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葉德偉:以人為本的STEM教育——深圳市龍崗區A-STEM的探索與實踐

葉德偉:以人為本的STEM教育——深圳市龍崗區A-STEM的探索與實踐

德國哲學家狄爾泰曾以“自然需要解釋,人必須理解”來區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使用的方法。作者想表達的是龍崗是如何與STEM建立聯系的,對STEM教育在地域人文指導下的探索與實踐進行闡釋和說明。

STEM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縮寫,起源於美國,逐漸影響了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尤其是科學教育。壹開始,STEM專註於壹個單壹的主題。後來教育家們認為在單壹學科中推廣STEM教育是不夠的,還要加強學科間的融合,於是出現了綜合STEM的發展趨勢[1]。另外,因為STEM的局限性,產生了將藝術(人文藝術)納入STEAM開發的做法。特別是美國眾議院通過決議,將STEM改為STEAM (2013) [2]。該決議認為,將藝術和設計納入STEM教育計劃有利於美國的創新和經濟增長。原因是藝術家和設計師在制造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的藝術和設計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真正的解決方案,並使美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脫穎而出,為經濟增長創造了機會;它的工具和方法也為在壹個變化的世界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跨學科合作提供了壹個新的模式...

在國內,著名教育學者任友群、俞聖泉先後對STEM和STEAM的起源、演變、內涵等進行了闡述。2016年,我國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到“跨學科學習(STEAM)”。2018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與網絡工作要領》中再次提到了“跨學科學習(STEAM)”。STEAM在國內成為“熱詞”,是對國外STEM教育的回應和反思。

近年來,STEAM引領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雖然有對STEM教育的反思,但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從歷史發展趨勢看,全球化不可逆轉,信息革命如火如荼。從物聯網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這些都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但人的精神和心靈卻走向了“孤島”和“孤立”;在新時代,“以德育人”已被明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並影響著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實施“以德育人”,既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些都對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最早提出STEM教育的歐美已經逐漸意識到其作為硬技能神話的聲音正在衰落壹樣,要想“引領學校走向全人兒童教育”,就必須將“身體、心理、社會、情感的發展與傳統的學業認知發展相結合,從而作為全人教育的基礎。”

作為地區教育行政部門,我們特意把A拿出來放在前面,不是為了造新詞,實際上是為了強調A(文科)的特點和人文精神的內涵與價值。這既是對當前STEM教育的深刻反思,也是STEAM教育的變種。作為世界創新之都和移民城市,深圳聚集了騰訊、華為、中信等高科技企業和來自五福各地的人們。城市發展需要文化精神的培育和積澱,尤其是責任與使命、理解與包容、公平與正義、創造與創新、“同理心”。因此,龍崗正式提出以人為本的STEM教育,其深層原因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區域思考,也是落實"以德育人"根本任務的實踐取向和價值追求。

2017年初,作者帶領專業團隊進行研究,從最初的想法,到概念形成,再到明確提出人文主導的STEM,始終在不斷的論證中進行。我們請專家,聽建議,不斷修改,認可-否定-再認可-否定,螺旋式前進。在理論論證過程中,得到了原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任友群教授(現教育部教師司司長)的肯定和支持,並在他的領導下,成立了以高、特級教師武金彩、吳向東為代表的研究團隊,邀請了任友群、羅興凱、丁邦平、王蘇、、葉、林俊芬、李大為、詹娜、楊小哲等專家,歷經8個月,20余稿,終於在2018年8月27日,國內首部自主研發的A-STEM課程建設指導意見正式出臺[3],這標誌著龍崗A-STEM教育迎來了新的裏程碑。

特別是龍崗A-STEM中的“A”表面上是指藝術(美術)或藝術(文科),其深層精神是真善美的價值取向,凸顯了對崇高人生意義的追求,對人有壹顆關懷的心(同理心),對社會有壹份正義的責任,對世界有壹份審美的智慧。它強調人文引領STEM課程和教學實踐,並論證其存在。所以A-STEM在橫向上提倡人文、藝術、理工科的跨學科融合;縱向上,註重對學科知識的深入理解,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因此,筆者認為A-STEM是STEM的發展與升級,融合STEM領域知識,強調人文藝術與理工科的深度融合,以人文精神為引領,自始至終貫徹人文情懷與價值觀,以發現並創造性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為核心的跨學科實踐課程。

A-STEM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壹是人文性,旨在突出其為人類福祉服務的意義和價值,其過程貫穿知識產權、科研誠信、倫理道德等。二是成長* * *創造力,明確項目實踐的結果導向、工具資源、方法指導、疑問、疑惑和挑戰,緊密結合學生興趣和研究進度成長變化,促進師生共同完成課程建設。三是重構整合,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礎重構現有教材,將真實真實的生活情境與跨學科內容相融合,統壹知識獲取和應用。

總之,A-STEM是壹門綜合性的項目實踐課程,以培養學生在人文精神指引下發現和創造性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實踐能力和核心素養為核心,以服務人類福祉的意義和價值為目標。

A-STEM教育在課程內容上堅持人文導向,基於跨學科概念發展跨學科整合,註重學生對真實情境的挑戰,以嚴謹的科學方法和先進的研究方法為課程內容。同時大力開發和有機整合國家課程內容、時代發展需求、學生興趣愛好和區域教育資源。

在推進措施上,充分借鑒筆者在多年工作和研究實踐中構建的“雙力驅動”模式,依靠“行政力”和“學術力”驅動A-STEM教育的整體實施。“行政權力”體現為以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研部門——校長為核心,通過政策文件、指導、監督、選拔等方式推進。“學術力”體現在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改革中,由學術追求、專業精神和價值取向驅動,由課程領導力提升、課程研發、課題研究和課堂革命驅動。

在“行政權力”方面,龍崗率先出臺《深圳市龍崗區實施A-STEM課程指導的意見》,成立A-STEM課程建設指導中心,建立“區教育局-區教研室-區A-STEM課程建設指導中心-學校A-STEM課程建設部”的管理運行機制,實行“縱向指導,橫向溝通”的課程實施機制。同時,立足全區A-STEM教育建設需求,適度引進優秀非師範理工科畢業生,與科研機構建立聯動機制,積極開展教師課程專題培訓和A-STEM案例分享交流,提升教師課程開發與實施水平。

在“學業力”方面,教師註重學生學習動機的引發和課程情感價值與意義的挖掘;課程內容的安排是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比如小學階段側重入門課程;初中要求初步了解和掌握跨學科的概念,這些概念可以影響學生的判斷和行動。在教與學中,課程建構基於開放的框架,積極尋求課堂的動態生成。課程學習,教師少幹預,多激勵;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克服困難;強化“元認知和社會情緒技能”的主導作用;重視模型的構建和應用;註重交流、合作和深度學習,促進學生自學和研究,有效促進項目實踐。

STEM教育的提出,源於美國希望培養科技人才,振興國內科技和經濟發展,保持世界領先地位。近年來,龍崗A-STEM教育立足於區域現實發展和人才創新培養的需要,是“以德育人”根本任務的具體探索和實踐。這種探索和實踐不斷擴大在本地區的影響,特別是自《A-STEM課程意見》出臺以來,本地區A-STEM教育改革進程加快,取得了很大的收獲。

1.引領師生成長,服務區域教育。龍崗首屆A-STEM案例分享培訓活動隆重舉行。88名小學科學教師合作打造微A-STEM創意科學實驗課程,15名師生代表分享展示了A-STEM課程和項目的研究成果,吸引了近300名教師現場參會,尤其是在百度和谷歌沒有“A-STEM”詞條的情況下。還有2700多名來自國內其他學校和教育機構的老師,通過網絡直播觀看了全程。尤其是以丁邦平為代表的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的專家認為,龍崗A-STEM教育抓住了STEM教育的靈魂,形成了地域特色。可見龍崗A-STEM教育很好的引領了師生,輻射服務了區域教育。

2.“雙力”驅動A-STEM教育落地生根。筆者作為A-STEM的決策者、領導者和實踐者,前期積極宣傳A-STEM教育的方向、意義和價值,之後堅持“腳踏實地”,紮實踐行。2019年3月27日,筆者與400多位老師分享了“我如何開始跨領域學習”和“如何培養自己的同理心”,充分激發了老師們思考和探索的熱情。由此,我們前期的頂層行政設計、組織部署、實施與後期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改革緊密相連,橫向拓寬,縱深發展,相互交叉。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的團隊越來越強大,壹所致力於變革的學校,自覺提升專業能力和人生境界的教師不斷湧現;以武金彩、吳向東特級教師為代表的專家團隊繼續發揮指導、示範和輻射作用,推動區域A STEM的實施,取得實效。

3.師生人文精神的提升。龍崗的A-STEM教育實現了人文與科學的深度融合。壹方面,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參與度。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為出發點,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體驗性和實踐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壹方面,它又直指教育的對象——它是“活生生的、具體的、流動的生命,必須懷著同情去體驗,才能理解它的意義和本質”[5]。縱觀人類發展史,無盡的探索和實踐,無非是無盡的空間,漫長的時間和深邃的心靈和精神世界。無論時間有多長,空間有多寬,心靈和精神有多深,都是人類在不斷探索“為人”的意義和價值,其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回歸和提升。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A-STEM教育如何克服中小學優秀教師的相對缺乏和學習成績的壓力?如何更加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如何聚焦核心素養整合內容,服務於每個人未來的終身學習,並引領其服務於人類福祉?這將是龍崗A-STEM教育的方向和未來。

[1]美國國家工程院和

國家研究委員會。?K-12教育中的STEM整合:現狀、前景和研究進展[M].DC,華盛頓:美國國家學院出版社。2014.

[2]眾議院。h .第51號決議。(2013-02-04)[2019-03-15].http://www.gpo.gov/fdsys/pkg/賬單-113 hres 51ih/pdf/賬單-113 hres 51ih . pdf

[3]深圳市龍崗區教育局。《深圳市龍崗區A-STEM課程建設指導意見》深龍交[2018]第93.2018-27號。

[4]葉德威。廣東省教育科學項目“基於“雙力驅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路徑”十二五規劃結題報告,2014。

[5]埃德加·莫蘭。復雜性理論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