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李壽恒的人物貢獻

李壽恒的人物貢獻

創辦世界壹流高等學府

李壽恒懷著“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抱負執教浙江大學之初,即立下雄心壯誌,要把浙江大學辦成世界壹流水平的大學。1928年4月他在給學校當局關於創設化學研究與材料試驗研究所的建議書中即提出,要使學校中“大批好學深思之士深研科學,於極短期內與西方諸大學相伯仲。”他還要求教師“要有獨樹壹幟、獨特見解及自成學派的宏圖大誌。”對於學生,要求他們壹進學校大門,就應該樹立“在科學上、事業上有所建樹的誌向。”這就是他提倡的“三誌”教育思想。

李壽恒首先瞄準美國化工教育的先進水平,擬定我國第壹個化工系達到世界壹流水平的遠大目標。自188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設化工課程開始,至1927年4月我國化學工程高等教育起步,已歷39年。當時美國化學工業以及石油工業已有較大發展,化工教育也相應迅速發展起來。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的化工教育委員會於1922年6月至1937年的15年間,對美國有化學工程教育的82所大學進行了嚴格的評審,合格者有28所,都是美國有名的高校。而那時我國化學工業極為薄弱,更無化工教育的經驗,因此李壽恒提出:“以繩美國化工教育之標準,不無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感。”但他記取創業維艱的古訓,以“取法乎上,僅得乎中”的思謀,要求浙江大學化工系壹開始就要高標準、嚴要求、高起點、有特色,不求所有方面都超過他們,至少也要同他們並駕齊驅,能互相提攜。

浙江大學化工系開辦之初,李壽恒即團結全體教師,開出全部必修課程。到1930年,浙江大學化工系的課程設置與美國同類高校已大體相同。李壽恒多方羅致品學兼優、事業心強、治學嚴謹的教授到系任教;同時又從自己的畢業生中培養德才兼備的教師,從而在化工系形成了壹支陣容強大的師資隊伍,擁有蘇元復、吳征鎧、馮新德、侯毓汾等名教授。李壽恒積極致力於教學設備及圖書資料的建設。1930年化工系即建起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業分析、工業化學等實驗室,以後又陸續充實儀器設備,臻於完備。浙江大學化工系的文獻資料齊全,化工原理實驗室設施完善,聞名國內外。

李壽恒針對我國當時化學工廠少、規模小、產品品種單調,發展程度不如食品、冶金、兵工、輕工,燃料動力基本資源來自煤炭等狀況,他在課程設置及授課時間上作了調整,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如美國化工系學生特別偏重物理冶金,而浙江大學化工系則是化學冶金與物理冶金並重。又如數學課程,美國僅修習微積分與微分方程,且微分方程由數學系開課,物理僅修習普通物理與物理實驗。李壽恒認為“此為基本訓練上之缺陷。”浙江大學則著重圖解微分與數字微分之新法,以及圖解積分與圖解微分方程,並且由受過化工訓練之數學家授課。所以學時雖比美國少,而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卻不亞於美國學生。再如經濟學科,美國僅開設經濟學與工廠管理課程,浙江大學化工系則增加了壹門工程經濟課程,使學生能夠“對於世界經濟展望,目光遠大,批評無訛。”在工程學科中,機械方面則有機械系之機械工學及實驗、電機系之電工學及實驗。浙江大學歷屆畢業生遍布全國化學工業、核工業以及冶金、機械、電子、食品、輕工,甚至航天航空等領域,都能適應工作需要,且成績卓著,就是得力於李壽恒創辦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教育。

李壽恒在擔任浙江大學工學院院長和主持浙江大學教務工作期間,積極推行科學管理制度和培養良好學風。1936年李壽恒任浙江大學章則委員會主席。他積多年高校教學和行政管理的經驗,在竺校長領導下,主持制定了招生、學籍管理、註冊統計、學分制、研究生、學校校務會議的組織及代表產生辦法,教員和職員的招聘、任職、兼課及兼職,科學研究及工場實習,實驗室管理,教學儀器設備及圖書購置管理,經費計劃及管理,學校組織系統,導師制,校規校紀等等規章制度,形成了從教學、科研到行政、物資、財務、校風校規等互相制約,又協調配合,既有各種通則又有具體實施細則的管理體系。而且這些規章制度大多是在西遷途中修改制定完成的。除制定和實施教學和行政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外,李壽恒還特別強調學校必須有嚴格的紀律和培養良好的校風來陶冶學生。倡導學生要有刻苦學習、打好基礎的紮實學風;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應有會“運用原則與方法”的良好教學風氣;教師要人人參加科研,形成濃厚的科學研究風氣。 在竺可楨校長領導下,浙江大學在抗戰期間崛起,成為同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著名高校齊名的高等學府。李壽恒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面對新型的工科大學和國家急需科技人才的形勢,為了解決師資不足的困難,李壽恒組織部分專業課教師帶著教學和科研任務到有關工礦企業進修,請企業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課;要求所有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要以科研成果充實教學內容;要求所有專業都必須做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他還領導制定了教師超工作量實施辦法和教學法委員會條例;參與制定學校12年發展規劃;組織師生向科學進軍;統壹全校教學計劃;組織起新的教學、科研、生產、管理體系。他善於總結新鮮經驗,早就明確指出辦蘇聯模式的純工科的學校有很大的局限性,理工結合才是高校發展方向。他實事求是地提出重建數學、物理、化學3個系和工企、化機、鑄造等新專業。從1952年至1957年,在李壽恒任教務長和副校長期間,浙江大學的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大為提高,享譽國內外。 60年代初,李壽恒受命創建浙江化工學院。當時正值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學校又是在浙西山區新建,更是困難重重。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他提出加強基礎教學,把最有經驗的教師調任基礎課教學,自己率先親自授課,同時舉辦師資進修班並親任班主任,用傳、幫、帶的辦法提高師資水平,終於使教學質量基本達到部定要求。年逾花甲的李壽恒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嘔心瀝血,身體力行,為創建浙江化工學院作出了重要貢獻。

弘揚求是 培養優秀人才

1938年11月浙江大學西遷,暫居廣西宜山。竺可楨根據浙江大學十余年發展所形成的校風和學風,把“求是”定為浙江大學的校訓。李壽恒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弘揚了浙江大學的“求是”精神。他倡導了壹系列卓越的教育思想,並身體力行,用以嚴格要求教師和訓練學生。對學生,他強調嚴格要求,打好基礎,從進校到畢業始終抓好“三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教育。他認為每門學科都有理論和知識體系,有研究方法和技能,在壹個知識體系中各部分又互相聯系和滲透,因此學習時壹定要把它們聯系起來,以融會貫通,觸類旁通。他還特別強調基本技能,即實驗技術、測試技術、操作技術等的訓練。他認為同國外相比,差距不是在理論方面,而是在技能上。只有學好技能,才能更好地運用理論和知識。他要求師生都能做到“透徹理解,牢固掌握,熟練運用,舉壹反三”。他著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自學能力。他特別重視實驗教學,把教學、科研、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畢業後在各個工程領域內都能勝任工作。辦學初期,李壽恒除精心籌建實驗室外,還在化工系設法辦起了制皂、制革、油脂等小化學工場,以供學生實習之用。早在30年代初,李壽恒即組織學生在假期到當時的上海天原電化廠和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南京硫酸铔廠等工廠實習,以培養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李壽恒在化工系創立之初還特意把“雜誌報告”列為必修課程,訓練學生閱讀書刊的才能,以汲取最新化工知識。李壽恒還組織創辦學術刊物,鼓勵師生進行科學研究。 李壽恒特別強調要有壹支好的教師隊伍。他認為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在學習上,而且在思想上、作風上常常影響學生的壹生。他說“任用優秀教師對辦好學校至關重要。”他要求教師:(1)要堅韌不拔、刻苦努力,教學科研成績卓著。(2)要有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競爭進取、不甘人後的精神。(3)應有淵博知識,有獨特見解及自創學派的宏圖大誌。(4)在教學實踐中,要殫精竭慮,推陳出新。教材必須每年修改,削減陳舊或膚淺的內容,增補最新科學成果。(5)要經常、持久地閱讀最新圖書、期刊,時刻了解世界科技發展的最新水平。(6)必須搞科學研究,使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帶動學生手腦並重,提高教學質量。(7)理工科大學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自然科學知識,還應有壹定的人文科學知識功底,做到文、理相通,教育學生做到“文”、“武”(自然科學和技術知識)兼備。(8)要註重講授做學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李壽恒認為對確有真才實學、獨樹壹幟、自成學派、成績卓著的教師,要不拘壹格,予以真誠的支持鼓勵。李壽恒更是嚴於律己,言傳身教,帶頭培養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在他的帶領下,浙江大學化工系建系不久即形成了壹個優秀的教師群體。他特別對青年教師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例如規定青年教師必須做大量習題,由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布置和檢查。數學助教壹般至少要完成2000個以上習題。他年逾古稀後,還親自講授化工原理等基礎課,為青年教師示範。

李壽恒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培養了數千名本科生和40余名研究生,遍布國內外,有不少是國家建設的骨幹、專家、學者、教授以及各級領導部門的負責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

重科研 教學科研相結合

李壽恒是化學工程教育與科研相結合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早在浙江大學化工系建立的第二年即1928年,他就建議化工系設立化工研究所,提出:“教育不能脫離高深研究而存在”。“中國各大學豈乏好學之士,徒以無處研究,致不能與西方各大學相提攜。故欲使科學在中國有可觀之進步,首先在於有聲望之諸大學中設立研究所。”他提出研究所的目的是:“(1)使大學教授能有高深研究之機會;(2)使學生練習解決科學上各種問題,明了高深研究之重要;(3)提倡及獎勵學生深研科學;(4)作為社會或工業界的科學咨詢機關。”早在美國留學期間,李壽恒就以各門學科基礎紮實、科研能力強而備受其導師帕爾教授的贊賞,主動為他申請了研究助教職位。李壽恒對煤的研究很感興趣,回國後繼續從事煤化學化工的研究。1937年他發表了《帕爾氏純煤熱值分類法對中國煤的適用性研究》論文。該文深得國內外學術界好評,曾被煤化學化工專著《ChemistryofCoalUtilization》(HHLoWry主編)引用。

1941年,李壽恒在遵義因陋就簡地辦起了化工研究所。在抗戰時期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苦心經營研究所,並帶領化工系師生堅持科學研究,獲得了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的成果。他和他的學生、青年教師李盤生合作研究的論文《木油的壓熱分解》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1941年年會榮譽提名獎。李壽恒和趙善成進行了《遵義白土活性化試驗》研究,為白土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李壽恒還指導畢業生結合畢業設計進行科研,如指導朱正華進行《遵義團溪錳礦研究》,獲得二氧化錳,為當地這壹戰略資源的應用和今日錳礦企業的巨大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受到英國李約瑟教授的稱贊。他還指導鄧頌九做“貴州煤的可洗性研究”課題,支持蘇元復進行萃取工藝改進研究,支持侯毓汾關於染料的研究等,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李壽恒在領導學校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中,形成了壹系列指導思想:

1.教學和科研並重。李壽恒認為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要使兩者相得益彰。不搞科學研究,教學質量不可能提高。 2.要建立科學研究機構。李壽恒認為高等學校聚積著大批好學之士,是推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在大學裏建立科學研究所,既是科研場所,又是培養高級科技人才的基地。

3.要進行高深的研究。李壽恒認為高深研究就是要抓學科發展中的最新課題,要敢於和西方各大學在科學研究上進行競爭並超過他們,才能使我國科學有可觀之進步。4.在高等學校裏要重視學生科研能力之培養。李壽恒認為教學和科研猶如人之雙臂,缺壹不能成為品學兼優者。高年級學生更應抓緊訓練解決科研上各種問題及明了高深研究的重要性,有壹點成績就要給予鼓勵。

李壽恒

5.科學研究要結合實際。研究題目應是科技發展和現實生產中的重大問題,成果應能為生產建設、社會進步服務,推動經濟發展。 6.要有領導有步驟地開展科研,不可有等待思想。要在科研實踐中創造條件,從低向高、從易向難逐步發展。還要克服保守思想,步子跨大壹點。開展科研工作,需要廣大教師積極參加,要形成風氣。

7.科學研究機構同時又是社會的或工業界的科學咨詢機關,要為決策服務。科研要面向社會,推廣科研成果的應用。

8.要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李壽恒始終認為事業的成功,成績的取得,靠艱苦奮鬥、自力更生。試驗、科研條件,要在實踐中去創造。他辦起小化工場,壹邊結合教學實踐和科學試驗,壹邊生產肥皂、墨水、雪花膏等產品,積累資金改善辦學條件,資助困難學生勤工儉學。他說“這是於社會、學校、個人三者均有裨益的,能收到‘壹箭三雕’之功效”。 李壽恒壹貫關心浙江省的化工科技事業,並盡力促進其發展。他為創建浙江省化工試驗所(浙江省化工研究所)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他領導期間,即1958年到1965年,這個研究所取得了多項重大科研成果,諸如沈澱磷酸鈣、鈣鎂磷肥、聚氯乙烯紡絲以及農藥馬拉硫磷、毒殺芬、甲基1605等,其中大多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化工部科技成果獎,並在省內外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為社會創造了巨大財富。

(作者:馬福廉 馬瑞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