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藍田值不值得去?是不是壹個好地方?

藍田值不值得去?是不是壹個好地方?

藍田位於陜西省西安市,是西安市下轄的區縣,藍田距離西安市區22公裏。藍田建制於秦獻公六年(前379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開始置縣,以《周禮》玉之美者為藍,縣出美玉,故名藍田。歷代縣名時有更易,秦孝公設芷陽,漢有灞陵、南陵,北魏設杜縣,北周改縣為郡,原轄地分玉山、白鹿二縣,武帝建德二年(573),又將玉山、白鹿並為藍田縣;武德三年(620)改白鹿為寧民縣;貞觀元年(627)並玉山、寧民為藍田縣。漢、魏、晉、唐隸屬京兆,五代宋金時有沿革,元屬奉元路,明、清均屬西安府。

公元713年,唐西安京兆府下轄二十二縣:萬年長安藍田高陵鄠(戶縣鄠邑)盩厔(周至)涇陽三原新豐始平上宜醴泉雲陽!

唐代後,後梁改為大安府,後唐再改回京兆府。歷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名稱都未曾變化!

北宋京兆府下轄十三縣:長安、樊川、鄠、藍田、鹹陽、涇陽、櫟陽、高陽、興平!

金京兆府下轄十二縣:長安、鹹寧、興平、涇陽、臨潼、藍田、雲陽、高陵、終南、櫟陽、鄠、鹹陽!

西安府(2廳1州15縣):(孝義廳+寧陜廳+耀州)+鹹寧縣、長安縣、臨潼縣、渭南縣、藍田縣、鄠縣(戶縣鄠邑)、盩厔(周至縣)、鹹陽縣、興平縣、禮泉縣、高陵縣、三原縣、涇陽縣、富平縣、同官縣。

孝義廳的由來:

西安府鹹寧縣(今長安縣)+西安府藍田縣+商州鎮安縣/三縣相鄰邊境區域劃出合並設立孝義廳:

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秦嶺有虎,屢傷人畜。省撫派宜君營兵撲殺月余,無所獲。由於山大林密,易藏奸宄,朝廷決定把西安府轄下鹹寧縣(今長安縣)藍田縣和商州鎮安縣三縣相鄰邊境區域劃出。

三縣邊境相鄰區域劃出如下:

西安府鹹寧縣(今長安縣):劃出鹹寧縣(今長安縣)秦嶺以南區域。

西安府藍田縣:劃出藍田縣秦嶺南境山地區域(今葛牌鎮部分區域)。

商州鎮安縣:劃出鎮安縣東北部區域。

將以上三縣邊境分割劃出的區域合並組建設為孝義廳。廳名取周宣王宰相張仲 “孝義為本”之意,在孝義川設立孝義廳(孝義廳廳址在今柞水縣),設撫民同知駐孝義川。(可以說孝義廳是柞水縣的前身),但孝義廳不屬於商州(商洛)管轄,孝義廳屬於西安府管轄,屬於西安府的地盤。隨後為時不久藍田南部邊境區域又歸藍田,其後再無變易。

民國2年(1913年)孝義廳改名為孝義縣,民國三年(1914年)孝義縣改名為柞水縣,1914年柞水縣也不屬於商州(商洛)管轄。1914年柞水縣屬於西安府後設立的關中道管轄,屬於關中道的地盤。後柞水縣由陜西省四區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五郎廳的由來:

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朝廷又將長安縣、盩厔縣(周至縣)、洋縣、石泉縣、鎮安縣五縣相鄰邊境區域劃出,合並組建設立為五郎廳,(五郎廳廳址在今寧陜縣)。

嘉慶五年(1800年)五郎廳改名寧陜廳(屬西安府管轄)。

1913年寧陜廳改名寧陜縣(屬漢中道管轄)。

隨後幾年,下令撤銷西安府名稱改名設為關中道。

隨後撤消西安府設為關中道,關中道管轄43個縣關中道治所駐長安縣,下轄43縣(西安諸縣均屬之,長安縣鹹陽縣 興平縣 高陵縣 臨潼縣 鄠縣(鄠邑) 藍田縣 涇陽縣 三原縣 盩厔縣(周至) 等等

民國17年(1928)通令取消道制。以後在省、縣之間增設行政督察區,1935年開始為縣增設劃分行政督察區,各區設專員公署。

將陜西劃分為了十個區(相當於現在的市的級別),陜西省於民國24年(1935)至民國28年(1939),先後設置了十個行政督察區,並分別在榆林(第壹區)、緩德(第二區)、洛川(第三區)、商(縣)州(第四區)、安康(第五區)、南鄭(第六區)、邠縣(第七區)、大荔(第八區)、鳳翔(第九區)、鹹陽(第十區)設立了專員公署。全省***92縣(增加平民縣)。

民國28年(1939)各行政督察區具體劃分如下:(相當於現在的市的級別)

第壹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以下簡稱專署)設在榆林,轄榆林、神木、府谷、橫山、靖邊、定邊、米脂、葭縣8縣。

第二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綏德,轄綏德、膚施、延川、延長、安塞、安定、保安、清澗、吳堡9縣。該行政督察區屬解放區,後將二區名義正式取消,將二區原轄縣交由壹區專署代管。為進壹步封鎖陜甘寧邊區,遂於民國29年(1940)初,將二區專署改設在耀縣,轄耀縣(原屬七區)、宜君(原屬三區)、同官、栒邑、淳化(原屬七區)5縣。

第三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洛川,轄洛川、鄜縣、中部、宜君、宜川、甘泉6縣。民國30年(1941)又轄黃龍設治局。

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商縣,轄商縣、雒南、商南、鎮安、山陽、柞水6縣。

第五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安康,轄安康、白河、平利、漢陰、洵陽、嵐臯、紫陽、石泉、鎮坪、寧陜10縣(寧陜縣原屬第四區,民國26年4月劃屬第五區)。

第六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南鄭,轄南鄭、城固、西鄉、洋縣、沔縣、鎮巴、褒城、寧羌、佛坪、留壩、略陽、鳳縣12縣。

第七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邠縣,轄邠縣、長武、乾縣、耀縣、醴泉、同官、永壽、栒邑、淳化9縣。

第八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大荔,轄大荔、朝邑、渭南、華縣、華陰、潼關、蒲城、郃陽、韓城、白水、澄城、平民12縣。

第九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鳳翔,民國28年(1937)遷至寶雞縣,轄鳳翔、寶雞、盩厔、扶風、隴縣、岐山、郿縣、武功、汧陽、麟遊10縣。

第十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鹹陽,轄鹹陽、長安、臨潼、藍田、富平、三原、鄠縣、涇陽、興平、高陵10縣。(當時還沒有西安市,省下來就是縣,這些區域都歸鹹陽專區管轄)

1938年民國將關中道西安府下的長安、臨潼、藍田、富平、三原、鄠縣(鄠邑)、涇陽、興平、高陵10縣都劃歸第十行政督察區(鹹陽專區)管轄,以前沒有市,省下來就是縣。(西安市還沒成立)(鹹陽專區就相當於現在的西安市)

到了1948年,陜西重新區劃調整全省區劃,這壹次***設立了十壹個行政督察區(相當於現在的市的級別)。各區轄縣劃分如下:

第壹行政督察區轄榆林、神木、府谷、葭縣、橫山、定邊、靖邊、延安、延長、保安、甘泉、鄜縣、安塞、延川、綏德、米脂、清澗、吳堡、安定19縣。

第二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華(縣)州,轄華(縣)州,臨潼、藍田、渭南、華陰、潼關6縣。

第三行政督察區轄富平、三原、高陵、涇陽、耀縣(耀州)、銅川、宜君、黃陵、淳化9縣。

第四區行政督察區轄商縣、雒南(洛南)、商南、山陽、柞水、鎮安6縣和龍駒寨設治局(1947年6月設立)。

第五行政督察區轄安康、漢陰、洵陽、白河、平利、紫陽、石泉、鎮坪、嵐臯、寧陜10縣。

第六行政督察區轄南鄭、城固、西鄉、洋縣、沔縣、褒城、寧強、略陽、鳳縣、鎮巴、佛坪、留壩12縣

第七行政督察區轄乾縣、醴泉、永壽、邠縣、栒邑、長武6縣。

第八行政督察區轄韓城、朝邑、郃陽、平民、大荔5縣。

第九行政督察區轄寶雞、汧陽、郿縣、麟遊、扶風、岐山、隴縣、鳳翔8縣。

第十行政督察區轄武功、興平、鹹陽、長安、盩厔(周至)、鄠縣(鄠邑)6縣。

第十壹行政督察區轄蒲城、澄城、白水、宜川、洛川5縣和黃龍設治局。

1948年藍田臨潼被劃歸第二行政督察區(華州專區),第二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在華(縣)州,轄臨潼、藍田、渭南、華(縣)州、華陰、潼關,這6個縣都由華(縣)州專區管理。

隨後,1949年抗戰勝利西安解放。新中國成立。民國後期設立的所有行政督察區全部撤銷。

1950年開始重新區劃調整劃分。陜西被重新劃分為9個專區,1950年全省整編為榆林、延安、綏德、渭南、鹹陽、寶雞、商雒、安康、南鄭9個專區,專區轄96個縣市!

1950年5月在渭南縣縣城設立渭南分區專員公署,領渭南、臨潼、藍田、華(縣)州、華陰、潼關、大荔、朝邑、郃陽、韓城、澄城、蒲城、白水13縣全被劃歸渭南專區,1953年1月高陵,三原、涇陽,富平、耀縣這5個縣也被劃歸渭南專區。1953年渭南專區***計18個縣。

臨潼藍田先歸第十行政督察區(鹹陽專區),後歸第二行政督察區(華州專區),後歸(渭南專區)管轄。

1950年藍田設有治城、洩湖、鹿走、湯峪、焦岱、藍橋、普化、玉山、橫嶺、玉川、灞源、葛牌12區,區轄115鄉。

1955年7月將藍田齊家村劃歸至灞橋區。

1956年2月將藍田寬溝、青崗2鄉及萬燈寺鄉的萬燈寺、紅石溝、大沙窩等村劃歸柞水縣(柞水縣1956年屬商洛管轄)

1956年將和渭南縣***管的青崗坪和厚子鎮(厚鎮)劃歸藍田縣。

1956年5月藍田將秦嶺口鄉及萬燈寺鄉的大陽坡、西牛槽***21個自然村劃歸商縣(商縣1956年屬商洛管轄)

1956年7月將阿氏莊鄉的沙河村劃歸灞橋區。

1956年,將臨潼藍田劃歸陜西省直管

1958年11月將陜西省直管的長安、藍田、臨潼、戶縣劃歸西安市管轄。

1961年8月將藍田、臨潼、戶縣劃出。

1983年10月,將渭南專區所屬藍田、臨潼縣和 鹹陽專區所屬戶縣、周至縣、高陵縣劃歸西安市。

臨潼藍田斷斷續續進進出出被劃歸渭南的時間壹******計長達26年之久。

藍田的歷史可謂是非常非常悠久。悠久的行政建制史為西安市現存縣級行政機構中的首縣,“藍田”二字名字壹直沿用下來,也從未改過名字,迄今歷時2400多年,是西安地區所有轄縣中設置最悠久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