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大學生就業應該抱有怎樣壹種態度?

大學生就業應該抱有怎樣壹種態度?

大學生就業的心理問題與心理調適

面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是復雜多變的。通過幾年大學生活,同學們在知識、能力與人格方面有了積極的顯著發展,有著強烈的就業意願和積極的就業動機,為能盡快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由衷的歡欣;而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也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許多大學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在所學專業領域壹展身手。但是在就業過程中,又難免出現種種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

壹、大學生就業的壹般心理問題

大學生群體是個體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長過程中壹個特殊的群體。集多種特殊性於壹身,具有處於“第二次心理斷乳期”、“邊緣人”地位,處於“心理延續嘗負期”,多重價值觀、人格的再構成等心理內在原因;同時存在著環境中誘發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個體壹生中的其他階段人群及處於這壹時期的其他群體明顯要低。壹般的觀點認為“大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註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等。為了幫助廣大畢業生同學更好地認識這些問題,為就業做好心理準備和心理調適,我們首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大學生就業時壹般存在哪些心理問題。

(壹)就業心理壓力與焦慮

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使就業問題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在各年級學生都存在。清華大學2000年的調查顯示,個人前途與就業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壓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壓力有隨著年級增高而上升的趨勢。學生就業壓力體驗相當嚴重,尤其以心理體驗最為嚴重。大學生畢業前心理壓力較過去有明顯增大,主要原因是畢業方向的選擇、就業、考研、戀愛分合、大學中不愉快經歷、離別感傷、突發事件、經濟條件等沖突和事件;女大學生心理壓力大於男大學生,農村學生的焦慮水平高於城市學生。而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的釋放方式則過於內向化,主要是自己解決和求助於同學朋友。

(二)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

許多大學生都有壹種“十年寒窗,壹舉成名”的心理,因此對擇業的期望相當高。大學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條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工作,而不願到急需人才但條件艱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層小單位,過分地考慮擇業的地域、職位的高低和單位的經濟效益。高期望驅使畢業生總是向往高薪水、高職位、高起點,渴求高收入、高物質回報率,並壹廂情願地對用人單位提出種種要求,將自己就業的目標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適的單位也不肯降低就業期望值。比如,有壹些學生就說:“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現實就業崗位大多不像大學生所想象得那麽美好,因此當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異較大時,就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現象,並產生偏執、幻想、自卑、虛偽等心理問題,並可能導致擇業行為的偏差。

(三)就業觀念不合理

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雖然在總體上是傾向於務實化與理性化,但由於處於擇業觀念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良觀念也存在著,並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順利就業。這些不良觀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

壹些大學生在擇業標準中只有工作條件、收入等眼前實在利益,而對自我的職業興趣、能力、職業的發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慮,因而極易選擇到並不適合自己的職業。

2、職業標準過於功利化、等級化。

壹些畢業生同學過分強調職業的功利價值,甚至還將職業劃分為不同等級,而不考慮國家與社會的需要,不願意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和行業去工作。

3、求安穩,求職壹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閑、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願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4、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

在求職時,只要是與自己專業關系不密切的職業就不考慮,這樣做只能是人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業難度。

5、職業意義認識不當。

許多大學生從觀念上來說,還是僅僅把工作當作壹種謀生的手段,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對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四)就業人格缺陷

1、自我同壹性混亂

有許多同學在畢業、擇業的時候,尚未達成自我同壹性。具體來說,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需要、價值觀以及自身特點等沒有明確地認識;在就業時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素質和擇業的客觀環境,不能對自己有壹個客觀、清醒、全面的評價。因此,他們在職業選擇時往往是茫然、猶豫不決、反復無常、見異思遷、躁動不安,不能主動、獨立地獲取職業消息、篩選目標、規劃職業生涯,也不能解決就業中的問題,做出正確的決策。自我同壹性混亂在就業中的兩個突出表現就是盲目從眾與依賴。

盲目從眾,是指在求職中不考慮自己的興趣、專業等特點,盲目聽從或跟隨別人的意見以及盲目尋求熱門職業的現象。持有這種心理的畢業生往往脫離自己的實際狀況,跟在別人的後面走,如在就業市場中哪個攤位前人多他們就往哪裏去,別人說什麽工作好他們就尋求什麽樣的工作,而全然不顧自己的能力和現狀,不會揚長避短。

依賴,是指在就業中不願承擔責任,缺乏獨立意識,沒有個人獨立的決策能力,沒有進取精神,只是依賴父母或老師、學校,甚至只等職業送上門而不去積極爭取。壹些畢業生自己不去找工作,只等著父母和親朋好友出面四處奔波,到處找關系、托人情,甚至還懷戀過去那種統包統分的制度,希望學校解決就業問題。當別人為自己找的工作不和心意時就大發脾氣,抱怨父母或學校。還有不少畢業生由家長陪著參加供需見面會,職業的好壞完全由父母決定,缺乏自主擇業的能力。

2、就業挫折承受力差

不少大學生在求職時只想成功,壹旦遭受挫折就會像泄了氣的皮球,壹蹶不振,陷入苦悶、焦慮、失望的情緒之中不能自拔。他們對求職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計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調節自己的心態,也不會通過總結求職中的經驗教訓來獲得下壹次的成功。

自主擇業給大學生提供了就業的自由及通過競爭獲得理想職業的機會。應該說這也是大多數學生所期望與認可的。但當大學生真正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時,也有許多人表現出缺乏信心、缺乏勇氣,求職時戰戰兢兢、顧慮重重、畏首畏尾,不敢大膽自薦。結果是有壓力沒勇氣,不能真正向用人單位展現自己的競爭實力,錯過機會,在競爭中陷入了不戰自敗的境地。特別是壹些冷門專業或學習成績不佳的同學及沒有“關系”的同學就更容易出現不敢競爭、不敢嘗試的問題。

害怕競爭的保守心理壹方面與大學缺乏社會實踐鍛煉有關,另壹方面更與許多大學生害怕失敗,不敢面對就業挫折有關,如壹些大學生在就業中只找那些把握大的職業,而對競爭強的工作不敢問津,害怕求職失敗遭受打擊。

3、自卑與自大

壹些畢業生在求職中常會產生自卑心理,對自己評價偏低,他們總是以為自己的水平比別人差,單位要求很高自己肯定達不到,自己能力不行等等。就業中的自卑壹般產生於以下壹些情況:首先是壹些冷門專業的學生看到就業市場尋求自己專業的單位少、待遇差或在求職中遭冷遇,就容易悲觀失望;其次,壹些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言辭的大學生看到其他應聘者口若懸河,自己什麽也說不出來也會自慚形穢;再次,壹些在校成績與表現壹般的大學生看到別人的自薦書上獎勵、證書、成果壹大堆,自己什麽也沒有,也容易自我貶低;最後,壹些女大學生在就業遭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後也會自怨自艾。總之,自卑的大學生不敢正視現實,對自己的長處估計不夠,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善於發現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在對自己的抱怨、貶低中失去了求職的勇氣。

自卑的反面是自大,而且兩者有時會相互轉化。壹些專業較好、就業資本較雄厚的大學生容易從自信變為自負。還有壹些大學生是脫離實際的自大,他們既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識,也對就業市場、職業生活缺乏了解,壹切都憑自己的主觀想象。如有的大學生自以為經過大學幾年的學習和鍛煉已經滿腹經綸,任何工作到手中都可以出色完成,在求職中自覺高人壹等、自命不凡、四處吹噓,壹旦出現變故則容易陷入自卑、自責、壹蹶不振。

自卑與自大是大學生身上常見的人格缺陷,在就業中的表現都是對自己缺乏壹個客觀的評價,同時對職業缺乏深入的認識。在就業中自卑與自大常存在交織的現象,如壹些大學生在求職比較順利時容易自大,壹旦出現挫折就自卑;壹些大學生雖然對自身條件比較自卑,但是真正遇到用人單位時卻又表現為自大,要價很高。

4、偏執與人際交往障礙

大學生就業中的偏執心理有不同的表現。①追求公平的偏執。大學生要求公平的競爭環境,對壹些不良的社會風氣感到氣憤是正常的,但有壹些大學生表現為對公平的過分偏執,將自己求職中的壹切問題都歸結於就業市場不公平,以致給自己的整個求職過程都籠罩上了心理陰影。②高擇業標準的偏執。大多數畢業生對求職有過高的期望,不過多數人能通過在就業市場的體驗,客觀地認識和接受當前的就業現狀並調整自己的擇業標準。但仍有大部分大學生固執己見,偏執地堅持自己原來的擇業標準,甚至寧願不就業也不改變。③對專業對口的偏執。壹些大學生在就業時過分追求專業對口,不顧社會需要,無視專業的伸縮性、適應性,只要是與專業有壹定出入的工作就不問津,只要不能幹本專業就不簽約。這樣就人為地減少了自己就業的機會。

有些大學生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如有的在求職過程中過於怯懦、緊張,不敢在用人單位面前表現自己,甚至連面試也不敢去,常常壹開口就面紅耳赤、語無倫次。還有的在求職中不會察言觀色,不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不懂人際交往的禮貌禮儀,如有位大學生在面試結束時,用人單位的負責人拿給他壹支煙,他不僅當即拒絕還氣憤地說:“我從來都沒有這種惡習!”

(五)就業心態問題

1、過度焦慮與急躁

就業時許多大學生是既希望謀求到理想的職業,又擔心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還擔心自己在擇業上的失誤會造成終身遺憾,並對未來的職業生活感到心中無底。因此在就業過程中存在壹定焦慮是正常的。但壹些大學生的焦慮過了頭,成天都充滿了各種不必要的擔心以及造成精神上的緊張不寧、憂心忡忡、煩躁不安、意誌消沈,行為上反應遲鈍、手忙腳亂、無所適從。

還有壹些大學生在就業時顯得過於急躁,整個就業期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常常心急如焚、四面出擊、東奔西跑,希望盡快找到合適的工作,但又缺乏對就業形勢的冷靜觀察以及對自我求職的理性思考,做了許多吃力不討好的事。因此常常都有壹些畢業生在並不完全了解用人單位的情況下就匆匆簽約,壹旦發現實際情況與自己想象的不壹樣或發現了更好的工作時,有追悔莫及,甚至毀約,給自己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心理困擾。

2、消極等待與“懷才不遇”心理

與就業時的急躁心理相反的是壹些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表現得非常消極,平時也不參加招聘會,有單位來了就看看,如果不滿意就等下去,滿意時也不主動爭取,抱著“妳不要我是妳的損失”的態度,期待著有單位會主動邀請。還有些人這山望著那山高,不肯輕易低就,明明已經找到工作,但拖著不肯簽約,總希望有更好的單位出現。

另外有些大學生自恃條件很好,認為“滿腹經綸”、“博古通今”、“學富五車”,可以大有作為,但在擇業時卻常常要麽碰壁要麽找到的工作不滿意,於是抱怨“世上無伯樂”,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成天悶悶不樂、怨天尤人。

3、攀比與嫉妒

在求職中,同學之間“追高比低”的現象時有發生,壹些同學在求職中經常相互吹噓自己的職業待遇好、收入高,導致職業期望越來越高,求職變成了自我炫耀。還有些同學看見或聽說別人找到了條件優越、效益較好的單位心理上就不平衡,抱著“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態度非要找壹個條件更好的單位,而不考慮自身的條件、社會需要特點、職業發展及就業中的機遇因素。

壹些畢業生對別人所找的工作心存嫉妒,特別是看到自認為條件不如自己的人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就更容易出現嫉妒心理,於是有些人故意對別人的工作冷嘲熱諷、貶低、諷刺和挖苦意圖打擊別人,更有甚者抱著“我得不到,妳也別想得到”的畸形心態在用人單位面前造謠中傷、打小報告。

4、抑郁與逆反

在擇業中受到挫折後,壹些畢業生同學會感到無能為力、失去信心,表現為失落抑郁、不思進取、情緒低落、意誌消沈,他們常常會放棄壹切積極的求職努力、聽天由命。嚴重時還會對外界的環境也漠然置之,減少人際交往,對壹切都無所謂,並進而導致抑郁癥。

而另外壹部分畢業生,則對正面的職業教育、職業信息存在逆反心理。對來自輔導員、班主任、學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以及同學和用人單位的正確信息、善意批評與建議,他們不相信、不聽從,偏要對著幹,要按自己的壹廂情願去求職。比如當別人為其推薦某工作單位時,總是抱有戒心,別人講得越多他越不相信。當求職失敗時,不總結自己的問題,甚至明明知道自己失敗的原因也不改正,在以後的求職中依然我行我素,聽不進任何批評與建議。

5、說謊僥幸與懶散心理

有些同學認為用人單位不可能去查實每個人的自薦書是否真實,而且在面試時時間比較短、不可能對自己作全面的考察和了解,只要自己當時充分地表現壹下,把工作騙到手,簽好協議書就行了。於是,壹些畢業生把別人的獲獎證書、成果證明等偷梁換柱地復印在自己的自薦書裏,而且自己明明沒有當什麽幹部,也沒有參加什麽社會實踐活動,也照著別人的寫上,甚至胡編亂造壹番,以至有時在用人單位收到的自薦書中壹個班竟出現了五六個班長。還有的大學生在面試時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無所不能,結果經過現場實踐考核或試用時就馬上露出了原形。

有的畢業生簽約比較早,往往在離畢業半年前或更長時間就落實了單位,這時就容易出現懶散心理,認為工作單位已定,沒有什麽可以擔心了,應該松口氣、歇歇腳了,於是學習沒了動力,組織紀律散漫,考試僅僅追求及格,畢業論文只求通過,甚至長期曠課、上網、夜不歸宿。還有極少數大學生因此受到學校的處分,嚴重的甚至被開除或勒令退學,找到的工作也因此丟了,悔之莫及。

6、心理不滿與行為、生理反應失常

由於就業市場中確實存在壹些不公平現象,以及某些專業、學校不易找工作的客觀現實,壹些大學生在遇到就業挫折時就容易出現各種不滿心理,比如有些同學認為“學習靠自己,就業靠關系”,還有些同學出現了對專業、學校的抱怨、貶低。

在各種不滿與不良就業心態的影響下,還會出現壹些不良行為和生理反應。這些不良行為有故意曠課、夜歸、喝酒、起哄、鬧事、損壞東西、打架對抗、進行不良交往、行為怪異、過度消費等,嚴重時還可能導致嚴重違紀與違法行為的出現。由於心理應激水平高,心理沖突強度大,有的畢業生會出現壹些軀體化癥狀,如頭痛、頭昏、心慌、消化紊亂、神經衰弱、血壓升高、身體酸痛、飲食障礙、失眠。

行為與生理反應的失常通常是比較嚴重的就業心理失常的表現,出現這些問題時要及時進行心理調節或尋求心理咨詢專家的幫助。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自我調適

就業本身就是我們認識和適應社會的壹個過程,在求職過程中遇到困難,甚至經過幾次挫折才最後成功是正常的;在就業中遇到許多心理沖突、困惑,產生壹些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遇到就業問題時,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使自己能從容、冷靜地面對就業這壹人生重大課題,並做出正確、理智的選擇。如果妳遇到了就業心理困擾,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節。

(壹)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就業市場化、自主擇業給大學生帶來了機遇與實惠,但許多大學生對“市場”殘酷的壹面認識不足,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了解不夠。經過對就業市場、就業形勢的客觀了解與深刻體驗後,我們必須明白現實情況就是如此,無論是抱怨還是氣憤都沒有用,這種就業情況不可能是壹時半會兒就能改變的。與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心情,還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受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徹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腳踏實地地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在就業市場上的用人單位找不到人、大量的畢業生無處去的“錯位”現象普遍存在,這是因為大學生的就業期望普遍較高的原故。因此,要順利就業就必須首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就業形勢,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調整就業期望值不是對單位沒有選擇,只要有單位就去,而是要在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觀念的基礎上重新確定自己的人生軌跡。這就是說要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觀念,放棄過去那種擇業就是“壹次到位”,要求絕對安穩的觀念。要知道現在再好的單位,將來也有下崗的可能,因此,在擇業時要看得長遠壹些,學會規劃自己整個人生的職業生涯。在當前獲得壹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應采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也就是說,在擇業時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選擇壹個職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經驗,然後再憑借自己的努力,通過正當的職業流動,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許多大學生不願意去經濟落後的地區工作,可是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行,西部地區將成為經濟發展的熱點,也將給大學生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因此搶先到這樣的地區去工作可能會更有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取得事業的成功。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傳統認為人們工作就是為了滿足生存需要,但是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職業對個體的意義已經遠不是如此簡單,職業可以滿足人們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多方面需要。如最近有人對職業價值結構進行了初步研究,發現了交往、義利、挑戰、環境、權力、成就、創造、求新、歸屬、責任、自認等11個類別的因子。因此,職業的價值是豐富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職業對個體發展、社會進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擇業時不能只考慮工作的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更要考慮職業對自我壹生發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因此,要在考察社會需要的基礎上,樹立重自我職業發展、才能發揮、事業成功的職業價值觀。對於那些雖然現在工作條件不怎麽樣,但發展空間大,能讓自己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要優先考慮;對於那些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工作地點也要重視。總之,盲目到壹些表面上看來不錯,但不適合自己,自己才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的單位去工作,是不會讓自己的滿意的。與其將來後悔,不如現在就改變自己,建立適應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人才需求規律的合理的職業價值觀,以指導自己正確擇業。

(三)認識與接受職業自我,主動捕捉機遇

大學生就業中的許多心裏困擾都與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和接受職業自我有關,因此正確地認識自我的職業心理特點並接受自我,是調節就業心理的重要途徑,並可以幫助自己找到合適自己的職業方向。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麽樣的職業、需要什麽樣的職業、自己的擇業標準以及依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幹什麽樣的工作,這樣才能知道什麽樣的工作更適合自己。許多同學通過親身的求職活動後就會發現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並不像自己以前想象得那麽高,並容易出現各種失望、悲觀、不滿情緒。因此在認識自我特點後還要接受自我,對自我當前存在的問題不能壹味抱怨,也沒有必要自卑,因為自己當前的特點是客觀現實,在畢業期間要有大的改變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承認自己的現狀,學會揚長避短。另外,要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自己,要知道有些缺點並不可怕,可以先就業然後在工作崗位上不斷發展自己。

大學生就業中的機遇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了解並接受了自我特點以後,還要學會抓住屬於自己的機遇,這樣才能保證以後的求職順利。要抓住機遇首先必須要多收集有關的職業信息,多參加壹些招聘會,並根據已定的擇業標準進行選擇。需要註意的是機遇並不是對任何人都適用的。壹個工作的好與不好,是相對的,對別人合適的,對自己不壹定合適,因此壹定不能盲從;要時時記住,只有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後要註意機遇的時效性,在發現就業機會時要主動出擊,不能猶豫,也不要害怕失敗,應有敢試敢闖的精神。

(四)坦然面對就業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面對市場競爭、就業壓力,大學生的求職總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甚至是委屈,如壹些專業“熱門”,有些則“冷門”;又如女大學生找工作容易受到歧視等。面對這些問題僅抱怨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調整自我心態,提高自己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實,就業的過程也是大學生重新認識自我、認識社會,並主動調整自我適應社會的過程。如果能通過求職而增強自我心理調節與承受能力,對大學生今後的職業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在求職中遇到挫折時,要用冷靜和坦然的態度待之,客觀地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進行正確的歸因。首先,在就業市場化、需求形勢不佳、就業競爭激烈的條件下,出現求職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職都能成功。要對可能出現的求職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同時,應把就業看作壹個很好的認識社會、認識職業生活、適應社會的機會,應通過求職活動來發展自己,促進自我成熟,因此“不以成敗論英雄”。其次,自己求職失敗並不壹定就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行。出現求職失敗有許多原因,可能是因為妳選擇求職單位的方向不對,也可能是因為妳的價值觀與單位的企業文化不符合,還有可能是其他壹些偶然因素。總之,要正確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調整自己的求職策略,學會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職中獲得成功。

(五)調整就業心態,促進人格完善

在求職時,自己或身邊的同學出現壹些不健康的心態是正常的,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害怕自己有心理障礙。當然對於這些不良心態也要學會主動調適,必要時還可以尋求有關心理專家的幫助。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勵自己、相信自己,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其次,可以向朋友、老師傾訴,尋求他們的安慰與支持。最後,還可以通過體育鍛煉、聽音樂、郊遊等方式轉移自己的註意力,排解心中的煩悶,放松自己的心情。

通過對自己在就業時出現的種種不良心態的分析,可以發現自己平時不容易察覺的壹些人格缺陷。應該說這些人格缺陷是產生這種就業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如果現在沒有很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那麽這些問題還會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繼續帶來困擾。因此,有關問題其實是暴露得越早越好,同時也不必為自己所存在的人格缺陷而懊惱,因為很少有人是絕對的人格健全的,關鍵是要在發現自己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改變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將來的人生道路更順利。

(六)開拓進取,勇於創業

大學生是有理想、有抱負、有創新精神、敢做敢為的青年先鋒。因此大學生要有自主創業的打算,這既可以在畢業後馬上實現也可以通過壹定的社會積累後再實行。大學生們壹定要有開拓自己事業的信心與勇氣。當前的壹些大學生創業公司雖然遇到了壹些困難,但也有相當成功的案例。大學生創業肯定是值得鼓勵的,關鍵是要有準確的觀念與思路,要對自己有壹個合理的規劃與定位,要與有市場經驗的人合作,要擺脫學生公司的意識,要進行科學化、職業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