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北京最時髦的壹條街,是如何變成這樣的 –燕郊新移民

北京最時髦的壹條街,是如何變成這樣的 –燕郊新移民

妳好,

東起煤市街,西到延壽街,短短 496 米的楊梅竹斜街在大柵欄的眾多胡同中看上去有些特別。

與相鄰熙攘的大柵欄西街作比,楊梅竹斜街要安靜許多,這裏有原住民的人氣兒,也有舊胡同的韻味,幾年間不斷入駐的各式設計、創意店鋪以及設計機構正緩慢地改變著這條胡同的生態,不似前門大街壹般大刀闊斧地商業改造,而是見縫插針似的,與原住民壹道活化、更新本已落後的生態環境。

從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修城,壹直到 20 世紀 30 年代,大柵欄就是繁盛商業中心的代名詞,是眾多書局、會館與商鋪的聚集之地。乾隆禦賜給當時戶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梁詩正的宅邸就在這條街上,清末民初時北京高級綜合商業娛樂場所青雲閣亦在此地,再到後來,這條匯集了世界書局、中正書局、光華書局等 7 家出版社和書店的胡同還成了京城最重要的出版商業街。

但在胡同不斷被蠶食、風貌不斷惡化的今天,當更多不知曉此地的人直白生硬地念出大(da)柵(zha)欄(lan)三個字時,我們才意識到那個曾聚集了京城各路達官貴人、市井百姓和文化仕人的大柵欄(DASHILAR)真的不見了。

兩年前,楊梅竹斜街成為大柵欄區域最早開始騰退改造的街巷,1700 戶居民中遷出了 529 戶,留下的 1171 戶居民散落在各式大雜院中。西城區開始嘗試將零落的住戶合並到壹處院落居住,騰出來的空間院落,壹部分用於公廁、便民菜場等的建設,另壹部分則留給了文創產業的開發。主導這壹更新計劃的是隸屬於北京西城區國資委旗下的北京大柵欄投資責任有限公司,其成立的大柵欄跨界中心專門用來聯合各種跨界力量,***同探索大柵欄歷史文化街區的有機更新模式。

所謂騰退改造,最重要的是改而不僅僅是退,我們去年曾經介紹過壹眾國內外建築師針對前門東區的改造方案,其中,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做的「空/粒子」方案,采用了類似中醫裏面不破壞現有肌理,就是尋找胡同裏的空地、角落,植入壹些小型空間的方式,來發揮不同社區的功能。

而如果妳有興趣打開「大柵欄更新計劃」的網站看看的話,可能會給那些從未去過大柵欄街區的人想要來壹探究竟的沖動。

在舊城改造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歷史建築和胡同街區的生活質量瀕危,同時缺乏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可用的公***空間,這些公眾難題並不是簡單的重建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前門大街的大拆大建就是壹個典型案例,它破壞了街區的原有肌理,空留下壹個看似熱鬧的街口。另壹個案例是南鑼鼓巷,整條街上充斥著同質化嚴重的商鋪,造成的結果便是外地遊客到此壹遊且過門不入。2011 年啟動的「大柵欄更新計劃」試圖用設計的力量避免再次發生。

2013 年,大柵欄跨界中心聯合北京國際設計周推出了壹個名為「大柵欄領航員」的試點計劃,它既是「大柵欄更新計劃」的壹個長期項目,也是北京國際設計周「大柵欄新街景」設計之旅的壹個重要板塊。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都來到了這裏,他們選擇與在地居民壹起,激活社區。

去年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我們曾報道了來自北京的設計團隊眾建築( 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 )做的「內盒院」項目,其實就是將壹個預制模塊系統裝進老四合院裏,不僅能夠保存原建築結構的完整性,同時亦能為住戶提供現代都市生活所需的節能高效的居住環境。

壹開始不論設計師怎樣解釋這個項目的合理性,鄰裏居民都覺得不會是好事情。正如大柵欄跨界中心的工作人員梁瑩所言,“這裏的居民在沒有見到成果之前,跟他們說什麽都是沒用的,就覺得我們會誆他們。”但眼看著內盒院從設計到落成,住在隔壁的老人家看到摸到了實物,又轉而跟這些設計師商量起幫她們家改造的事情。

我去拜訪大柵欄跨界中心的當天,恰好碰到眾建築的團隊正在楊梅竹斜街 72 號建好的內盒院內開會。自內盒院做好以來,不只是周邊街巷的居民,更有許多外國人、設計界的人士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