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俄羅斯東部地區城市化歷史因素

俄羅斯東部地區城市化歷史因素

內容提要在上個世紀90年代前半期,俄羅斯城市人口不斷減少,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下降,接近壹些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並且總人口呈負增長趨勢,類似於西方發達國家在逆城市化階段所特有的現象。因此,壹些俄羅斯學者認為俄羅斯在城市化水平達到很高的程度之後同樣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而筆者回顧了俄羅斯自19世紀中期以來城市化歷程,並針對不同城市分組進行了壹些計量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俄羅斯在上個世紀90年代發生的事件並非逆城市化現象,而只是由於動亂而引起的暫時波動。在經濟逐漸得到恢復之後,俄羅斯城市化進程再次步入動亂前的正軌。由於俄羅斯目前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俄羅斯未來城市化的進程也相當不確定。

關鍵詞 俄羅斯城市化進程;逆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城市分組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俄羅斯的城市化進程開始減慢,這引起了很多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的註意,他們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1]( pp.65-77)。西方城市理論認為當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達到壹定程度後會發生逆轉現象,因此壹些研究者也認為俄羅斯也屬於這種情況[2]。然而,由於俄羅斯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俄羅斯城市化的進程依然不明確,因此俄羅斯城市化進程步入了逆城市化階段是值得懷疑的,很多現象與西方國家的逆城市化現象不相符合。這也就是本文寫作的初衷,文中將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來解答這個問題。

壹、俄羅斯城市化進程對城市化理論的挑戰

在1900年時,俄羅斯還是壹個純粹的農業國家,全國僅有1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同期西方國家城市化水平是俄羅斯水平的2.5倍。20年之後,俄羅斯經過了第壹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人員損失相當大,這種比率依然保持不變。然而在這之後,隨著蘇聯工業化的大規模開展,俄羅斯的城市化進程開始加快。到1980年時,蘇聯城市化的水平已經接近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比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城市化水平要高出很多。但自1991年開始,俄羅斯城市人口和總人口都開始減少,城市化水平開始顯著下降。人口減少這種現象在俄羅斯歷史上並不是第壹次發生,但這次不是因為戰爭或瘟疫,而是因為壹些內在的因素,這在俄羅斯國家歷史上卻是首次發生[3]。在這壹段時間內,俄羅斯人口的負增長率甚至超過了西歐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人口快速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此同時,俄羅斯城市化水平也在快速下降,已經接近全球半邊緣地帶國家(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的水平,而它的人口負增長趨勢卻類似西方國家。俄羅斯城市人口比重在下降並且總人口同時在減少,這就是目前俄羅斯的基本情況。

在這裏需要提到的是蘇聯對俄羅斯城市化水平的影響,要知道前蘇聯在城市化方面取得的成績是有目***矚的。在目前俄羅斯1090個城市裏,大約有630個是在1917年以後建立的。前蘇聯工業化的進程吸收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並在前蘇聯的核心和邊緣地帶建立了大量的城市,這些城市快速地成長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城市超前發展,由此引發了很多社會經濟問題[4]。因此從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蘇聯開始控制城市的人口遷入和工業化,到60年代後則進壹步限制大城市的發展。蘇聯的這種城市化政策可稱為“分散集中”的策略,有些類似於我國80年代提倡的“控制大城市的規模,合理發展中小城市,積極建設縣城和集鎮”的政策。在這個階段,蘇聯核心地帶(歐洲部分)的人口向東部、北部和南部的眾多地區進行擴散,以往這些落後的邊緣地區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這些政策的實施明顯是為了避免人口和工業的過度集中。

Harris認為前蘇聯是壹個充滿大城市的土地[5]。俄羅斯的狀況更是如此,它擁有聯邦51%的人口,57%的城市人口,在蘇維埃聯邦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中,俄羅斯擁有其62%的人口。然而,俄羅斯超過100萬人口的大城市占國家總人口的比例並不大,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於拉美和遠東地區的國家[6]( pp.34-48)。這與蘇聯所采用的“分散集中”的城市化策略不謀而合。

在同壹時期,許多低水平的小型蘇聯工業城鎮和半城市化的小鎮的建立激起了眾多學者對“過城市化”問題的討論[7]( pp.219-244)。這個名詞這樣稱呼本身可能有些問題,但是爭論者認為蘇聯的城市體系發展是不完整的,城市化進程是不完善的,城市化水平尚沒有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如果這種觀點是正確的,那麽90年代所發生的事件應當被認為是對俄羅斯城市化進程的壹種“暫停”符,而不應當認為是逆城市化階段的來臨。更為重要的事實是蘇聯的倒臺與俄羅斯城市化進程的停滯幾乎同時發生的,這是令人感到很疑惑的。

在這裏,筆者還要提到俄羅斯學者的另外壹種觀點。在最近的研究中,Medvedkov認為1991年是俄羅斯城市化S曲線的轉折點,也就是城市化進程發展到逆城市化階段的轉折點,壹般來說,在這個轉折點來臨之前,城市化水平已經高度發達,城鄉差別顯著減小,大城市人口開始向郊區或小城市遷移[8]。(在美國這個轉折點的來臨大概是1970年)。該作者認為無論蘇聯是否失敗,或者無論政治和經濟情況發生多大變化,這個逆城市化的階段遲早都會來臨。他同時發現俄羅斯城市人口的增長在這之後主要由大城市轉向中等城市。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在1991—1996年減少了200萬居民,同時0.25—100萬這壹分組的城市在這期間減少了100萬人。小城市則繼續保持增長,在0.05-0.25萬這壹城市分組中,人口總量達到250萬人,比1991年之前增加了200多萬人。很明顯,這是壹種反極化的趨勢。

然而在另壹方面,這種觀點又是令人感到懷疑的。因為大多數小城市都位於城市化發展不成熟的地區,在這些小城市裏,生活只能稱得上是半邊緣化的城市生活。要知道,在發生逆城市化階段以前,大城市與小城市以及郊區之間的差異已經大大縮小。在同期,俄羅斯有些地方城市化水平很高,城市化進程達到停滯的階段,而其他很多地方城市化水平依然很落後[8]。那麽這樣看來,認為俄羅斯城市化水平在總體上達到高度發達狀態的論斷是錯誤的。因為在這之後的階段(1996—1999年)裏,俄羅斯的經濟有所恢復,大城市又重新開始增長,增長了140萬人之多,而小城市人口增速減緩,只增加了20萬人,同時2萬人到50萬人的中等城市減少了200萬居民。而農村人口在經歷了1991-1994年四年增長期之後,開始了新壹階段的下降。

以上論述證明了俄羅斯城市體系在蘇聯解體之後極不穩定,它實際上並沒有達到西方逆城市化的階段。大體上,西方在這個階段開始的時候,已經基本上消除了核心和邊緣地帶在財富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而在俄羅斯,動亂進壹步加大了少數大都市和邊遠地區之間的差距,邊遠地區的人口經歷著嚴重的貧困,在很多邊遠地區城市中,當地的產業不能滿足當地人的生活,因此有很多人重新回到了農村。接下來,本文將通過分析不同規模的城市分組的總人口和遷移狀況的變化來分析俄羅斯百年以來的城市化進程,使得我們能夠更進壹步地了解俄羅斯城市化進程的歷史演變過程及未來發展趨勢。

二、俄羅斯城市化進程的時間序列分析:不同城市分組總人口和凈遷移狀況的變化

為了深入分析俄羅斯大中小城市發展的歷史進程,首先筆者需要根據人口規模來對城市進行分組。需要說明的是,對大中小城市的定義是隨著時間發生改變的,因為城市的人口在不斷增長,以前的標準放到現在則不再適用。俄羅斯平均城市人口規模從1800年的5幹人增長到1900年的2萬1幹人,到1990年又變為9萬人。這也就是為什麽本文采用分時段來定義大中小城市規模的原因,根據筆者多方面的參考,首先分時段定義出中等城市的規模,定義出中等城市的規模後,自然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人口規模也相應就出來了。筆者對俄羅斯不同時期中等城市人口規模的定義如下:19世紀為5000-20000人;1897年到1926年世紀之交時為10000-50000人;1926年到1959年為20000-100000人;1959年到1970年為40000-200000人;最後,在1970之後則為50000-250000人。1970年以後標準的低限是參考發展中國家的標準,而大城市的低限250000人是當代俄羅斯各區域中心城市的正常水平[9]。

根據以上標準,在2000年俄羅斯有74個大城市,263個中等城市和2630個小城市(其中755個是完整意義上的城市,其他1875個都是小鎮)。在1897年,根據19世紀的標準,俄羅斯則有85個大城市,306個中等城市和430個小城市(不包括小鎮)。

因為在壹個很長的時間序列裏,人口普查數據都比較完整,而遷移的數據相對零散,所以筆者首先對前者的情況進行分析。圖1反映出從19世紀中葉以來俄羅斯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概況,從中也可以看出俄羅斯城市化進程的多次波折。在1861年農奴制廢除之後,大量農民從土地中得到解放,很多農民開始進城做工,俄羅斯也逐漸從封建制城市體系向工業化城市體系過渡。但在1914-26年期間,由於受第壹次世界大戰、蘇維埃革命和國內戰爭的影響,這壹發展進程受到嚴重影響。在這壹期間,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兩座主要城市都失去了近壹半的人口。從圖中的曲線可以看到,在這壹期間,俄羅斯大城市的人口增長率幾乎為零,而農村的情況也差不多,中等城市受到的影響最大,只有小城鎮表現還十分穩定。這說明在危機到來時,大城市由於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大量居民會轉移到小城鎮或農村去來度過難關。相比較大城市而言,中等城市基礎較差,所以受到的沖擊也最大。

圖1 俄羅斯不同城市分組的年均增長率

1926到1939年期間是蘇聯實行強制工業化和集體化的階段,在這壹期間,城市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當然這種發展是以農村作為犧牲而實現的)。大城市得到了最快速的發展,小城市的發展速度最慢,表明俄羅斯從早期的城市化階段逐漸向極化階段過渡,這壹過程壹直持續到1940年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次打亂了俄羅斯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使圖中所有曲線全部向下。在後來的50年代,俄羅斯經濟得到了壹定的恢復,俄羅斯第三次重新開始城市化的正常發展進程,直到六七十年代才慢慢恢復到戰前的水平,增速也開始逐漸減緩。

從圖1中可以看到在俄羅斯城市化發展的歷程上二次被政治動亂所打斷,這就形成了波浪搖擺的城市化發展曲線。在第三次恢復發展之後,城市化的發展速度顯然不快,並壹直處於下降的趨勢,這壹方面表明俄羅斯城市化在達到壹定程度以後其速度必然會減緩;但另壹方面,蘇聯過於重視城市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發展,而輕視對二三產業的扶持與發展,明顯束縛了蘇聯城市化的進壹步發展,雖然其城市化水平較高,但城市生活質量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壹定的差距。這壹階段壹直持續到解體之前,期間俄羅斯城市化水平壹度達到73%以上。

影響人口變化主要有兩大因素,分別是自然增長和凈遷移人口。自從1992年以來,無論俄羅斯的農村還是城市,人口都經歷著負增長的過程,城市人口的下降速度更快。在1991-1992年城市危機期間,食品短缺和物價飛漲引起了短期內城市人口的大量遷出。而在另壹方面,農村地區則吸收了大量來自其他前加盟***和國的俄羅斯人,壹些來自俄羅斯東部和北部城市居民也紛紛遷往俄羅斯傳統地區的農村。第三個導致城市人口下降的特定因素是行政管理的再分化:成百上千半城市化的小鎮要求返回農村的身份,因為這樣可使居民負擔較低的水電、公***交通的費用,而且還可以擁有大塊私人土地。這些因素***同導致了農村地區人口的增長和半城市化地區人口總量的下降。大城市同樣經歷了人口減少的過程,而其他分組基本保持穩定(見表1)。

表1 俄羅斯不同城市分組在1989,1994和1999年的人口數和城市數量

人口規模(單位:幹人) 1989 1994 1999

人口總量(單位:百萬)

城市人口 >250 54.2 53.4 52.8

城市人口 50-250 24.4 25.8 25.8

城市人口 20-50 11.6 11.6 11.8

城市人口 <20 4.3 4.5 4.8

半城市化的居住地 13.5 12.2 11.5

農村 39.1 39.9 39.5

城市數量

城市人口 >250 78 76 74

城市人口 50-250 252 264 264

城市人口 20-50 360 361 365

城市人口 <20 349 358 383

半城市化的居住地 2,193 2,066 1,922

農村 152,900 無數據 無數據

資料來源: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委員會,以下同。

圖2是從1970年以來俄羅斯城市和農村人口的凈遷移率曲線圖。從圖中可見,除了90年代早期,俄羅斯城市都是比較受歡迎的。在危機發生之前,俄羅斯農村人口長期都處於凈遷出狀態。在經典的城市化理論中,農村向城市的遷移從來都是主要的流向,壹般只有在戰爭時期才有可能發生反向流動。但發生在俄羅斯90年代的事情卻是不同的,俄羅斯首次在和平的時期發生城市居民向農村遷移。不過隨著俄羅斯經濟的逐漸恢復,這種過程也只經歷了很短的時間,農村向城市的遷移再次成為主流,並且來自前加盟***和國的移民也從起初的居住地農村轉向城市。

圖3是根據城市規模等級劃分的人口凈遷移率曲線,由於數據不全,故只選擇了壹些典型年份。從圖中可見,在危機爆發之前,俄羅斯慢慢過渡到城市化的早期成熟階段,農村的凈遷出率由很高慢慢過渡到遷出很少;大中城市壹開始遷入率很高,達到壹定程度之後也開始緩慢下降。90年代早期的動亂使所有城市分組的發展歷程倒退回早期城市發展階段。如前所述,在1992-94年危機期間,鄉村和小城市成為熱衷的遷入地,吸引了大量從大城市和前加盟***和國的俄羅斯人遷入。從其他加盟***和國來的移民往往首先被安置在鄉村和小城市,並強迫他們將這裏作為他們的目的地。但是調查顯示,這些外來的定居者在鄉村和小城鎮裏生活得並不好,他們中的許多人要求離開。動亂和這些反城市化的政府行為是俄羅斯在90年代城市化進程出現倒退和停滯的首要原因。

圖2 俄羅斯城市、農村和總人口的年際凈遷移量

圖3 不同規模城市和農村的年際凈遷移率變化

盡管如此,只有1992年壹年顯示俄羅斯的大城市具有負的凈遷移率。相對而言,在俄羅斯的大城市掙錢比較容易,城市越大越容易,例如首都莫斯科人口僅占全國的6%,而GDP占全國的13.5%,財政收入的比例更是高達40%。所以,當俄羅斯經濟開始恢復時,大城市的人口凈遷入率穩步回升,農村和小城市的凈遷入率快速下降。這些年,俄羅斯城市化的進程已經從危機時的反極化階段恢復到80年代末的正常階段。此外,還需要說明的壹點是,俄羅斯大城市遷入率的回升還和90年代以來大城市進入壁壘的放松和大城市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需要大量的年青勞動力進行補充有著很強的關系。

三、結語

俄羅斯在90年代早期以來城市化發展停滯不前,城市化水平壹度下降到壹些發達的發展中國家的水平。而持續的經濟衰退和社會動亂使得俄羅斯城市人口的死亡率大幅上升,年輕夫婦不願意生育子女,由此又引發了人口負增長和老齡化問題,而這些問題同樣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由此壹些學者認為俄羅斯在經歷很高城市化水平之後向逆城市化階段發展,而筆者通過以上分析,證明該論點是錯誤的。俄羅斯近些年出現的逆城市化現象並非西方國家所經歷的逆城市化階段,相反俄羅斯良好的城市化進程被延續十幾年的動亂所打亂,只在近年隨著經濟的復蘇得到了壹定的恢復,但要想達到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的成熟階段則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