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後代分布在哪?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後代分布在哪?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集體南遷河南南陽壹帶的後代現在至少有600萬人。李氏估計不下100萬。我的祖先是元朝中葉從河南商丘遷到洪洞。元朝後期又從洪洞遷到鄭州,明朝正統年間又遷到南陽。

南陽童謠

房前種上大槐樹, 不忘洪洞眾先祖。 村村槐樹連成片, 證明同根又同源。 春天裏來吃槐花, 味道鮮美人人誇。

■明朝的洪洞移民

眾所周知,南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壹,曾壹度百業興旺,人口眾多。然而到了元朝末年,因歷年戰爭和自然災害,南陽居民死亡慘重,大批難民南逃。其時轄5州13縣的南陽府只有692戶4293口人,不及現在的壹個大村莊,人口瀕於滅絕的邊緣。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針對“中原諸州,元季戰爭,受禍最慘,積骸成丘,居民鮮少”的狀況,決定從山西等地移民。大規模的移民最早開始於明洪武二年,直至明永樂十五年,歷時近50年時間。遷民主要來自山西。洪洞縣當時時山西壹個人口稠密之縣,因此被列為遷民的重點區域之壹。

洪洞縣境內有個廣濟寺,寺內有株“樹身數圍,蔭蔽數畝”的漢槐,就是億萬移民後裔時常念叨的那棵大槐樹。當年,汾河灘上的老鴰,在古槐的樹杈間構築窩巢,密密匝匝,叫聲連天,成為當地壹大奇觀。樹下設有移民局,明王朝派官員在此集中給外遷人員發放憑照川資,辦理有關手續。被遷民眾在出發遷,匯集於這棵大槐樹周圍,傾訴離情,祭奠故土,他們將大槐樹及樹上的老鴰窩入於眼而印於腦,當做告別家鄉的紀念。因此,洪洞縣是“家”,大槐樹是“根”,在中原等地廣為流傳,數百年來,成了壹個民族的記憶。

據《明實錄》等史書記載,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大規模移民,明朝洪武年間10次,永樂年間8次,移民姓氏***554個,分布18省(市),498縣(市),其中南陽各市縣區均有洪洞移民。

當年,成千上萬的移民來到南陽後,官府規定的是每人給15畝地、2畝菜園。但實際情況是,當時南陽肥田沃野,壹片連著壹片,誰有本事把地開墾出來就算誰的。這壹下子移民們可就慌了手腳。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有土地就意味著能夠生存和發展下去,於是盆地興起了占地熱潮。有的人家,牽牛犁溝占地,圍著大塊地犁上壹圈,這塊地就算他家的了;有的人家在地裏載上木樁,寫上姓名,就算他名下的土地了;還有人家縣在壹塊地周邊種,裏邊的土地待以後再去開墾。

洪洞移民遷入南陽,使各州縣的人口得以增長,明洪武二十四年,全境人口增至1.48萬戶9.12萬余人。到明朝中期,南陽的官民田地已達18.69萬頃,夏稅4.3萬鬥。同時,移民們還開發了銅礦、硫鐵礦、鉛銀礦、煤礦等。

隨著遷民的移入,南陽又漸趨繁華。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陽衛指揮使郭雲,在元朝土城舊址基上,將南陽府城改建為磚石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祖朱元璋分封其第二十三子唐王於南陽。是年,在城內通淯街修建唐王府,建宮室殿堂800余間,府後有石山,俗稱王府山。

資料

/f?kz=225139834

/question/7022543.html

/whzg/2631/a/1370/5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