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農民工收入比工人高很多,為什麽壹定要當工人?

農民工收入比工人高很多,為什麽壹定要當工人?

近日,圍繞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問題,南江縣總工會組織專人對平崗、石灘、池昌等10個鄉鎮進行調研。截至目前,這10個鄉鎮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為38500余人,其中個體戶386人,返鄉農民工就業1325人,勞動就業部門和鄉鎮、村工會就業1670人。大量農民工返鄉,使得“歸雁經濟”強烈凸顯。然而,在“歸雁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的同時,作為歸雁主角的返鄉農民工也面臨著諸多困惑和困難。困惑壹:信息渠道閉塞。嶽是南江縣池昌鎮人。這些年來,他壹直憑著純熟的技術在廣州“淘金”。每個月幾千元的工資都進了他的口袋,他在村裏率先蓋起了兩層小樓。每次回家過年都會受到英雄般的對待,村裏人都會圍著他問長問短。去年,他悄悄提前回國。在家裏,他足不出戶,抑郁了近半年。他在6月10日見到我們時說的第壹句話是,“多麽艱難的壹天!如果能在本地找到工作,我願意每個月600塊錢幹。”平崗鄉的陳艷說:“我在家休息了半年,壹直盼著出去打工,多掙點錢,但經常不知道去哪裏找重要的人。”她說,普通人不看報不上網,根本不知道去哪裏招人。很多農民工表示,目前外出打工很難,找工作也很難,下半年去哪裏打工也沒有目標,也沒有想法。希望有關部門加強就業信息的收集和發布,利用現代通訊手段,舉辦招聘會等形式,為農民工特別是居住偏遠、信息閉塞的農民工提供切實有用的就業信息。這是我們在采訪中聽到最多的。困惑二:訓練不是正道。為了讓農民工掌握壹門技能,勞動部門和工會組織在各地開展了免費技能培訓。但學了幾天,很多農民工因為太無聊太辛苦就“退學”了。鄭智鎮的何平就是其中之壹。20歲,初中畢業後隨親戚外出打工。這幾年因為沒有壹技之長,他的工資總是比他有壹技之長的表弟少很多。春節前,何平因為不懂技術,先被公司裁了。回到家裏,何平下定決心,要先學壹門技能再出去打工。回國後,他得知免費培訓的信息後,主動聯系培訓學校,準備學習電焊。在“上學”的前兩天,他還能認真聽講,專心做筆記,但三四天後,他就受不了繁瑣的課程和枯燥的教學,悄悄溜回家了。他認為,為什麽職業學校和相關部門不能組織農民工培訓班,根據農民工的特點和技能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和內容?對此,從池昌鎮返鄉的農民工康榮賢(音譯)深有同感。2007年他回鄉後,與何群元、康世茂等5人合夥投資1200多萬元,成立了南江光霧山米業有限公司,日產大米1500噸。去年實現產值9500多萬元,利稅350多萬元,54名農民工穩定就業,月均收入2000多元,專業技術人員月入4000多元。今年5月1日,康榮賢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創業之星”稱號。他告訴我們:“我們這個現代化生產技術水平很高的加工企業,需要高素質的技術骨幹和現代企業管理人才。目前,制約我國創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是缺乏專業技術和管理能力。雖然各級政府部門和工會組織加大了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力度,但培訓方式、內容、培訓領域與我們的實際需求還有壹定差距。希望有關部門采取因企施策、因材施教、外引內聯、分片培訓等方式,收到培訓返鄉創業農民工的應有效果。”困惑三: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不足深入平崗、石灘等10個鄉鎮的南江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子碧深有感觸地說:“返鄉農民工依靠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資源優勢,發展水產養殖、交通運輸等項目。雖然它們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但抵禦市場風險和人為不利因素的能力較弱。”2008年春節後,石灘鄉九村村民胡樹華因為要照顧家人,過年後就不再像往年壹樣外出打工了。聽說當時豬肉價格很高,養豬也能賺錢,於是決定留在家裏,自己開個養殖場養豬。過了農歷正月十五,胡淑華開始造田。為了彌補技術上的不足,胡淑華專門買了養豬技術方面的書籍,虛心向鄰居請教。農歷二月初,胡淑華和妻子用10年來積攢的40多萬元建起了養豬場。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豬長勢良好。去年,由於價格不錯,胡淑華賺回了15萬多元。胡淑華盤算著,按照這個情況,他們農場不到三年就能收回本錢,不比在外打工差。然而今年生豬銷售越來越弱,所有養殖戶都在抱怨。鮮肉價格壹天比壹天低,讓胡淑華的夢想壹點壹點破滅。“現在市場都這樣了,我們該怎麽辦?”困惑四:融資“瓶頸”未破。平崗鄉壹村五社返鄉農民工張廷榮正在逆流而上,準備在豬肉價格下跌時擴大養殖規模。2007年他回到家鄉後,用自己的10多萬元建了壹個養豬場。鄉政府向縣扶貧辦申請了5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並安排鄉工會主席協調解決土地、木材、貸款等問題,使養豬場迅速建成投產。去年出欄肥豬360頭,仔豬410頭,利潤14萬多元。就在他大刀闊斧的時候,流動資金成了“瓶頸”。他說:“鄉政府幫我申請的50萬元扶貧貸款,因為沒有房產抵押,去年信用社只借給我12萬,現在已經拿不出來了。我擴大養殖規模、建設三個沼氣網點的計劃不得不放棄。”劉子碧認為,雖然農民工返鄉時積累了壹定的資金,但個人積蓄只是杯水車薪,對於建立現代企業、實施新農業、從事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來說,微不足道。這個縣50%以上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因為自身資金不足,只能靠向親戚朋友借錢,讓自己的創業項目正常運轉。據我們了解,鄉鎮雖然對他們的扶貧貸款有所傾斜,但在征地費和稅費上給予優惠或減免。但由於沒有抵押財產,無法組織擔保,向銀行貸款更是難上加難,導致個體農民工新開發的項目也就此告壹段落。如果金融部門不給予大力支持,解決農民工創業資金短缺、創業困難的問題,大部分農民工將無法自主創業,帶動更多農民工返鄉就業。因此,流動資金和發展資金的短缺將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壹大障礙。嶽富邦蒲國華本報記者羅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