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楊暴村歷史

楊暴村歷史

1.楊箕村的歷史

從簸箕裏到楊箕村 綠影繽紛 自然美景 楊箕村地處廣州東郊,毗鄰東山口,舊屬番禺永泰鄉。

距今960年前,已經有人在這片土地上棲息了。北宋天禧三年(1020年),楊箕村的中部石門口壹帶,已有黃氏族人在此造田建業。

當時的楊箕村,還是壹片河灘小墩,被珠江水沖積成塊狀,形狀頗似民間篩米的箕,由此得名“簸箕裏”。時光荏苒,從宋仁宗嘉祐年間開始,因為戰亂、朝廷委派入粵任職或同宗推薦等原因,姚氏竹芳祖、李氏深海祖、李氏賴南祖、秦氏仕豪祖、姚氏均達祖、姚氏禮庭祖、梁氏貴明祖,先後進村擇地建點開基。

他們大都是從陜西、河南、江西、閩浦等地南遷的移民。在這片空白的土地上,勤勞地開拓自己的家園。

楊箕村東華裏是以前的幾大閘門之壹 漸漸地,簸箕裏根據姚李秦梁四大姓氏,還有東南西北中五個居住方位,形成“四社五約”、“三姚兩李壹秦梁”的村落結構。明代弘治年間,改稱簸箕村。

此時,最初踏足這裏的黃氏族人已從這片土地淡出。據說,當第壹支姚姓家族從博羅回遷楊箕的時候,他們本來是與黃姓人壹同在楊箕村的石門口壹帶開發的。

可是到了宋神宗元豐年間,已經發展到“姚盛黃弱”,兩大族群之間無論是人口還是權勢都有了很大的差距,姚氏族人開始有意吞並黃氏。他們想出“抽簽合族”的辦法,向黃氏族人施加壓力。

結果不出人意料,黃氏族人抽簽抽輸了,他們從此就跟姚姓入族,改為姚姓。再後來,黃姓人陸續離開楊箕村,石門口壹帶成為姚姓族人的聚居之地。

成村之後,簸箕村有了自己的鄉政議事機構,名字叫做“父老團”和“雍睦堂”。父老團的成員從四大宗族鄉紳階級中60歲以上的德高望重者中選出,它對村落中發生的事務具有決策權。

決策之後,“雍睦堂”的成員負責具體執行。而簸箕村的名字壹直沿用至上世紀30年代。

無獨有偶,當時廣州河南西郊新窖鎮也有個同名的“簸箕村”。因為重名,兩個“簸箕村”選派代表***商改名大計。

最後,新窖鎮的“簸箕村”因在河南,改名“南箕村”。東郊的“簸箕村”由於當年沙河湧兩岸有數個楊桃園,便更名為“楊箕村”。

還有壹種說法,當時改的名字其實是“揚箕村”,取的是“發揚光大祖輩榮耀”之意。綠影繽紛 自然美景 那個時候的楊箕村或許貧困,風景卻很不錯。

楊箕村位於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靠近珠江。這裏地勢平坦、北高南低。

村的東南部有幾座小墩:煙墩、墩頭和美人墩。北部錯落幾座小山岡:木蔭崗、白山、紅崗咀、汪山。

村周邊廣闊的沖積平原上,則是壹望無盡的良田美土。楊箕村村誌記載,楊箕村的原始地勢地貌,是村心稍高,東西傾斜,北高南低,就像壹只頭向白雲山,尾在珠江河的水龜。

楊箕村三面環水,東臨火甲湧、南臨珠江、西環沙河湧,水源充沛。東面的村口,有壹列翠竹林帶,西邊出口沿沙河湧邊是壹排整齊的古榕樹,南邊的出口是壹條東西流向的水松圳,圳坑兩旁站立兩排高聳的水松樹,北邊的出口排列著十多棵高大石栗樹。

楊箕村有位叫伯蘊的教師,曾經這樣感慨:“東出翠竹林,西入古榕蔭,南臨水松帳,北沿祿影行。”說的就是楊箕村綠影繽紛的自然美景。

楊箕村就安安靜靜地佇立在這些山水良田之間。在當年,楊箕村的東南西北分別有雄鎮、泰來、長庚、永鞏四個牌坊——今天的楊箕村,依然保留著泰來坊、雄鎮坊的復制品——它們是楊箕村四面唯壹與外界相通的通道。

楊箕村當時是廣州東郊壹個非常偏遠的村子,為防匪患和其他大村的侵淩,村的四周圍用土夯築成壹道數米高、厚2米余的“城墻”,四大門戶牌坊同時也就成為村的關口,入夜後,門口用數根大杉木封閉門口,牌坊上層是更樓,有更夫打更報平安。四座牌坊延伸出來的大街,是村民前往農田耕作的主幹道,同時也連貫著全村80多條橫街小巷,串通著全村的房舍。

村內有祠堂6間、公廳5間、廟宇4間、社學3間,鰲耳舉人屋7間、還有400多間蠔殼墻、樁泥墻、紅米石腳墻的明清風格住宅。良田兩千畝 清朝雍正年間,楊箕村發展到鼎盛時期,面積比現在大得多。

解放前,楊箕村的範圍東至石牌、林和交界處,北至現沙河街、體院、動物園壹帶,西至達道路口,南至珠江河畔,擁有綿延不絕的2860畝良田。甚至在黃埔、博羅和潭溪、東山新河浦等地都有楊箕村的地。

雖然楊箕村擁有珠江沖積而成的良田數千畝,但直到改革開放之前,它壹直是壹座貧困的村落。楊箕村老村長姚鎮江回憶,建國前,在村裏只有為數不多的大戶人家才能養上壹頭豬。

改革開放前,楊箕村的土地大多數用來種菜,是廣州主要蔬菜生產基地之壹。計劃經濟體制下統壹定價統購統銷,長期每50公斤蔬菜只賣4.6元左右,上世紀70年代末村民壹個月辛苦勞作掙工分只有3元多錢,而工人的月工資是30多元,村民生活的貧困可想而知。

2.長治有什麽歷史名人

西漢名將馮奉世靖邊安邦,功垂青史 後趙皇帝石勒:字世龍,後來汲桑給他改姓石名勒.他乘西晉大亂,以十八起起兵。

東晉高僧法顯:(337—422),上黨襄垣(今山系襄垣縣)人,我國東晉時代的高僧,傑出的旅行家、翻譯家、地理學家、著作家。是我國僧人到“西天”(今印度)研究佛學的第壹人。

比唐僧玄藏到西天取經早200多年。 歷算家李業興:(489—549),上黨長子人(今山西長子縣)。

西北朝時北魏著名數學家、歷算家。 王彥:(1090—1139)字子才,北宋時期上黨(今長治市)人。

南宋初期著名抗金將領。 暴昭:明朝時期的潞州羊堡裏,即今天的長治市郊區店上鄉楊暴村,刑部尚書暴昭就出生在那裏。

連楹:(1354—1402),字子聰,號棟宇,明朝潞州襄垣(今山西襄垣縣)人。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號浚川。

栗應麟與栗應宏:明朝嘉靖年間,潞安府(今長治市)的栗應麟、栗應宏兄弟二人 在詩歌文學方面頗有造詣,風格獨具,自成壹家,成為當時很有影響的文學家。被稱為 “栗氏雙傑”。

任環:自應乾,號復,“世為潞安”(今長治市)人。 吳閣老:字子美,號銅川,山西沁州(今沁縣)徐村人,生於1637年3月26日(明 崇禎十年三月壹日)。

他是康熙皇帝王的股肱之臣,是最高統治集團的決策任務。他在 清初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逐步統壹全國方面起過重要作用。

抗日英雄魏城民:原名關有維, 愛國將領武世敏:武世敏 愛國議員石璜:字子佩,乳名起首,1877年出生在依山傍水,風景秀美的平順縣蘭 巖村。 音樂家常蘇民:原名常效春, 全國勞模李順達:(1915年-1983年),出生於河南省南林縣,15歲逃荒要飯來到 山西平順縣西溝村。

人民的好醫生趙雪芳:趙雪芳於1936年12月出生於山西省陽城縣李疙瘩鄉次灘村壹 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清代16名家分別為:蘇元春、龔繼昌、陳鳴誌、劉倬雲、李廷簫、卞寶第、劉毓楠、文啟、李鎬、鄧宗衡、葉伯英、魏光燾、夏獻雲、何樞、劉鳳儀、郭從矩。

郭從矩:字戒逾,號心吾、定軒。山西長治人。

2甲22名進士,散館授編修,屢充順大、會試同考官。外官至湖南鹽法道。

3.長子古代名人歷史故事 請各為朋友幫忙,急需答案

長子人傑地靈,英雄輩出。在遠古,就有嘗百草、興稼穡的神農,銜微木、填蒼海的精衛,辟蠻荒、築城池的丹朱,後來又有西漢忠臣鮑宣、東漢司隸校尉鮑永、南北朝傑出詩人鮑照、北魏功臣堯宣、五代後蜀重臣韓保正、宋代名相王曙、元代名相宋子貞、明代榮祿大夫阮勤、清代著名書法家馮士翹等壹大批賢士英才。在近現代史上,更是英雄輩出。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畢業於北平朝陽大學的長子西漢村人陳華夫,來到家鄉宣傳馬列主義,創建了黨的組織,從此,革命的火種灑遍丹朱大地。搞日戰爭爆發後,全縣人民配合 *** 、八路軍殺日寇、打漢奸,譜寫了壹曲集體英雄主義的凱歌。解放戰爭中,上黨戰役的主戰場之壹,就發生在城北的北高廟。

新中國成立後,長子人民煥發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湧現出了象杜胖冬等壹批國家、省、市勞動模範。改革開放以來,長子人民建設家鄉,發展經濟的熱情空前高漲,長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象索廣娥、孔德法等壹批國家級的勞動模範和先進個人層出不窮。同時,壹批名人走出長子,成就了壹番事業。象出生於長子下霍村的原山西省委書記胡富國同誌;遠涉海洋、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留美博士楊秀生等,就是長子人民的傑出代表。

4.河南省靈寶市西閆鄉楊家漕村的歷史

轄39個村委會:常閻村、西邱村、東邱村、水泉城村、大閻村、破胡村、西上村、東上村、梨灣村、肖家灣村、東古驛村、西古驛村、譚建莊村、白家崤村、西北營村、張家城村、呼沱營村、大字營村、東呂店村、祝家營村、西呂店村、楊家灣村、西閻村、

河南省,靈寶市,閆鄉\新村

轄39個村委會:常閻村、西邱村、東邱村、水泉城村、大閻村、破胡村、西上村、東上村、梨灣村、肖家灣村、東古驛村、西古驛村、譚建莊村、白家崤村、西北營村、張家城村、呼沱營村、大字營村、東呂店村、祝家營村、西呂店村、楊家灣村、西閻村、

5.楊家將的歷史結局

戲劇上的楊家將故事基本上是按照歷史事實演義而成,然又不完全是照搬歷史。

正式歷史記載著楊業、佘太君、楊延昭、楊文廣事跡。民間流行的傳說故事則更多。

楊、佘兩家都是將門豪族,歷代出了不少名臣、名將,他們兩家又是世家。他們所生活的年代,正處在五代十國混亂時期,戰爭頻仍,社會動蕩,為了保家衛國,兩家世代都是習武的,壹個形成“楊家將”,壹個形成“佘家軍”(按佘實姓折,當時佘、折同音),形成西北屏障,衛國幹城。

楊業,並州太原人。據山西代縣楊忠武詞保存的《楊氏族譜》記載,楊業是漢太尉楊震少子楊奉後代。

“父信,為漢麟州(今陜西神木)刺史。業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於人,嘗謂其徒曰,我他日為將,用命亦猶用鷹犬逐雉兔耳。”

(《宋史》)楊業20多歲到太原,受到北漢重用,任保衛指揮使、建雄節度使,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國人號為 “無敵”。皇帝賜姓劉,名繼業,又升任為侍衛新軍都虞侯 (五代時高級軍官)。

這時趙匡胤正圖統壹全國,楊業勸北漢皇帝劉繼元歸宋。開始,劉不聽,卻依靠契丹支援與趙匡胤抗衡。

多次交兵,趙匡胤屢攻太原不下。宋太宗趙光義 (原名趙匡義)即位後,劉繼元終因國力不支,於太平興國四年 (979年)五月六日向宋太宗投降。

在與趙光義作戰中,楊業屢建軍功,此時仍然堅守城南苦戰。趙光義久聞楊業是員勇將,便命劉繼元派親信前往勸降,楊業“北面再拜,大慟,釋甲來見”。

宋太宗當即予以嘉獎,恢復姓楊,名業,不久任命楊業為右領軍衛大將軍、鄭州防禦史。同年十壹月,宋太宗以楊業 "老於邊事,洞曉敵情",任命楊業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擔負防禦契丹的重任,並給予豐厚的賞賜。

楊業死訊傳來,宋太宗非常痛惜,在詔書裏有這樣壹段話,對楊業作了很高評價:“執幹戈而衛社棱,聞繁鼓而思將帥,盡力死敵,立節邁倫。”“誡堅金石,氣激風雲,挺隴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資戰功,方提貔虎之師,以效邊陲之用,而群帥敗約,援兵不前,獨以孤軍陷於沙漠,勁果飆厲,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

(引文同上) 宋太宗對楊業的評價是很公正的。詔書還決定把王侁、劉文裕除名為民,潘美從大將軍降了三級 (但後來又升了官,加同平章事,可以行使宰相之權了)。

為了表彰楊業,贈為太尉、大同軍節度,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 楊業是壹位有勇有謀的大將,攻戰與士卒同甘苦。

雁門以北苦寒,人多穿毛氈,“楊業但夾纊(棉衣),露坐治軍事,旁不設火,侍者殆僵仆,而業怡然無寒色。為政簡易,禦下有恩,故士卒樂為之用。

朔州之敗,麾下尚有百余人,業謂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與我俱死無益也,可走還報天子。’眾皆感泣不肯去,淄州刺史王貴殺數十人,矢盡遂死,余亦死,無壹生還者,聞者皆流涕。”

(引文同上) 楊業有七子,亦說八子。據楊氏族譜記載:有延平、延定、延光、延輝、延昭、延朗、延興、延玉。

實際上延昭、延朗乃是壹人,延朗因避諱,改名延昭。延昭幼年即喜習武,最為楊業重視,認為最像他,能夠繼承他的事業,所以每次打仗,都把楊延昭帶在身邊,並屢建功勞。

延昭出知景州時,江淮地區有自然災害,朝廷命他把任淮南郡巡檢使 (數郡連結處的武官),崇儀使,知定遠軍 (地方行政長官,同知州)。後來長期在前線禦敵,智勇善戰,屢建奇功。

他關懷下屬,與士卒同甘***苦,所得賞賜都用來犒賞軍隊。楊延昭和敵人作戰常身先行陣,打了勝仗總推功於下,所以將士皆樂為所用。

他在邊防二十余年,契丹很怕他,號稱楊六郎(邊疆以六郎命名村寨甚多,北京近郊至今尚有六郎村)。楊延昭卒於祥符七年 (1014年),死後宋真宗甚為悼惜,派中使護送他的靈柩回到他的家鄉,河朔壹帶民眾多望柩而泣。

《宋史》:楊延昭有三個兒子,以楊文廣最為出名。但據《楊氏族譜》中記載:楊延昭子宗保、宗政、宗勉,楊文廣是宗保之子,楊文廣尚有兩個弟弟充廣、文貴。

楊文廣,宇仲容,因討張海 (陜北農民起義軍)有功,授殿直 (警衛皇帝和京城的武官)。宋英宗器重他,說:“文廣名將,後且有功,命他保衛京城。”

範仲淹也賞識他,曾收他為部下。後又曾從狄青南征,任廣西鈐轄,屯守廣西十余年。

後來又調他到西北邊防,在韓琦部下抵禦西夏,英勇多智謀,屢建戰功。大將韓琦被宋神宗任命為陜西經略安撫使,統籌對西夏的戰事,兼領永興軍路,治今西安。

時楊文廣以興州防禦使出任秦鳳路副總管,治秦州 (今甘肅天水)。為了抵禦西夏向東南侵犯,韓琦接受秦州知州馬仲浦建議,在秦州西北90公裏的篳篥 (今甘肅甘谷縣)築城屯兵,壹以保護居民耕種,壹以警備西夏。

經宋神宗批準後,把這個任務交給楊文廣。這時西夏正謀南下秦川,楊文廣感到軍情緊急,宣稱篳篥堡有泉噴珠,鼓勵士兵壹晝夜急行軍90公裏,到達篳篥,立即進行部署。

第二天早晨,西夏兵馬獻出現在篳篥城堡下,他們看到宋軍已嚴陣以待,乃不戰而退。楊文廣乘勢開城迎敵,殺傷數千人。

大家都認為楊文廣用兵如神。接著楊文廣下令自雞川砦(天水)沿線築堡,自此沿線以南數百裏皆成。

6.楊閘的歷史

楊閘村位於中心地帶,長江支流穿插而過,是交通樞紐中心、經濟中心、優質棉產地和水稻產地。

2004年楊閘村由楊閘和盛堂合並而成,有20個村民小組,801戶,總人口3184人,水田面積4001,旱地4688畝。今年新引進的百畝桂花園基地投產,為村經濟增長和村民收入都帶來了新的機遇。

全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不斷加快新農村現代化建設,村級經濟迅速壯大,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事業也得到了健康發展。

全村已基本實現村道水泥路硬化,近幾年大量投資,興修水利,進行農網改造,戶戶接通了自來水和有線電視。多年來,該村立足實際、腳踏實地穩中求進,以增強後勁,擴大規模促進發展,全村將以真誠態度,服務大眾的宗旨,希望廣大中外客戶前來洽談與興業,***同發展我們的經濟建設。

7.南康市唐江鎮有多少年歷史啊

唐江鎮位於江西省南康市中部,是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和江西小城鎮改革試點鎮。

鎮域面積96平方公裏,轄30個行政村、3個社區、人口9.7萬人。 唐江歷史悠久。

鎮區內古街店鋪和新區超市爭輝,沿江兩岸傳統風格與現代建築相映,自古以來,唐江就是贛南地區的重要商貿中心,民間素有“頭唐江,二營前”之美稱,擁有千年文化和商貿的積澱。 唐江地理區位優勢明顯,東承贛州市,南啟南康市,北接資源豐富的北部山區。

唐江水陸交通發達,上猶江穿境而過,贛豐二級公路,康隆公路交匯於此,贛粵高速公路和昆夏高速公路均從境內穿過,即將建成的贛州機場在唐江的東部。鄉村公路建設正在迅速進行,竣工通車的路段有:二店前——學田公路;唐江——白石公路;唐西——幸屋公路;土橋灣——白石公路;塘窩——下灣公路;九駁橋——窯前公路。

正在建設施工的有:幸屋——油樹;徐田坑——茶亭;平田——通古——上坑公路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已基本形成。 唐江鎮經濟發達。

近年來,唐江鎮已初步形成家具生產、木工機械、食品制品、經編紡織、汽車客運貨運等與大行業相對的集聚,比較知名的企業有:南康市華洲人造板有限公司,年產值達3000-3200萬元;南康市通達客運有限公司,擁有客運車輛80多輛,為江西省名星企業……截止2004年底,唐江鎮年產值超100萬元企業260多家,超500萬元企業3家,超1000萬元企業2家,全鎮實現工業產值近6億元。 唐江鎮商貿非常活躍。

這裏有小商品市場、蔬菜交易中心、耕牛交易市場、魚苗交易市場、中天商貿廣場等大大小小十幾處交易區,其中,耕牛交易市場是贛南最大的專業市場,魚苗交易輻射至鄰近的上猶、崇義、遂川、吉安等市,唐江還是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的綠蔬菜供應基地,無公害農產品正向產業化發展。 唐江個私經濟發展迅猛。

2005年,全鎮***有個私企業213家,個體經營2295家,其中家具行業155家,個私經濟企業人數達1300多人,工業總值5.2億元。 唐江鎮傳說 老古人相傳壹唐江、二營前、三古陂,說的是贛南幾大名鎮,唐江居首。

據說唐朝以前,東臨上猶江的唐江墟鎮還是壹片蠻荒丘陵盆地,這丘陵裏只散住著幾戶客家人。其中有壹盧姓人家住在南來北往且東西橫貫的十字路口上。

那時,交通運輸非常落後,販運貨物如鹽、米、布匹等全靠背負肩挑和水運。路經此十字路口的販運挑夫及行人多要向盧家討茶水喝。

遇到雨雪天就進盧家躲避,炎夏烈日當空時也是進盧家喝水、乘涼。盧家也同他們說古論今,談天說地,歡聲笑語滿屋。

客家人向來好客,盧家也因如此好客而名揚四方。遠近路客無不將盧家當作勞頓歇息、口喝飲水之處。

可是,盧家房子矮小,每當路客多時,後來的別說無坐處,連立腳都沒有地方,只好站在門外。為此,忠厚、勤勞、善良好客的主人老盧想造新房屋,請了地理先生擇基定向和選吉日動土、奠基、裝門和上梁。

裝門和上梁前的動土、奠基、行墻都很順利,老盧壹直心情舒暢。 可是,即將上梁的時候,壹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正從放在廳前的大梁上走來。

老盧認為這很不吉利,就走到孕婦面前輕聲地責備:“唉,妳這不是壞了我的好事。”孕婦壹聽,覺得很委屈,心想:“難道懷孕女人就不能出門了嗎?”於是孕婦昂起頭來,對著壹雙雙含有責備的眼神,大聲地說:“怕什麽,文官武將、普通百姓,哪壹個不是從娘肚裏出來的?”孕婦話落,時辰即到,炮鳴上梁,大吉大利,順順當當。

自此,人們也效仿老盧,在這十字路兩邊做起了壹排排新房屋,擺起了壹個個售貨攤子。加上臨上猶江水運貨物便利,不上幾年,唐江交易場漸漸熱鬧了。

看到今天來幾個,明天幾夥做生意的人,老盧想:把這些做生意的人定日集中,那就更方便大家。有壹天,人多熱鬧時,他將想法與大家說了。

眾人十分贊成,並推舉由老盧出面,請當地最有名望的楊老地理選個吉日。老盧找到了楊老地理,楊老地理翻書曲指算了算,說:“下月初壹辰時,唐江開墟!那天將會發生三件奇事:蛇打鼓、馬騎人、頭頂天。”

不幾日,唐江開墟會出現三件奇事的消息很快在方圓幾十裏的地方傳開了。初壹這天,四面八方的人們懷著好奇心,順便做些交易,敲鑼打鼓,鳴放鞭炮,雲集唐江。

辰時,壹只老鷹叼條蛇從唐江上空飛過,聽到驚天動地的鑼鼓聲,嚇得壹松口,蛇即跌落掉在鼓面上,“咚”的壹聲巨響,有些人嚇了壹跳,有些人馬上喊起來:“蛇打鼓!蛇打鼓!”壹聽說“蛇打鼓”出現,爭相觀看的人蜂擁而至。這時,壹個肩背木馬的木匠也往裏擠,立在高處的老盧馬上大聲說:“大家看,‘馬騎人’的奇事在妳們後面又出現了。”

正巧,壹個買了鍋的男子漢剛將鍋頂在頭上,才聽到那邊有人喊:“蛇打鼓”,這邊又有人大喊出現了“馬騎人”,趕緊擠過來看熱鬧,站在高處的老盧又大聲說:“大家快看,頭頂天的人來啦!”隨著老盧指的方向看去,眾人皆哈哈大笑,頂鍋人自己也笑得合不攏嘴。 也許從老盧的第壹個店開張到唐江開墟,都趕上了吉利的日子,做生意的人愈來愈多,生意愈來愈旺,唐江遂成贛南著名的大墟鎮。

千年客家古村--南康唐江鎮盧屋村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