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中國的就業形勢有什麽特點?

中國的就業形勢有什麽特點?

1.初始就業率隨時間呈現倒“U”型趨勢。

初次就業率定義為已簽約、公司已確定、等待簽約、自由職業、自主創業、就業靈活、已讀研、已出國(不同於勞動經濟學中的定義)的所有畢業生的比例。初次就業率呈倒“U”形,從2003年的59.8%上升到2005年的69.9%,再上升到2007年的71.1%,2009年下降到67.1%。2007年第壹次就業率最高,主要是自由職業、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兩年,高出約10個百分點。特別是從統計結果來看,畢業生畢業時“確定單位”的比例在50%以下。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這壹比例分別為40.4%、47.2%、40.4%和34.5%。2009年情況最差,首次跌破40%。

從受教育程度的比較來看,就業情況呈現出以下特點:壹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就業情況越好,說明用人單位在高校畢業生市場上對高學歷的偏好更大。其次,從變化趨勢來看,各級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也呈倒“U”形。值得壹提的是,2007年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已經趕上並超過本科畢業生,高出0.7個百分點。特別是專科生在“單位編制”、“自由職業”、“自主創業”、“其他靈活就業”方面的比例明顯高於本科生,而本科生僅在“升學”和“出國/出境”方面具有相對優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2003-2007年期間,中國經濟發展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進出口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為民營企業和外貿企業就業提供了便利,因此社會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需求增加較多。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最大,與外貿相關的企業受到很大沖擊。2009年,各教育層次的初次就業率都呈現壹定的下降趨勢。

2.經過多年的穩定後,畢業生的實際起薪在2009年大幅增加。

調查顯示,起薪有以下兩個特點:壹是起薪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以2009年為例,每個學歷層次的月起薪分別為1510元、2276元、3637元、3757元;第二,畢業生名義月起薪呈現逐年緩慢增長的趨勢。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的平均起薪分別為1.569元、1.659元、1.798元和2331元。但如果按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調整,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的實際平均起薪分別為1.569元、1.598元和1.978元。2009年月均起薪大幅提高的壹個主要原因是就業單位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的就業比例大幅提高。

3.就業畢業生的工作單位結構波動較大。

從工作單位性質看,國家機關、學校、國企、外資企業、私企是高校畢業生最主要的就業單位。(1)2007年以前,增速最大的是私營企業,2003年占比10.7%,2005年上升到16.3%,2007年進壹步上升到34.2%。2007年,民營企業成為畢業生就業的最主要單位。但受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民營企業占比降至31.0%,位居第二。(2)2007年以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學校,2003年占23.1%,2005年下降到19.3%,2007年進壹步下降到5.4%,但2009年小幅回升到6.0%。(3)2007年之前,國有企業也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但在2009年出現了較大的反彈。占比2003年為34.5%,2005年下降到29.7%,2007年進壹步下降到23.5%,2009年上升到34.5%,重回第壹。(4)外資企業也是畢業生的重要選擇,2009年占比6.8%。此外,國家機關的比例壹直維持在10%左右,2009年為10.9%。

特別是2009年畢業生就業形勢受金融危機影響明顯,國有單位比例普遍上升,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比例下降。造成這種結構性變化的原因可能有兩個:壹是政府采取了很多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就業政策,政府能夠提供的崗位都是國有單位,國有單位崗位的絕對增加導致了國有單位比例的增加;二是因為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就業機會明顯減少,所以即使國有單位的崗位數量不增加,國有單位的相對比例也會增加。換句話說,某個工作單位就業比重的增加,並不壹定意味著就業崗位的絕對增加。

4.學校、朋友、親戚、網絡成為獲取工作信息的三駕馬車。

求職信息對求職者的求職結果至關重要。調查發現:(1)“學校(含院系)就業指導機構發布的需求信息”壹直是畢業生求職最主要的信息來源,但其占比呈下降趨勢,從2003年的47.7%下降到2009年的37.8%。盡管如此,它仍然大大高於其他信息來源。(2)四次調查中,信息來源比例達到10%,即“父母親戚介紹的信息”和“網上招聘信息”。2009年,這兩個渠道的占比分別為12.5%和18.3%。

從變化趨勢來看,“父母親戚介紹的信息”和“朋友或熟人介紹的信息”的重要性明顯增加,網絡招聘信息的比例也明顯增加。可見,學校、朋友、親戚、網絡成為畢業生獲取工作信息的三駕馬車,2009年占比77.9%。

5.男生就業機會明顯高於女生,起薪性別差異顯著。

性別因素對畢業生就業機會影響顯著,男生找到工作的概率明顯大於女生。性別因素對畢業生起薪水平也有顯著影響,男生起薪水平高於女生。性別差異主要體現在理科、工科、農業、醫學。

2009年,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1.7%,女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61.7%,相差10個百分點。男畢業生平均月起薪2459元,女畢業生平均月起薪21442元,相差315元。

6.畢業生覺得工作能力、學術地位、求職技巧是影響就業的最重要因素。

畢業生主觀感受調查顯示,他們認為影響就業的因素有以下特點:(1)與工作直接相關的因素最重要。“工作能力”壹直排在1,而“有相關實習和工作經歷”從2003年的第七位上升,近年來壹直排在第二位。(2)教育水平、學校聲譽、熱門專業等反映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因素也很重要。畢業生普遍認為學歷越高越容易找到工作,名校和熱門專業的畢業生求職更有優勢。(3)申請技能和形象氣質成為畢業生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超過專業類型和學校聲譽。

7.畢業生還是選擇在原籍或者學校工作。

無論是從生源角度分析畢業生就業流向,還是從高校所在地分析,本地就業率壹直保持在較高水平。2008年,根據生源地統計結果,全國平均為82.3%,也就是說,82.3%的畢業生在生源地就業,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的比例最高,占95.3%;其次是東部地區(不含北京、天津、上海),比例為89.0%;第三是西部地區,占76.7%;中部地區占比最低,為75.6%。2008年,根據高校所在地統計結果,全國平均水平為74.6%,也就是說,全國74.6%的畢業生在高校所在地就業,其中東部地區(不含北京、天津、上海)比例最高,占88.3%;其次是西部地區,比例為69.6%;第三是北京、天津和上海,比例為66.3%;中部地區比例最低,占64.8%。這說明生源和院校的位置對畢業生求職有更重要的影響。

8.“孔雀東南飛”依然是機動性的主要特征。

從畢業生流入流出規模來看,東部地區壹直是流入最多的地區,流入流出比例最高的是北京、天津、上海;中部地區是流出規模最大、流入流出比例最低的地區;西部地區情況接近中部地區,流入流出比略高於中部地區。這說明我國高校畢業生“孔雀東南飛”現象依然明顯。

9.“孔雀東南飛”的相對比例在減少。

從畢業生的流入流出趨勢來看,雖然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對中西部地區的學生仍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從2004年到2008年的趨勢來看,中西部地區畢業生在東部地區就業總體呈下降趨勢。相比之下,從東部地區畢業到中西部地區的學生比例呈上升趨勢。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是:壹方面,國家就業政策和發展戰略可能對畢業生去向產生影響,同時,傳統上吸納高校畢業生的東部地區勞動力市場飽和,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需要註意的是,這壹大趨勢在2008年得到了壹定程度的扭轉,即東部地區的學生去中西部地區的比例下降,而中西部地區的畢業生在東部地區就業的比例比2007年有所上升。根據現有數據,這壹趨勢尚不明確,但勞動力市場是否發生了變化並導致了這壹變化,還需要進壹步的跟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