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翼城有什麽好玩的地方嗎

翼城有什麽好玩的地方嗎

金沙灘   金沙灘在縣城南30公裏處的黃花梁腳下,是當年宋、遼交戰的古戰場,也是傳說中楊繼業兵敗罹難的地方。  京劇、豫劇、晉劇、湘劇、川劇、秦腔等都有“金沙灘”這個劇目,金沙灘人也有自己壹代壹代流傳的故事。傳說宋、遼在金沙灘壹帶交戰中,遼王心懷叵測,佯請宋王到遼營舉行“雙龍會”,妄圖壹網打盡宋室君臣。宋室君臣四下派人打探情報並掌握了遼王的這壹真實意圖後,深知是“鴻門宴”,為確保宋王迅速安全地撤離危險地帶,楊繼業讓大郎假扮皇帝趙光義,命二郎延安、三郎延定、四郎延輝、五郎延德、八郎延順等隨行保護,自己帶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等,保駕宋君突圍。雙龍會上,大郎用袖箭射死遼天慶王,遼臣見狀,即命四下伏兵包圍了赴宴的宋室全部文臣武將。經過壹場惡戰,四郎、八郎被俘,大郎、二郎、三朗戰死,而三郎死得最慘,在荒荒草灘被亂馬踏成肉泥。據說,三郎當年遇難之處就是現在金沙灘西三裏處的鹽豐營村南那片多年生芨芨草灘。如今芨芨草長得高大茂盛,老人們說那是三郎碧皿澆灌的結果。再說六郎在前開路,楊繼業和七郎斷後,父子三人拚力征戰,終於使宋王突出重圍,安全返回宋營。六郎回頭壹看,卻不見父親楊繼業和七弟延嗣,六郎將宋王妥善安置後,掉轉馬頭,殺進重圍尋找父親和七弟,結果三人都遭圍困,遼軍卻潮水般湧向金沙灘和兩狼山。七郎奉父命到雁門關搬取救兵,潘仁美公報私仇,以七郎臨陣脫逃為由,將七郎綁於壹株老松樹下,命軍士亂箭射死,同時七郎身後的老松樹也因射穿洞窟而死。據說,這株老松樹是棵“樹王”,“樹王”壹死,這壹帶綠樹便落葉紛紛,相繼死去,最後變成壹片荒漠。由於救兵不至,楊繼業便如《今公殉國——李陵碑》壹文中說的,兵困兩狼山,血染李陵碑,為宋室江山流盡了最後壹滴血。據史載,楊繼業兵敗陳家谷(令朔城區境內),被俘絕食而亡。這個地點離金沙灘有百裏之遙,是宋王朝諱言楊繼業碰碑,還是民間藝人變幻出楊繼業碰碑,眾說不壹,但金沙灘確實是當年宋、遼兩軍激烈角逐的戰場。如今金沙灘早已改變了昔日風沙彌漫的荒涼景象,縱橫交錯的防風林帶和碩果累累的經濟林,既給其披上常青綠裝,又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金沙灘古戰場因楊繼業父子可歌可泣的抗遼壯舉而聞名於世,楊繼業父子作為壹代忠烈古令傳誦,有關金沙灘古戰場和楊繼業父子抗遼的傳奇故事,當地民間更是有口皆碑。  為紀念楊繼業父子英雄業績和他們浴血鏖戰的古戰場,這裏相繼有冠以古戰場名字的金沙灘鎮政府,金沙灘林場、金沙灘火車站、金沙灘煤運站、金沙灘農牧場等金沙灘鎮是這壹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成為懷仁縣經濟開發區之壹。  清涼山  清涼山在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西約五裏遠的地方,山勢陡峭,峰巒疊嶂。山上有壹寺名清涼寺,據說是文殊菩薩赴五臺山途中的第壹道場。主峰有壹座磚塔名華嚴寺磚塔,磚塔高約十多米,七檐八角,遼代所建,峰北山凹處有壹石窟,石窟中壹尊石雕文殊菩薩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在須彌座上。主峰磚塔與峰北山凹處的石窟遙相呼應。據考證,石窟、佛雕和磚塔均建於遼、金時代。每逢夏秋之季,石窟所在的山凹裏以及緊挨山凹的山坡上,各類灌木郁郁蔥蔥,多種野花遍地開放,為當年這裏的佛事活動提供了更加幽雅清靜的環境條件。現在古建築遺址和佛教活動所留遺物比比皆是,由此可以推斷當年這裏的佛事活動十分興盛。明代有壹詩人,曾這樣吟:  詠清涼山  清涼山對射堂開,幾欲臨流問渡杯。  抵是陽城勤撫字,非緣孟尉不追陪。  盟虛鸞鶴漸逋客,望入煙雲護梵臺。  雪勒春寒花事晚,只今猶及看花來。  清涼山還留下壹些神奇的傳說和故事。壹謂“舀不盡的鍋頭缽兒的水”。據傳,清涼山建寺前,半山腰的巖石中有壹缽兒坑水清澈透明,無論多少人飲用都舀不盡,永遠是那麽滿那麽清,清涼山建寺後,和尚和遊人都飲用此水。人們因奉其為“神水”而建壹石窯將水保護起來。後來,時過境遷,隨著廟毀窯倒,此水漸漸幹涸了。二謂“早種晚收的紅糜子土地”。據傳,在磚塔所在山峰東側的半山腰處,有壹塊坡地約40平方米,原系和尚們種菜之用。壹天,和尚們從深山裏采集回壹些紅糜子籽種,為加快籽種發芽,他們用“神水”浸泡了壹下,第二天將籽種撒在菜地裏,不料產生了奇跡:人們眼睜睜地看見紅糜子出土、拔節、抽穗,晚上就能收割。不知是這片荒地有寶,還是“神水”神奇,反正此後和尚們不愁吃不愁喝,可以壹門心思念佛修行。三謂“金牛運石碾出車道溝大道”。據傳,清涼山當年並沒有溝道,而是綿延壹片的山巒,清涼山建寺後,不知何時有壹金牛拉著壹輛金車住在主峰深處,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金牛便駕著金車往山外運石頭,從不歇息。經過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的搬運和碾壓,清涼山主峰該緩則緩,該陡則陡,愈顯得挺拔。俊秀。同時在主峰南邊碾壓出壹條幾丈寬的溝,當地人為懷念金牛功績,稱這條溝為“車道溝”。現在清涼山景區已成為人們旅遊度假的壹個絕好去處。有詩曰:  清原十裏彩雲誰,好景願宜首曇來。  山色不隨春色去,花顏困閘笑顏開。  休乘寶筏尋真境,目酌金層對法呂。  北頤玉龍誰蹈尺,皇歸知是否徘徊。  懷仁的“利民大橋”  1月9日,懷仁縣新建的新華大橋在雪後顯得格外壯觀。這裏原來是壹個橫跨鐵路、公路,而且居民多的三角地帶,交通隱患極大。去年,該縣投資2800余萬元建起了這座全長550多米的高架立交橋,被當地群眾譽為“利民大橋”。  丹陽王墓  丹陽王墓位於懷仁縣城北4公裏的大運公路邊。《懷仁縣誌》記載墓主人是丹陽王叔孫建,但無確鑿史料及出土文物為證。建造年代當是北魏無疑。  該墓分墓道、甬道、前室、後室和東西側室。墓室平面均呈弧邊長方形,四角攢尖頂,墓室高7.2米,墓室面積前後室為8平方米,東西側室為28平方米。墓室內有少量的磚,磚的了頭制有陽文魏體“丹揚王墓磚”五字。四條甬道壁及前後甬道、前後室的地面都是考古資料上未見的花紋磚。花紋有類似寶相花瑞獸,各種忍冬,變形龍、鳳,武士紋等***15種類型。在墓道和甬道交接處兩邊各有1.5平方米的壁畫。繪著三面六臂手持異形武器的武士、瑞獸、花卉等。1994年在省、市考古部門的支持下,該墓已全部復原。  該墓從尺寸、形制上看比方山永固陵、司馬金龍墓都大,但不如其精致。未發現隨葬器物和人骨架,只發現少量金箔屑,是研究北魏墓葬習俗及修正史料的重要遺跡。丹陽王墓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沙灘墓群  在懷仁縣城南25公裏的金沙灘鎮第三作村南及尚南頭村西壹帶。年代為漢代。大型封土的墓葬現存***16個,沒有封土的墓葬比比皆是。  配合基建施工曾發掘了7個大中型、30余個小型墓葬,大多數是漢代墓。大中型墓都是磚室墓,分為單室墓、多室墓兩種,由墓道、甬道、墓室組成。小型墓有豎穴土坑和磚室兩種。隨葬品主要有陶壺、陶樓、陶竈等,也有少量釉陶、漆耳杯、漆盤、石桌、銅鏡。曾出土漢代墓葬中罕見的鋪地方花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嚴寺磚塔  華嚴寺磚塔位於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西2.5公裏的清涼山。山分為南北兩峰,南峰海拔1467米,北峰海拔1500米。二峰之間山凹盆地上有華嚴寺遺址。考之殘垣斷壁和部分殘存筒板瓦等,當系遼代始創,清代重建。寺院坐北朝南,全部範圍原有正殿、樂樓、東西廂房等。寺之西北有蹬道,通向山腳,為進入寺院的道路。寺前方靠右散存三件殘石雕像和塔址遺跡。正北山腰開鑿石窟,石窟背山面谷,依巖雕鑿。窟前磚砌出前檐洞,外檐磚雕精致,明間上題曰“清涼寺”。石窟的開鑿年代史籍無載,從現存佛像考查,系遼金時期雕鑿。窟門洞上有鹹豐八年(1858)重裝題記。至於窟檐洞和磚雕當系清代重加無疑。東側有文殊院遺址。石窟是寺中附屬奉佛場所。在西南峰頂端造塔,為主要建築。這些文物的遺存,足證這裏當年是佛教的繁盛之地。  華嚴寺磚塔,俗稱清涼山塔。創建年代不詳。從其他佐證和現存結構分析,應為遼代中期遺構。塔聳立在山巔,座北朝南,平面呈八角形,八隅邊長1.50米。七級空心,通體施各種尺寸的溝紋磚砌築,高13米左右。最下層磚砌單層須彌座,高約1米。座下施石材,也不設方形基座,依塔身用磚直砌數層,逐漸內收,為束腰。每面束腰上枋、下枋以倚柱劃分為三間壺門,壺門中凸肩收成曲線,高0.26米,寬0.50米。倚柱做成金剛、力士支撐上部平座和塔身。  塔身由外壁、塔心室組成。外壁各轉角處都砌成抹角方形壁柱,高約2.5米,上承普柏枋。塔身正南面開高1.55米、寬0.60米的磚券門,上置門額,供人出入塔心室。室內空間較小,平面呈方形,四隅各寬1米,稍有收分,總高3.4米。頂部用大小不同的磚挑疊砌成方形和八角形,逐層遞減內收,使攢尖頂略收即平,形式與制作都比較精致。  塔身上檐設仿木結構的四鋪作鬥拱壹周,以上各層不用。鬥拱放於普柏枋上,其用材較大。配置情況:角柱上各施轉角鋪作壹朵,其做法櫨鬥上用足材泥道拱上承柱頭枋,中間隔以散鬥。外挑出華拱壹道,上托撩檐枋挑撐著塔檐。塔檐雕拼成椽、飛、連檐、瓦口等。翼角為磚木混合結構,下出老角梁,仔角梁。上部六層檐、椽做法亦同。頂部剎桿、寶瓶等其他構件現已不存。塔的立面形象呈圓錐體,和其他遼塔壹樣。二層以上的塔身驟變低矮,塔身寬度由底向上遞減,塔檐距離較近,形成微微膨出的曲線輪廓,故造型優美秀重。  塔下采用須彌座,使用大量的浮雕,如壺門、束腰、柱額、墻面、塔檐各部完全模仿木構建築,這是遼、金時期佛塔的重要特征。其次,把各種動、植物圖案和飛天、力士等雕拼上去,以達到華麗美觀的作用。另外,塔身上檐柱端及補間無施鬥拱,和同時期的塔相比較,常可見到。塔的最下層很高,以下各層間距特短,外部塔檐層層緊接。層間不設門,不開窗孔,這種做法,在遼塔中是最常見的壹種。塔重疊數層,但毫無重壓之感,處理得很自然。  遼代統治者崇信佛教,在五京轄地廣建寺院,不僅吸收融合了當時漢族建築文化,同時繼承和發展了隋、唐時期的固有結構和施工技術,創造出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佛寺殿塔,如大同下華嚴寺薄迦教藏殿、善化寺大雄寶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和山門等,均在世界建築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此同時,磚、石塔得到空前發展,其式樣與類型增多,  雕拼手法更加洗練精熟,和早期塔比較,遼、金塔以雕刻細膩、裝飾華麗和逼真的仿木構形式取勝。特別是從遼道宗清寧初年開始,和我國富有傳統的建造技法相結合,如臺基、平座鬥拱,不同式樣的勾欄拼上去,多姿華麗,成為遼、金塔高基座形式的重要特征。  遼代中期磚塔平面設計盛行八角形,塔體做成密檐式,空心塔之構造大多承襲唐代“單套筒”構制。塔的外輪廓線呈錐體狀,和唐以前的不同。須彌座大多雕字紋樣式或歌舞、伎樂、金剛、力士等。再如鬥拱的使用,遼塔轉角大都有45°斜拱,其他各代卻不同。就塔檐變化來說,唐代以前均為古老的疊澀檐,而遼代塔檐做法與我國木構建築的出檐結構可謂惟妙惟肖,如連檐、瓦隴、翼角等。上述時代特征是很明顯的,可以華嚴寺磚塔的年代相印證。  華嚴寺磚塔,不僅為研究當地歷史建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而且重要的是對研究中國造塔的結構做法、體例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鵝毛口遺址  在懷仁縣城西北10公裏鵝毛口鎮鵝毛口村西1公裏處的瓜地溝內。瓜地溝又分為大瓜地溝和小瓜地溝,是桑幹河的支流——鵝毛河的兩條小沖溝。遺址就在兩條沖溝的源頭壹帶和源頭周圍幾個相連的小山包上。該遺址是壹個石器制造場,範圍約兩萬平方米,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1963年7月在山西北部考察時發現。制作石器的原料以凝灰巖為主,次為煌斑巖,極少數是石英巖制作的。石器類型有砍砸器、尖狀器、刮削器、龜背狀斧形器、石斧、石鋤、石錘、石鐮等。鵝毛口遺址的石器絕大多數是打制的,其中壹些類型很原始,而某些類型如石斧、石鐮、石錘等又具有新石器時代特征,因此屬新石器早期。鵝毛口遺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懷仁第壹街]通泰路景點獨特  已於近日正式竣工通車的208國道泰路已景點獨特,路面寬闊,綠化面積大而受人們稱贊。  改造後的208國道由原來的7米統壹拓展到現在的27米,其中中間的綠化隔離帶寬為6米,兩側行道各為10.5米。道道路全部為瀝青鋪面,水穩層厚達20厘米,瀝青路面鋪設總面積2.3萬平方米。隔離帶全部種植草坪,綠化面積為2.3萬平方米,中間點綴松柏球樹303株,形成了3.5公裏長的綠色長廊。  通泰路兩側新裝單臂燈170桿,中間隔離帶新裝花燈40桿,照明總瓦數814萬瓦,路兩側人行道用壓花磚硬化,總面積1.36萬平方米。  新修建的雲西廣場總面積4536萬平方米(約合6.8畝),整個廣場造型設計小巧精制、美觀大方。廣場的三座雕塑各具特色,特別是中心雕塑《超越》,象征著懷仁經濟實力的突飛猛進,表達了懷仁人民奮發向上,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努力建設壹流塞外明珠城的豪邁氣魄。  中間隔離帶中還設立了7個特殊景點,這些景點由野生植物仙人掌和象征吉祥的動物構成,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處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