科技強烈影響的行業,比如出租車司機,自殺的員工數量激增)。更糟糕的是,AI的廣泛影響會讓人們開始質疑自己存在的價值,以及生而為人的意義。

回顧最近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人類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在大規模疫情等極具破壞性和動蕩性的事件面前是多麽脆弱。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最近發生的壹個活生生的例子。今天的AI經濟也是這樣壹個具有“殺傷力”的顛覆者。如果不加以幹預、監管,任其自由發展,後果不堪設想。相比之下,社交和政治遊戲引發的動蕩簡直小巫見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