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招聘資訊 - 就業指導文件

就業指導文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就業日益受到市場的制約和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亟待轉變。因此,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意義重大。這是我給大家的就業指導論文,僅供參考!

論大學生職業指導(上)

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逐年增加的就業壓力,並采取了壹系列措施。但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仍然是壹個不容忽視的客觀現實。如何在高校更好地開展職業指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正成為當前大學生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就業壓力,職業指導

壹、職業指導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職業指導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名詞。職業指導和就業指導雖然只有壹字之差,但內涵卻大相徑庭。所謂職業指導,筆者認為是基於國家就業政策和社會就業形勢;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所學專業,幫助學生選擇升學或就業的途徑;引導學生根據社會實際需求調整就業預期,努力提高適應社會發展的教育過程能力和素質。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市場化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發生了新的變化。壹些高校已經開始逐步將工作重心轉向職業指導和職業咨詢,努力引導學生自覺提高綜合素質,而不是單純停留在簡歷制作和面試技巧上的輔導。《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開展職業指導和就業壓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質。?

2.高校的教育產出與社會需求不對稱。

(1)部分專業的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格格不入。調查發現,產業結構調整後,用人單位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需求迅速增加,而學校的培養卻跟不上需求的步伐,造成了熱門專業供不應求的局面。

(2)人才結構嚴重失衡,供需矛盾加大。壹方面是用人單位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另壹方面是大學生畢業後專業需求飽和找不到工作。

(3)課程設置陳舊,不適應社會需求。在與用人單位的溝通中,70%的企業反映應屆大學生求職時專業對口機會少,能及時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所學知識無法轉化為實際應用;同時,學生認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市場需求相差甚遠,知識已經過時,無法轉化為工作上的實踐能力。

3.職業指導人員專業化不足。如今,職業指導的理念已經被人們廣泛認同,但高校專職職業指導人員較少,大多是輔導員或教師,缺乏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人員流動較大,從事職業指導十年以上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職業指導是壹項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的工作。職業指導教師的成長不僅需要學習理論知識,更需要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如果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構成長期以處於起步或成長階段的就業指導教師為主,很可能導致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長期處於同壹水平,無法得到質的提高。

二、關於推進高校職業指導的幾點思考

1.構建合理的職業指導體系

(1)建立高校職業指導領導體制。學校職業指導的力度和有效性取決於學校領導的態度,這不僅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而且從思想上和制度上解決了執行力的問題。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就業領導小組,都是由學校分管領導和各學院黨支部書記組成。“壹號工程”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從學校領導到每壹位教職工對就業壓力的充分重視,增強了就業工作的執行力。職業指導應充分借鑒現有的科學經驗,建立高層次的領導體系,促進職業指導的順利開展。學校黨政壹把手要親自抓,調動學校內部的壹切力量。職業指導機構要整合管理、指導、服務三大職能,更加重視和強化服務職能,在管理上做到服務與指導相結合、服務與指導相結合。

(2)構建合理的職業指導體系。在職業指導體系中,應分層次進行:第壹層次應是由學校領導班子組成的領導小組;第二層次是學校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職業指導工作領導小組;第三級是高校學生處,高校就業指導人員,第四級是就業指導老師,第五級是學生代表。上述工作制度體現了學校領導的重要作用,能夠保證職業發展教育貫穿大學生階段的全過程;確保充分參與就業指導;確保學校和大學各級機構的協調和互補;有利於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

2.加快職業指導的整體發展。學校的職業指導要避免過去傳統的就業指導模式,只註重高年級學生的指導,重心前移,從招生壹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職業指導貫穿於學校教與學的全過程,為畢業生提供後續服務。

人的職業興趣和能力的發展是壹個長期的、持續的、不斷上升的過程,職業選擇也是壹個發展過程。因此,職業指導應該是壹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大學生職業指導應分階段進行;

(1)入學教育。高考結束後,很多高中畢業生在選擇高校時,往往只考慮什麽樣的學校成功率高,容易被錄取,而很少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導致很多大學生對專業不感興趣,對學習沒有興趣。而且大學裏的學習氛圍和高中很不壹樣。很多同學因為自由度高,壹下子就放松了,還沒有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職業指導教育非常重要。

入學職業指導教育可包括以下內容:介紹學校基本情況、就業壓力、獎、助、貸獎學金政策;介紹學院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介紹各專業的發展前景和社會需求;介紹壹下我院往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可以通過新生集中入學教育、專業老師專題介紹、主題班會等方式進行職業指導。讓學生了解學校和專業的選擇,鼓勵學生學行愛行,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和熱情。

(2)專業技能教育。專業知識的培養在任何時候都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目的。學校努力加強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加大各種實踐訓練和實習力度,把學生培養成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實現學校與社會的零距離融合。

學校應堅持引導學生專註學業的理念,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註意與第壹課堂的結合,可開展各類數學建模競賽、結構設計競賽、英語演講比賽等專業技術活動。同時鼓勵學生根據專業不同,考取物流證、文秘證、項目管理師證、電子商務證等各種技能證書。

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就業指導(下)

就業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之壹。大學生就業指導對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高校需要加強的壹項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目前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幾個主要原因和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存在的幾個問題,提出了壹系列開展高校就業指導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就業綜合素質,就業指導教學改革

0.介紹

就業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經濟現象,也是每個大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課題。就業選擇過程中既有挑戰,也有新的機遇。大學生要從實際出發,敢於向社會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積極的心態逐步適應社會。大學生就業指導是教育工作者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和社會需求,為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發展、培養職業能力、選擇合適職業,從而促進學生與社會和諧發展而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實踐活動。大學生就業指導對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當前高校亟待加強的壹項重要工作。

2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2.1擴招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用人單位選擇余地充分,這是就業難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擴招和就業難確實有關系。從表面上看,中國似乎出現了大學生過剩,但這種過剩並不是大學生總量過剩,而只是壹種逃離序列。其實社會對高技能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還是蠻大的。與其他國家相比,6543.8+0.3億人口基數的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還遠遠不夠。西方發達國家壹般在50%以上,比如美國在70%以上。那麽把就業難的根本原因算作?擴招?體,是不合理的。

2.2大學生整體素質下降

很多應屆畢業生不停抱怨:?企業都在用歧視的眼光看待應屆大學生。?對此,有創業者表示,並不是排斥所有應屆畢業生,而是部分大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不敢恭維自己的職業操守。有壹個不爭的事實,本科畢業生不如中專生、專科生敬業;而且,有幾個大學生是不能委屈的。他們害怕挑戰和壓力。壹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抱怨連連。的確,這些都是應屆畢業生整體素質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斷擴招導致學生整體水平下降,教學質量下降,逐漸形成了* * *學問。現在,有多少大學生沈迷於網絡遊戲,有多少大學生把時間浪費在愛情遊戲上等等。,造成了大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下降。其實綜合素質好的學生找個好工作相對容易。

2.3高校專業設置結構性矛盾突出。

隨著大學生就業的市場化,高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顯得十分落後,導致畢業生的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錯位。從源頭上來說,這已經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原因之壹。當今,大學的專業和課程滯後於社會的發展是高等教育的壹個客觀現象。不能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擴大了專業和課程的盲目性,專業趨同嚴重,造成供需結構失衡。許多學校的專業劃分太細,跟不上市場變化的步伐;壹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近年來,雖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也確實取得了壹些進展,但總體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調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往往僅僅依據自身的師資條件,導致學校沒有特色,教育沒有特色,學生沒有特長。這樣壹來,長線更長,結構性矛盾更突出。

2.4大學生就業觀念不當

大學生就業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期望值高,自身定位不準,理想與現實脫節。有些同學認為,上了大學,自然就成了國家幹部,應該有壹份待遇不錯的固定工作。他們片面地認為留在大城市、大單位能體現人生價值,實現理想抱負,壹味地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重地位,重名利,輕事業,輕奉獻,缺乏拼搏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其實國內很多地方還是很需要大學畢業生的,比如基層單位,中西部地區的技術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畢業生並不過剩。大學生就業難只是觀念問題。有學者將大學生就業難歸結為結構性失業,認為大學生不願意去中小城市和縣城,尤其是西部地區。大學生對工資、工作環境、福利條件的要求與實際勞動力市場差距較大。換句話說,還是大學生觀念的問題。無論是農村學生還是城市學生,北京、上海、深圳絕對是最吸引就業的前三名。但是,城市再大,能提供的就業機會也是有限的。

3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現狀及缺陷

由於我國高校真正的就業指導工作還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與社會經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內容單調,漫無目的。

大部分高校就業指導的內容往往局限於教授求職技巧和面試技巧,聯系用人單位和推薦學生,大致介紹就業情況,完成就業率指標。由於就業指導缺乏統籌考慮和安排,就業指導功能單壹、內容狹窄,對引導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培養其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以及職業道德教育不夠重視,難以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要求。因此,現實中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出現了臨時性應對、指導內容膚淺化和泛化、指導實效性差、理念教育缺失等問題。

3.2缺乏專業精神

大學生就業指導缺乏專業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專業人才匱乏。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沒有配備專業人員,專職指導教師數量少。很多導師自己也在高校承擔過其他學生的工作。由於缺乏長期系統的業務培訓,就業指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二是缺乏專業機構。雖然目前我國高校的組織體系中有專門的畢業生工作機構,但這些機構很難取代就業指導的職能。事實上,高校畢業生工作機構由於忙於大量就業相關的日常工作,很難有固定的時間和精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就業指導在信息占有和知識儲備上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那麽,面對高度專業化的勞動力市場,與市場不匹配的非專業化指導效果並不好。

3.3開環閉合的存在

就業指導應該是壹個職業指導、培訓、咨詢和信息反饋的系統網絡。首先,高校就業指導機構沒有與公共就業機構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換制度,沒有與公安管理部門建立危險預警機制和危機處理機制,高校內不同區域的招聘會組織者沒有建立緊密的聯系。這種封閉分割的就業指導與學生跨區域就業不壹致。其次,高校沒有與用人單位建立學生求職材料的證明機制,壹定程度上引發了誠信危機,給畢業生就業帶來負面影響。最後,商學院和用人單位之間?供需基礎?深度和廣度不夠,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4.高校就業指導的對策與建議

4.1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大學畢業生是高校產生的嗎?教育產品?在教學活動中,高校要加強實踐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創造與用人單位接觸的機會,讓學生盡早涉足就業市場,為就業做好前期準備。我們應該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氛圍,培養創新意識。要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對本專業相關知識的理解,培養實踐能力。為以後的工作提前做好準備。

4.2進壹步深化教學改革,轉變培養模式。

高等學校要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畢業生質量。由於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知識更新的加快,大學畢業生必須適應工作變動、知識更新和學習新技術的需要。因此,必須加快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使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單壹的專業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高校可以嘗試按專業類別招生,不用壹開始就細分專業。同時,他們可以擴大選修課的範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應用性、操作性和技能性課程,使畢業生擁有更多的就業知識和技能,更好地服務於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4.3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隊伍建設,推進就業指導專業化、正規化建設。

首先要建立和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職能,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充分發揮信息收集、就業政策和職業咨詢、擇業技術和技能指導等職能;其次,要加強高校就業指導部門與基層部門及相關專業人員的聯系和溝通,形成高校內部的指導網絡。同時,要加強就業指導的軟硬件建設,特別是當前要建立壹支高素質的專兼職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隊伍。

4.4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開放性。

暢通的就業渠道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基礎。作為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可以邀請用人單位在學校舉辦大型供需見面會和專場招聘會,既加強了學校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又降低了畢業生的就業成本,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還可以走出學校,深入企業,對已經就業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及時了解企業的具體就業需求和往屆畢業生的工作情況,掌握第壹手的市場需求信息和市場反饋信息。高校應該向國外學習嗎?合作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在校期間分階段到企事業單位實習。雇主應該提前參與培訓和尋找人才。

5結論

職業選擇對每個大學生的人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學生就業指導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以高等教育的目的為導向,建立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就業導向,市場導向,社會和學生的需求?該理念的核心內容是塑造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引導調整大學生的求職心態,堅持工作的持久性、專業性、預見性和針對性。高校就業指導是壹項系統工程,具有教育過程長、對象全面的特點,應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

參考

【1】馮京。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中國輕工業教育. 2006 (3)

[2]薛浩。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職業時空:綜合版,2006,2 (7)

[3]郭玉棟。淺析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J].2004年人口與經濟(10)

[4]梁軍.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思考[J].經濟和社會發展,2004年,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