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什剎海胡同遊記

什剎海胡同遊記

什剎海胡同完全承襲了北京老胡同文化的精髓和核心部分,這裏的壹切都帶著生活的底層氣息,讓妳置身於壹個唯美的世界,各種美食和人文景觀讓妳流連忘返,下面給大家分享什剎海胡同遊記。

由於聽說中國兒童中心前壹天大樹噴了農藥,於是臨時起興打算推著兒子去恭王府玩兒。

壹路向東,穿過護國寺大街,胡同東口便是梅蘭芳故居。梅大師故居還是很值得進去看壹下的,通過參觀對這位大師的生平及作品有了全新的認識。

幾年前陪女兒晚上上課,壹個人出來逛胡同,無意間發現了十三中,這次打算再去找找,看能否找得到。

憑著記憶,果然找到了它的西門。十三中與十三分沒有必然聯系。前者是普通示範性高中,校址是清朝濤貝勒府官邸。

後者是初中。相信大家都知道十三分作為初中是很多家長包括我和孩子想進去的地方,因為它的老師加工能力超強,能把二流的學生加工成壹流的學生,所以校風很好,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嚴。

說起十三分,不得不介紹壹下它的背景。

十三中的校址是濤貝勒府的壹部分,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27號,東臨恭王府,西接慶王府,是壹座清代皇家的顯赫庭宇。

濤貝勒府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_居住的愉王府,光緒二十八年(1902),醇賢親王奕_的第七子載濤過繼給鐘郡王奕_為嗣,承襲貝勒爵,遷居於愉王府,作為貝勒府,稱濤貝勒府。

1925年,美國公教司鐸奧圖爾博士受羅馬教廷委托,長期租用前清朝濤貝勒府舊址籌辦公教大學,即後來的輔仁大學。

1926年6月,輔仁大學為了培植自己的良好基礎,決定停辦預科,改辦三三制附屬中學。高中部隨大學部設在今柳蔭街27號即濤貝勒府。

校名定為私立北平輔仁大學附屬中學校男生部。1927年更名輔仁大學,取《論語》中“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意。

後馬圈及花園前空地建成輔仁大學主樓後,濤貝勒府府邸改作原輔仁大學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輔仁男中改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十三中的南邊壹條東西走向的胡同,是定阜街,定阜街1號就是輔仁大學,即現在的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是壹座罕見的宮廷式大學。

2013年我陪女兒考《小主人報》記者時有幸進去參觀過。裏面有長廊、亭、花廳、假山等。整套古建築群高貴、典雅、莊重而純凈。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使人肅然起敬、流連忘返。

穿過這條胡同往東,就是將軍元帥壹條街——柳蔭街。“柳蔭街”的街匾是徐向前將軍題寫的。

街的中間有壹條胡同口,名叫大翔鳳胡同。見到了絡繹不絕的人力三輪車從胡同裏鉆出來,並有了胡同遊的興致。

為了避開三輪車隊,我進入了比較安靜的小翔鳳胡同,在胡同的中部即5號發現了鑒園。鑒園是恭親王府的別邸,坐南朝北,北臨什剎海,環境清幽,大概是恭親王為了躲避喧囂和絡繹不絕的訪客而建的別苑吧。

朝南的大門外有壹個影壁,現在也無人修繕,門口停滿了車,顯得有些破敗。

出了小翔鳳胡同就是大翔鳳胡同,朝北走,在胡同入口處就能看到壹個大院子,門口掛著“民族文學”“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的牌子,門口兩邊有玻璃做的書櫥,裏面有很多文學書,原來這就是著名當代作家丁玲的故居,位於大鳳翔胡同3號,北臨什剎海,西臨鑒園。

吹著什剎海的風,看著壹街之遙的故居是那麽的恬靜,想象著住在這樣的宅子裏是如何寫出《太陽照在桑幹河上》的作品來的呢?

繞著什剎海轉了差不多壹整圈,壹路發現不少有特色的酒吧,這些酒吧白天都鮮有人進,只是到了下午2點以後安保人員會把路障設置開啟,不讓機動車經過了。

什剎海的北沿路上有宋慶齡故居,還有壹家名為“兔二爺”的書吧,裏面有設計師做的各種兔子造型,頗有書香人文氣息。

穿過銀錠橋,來到後海酒吧壹條街,這裏人流量明顯增大,大小酒吧鱗次櫛比,裝修大同小異,大部分玻璃墻外都貼著招聘歌手(白班、夜班)的廣告,透過開啟的大門向裏看,大廳前端有打擊樂器,那應該就是樂隊所在之處。

由於是下午兩三點,大部分酒吧沒什麽顧客,三三兩兩,可能都是喝飲料的人,外面街道上不時有酒吧服務生招攬客戶,聲稱哪怕進去歇個腳也是歡迎的。

裏面有個步行街,看介紹大概六七月會有荷花展,但現在什麽都沒有。

漫步在步行街裏,旁邊的餐廳等商鋪都貼著封條,沒有壹家營業的。

其中,還有壹家全聚德。昔日的豪華裝修依稀可見,但封條之下,盡顯破敗之勢。難道這裏的餐飲零售業也受到互聯網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