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華校對於南洋人的遷移和定居的影響

華校對於南洋人的遷移和定居的影響

南洋 [1] 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包括當今東盟十國在內的廣大區域。而廣義的南洋還包含當今的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諸島。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系,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因此這種遷徙歷史上稱為“下南洋”。 [編輯本段]歷史 中國與東南亞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漢代。據《史記》、《漢書·地理誌》等文獻記載,公元1世紀左右,中國就與緬甸、越南等國互有來往。唐代時,移民人數開始增多,他們被當地人稱為“唐人”。不過,中國人的南洋路,壹直到了明朝和清朝前期,才越走越寬。 幾次大規模遷徙: 1. 西漢末年,壹批漢儒學者、軍政官員數千人逃往越南; 2. 南北朝時,五胡亂華,中原人士紛紛移居印度支那; 3. 唐朝後期,黃巢襲擊廣州時,廣東人爭相逃往東南亞; 4. 元滅南宋時,大批遺臣遺民也落難到此。 5. 明末清初,大量的難民、被清兵打散的農民軍、抗清失敗的明軍余部以及不願侍奉清廷的明朝遺民,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