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劉邦為什麽打敗項羽,而且還坐穩了江山?

劉邦為什麽打敗項羽,而且還坐穩了江山?

漢高祖劉邦,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出身,且身無所長;而項羽則是楚國貴族,天生的戰神。可是為什麽在楚漢爭霸中,劉邦卻打敗了項羽?後來還當上了皇帝,並且坐穩了江山呢?只因為劉邦與項羽相比做對了二個抉擇。

壹.第壹個選擇:善用人才

在中國歷代的成功帝王裏,劉邦可以說是謀略最差的人了。但他有壹項別人最缺乏的優點,那就是善於用人。劉邦其實本身是沒有高強的武功,但是他卻有壹雙慧眼,能夠發現別人的優點。並且他知道怎麽去俘獲人心。他非常會處理人際關系,雖然自己沒有多少錢財,但是為了廣泛交友,他可以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而且善於交流。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深處的東西,利用壹切能為自己造勢的機會為自己賺取關註度,在別人心中樹立威望,讓更多的人誓死追隨自己。

漢高祖即位的同年 6 月,劉邦在洛陽南宮的慶功宴席上,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範增壹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劉邦的總結確實說對了,戰爭的勝敗,人的因素總是最重要的。俗話說:亂世重才輕德,劉邦本人雖然沒有多麽傑出的才能,但的確很會用人。三教九流,他兼容並蓄,盡收囊中。

如曾以殺狗為職業的樊噲、當過馬車夫的夏侯嬰、曾以編席為職業的周勃等等,這些人在不同的崗位上,都為劉邦打天下流了汗、灑了血、出了力。正因為劉邦的知人善任,其麾下群臣才華橫溢,他們君臣攜手,同心同德,最終打敗了兵多將廣、不可壹世的項羽,取得了楚漢爭霸的最後勝利。在統壹中國建立漢朝之後,漢高祖劉邦又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詔令天下,廣納各方賢人誌士,為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打下了人才基礎。反觀項羽雖然是壹個超壹流的將軍,卻當不了壹個合格的帝皇,他每逢攻城略地時就坑殺無辜百姓,這很不得人心,而且他對手下不是論功行賞,而是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胡亂打賞,甚至不舍得封賞。

項羽不註意團結內部,又不善於用人,致使韓信、陳平、英布等傑出人才紛紛離去,他只相信範增壹個人,最後還被張良、陳平使用的離間之計給氣跑了。兩人在用人態度上的截然不同,導致了楚漢爭霸的勝利天秤已傾向於劉邦。

二.第二個抉擇: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秦始皇統壹天下之後,為了建立壹個完美的封建帝國,修馳道、築長城、建陵墓、擴宮殿,耗盡了全國的財力;嚴法律、焚書坑儒、求仙尋藥、移民,苦透了天下百姓。秦始皇只爭朝夕,卻也太急功近利了,因此天下以為秦"暴",二世而亡是歷史的必然。

但是,秦始皇的大方向沒有錯,華夏民族統壹是歷史的大趨勢。從中華歷史的發展來看,楚漢爭霸的勝利者就是秦始皇的接班人,而這個接班人必須選擇統壹。楚漢爭霸中,其實是項羽先勝利的,在已經事實上統壹全國的情況下,項羽自封霸王後,馬上將各路諸侯分封為王,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要讓國家再次分裂,回到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紛亂局面中,與歷史的發展規律背道而馳。反觀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他馬上收繳各路諸侯兵權,加強中央集權,讓中國再度回到大壹統的軌道上來。

歷經春秋戰國數百年戰亂的華夏大地已經明白:只有統壹才能讓國家發展,只有統壹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因此,不是劉邦戰勝了項羽,而是統壹戰勝了分裂。這也充分證明劉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抉擇是無比正確的。"漢承秦制",君臨天下之後,劉邦采取對內休養生息,對外睦鄰友好的政策,使秦朝末期備受戰爭蹂躪、滿目瘡痍的中華大地再次得到了安定和平。如果說秦始皇是個統壹中國的開拓者,那麽劉邦就是這個壹統華夏和秩序恢復者,正由於他在漢朝初期實行無為的"黃老之治",中國才能再次以壹個強大、統壹的姿態迅速崛起於公元前三世紀末的世界東方,與歐洲的西羅馬帝國遙相輝映。

約瑟.湯恩比這樣評價劉邦:"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壹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壹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壹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元!"

總之:劉邦"善用人才"、"順勢而為"的兩個正確抉擇,讓他在楚漢爭霸中,不僅打敗了項羽,而且還當上了皇帝、坐穩了江山。劉邦的經歷讓我們體會到:只有善用人才,決策正確果斷,順應歷史潮流,並能善待平民百姓的領導人,才能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實現人類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