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守業的文言文

守業的文言文

1. 關於守業的成語

壹:取易守難qǔ yì shǒu nán

基本解釋:

1,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

2,出處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3,示例《明史·熊廷弼傳》:"廷弼不得已出關,次右屯,而馳奏海州取易守難,不宜輕舉。"

二:居安思危,[ jū ān sī wēi ]

詳細解釋

1. 解釋:居:處於;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裏,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2. 出自:《左傳·襄公十壹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三:未雨綢繆[ wèi yǔ chóu móu ]

詳細解釋

1. 解釋: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2. 出自:《詩經·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四:居安思危[ jū ān sī wēi ]

詳細解釋

1. 解釋:居:處於;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裏,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2. 出自:《左傳·襄公十壹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五:安不忘危[ ān bù wàng wēi ]

詳細解釋

1. 解釋:在安全的時候不忘記危難。意思是時刻謹慎小心,提高警惕。

2. 出自:《周易·系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禮,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2. 找些關於經商的文言文

古之名商 儒商鼻祖端木賜 富甲陶朱公範蠡 智慧商祖白圭 營國巨商呂不韋 農商奇才桑弘羊 富可敵國沈萬三 第壹富翁伍秉鑒 商業巨族喬致庸 紅頂商人胡雪巖 壹代錢王王熾 五金大王葉澄衷 晉商薛氏三兄弟 開明富商渠本翹 由商而官展玉泉 獨辟蹊徑範世逵 鹽商祭酒楊繼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遠見卓識李宏齡 票號始祖雷履泰 雄才大略王海峰 徽商張小泉 在百度上搜素他們的名字可以得到他們的事跡 記載有商人商事的書有《史記。

貨殖列傳》《郁離子》《燕京京雜記》《智囊》等書上都有古商的記載。 古商經商十訣 壹、知地取勝,擇地生財 兵法雲: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可見地形對作戰之重要,為將者不可不察也。經商如作戰,商場如戰常經商者如指揮千軍萬馬之將帥,智慧的將帥往往會占據有利的地形,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大謀略家的範蠡,更是深諳此道。他以戰略家的眼光,認為陶地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是理想的貨物貿易之地。

遂選陶地為營銷點,果然,十九年間他三致千金,成為世賈,陶朱公的美稱也由此而飲譽古今,留名青史。《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載,秦國滅了趙國以後,實行了移民政策,當時許多人賄賂官吏,不願搬遷,要求留在原地,唯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紋山之下,他看中那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厚,居民熱衷於買賣,商業易於發展。

幾年後,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這種不惟任時,且惟擇地的觀念已為後世商人所接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江蘇揚州,地處南北要沖,交通發達,水運便利,貨往頻繁。其地膏沃,有茶、鹽、絲、帛之利,眾多商人紛至沓來,壹時商賈雲集,秦商、晉商在這裏定居經營。

有名的徽商也就是從這裏開始起步,稱雄江湖。 二、時賤而買,時貴而賣 範蠡和商祖白圭認為,時賤而買,雖貴已賤;時貴而賣,雖賤已貴。

強調商人要善於捕捉商機,把握時機,不失時機地買進賣出。商業的利潤源於買賣的差價。

壹旦發現買賣的時機壹到,則要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當機立斷。魏文侯時,國人註重農耕,而白圭卻樂於觀時機的變化。

糧食豐收時他買進谷物,賣出絲漆。待蠶絲上市時他就大量收購蠶絲,售出糧食。

他曾說:我做買賣,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樣有計謀,如孫臏和吳起那樣善於判斷,還能像商鞅執法那樣說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隨機應變,其勇敢不能當機立斷,其仁愛不能恰當地取舍,其倔強不能堅持原則。

所以,這種人跟我學經營之道,我也不會教他的。這段話,把他掌握賤買貴賣時機的時斷與智斷闡述得淋漓盡致。

白圭的經商原則和經驗,都被後世商人所稱道。他憑著自己的這套經營謀略,精心經營,以至家累千金。

三、見端知未,預測生財 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為雪亡國之恥,終日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當得知吳國大旱,遂大量收購吳國糧食。第二年,吳國糧食奇缺,民不聊生,饑民食不裹腹,怨聲載道,越國趁機起兵滅了吳國。

苦心人,天不負。越王終成霸業,躋身春秋五霸之列。

這裏越王勾踐作的是壹樁大買賣,他發的財不是金銀財寶,而是壹個國家和稱雄天下的霸業。是商賈之道在政治上運用的成功典範。

《夷堅誌》載,宋朝年間,有壹次臨安城失火,殃及魚池,壹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但是他沒有去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出城采購竹木磚瓦、蘆葦椽桷等建築材料。火災過後,百廢待興,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此時,裴氏商人趨機大發其財,賺的錢數十倍於店鋪所值之錢,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

管中窺豹,略見壹斑,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經商者財富永不幹涸的源泉,也是經商者必備的能力之壹。 四、薄利多銷,無敢居貴 先秦大商理論家計然認為,“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主張“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司馬遷說過:“貪買三元,廉買五元”,就是說貪圖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郁離子》中記載:有三個商人在市場上壹起經營同壹種商品,其中壹人降低價格銷售,買者甚眾,壹年時間就發了財,另兩人不肯降價銷售,結果獲的利遠不及前者。

漢高祖劉幫的謀士張良,早年從師黃石公時,白天給人賣剪刀,晚上回來讀書,後來他覺得讀書時間不夠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價錢不變,中等的在原價的基礎上少壹文錢,下等的少兩文錢。結果,只用了半天的時間,賣出剪刀的數量比平日多了兩倍,賺得錢比往日多了壹倍,讀書的時間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間有句諺語:張良賣剪刀——貴賤壹樣貨。

五、雕紅刻翠,留連顧客 《燕京雜記》中載:京師市店,素講局面,雕紅刻翠,錦窗繡戶。有的店鋪招牌高懸,入夜家家門口點起了五光十色的錦紗燈籠,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晝。

有的店鋪擺掛商品宣傳字畫,張掛名人書畫,附庸風雅。以此來升華店鋪的品位與提高顧客的回頭率。

還有些茶肆、飯館、酒店中特意安排有樂器演奏和評書為客人助興。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裏,只要顧客壹進店坐下,夥計立刻前來問顧客所需,盡合諸客呼索指揮,不。

3. 求 創業與守成 文言翻譯

“貞觀年間,唐太宗經常與大臣們討論創業與守成的難易問題。

壹天,他問房玄齡、魏征等人:‘創業與守成孰難?’房玄齡回答說:‘天下大亂時,群雄四起, 攻城略地,戰爭激烈,創業的艱難是顯而易見的。’魏征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說:‘君主 打天下,是在混亂中殲滅敵人,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因此創業並不太難;得到天下後, 容易驕傲自滿、享樂腐化,國家的衰敗由此開始。

所以,自古以來的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 ,而失之於安逸。’太宗說:‘玄齡與朕***定天下,出百死,得壹生,故深知創業之難。

魏 征與朕***定天下,深知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疏忽,故知守業之難。但創業的艱難時期已 過,眼下守業的困難,正是諸公必須謹慎對待的!’”。

4. 《創業與守成》古文翻譯

創業與守成

原文上①問侍臣:“創業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②之初,與群雄並起角力而後臣之,創業難矣!”魏徵對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取天下,出百死,得壹生,故知創業之難,征與吾***安天下,常恐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玄齡等拜曰:“陛下及此言③,四海之福也。”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註釋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此指開創國家。③及此言:說到這個道理。

譯文:

“貞觀年間,唐太宗經常與大臣們討論創業與守成的難易問題。壹天,他問房玄齡、魏征等人:‘創業與守成孰難?’房玄齡回答說:‘天下大亂時,群雄四起, 攻城略地,戰爭激烈,創業的艱難是顯而易見的。’魏征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說:‘君主 打天下,是在混亂中殲滅敵人,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因此創業並不太難;得到天下後, 容易驕傲自滿、享樂腐化,國家的衰敗由此開始。所以,自古以來的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 ,而失之於安逸。’太宗說:‘玄齡與朕***定天下,出百死,得壹生,故深知創業之難。魏 征與朕***定天下,深知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疏忽,故知守業之難。但創業的艱難時期已 過,眼下守業的困難,正是諸公必須謹慎對待的!’”

5. 有關晏子春秋的文言文

06高考文言文翻譯——北京卷(晏子春秋)

[原文]

景公之時,霖雨十有七日。公飲酒,日夜相繼。晏子請發粟於民,三請,不見許。公命柏遽巡國,致能歌者。晏子聞之,不說,遂分家粟於氓,致任器①於陌,徒行見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壞室鄉有數十,饑氓裏有數家,百姓老弱,凍寒不得短褐,饑餓不得糟糠,敝撤②無走,四顧無告。而君不恤,日夜飲酒,令國致樂不已,馬食府粟,狗饜芻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裏窮而無告,無樂③有上矣;饑餓而無告,無樂有君矣。嬰隨百官,使民饑餓窮約而無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嬰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請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從之,兼於塗而不能逮,令趣駕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盡於氓,任器存於陌。公驅,及之康④內。公下車從晏子曰 :“寡人有罪,夫子倍棄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約也,夫子不顧社稷百姓乎?願夫子之幸存寡。寡人請奉齊國之粟米財貨,委之百姓,多寡輕重,惟夫子之令。”遂拜於途。晏子乃返,命稟巡氓,家有布縷之本而絕食者,使有終月之委;絕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無委積之氓,與之薪橑,使足以畢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禦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財乏者,三日而畢。後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損肉撤酒。三日,吏告畢上:貧氓萬七千家,用粟九十七萬鐘,薪橑萬三千乘;壞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後就內退食,琴瑟不張,鐘鼓不陳。晏子請左右與以歌舞娛君者退之。

——取材於《晏子春秋》

[譯文]

齊景公時,連續下雨十七天。齊景公卻夜以繼日地飲酒。晏子請求給災民發放糧食,多次請求,都沒有得到齊景公的允許。齊景公命令柏馬上(壹說柏遽是人名,齊景公近臣。壹說“柏”是官名,“遽”乃急遽之意。此處取後說)巡視全國,招納善於歌舞的人。晏子聽到此事後,很不高興,於是把家裏的糧食分給災民,把裝糧食的器具放在路邊,自己步行去見齊景公說:“連續下了十七天的雨,壹個鄉有幾十家的房屋受損壞,壹個裏有幾家沒有飯吃,老年體弱的百姓,寒冷時不能得到短衣禦寒,饑餓時不能得到糟糠充饑,步履艱難無法行走,四處張望無處訴說。然而君王不憐憫百姓,日夜飲酒,命令全國招納善於歌舞的人沒有休止,宮中的馬匹吃著府庫的糧食,獵狗飽吃牛羊的肉,後宮的妻妾都有充足的糧食肉品。對待犬馬妻妾,不是太優厚了嗎?對待黎民百姓,不是太刻薄了嗎?鄉裏的百姓貧窮卻無處訴說,就不會喜歡君王了;饑餓卻無處求援,就不會喜歡君王了。我(晏嬰)身邊跟隨著百官,讓百姓饑餓窮困卻無處訴說,使君王沈湎酒色拋棄百姓卻不加憐憫,我(晏嬰)的罪過實在是太大了。”晏子兩次下跪,深深叩首,請求辭官離去,於是快步走出宮門。

齊景公跟在晏子後面,被泥濘的道路所阻,趕不上晏子,就命令駕車追趕晏子,到了晏子的家,沒有追趕上。只見晏子家裏的糧食已經全部分給災民,裝糧食的器具放在路邊。齊景公又驅車追趕,在大路上追到晏子。齊景公下車跟在晏子後面說:“我有罪過,先生拋棄我不輔助我,我是不足以屈請先生的,難道先生不顧惜國家和百姓嗎?希望先生賜幸保全我。我請求拿出齊國的糧食財物,分發給百姓,給多給少,誰輕誰重,全聽先生的安排。”於是齊景公就在路上拜請。晏子才返回國都,命令稟去巡視災民,家裏有農桑種子而沒有糧食吃的人家,發給足夠壹個月吃的糧食;沒有農桑種子的人家,發給足夠壹年吃的糧食;沒有積蓄柴火的人家,發給他們柴草,使他們足以度過霖雨之災。命令柏巡視災民,房屋塌壞不能抵禦風雨的人家,發給他們金錢。視察尋找百姓中缺少用度、經濟困難的人,限期三天內完成。超過期限,同不執行命令壹樣,應該治罪。

齊景公離開宮舍,減少食肉,撤銷宴飲。三天內,巡視的官吏完成使命上報情況:貧窮災民***壹萬七千家,分發糧食九十七萬鐘,薪柴壹萬三千車;房屋損壞的有二千七百家,發放救濟金三千金。齊景公然後回到宮內,減少食用,不彈琴瑟,不擊鐘鼓。晏子請求將齊景公左右的婢妾和用歌舞來娛悅齊景公的人遣歸。

編輯本段

四庫提要記載

6. 請翻譯下面壹段文言文

譯文: “貞觀年間,唐太宗經常與大臣們討論創業與守成的難易問題。

壹天,他問房玄齡、魏征等人:‘創業與守成孰難?’房玄齡回答說:‘天下大亂時,群雄四起, 攻城略地,戰爭激烈,創業的艱難是顯而易見的。’魏征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說:‘君主 打天下,是在混亂中殲滅敵人,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因此創業並不太難;得到天下後, 容易驕傲自滿、享樂腐化,國家的衰敗由此開始。

所以,自古以來的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 ,而失之於安逸。’太宗說:‘玄齡與朕***定天下,出百死,得壹生,故深知創業之難。

魏 征與朕***定天下,深知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疏忽,故知守業之難。但創業的艱難時期已 過,眼下守業的困難,正是諸公必須謹慎對待的!’”。

7. 所有的文言文

三家分智氏之田。

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智伯之臣豫讓欲為之報仇,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塗廁。

襄子如廁心動,索之,獲豫讓。左右欲殺之,襄子曰:“智伯死無後,而此人欲為報仇,真義士也!吾謹避之耳。”

乃舍之。豫讓又漆身為癩,吞炭為啞,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

行見其友,其友識之,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報仇,不亦難乎?”豫讓曰:“不可!既已委質為臣,而又求殺之,是二心也。

凡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者也。”

襄子出,豫讓伏於橋下。襄子至橋,馬驚,索之,得豫讓,遂殺之。

襄子為伯魯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後。封伯魯之子於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為趙氏後。

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壹年卒。趙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

乃***殺其子,復迎浣而立之,是為獻子。獻子生籍,是為烈侯。

魏斯者,桓子之孫也,是為文侯。韓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為景侯。

(優因培註) 在文言文中,壹詞多義的現象比較多:同壹個詞,在這個句子中是壹個義項,在另壹個句子裏又是壹個義項。壹般說來,壹詞多義的各個義項之間均有壹定的聯系。

壹詞多義是由本義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應該由本義入手,來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詞的本義有兩種理解:A.就詞的來源說,即該詞的最初意義。

如“去”的最初意義是“離開”,“兵”的最初意義是“兵器”。B.就詞的應用來說,把常用的那個意義算作詞的本義,也叫基本意義。

如“兵”的常用意義是“士兵”等。 引申義是從基本義發展而來的,同基本義有相似的、相對的或相關聯的意義。

如“刑”,本義是“刑法”,基本義還包含對犯人的處罰,後來這個意義發展出“懲罰”的意義(皆刑其長吏《陳涉世家》)。 比喻義是詞的比喻用法固定下來的意義,有的比喻義是從詞的本義、基本義產生的。

如“窩”的本義、基本義都是“鳥獸昆蟲居住的地方”,從這個意義產生出的比喻義,即“壞人居住的地方”。《伯牙琴》中的:越人遇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搖尾人言曰:“我善獵,與若中分(對半分。)

”越人喜,引而俱歸。

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禮。 狗得盛禮,日益倨(讀音ju四聲。

傲慢。),獵得獸,必盡啖乃已。

或嗤越人曰:“爾飲食之,得獸,狗盡啖,將奚以狗為?”越人悟,因為分肉,多自與。狗怒,嚙其首,斷領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養狗,而與狗爭食,幾何不敗也! 翻譯:越地的人在魯上遇到壹只狗,(那)狗低頭搖尾發出人的語言說道:“我善於捕獵,(捕到的獵物)和妳平分。”(那)越人很高興,帶著狗壹起回家。

餵給它高粱和肉食,象對待人壹樣對待它。 (那)狗受到盛情的禮遇,日益傲慢起來,獵取的野獸,必定全部吃掉了事。

有的人就譏笑那越人說:“妳餵它飲食,捕獵到的野獸,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幹什麽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給狗分(野獸)的肉,多的給自己。狗惱怒,咬他的頭,咬斷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

把狗當成家人養,(然後)卻(又)和狗爭食,哪有不失敗的呢! 寓意:譏諷那些巧言善騙、貪得無厭、兇狠殘忍的邪惡小人 感悟:對於惡人和惡勢力,不要姑息縱容。到自己無法忍受的時候,就難免自取其禍的。

此所謂養虎為患是也。 《自護其短》 有個北方人,自出生以來就沒有見過菱角。

後來他到南方作官,(壹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這個人連殼壹起放到嘴裏。有人提醒他說:“吃菱角要去殼。”

他卻想掩蓋自己的短處,說:“我不是不知道要去殼,是想用來清熱呀!”人家問他:“北方也有菱角嗎?”他說:“前山後山,哪塊地上沒有!” 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淩忽長者,輕慢同列。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與陳伯之書(節選)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生平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自護其短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於南方。

席上啖菱,並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

某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清熱也。”

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淩忽長者,輕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王充求學 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無城徒焉。充少孤,鄉裏稱孝。

後到應有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

家貧無書,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壹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莊公出獵 齊莊公出獵,有壹蟲舉足將搏其輪。

問其禦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

莊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 吳起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日:“諾。”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