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如今餐飲業特別賺錢,賣什麽吃的最好呢?

如今餐飲業特別賺錢,賣什麽吃的最好呢?

準備開壹家餐廳,餐廳的產品線該如何規劃?是走大而全的產品路線,還是推行單品策略?而同樣是推行單品策略,為什麽探魚活得較好,而樂凱撒的客源則有明顯的下滑跡象?到底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壹個品牌的產品線,決定了其吸引顧客的能力。因此產品線的規劃非常重要。產品線過長過寬,會導致供應鏈管理難度加大,後廚效率低,還影響設備的采購和廚房的動線;最重要的是,做多壹般就錯多,什麽都做就什麽都做不好——產品不專精,顧客沒有認知度。

但,產品線過短過窄了,顧客的需求就沒辦法滿足——有的老顧客就抱怨“經常來,覺得沒什麽好吃的了”,也有的顧客會說:“妳這裏面條不錯,但沒配菜壹起吃,覺得很單調。”

那麽,問題來了:

產品線的寬度如何規劃,決策的依據是什麽?產品線的長度和深度要做到什麽程度??到底是給足夠多的選擇,讓消費者吃得不重樣呢,還是要走極致的單品戰略,就像太二僅僅做壹個酸菜魚?

1?產品線的寬度,取決於什麽?

產品線的寬度,指擁有的產品線數目。如喜茶創業初期只有壹個大的產品線——茶飲。 而奈雪的茶在創業伊始,就規劃了兩條產品線——茶飲、軟歐包;飲品是壹條產品線、軟歐包也是壹條產品線。拿筆者運作過的品牌俏鳳凰來講,壹個餐廳的產品線寬度是五個——壹米粉、二米飯、三小食、四甜品、五飲品。

對於壹個初創品牌來講,產品線寬度取決於什麽呢?

:核心產品線的寬度,取決於消費者的就餐習慣、搭配需求和企業的產品競爭能力。 簡單說來,產品線的寬度壹取決於需求,壹取決於競爭?

那麽,什麽叫消費者的就餐習慣搭配?

吃粥的同時,壹定要搭配吃壹些幹糧;吃辣的同時,壹定要來些清涼解辣的甜品/飲品。

就拿做粥的品牌來講,仟福粥點作為壹個從東莞起家的主打砂鍋粥的品牌,店裏還賣壹些傳統的廣式茶點——如蝦餃、鳳爪,油條,蘿蔔糕。在華南壹帶顧客的就餐習慣中,僅喝粥不能算是吃了壹頓飯,搭配壹些幹貨才算是壹餐,這就是壹個文化系統裏對“如何吃飯”的定義。

這就是消費者的就餐習慣搭配需求。所以,僅僅做粥壹個單獨的產品線就肯定是不合理的,而粥+茶點則是天然的組合。

再舉俏鳳凰的例子,俏鳳凰作為華南牛肉粉的第壹品牌,在做產品線的設計時,是以牛肉粉為核心,以牛肉粉(主餐)+小食(輔餐)+飲品/甜品(享受)為核心的思路,模擬的是顧客就餐的場景。

便宜求快——壹碗牛肉粉;吃得剛好——壹碗牛肉粉+壹份小食;社交享受——壹碗牛肉粉+壹份小食+壹份甜品/飲品。

所以說,產品線的寬度壹定是基於對目標顧客消費習慣的洞察得來的?。俏鳳凰的這三條產品線,主要考量的就是三種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有趣的是,若根據產品的競爭能力,真正可以驅動消費者決策的產品線,則只有牛肉粉+甜品兩個。

究其原因,在牛肉粉和甜品的產品競爭能力上,俏鳳凰技高壹籌,這兩條產品線與對手實現了絕對的差異化。小食雖然點擊率非常高,但同質化比較嚴重,所以依然屬於壹個基於消費者就餐習慣的必要補充,而不是壹個驅動消費者選擇妳的戰略因素。

原則上,能夠驅動顧客消費的戰略型產品線,壹主壹副已經足夠使用?,對於初創企業,幾乎不可能有資源掌控兩個以上真正可以影響消費者決策的產品線。

2?產品線的長度和深度

每壹條產品線內的產品品類數稱為該產品線的長度。而產品線的深度則是指產品的味型和配搭。總的來說,可以把產品線的長度和深度統統看為壹個指標,即SKU的數量。

1 選擇少的品牌,更容易成交

說到產品線的長度,樂凱撒的陳寧曾經提到壹個非常經典的論斷——顧客並不需要很多的選擇,所以要保持極簡的SKU。

他還舉了壹個科學實驗以證明自己的說法——有名的果醬選擇實驗,這個實驗由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員希娜·艾揚格牽頭主持,該實驗把當地雜貨店作為實驗地點,試圖了解人們如何做出選擇。

實驗中,艾揚格的研究助理假扮成果醬供應商,在美食店裏擺放了兩個試吃的攤位。

第壹個試吃攤位有6種口味可以選擇:桃子、黑櫻桃、紅加侖、橘子、獼猴桃和檸檬酪。而另壹個攤位有24種口味可供選擇——除了剛才提到的6種口味,還有另外的18種。在兩個試吃攤位上,顧客品嘗後都會拿到優惠券,可以用折扣價買壹瓶果醬。

調查結果顯示,有24種口味的攤位吸引了更多的顧客,但最終購買果醬的人卻較少?。顧客壹窩蜂地擠在攤位前試吃,但大多數人卻因為口味太多而無從選擇,最後幹脆壹瓶都不買。到24種口味攤位試吃的顧客中,只有3%?買了果醬;而到6種口味攤位試吃的人,相較之下更能決定自己適合哪種口味,約有30%?的人最後買了果醬。

樂凱撒信奉的極致細分,其背後的科學原理來自於這裏——過多的選擇,會導致顧客決策癱瘓?。人類的大腦容量只能同時處理5~7個以下的信息選項,超過7個壹般沒辦法同時進行橫向比較,而最舒服的信息組塊的數量為4。

這個道理本身沒有錯誤,特勞特和裏斯在《定位》裏講到的基本原理就是——心智討厭混亂。這也正是這兩年餐飲行業壹直都在呼籲的“細分品類”和“單品戰略”。

看起來似乎有了答案,產品線的寬度根據顧客搭配需求和競爭能力定,壹主壹副作為核心產品線,再加幾個補充性的產品線。?產品線的長度則不超過4個就行了。

理論上是這樣的,然而在實際應用起來,卻有很大的問題。

2 選擇較多的品牌,更吸引顧客

果醬實驗告訴我們,顧客面對過多的選擇,會導致決策癱瘓,幹脆不選了。但是,這個實驗還有壹個重要的結論被所有人忽視了——那就是擁有24種果醬口味的攤位,吸引了更多的人圍觀。

也就是說,雖然顧客在真正掏錢時,過多的選擇讓顧客放棄了購買。但更多的選擇壹開始卻更吸引顧客。

3?吸引階段→ 決策階段

如果把顧客的選擇看成兩個步驟的話:那就是顧客首先會有壹個選擇前被吸引的階段,然後才有壹個真實的決策購買階段。

1 顧客選擇癱瘓發生在哪裏呢?

很明顯,顧客的選擇癱瘓發生在了後壹個階段: 置換到餐飲業的場景裏,顧客已經被很多產品吸引了,已經進店了,已經坐到了餐桌前準備點餐時,才會面臨真正的購買決策。

這個時候,顧客已經被店裏吃定了。只需要簡單地把菜單的推薦菜做得好壹些,只要服務員的推薦話術稍微到位壹些,顧客沒可能離開走掉。

所以,其實顧客真實的需要有兩個:

1. 面臨真實的決策前,他們需要覺得自己擁有很多選擇;

2. 在真實的決策過程中,他們需要輕松地作出決定。

真正影響餐廳生意的往往是第壹階段——顧客有沒有受到吸引?。 所以,壹個餐廳給人的印象必須是產品很豐富,選擇很多,這樣才能在吸引階段抓住顧客的眼球。

然後,顧客已經進店後,在具體的點餐場景裏,則要幫助顧客做決定——把招牌推薦做到位,降低他們的選擇焦慮。(檔口型餐飲店另當別論,因為決策時沒進店,所以過多的選擇很可能會導致流失。)

用壹句話來說,產品線壹定是看著很多、選起來很少。

單品策略不知道坑了多少餐飲人。互聯網的單品策略之所以可行,是因為在網絡上,通過快遞系統壹個電商平臺可以輻射全國,這樣它面對的顧客群體其實是很大的。

然而,壹個餐廳往往只輻射附近幾公裏,在這種情況下貿然學習互聯網的單品策略,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 單品策略在什麽條件下可行?

單品策略,只有在以下兩種環境中才是成立的:

1. 客流基數大,人的動性強,生客較多。比如旅遊型的商圈,或者壹個城市的頂級shopping mall;

2. 產品的縱深非常好,雖然表面看著是壹個單品,但其可以演化出來不同的口味、花色、搭配,SKU數量並不少。

所以說,就拿探魚的烤魚這個超級單品類,和樂凱撒的比薩來說。探魚的烤魚有五六種魚,十八種口味,僅僅是烤魚壹項,加起來就有將近100個SKU。而且它的副產品線燒烤作為補充,選擇也很多。

然而,反觀樂凱撒的榴蓮比薩,僅僅分為金枕、蘇丹王、貓山王三種,而且這三種的口味也基本壹致,遠遠沒有產品縱深,這是壹件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單品戰略可不僅僅是單品,單品之中也有乾坤?。同樣的單品戰略,探魚的產品結構就比樂凱撒成功很多,產品主線和副線搭配合理,產品縱深很多,既沒有稀釋核心的品牌資產,也沒有因為過少的選擇導致消費者厭膩。

而實際上,從目前市場的反應來講,兩三年的市場親密期過去以後,靠單品戰略起家的品牌,探魚活得較好,而樂凱撒的客源則有明顯的下滑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