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四川的風俗有什麽?

四川的風俗有什麽?

1、走人戶

四川民間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為走人戶。

屆時,壹般要帶上豬蹄、很多自己舍不得買的禮物、好酒等禮物,穿上平時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

2、元宵對罵

溫泉是開縣壹座鹽埠古鎮,壹條東裏河穿鎮而過,將鎮區壹分為二,河東、河西的居民便凡事總愛比個高低、爭個強弱。農歷正月十五元宵之夜,當地人有壹個“翻老底子”(即對罵)的奇特風俗。

每年的元宵夜,東西兩岸的人提著燈籠、火爐,來到各自後山山坡,設案秉燭,恭呈香茗煙糖,推舉出領罵和助罵的本營主帥,由罵技超群、妙語連珠、聲如洪鐘之士和多謀善思、善揭人短之人擔任,領頭痛罵對方。

3、姑爺節

正月初二是傳統的姑爺節,姑爺紛紛去給嶽父嶽母拜年。潮汕人將初二姑爺回嶽父母家吃飯稱為“食日晝”,就是吃午飯的意思,姑爺和女兒必須在晚飯之前回到自己家(某些地區因路途遙遠可能會住下並吃晚飯)。

4、縮爾

彜族交際習俗。為彜語音譯,意為解除回避。如媳婦與需要回避的 長輩沒能回避開被視為失禮。壹旦失禮,須於當晚舉行此儀式解除回避。 屆時,媳婦要帶上酒到長輩家中,在至親好友的見證下,恭敬地給長輩敬壹碗酒,電報聲明自已絕非有意失禮,以求得諒解和安撫。同時,當眾宣布解除回避,從此雙方可不再回避。

5、春倌說春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現在的春倌,裝束與普通人壹樣,不同的是身背壹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壹地,便編壹些吉利的歌謠演唱。

演唱完畢,將壹張紅紙印制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百度百科——四川民間習俗

人民網——壹方壹俗 四川盆地壹些地方獨特的春節習俗

查看全部6個回答

四川的特產有哪些_找四川的特產有哪些就上拼多多_拼團優惠

四川的特產有哪些,熱賣排行,四川的特產有哪些_超值性價比,品質保障。免費下載拼多多APP查看熱門商品。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廣告?

想知道四川特產怎麽做好吃_下載快手app免費學

四川特產做法大全,四川特產美食匯總,_營養美味壹看就能學會,下載觀看四川特產教程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四川的風俗有什麽

1、學三年跟三年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舊時投師學藝壹般需三年時間。按習俗,三年之中,師傅只管徒弟夥食,會給少量衣鞋錢和剃頭錢,不給工錢,徒弟出工得的工錢也歸師傅。三年期滿後,許多徒弟還要跟三年才能獨立謀生。這三年裏,徒弟相當於半個工人,有壹定收入。 2、辦出師酒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技師學藝滿三年後,如果所學技術已過關,征得師傅同意,便可“出師”。屆時,徒弟要大辦“出師酒”,請行內有名氣的人來參加,祭祀行業祖師神,酬謝師傅的教藝之恩。徒弟給師傅叩頭,送給師傅衣帽鞋襪;師傅退還投師文約,對徒弟說此些祝願的話。按規矩,無錢謝師、未辦出師酒的,不能算出師。 3、過年吃黃粑 黃粑,是貴州和四川地區特有的傳統小吃,由糯米和黃糖(紅糖)攪拌均勻再用專用的葉子包裹蒸熟而成,味道清新柔軟,色澤晶瑩剔透。也可攪拌均勻後倒進蒸籠蒸熟再切開,四川人民再過年的時候都會做黃粑待客貨自己食用。 4、過年 每年立冬後,家家戶戶殺年豬、腌香腸、臘肉,不單農村到處肥豬悲聲嘶叫,城裏也常見到又白又胖的大肥豬被開膛破肚的情形。成都學人鄭光路的《成都舊事》中記載,過去的殺豬匠鬼板眼多,他兩手緊按豬頭,壹副不能脫身之狀,看熱鬧的小娃娃往往會把殺豬刀遞給他,這時他會低聲嘀咕:“豬大爺,不是我要殺妳哈,是遞刀的叫老子殺嘛”。 年豬殺好後,人們在燒柴竈的竈門上方,將鮮肉串繩從梁柱上懸垂下來,利用每次生火煮飯時伸出竈門的火舌和柴煙逐日熏制,直至色澤金黃,聞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響,令人饞涎欲滴。進入臘月中旬,各家各戶又開始推碾湯元粉,為大年初壹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團團圓圓的紅糖湯圓做準備。 5、春倌說春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現在的春倌,裝束與普通人壹樣,不同的是身背壹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壹地,便編壹些吉利的歌謠演唱。演唱完畢,將壹張紅紙印制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百度百科 _四川民間習俗

34 瀏覽79092019-11-18

四川的風俗習慣?

四川風俗習慣有: 1、平時交往,用四川話,椒鹽普通話, 2、喜歡涼菜、臘肉,喜歡麻辣食品, 3、愛喝茶、喜歡熱鬧氣氛。

瀏覽82020-02-28

四川民風民俗有哪些

1、祭杜主 相傳,蜀國開國國王杜宇,號望帝,歸隱西山後化為杜鵑。杜鵑為提醒人們不忘農時而號鳴,直至“啼血”。人們感今他教民務農有功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壹祭祀他。今郫縣城南有他和叢帝的陵墓,稱望叢祠。每到祭之日,人們便紛紛趕來開展祭祀活動,同時,賽歌跳舞,演戲娛樂,十分熱鬧。在川西平原等地,當杜鵑鳴叫時,人們便認為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誤農時。 2、祭蠶蟲 相傳,蜀中開國國王蠶叢教民養蠶,每年做金蠶數千頭,送給百姓,凡得到金蠶的人家,養蠶壹定獲得豐收。他死後,人們因感恩而祭祀他。 3、藥王菩薩 藥王是民間對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尊稱。孫思邈本是京兆華原人。精通醫藥,醫德高尚。所著《備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論5300首,被喻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之壹。孫思邈兩次入川行醫並采藥煉丹,其影響遍及全川。故四川民間供祀藥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國頗為著名。許多著名中藥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藥王塑像。 4、寶光寺數羅漢 位於縣城的寶光寺羅漢堂內有各種塑像577尊。來此上香和瀏覽的人們,都習慣要去數羅漢。踏進門檻第壹步若為左腳,便從左數起,如為右腳,便從右腳數起。數到與自己年齡數字相同的那尊羅漢,以它的善惡美醜來判斷自己是否有福。 5、賄耳目神 耳目神即竈神。民間以為竈神是玉皇大帝的耳目,其職責是專門觀察人間發生的事情,然後上奏天庭。為使其不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壞話,給人間帶來禍殃,人們每逢農歷臘月二十四日晚便燃香點燭,賄以酒肉,計好於他。 6、除夕祭樹 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飯菜端上桌後,首先敬神供祖,接著將每樣飯菜取壹點出來,切細和勻後,由家長用盤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壹棵樹前祭樹。據說,這樣來年果樹能花繁果豐,帶來滾滾財源。祭樹後,全家才圍著桌子吃團年飯。

擴展資料:

必去景點: 1、武侯祠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紀念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 它是中國唯壹壹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 2、杜甫草堂 又稱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現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聖地。 3、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以及街道之間的居民宅院組成,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這裏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壹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寬窄巷子所在的區域在清朝時為八旗居住之地,目前有多種文化、餐飲、休閑商鋪在此營業。老成都的閑適、新成都的時尚、都在巷子裏。

參考資料:

四川民間習俗-百度百科

125 瀏覽86252019-11-04

四川有那些風俗習慣

1、祭杜主 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川西平原等地。相傳,蜀國開國國王杜宇,號望帝,歸隱西山後化為杜鵑。杜鵑為提醒人們不忘農時而號鳴,直至“啼血”。人們感今他教民務農有功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壹祭祀他。 今郫縣城南有他和叢帝的陵墓,稱望叢祠。每到祭之日,人們便紛紛趕來開展祭祀活動,同時,賽歌跳舞,演戲娛樂,十分熱鬧。在川西平原等地,當杜鵑鳴叫時,人們便認為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誤農時。 2、祭蠶蟲 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川西平原壹帶。相傳,蜀中開國國王蠶叢教民養蠶,每年做金蠶數千頭,送給百姓,凡得到金蠶的人家,養蠶壹定獲得豐收。他死後,人們因感恩而祭祀他。 3、藥王菩薩 藥王是民間對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尊稱。孫思邈本是京兆華原人。精通醫藥,醫德高尚。所著《備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論5300首,被喻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之壹。四川緊鄰陜西,孫思邈兩次入川行醫並采藥煉丹,其影響遍及全川。 故四川民間供祀藥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國頗為著名。許多著名中藥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藥王塑像。四川各地如新都、廣元、三臺、蓬溪、石術等地均有藥王屆,將孫思邈作為藥王菩薩供祀。 4、慶壇 漢族信仰,流行於四川大部分地區。舊時,人們常將住宅或廟宇裏舊有的壹塊石頭壹截磉磴奉為神靈,知名人士為壇神。逢年過節要向其燒香化紙,在上面淋雞血祭祀。平時,不準兒童、雞犬去踐踏。遇有災疾瘟疫,或為求吉利,要請僧道術士跳神“慶壇”。 5、燒袱子 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由燒紙錢演化而來。民間在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靈時,都要燒袱子。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好讓他們在陰間有錢用,更好地庇佑子孫。 擴展資料 四川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來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四川是壹個典型的移民社會,移民來自全國各地,各地風俗相互滲透、融合,最終形成了獨具個性的文化特征。 中原文化、南粵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同形成於先秦的巴蜀文化之間的碰撞,可以想見是持久而激烈的。可是,碰撞的過程也就是融合的過程,其結果便是壹種新的區別於原有的古蜀文化的新文化的誕生。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四川人的性格就不能不出現異質並存、錯綜復雜的現象。第壹次跨進蜀地的人總會有耳目壹新之感,似乎自己是跨進了壹個新的國度。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詩聖杜甫逃離戰火紛飛的中原,從華州經秦州、同谷,來到成都,不禁大感驚奇。這種驚奇感的強烈,甚至壓倒了艱辛旅途給他的感受。他在《成都府》壹詩中甚至忘了抱怨蜀道難,而只是大聲驚嘆道:“我行山川異,忽在天壹方。但見新人民,未蔔見故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四川 百度百科-四川人

125 瀏覽62522019-10-30

四川的習俗

走人戶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為走人戶。屆時,壹般要帶上豬肉、點心、酒等禮物,穿上平時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 春倌說春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現在的春倌,裝束與普通人壹樣,不同的是身背壹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壹地,便編壹些吉利的歌謠演唱。說唱完畢,將壹張紅紙印制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拜把子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又稱結盟、結拜、換帖等。流行於四川各地。基於***同利益的個人或集團,以磕頭換帖、同飲血酒、對天盟誓的方式結為兄弟,以***同的信仰和誓言來約束和維護***同的利益關系。 送節禮漢族交際習俗。流行於四川和地。民間凡遇春節、端午、中秋等重大節日,嫁出去的女兒攜女婿,分家另過的兒子攜媳婦,帶上禮物回家拜望父母。親朋好友之間也在上述節日期間互相拜節送禮。該習俗現仍流行,只是所送禮物隨時代發展已有變化。 學三年跟三年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舊時投師學藝壹般需三年時間。按習俗,三年之中,師傅只管徒弟夥食,會給少量衣鞋錢和剃頭錢,不給工錢,徒弟出工得的工錢也歸師傅。三年期滿後,許多徒弟還要跟三年才能獨立謀生。這三年裏,徒弟相當於半個工人,有壹定收入。 辦出師酒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技師學藝滿三年後,如果所學技術已過關,征得師傅同意,便可“出師”。屆時,徒弟要大辦“出師酒”,請行內有名氣的人來參加,祭祀行業祖師神,酬謝師傅的教藝之恩。徒弟給師傅叩頭,送給師傅衣帽鞋襪;師傅退還投師文約,對徒弟說此些祝願的話。按規矩,無錢謝師、未辦出師酒的,不能算出師。 隔代同姓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犍為縣羅城、定文、壽保等鄉鎮。這壹帶張姓和吳姓中,保留著隔代同姓的習俗。為了使香火不斷,便采取了隔代同姓的辦法。 蒙格彜族社會習俗,家支作出重大決定的會議。壹般壹年召開壹次,如無重大事件發生,可幾年召開壹次。有傳統的會址,開會多選詡蟻惺?的虎月和免月。生活中壹但發生人命糾紛等事件,受害者家屬便帶上壹壇酒到本支系中信得過德谷(有威望的人)家中陳述情況和要求。這個德谷又帶上酒到其他德谷那裏陳述,表明自已的看法。最後,由家支中最有影響的德谷們互相協商,決定是否召開家支大會。屆時,全體家支成員,不分男女老少、貴賤賢愚,壹律帶上幹糧,自行趕到集會地點。每個支系由德谷帶領坐在壹起,支系之間留出壹條通道,以便人員進出,也便於區分。按習慣,會議由家支中最有威信的德谷或頭人主持。他講完主要議程後,所有成員都可以發表意見。接著,各支系分組計論,然後各支系德谷集中起來開小會,統壹意見。最後,主持人公布會議作出決定,宣布會議結束。蒙格人出的決定,家支成員有執行的義務。 牽牲見客彜族交際習俗。彜族待客,根據客人在社會上的地們而分別宰殺不同的牲口:貴客殺牛,次者殺豬羊,壹般客人殺雞。不管宰殺什麽牲口,都壹定要等客人進門後,將牲口牽致電客人面前讓客人看過然後才宰殺,以表明牲口絕非死物或偷來的。 俄加彜語音譯,意為分家儀式。同壹男性祖先的血緣紐帶組成的若幹房,經過十代左右的繁衍,可分衍成互相攀親的獨立血族團體,即家支。家支獨立時,需舉行此儀式。屆時,須請巫師念經作法,宰牲祭祖,並將分出的支系祖先的靈牌從原來的巖洞中供奉。 相幫彜族社會習俗。凡遇造房蓋屋、婚喪嫁娶等情況,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千都樂於從人力物力上予以幫助、接濟,有的甚至不請自到,不計報酬。主人家壹般只供飯食,不付工錢。 吉縮彜族交際習俗。彜語音譯,意為回避。按傳統習慣,媳婦和公公、大伯及丈夫的叔叔、伯伯之間都要回避,以示互相尊重。凡需相互回避的人,平時坐、立、行走都要保持壹定距離,不能面對面坐在壹起,不能使用粗俗語言,身體各個部位不能有任何接觸,即使身上的披氈也不能挨擦著。雙方在路上相遇,媳婦應恭敬地站在壹旁,等對方走後再走。如其中壹方正忙著,沒有發現另壹方正走來,另壹方應遠遠繞開。實在繞不開時,應咳嗽壹聲,以引起都對方註意,及時回避。媳婦不能當著應回避的人梳頭,如果在梳頭,突然發現對方走來,應趕緊用披氈把頭蒙住,否則就是失禮。 縮爾 彜族交際習俗。為彜語音譯,意為解除回避。如媳婦與需要回避的 長輩沒能回避開被視為失禮。壹旦失禮,須於當晚舉行此儀式解除回避。 屆時,媳婦要帶上酒到長輩家中,在至親好友的見證下,恭敬地給長輩敬壹碗酒,電報聲明自已絕非有意失禮,以求得諒解和安撫。同時,當眾宣布解除回避,從此雙方可不再回避。 鉆牛皮 彜族社會習俗。舊時在冤家械鬥後和解、兩支以上家支聯合對敵、 訂立彜漢互保條約等場合舉行的壹種盟誓儀式。該儀式十分隆重重,常 有成千上萬的人參加。 飲雞血酒 彜族交際習俗。把酒倒進碗裏,將壹只大公雞當場殺死,將血滴入 碗中,雙方或多方壹齊舉碗發誓,壹飲而盡。據說,飲了此酒,便必須 信守誓言,否則將受到神靈的懲罰。 獻哈達藏族交際習俗。哈達,藏語音譯,是壹種象征吉祥的白色麻紗巾。藏 族人每遇朝拜佛像、婚喪節慶、拜會尊長、朋友相見或分別時,都要敬獻 哈達。根據對象和場合的不同,敬獻哈達的方式也不同。向客人獻哈達時, 必須用雙手捧著,將雙疊楞邊對著客人:向大活佛獻哈達時,必須彎腰低 頭90度,雙手將哈達捧過頭頂,獻於大活佛的座前;向長輩和壹般活佛獻 哈達時,同向大活佛獻哈達相似,但彎腰不必那麽低;向同輩人獻哈達, 只須將哈達送到對方手中或腕上即可;對小輩或下屬,可將哈達搭在對方 肩上。敬獻哈達常常是雙方的行為,後獻哈達壹方也可將收到的哈達回敬 給對方。 紮西德勒 藏族交際習俗。藏語音譯,意為吉祥如意。每逢重大節日或喜慶場合, 男女老少見面,都要互道“紮西德勒”以示祝賀。 打轉 藏族交際習俗。意為互相交換。人們常用自己多余的東西,如牧區百 姓與農區百姓之間便常交換酥油和糧食。舊時在壹些地方,該習俗被頭人 利用來剝削百姓,他們將壹些小東西送至百姓家,強迫百姓回送大量的糧 食和牛羊等。 缺日 藏族社會習俗。又稱兇日。藏族人習慣以日分吉兇,每月壹、三、十 五等日為不祥之日,在歷書中將其列為兇日削去不列,故稱。每逢缺日, 不婚嫁,不外出朝山拜佛,許多事情都不能做。 相見先問姓 苗族交際習俗。青年男女之間第壹次見面,按規矩首先應問清對方的姓。若雙方同姓,以兄妹、姐弟相稱,以禮相待,不能戲謔、對歌和跳舞。 若不同姓,可以戲謔和唱歌跳舞。但如要考慮向對方求愛,末修眉才可用 言語歌聲探情示愛。 打轉 苗族交社會俗。苗族男子喜歡佩刀。生下男孩後,父母和親友要準備 壹塊與孩子體重相等的鐵埋於地下。以後,男孩的每年生日,將鐵挖起來 鍛打壹次。孩子長到16歲時,將此鐵打成苗刀,佩在身上。 母系家庭 摩梭人社會習俗。流行於鹽源縣瀘灑湖畔。家庭以女性為中心組成,包 括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親及其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及姨兄弟姐妹、姐妹 們的子女等,壹般二至四代。男子在家裏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親 的兒子或舅舅的外甥。家長由年長或能幹的婦女擔任,婦女在生產、生活中 起支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