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華容縣2022年鄉鎮劃分

華容縣2022年鄉鎮劃分

華容縣城:位於縣境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3′56〃,北緯29°31′46〃。三國吳太帝黃龍元年(229)於今縣東二裏是置安南縣。隋煬帝大業十年(614)縣城遷河西,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遷今城東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復遷河西故址。民國以前,縣、城同名,通稱華容;民國元年(1912年)稱章臺鎮,1950年稱城關鎮。縣城得名來源於春秋時楚所築章華臺、容城。2000年,縣城建成區面積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萬人。規劃面積25平方千米,其範圍:東起勝峰鄉石伏村,西抵馬鞍山,南達護城鄉麻裏泗集鎮,北至萬庾鎮石山磯。

萬庾鎮:位於縣城北7.5千米處。建國前屬萬庾鄉。建國後為第4區區轄鎮,1956年撤區並鄉時為萬庾鄉。1958年屬護城公社,1961年從護城公社劃出,成立萬庾公社,1984年改為建制鎮。面積96.7平方千米,10495戶,總人口40289人。原轄29個行政村,275個村民小組。現轄26個村,2個漁場,1個居委會,264個村民小組。

宋家嘴鎮:據史籍記載,隋代全縣版圖為十都,宋家嘴即為都埠之壹。初為宋姓人戶聚居地,故名。原址在今鎮區下遊2裏許的藕池河堤上。1953年整修大堤時移於今地。建國前屬清涼鄉,解放初屬3區,後改隸鮎魚須區,1956年撤區並鄉,定名宋市鄉,1958年隸屬護城公社,1959年改鮎魚須公社,1961年從鮎魚須公社劃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鄉,隨後改為建制鎮。面積40.4平方千米,總人口21230人。轄13個村、2個場、1個居委會、153個村(居)民小組。

鮎魚須鎮:建國前屬清涼鄉。解放後,今鎮域範圍建為準裏、時家、保安、黃洋、普賢5鄉及鮎魚須鎮,隸3區,後改為鮎魚須區,1956年撤區並鄉,改為時家圻鄉,鮎魚須鎮升為縣屬鎮。1958年公社化時屬護城公社,1959年分為鮎魚須公社,1961年再與宋市公社分開,建為鮎市公社。1966年鎮區復為縣屬鎮。1969年鎮區並入鮎魚須公社,1980年鎮、社分家,鎮區復為縣屬鎮。1984年,鎮、鄉合為鮎魚須鎮。普賢岡集鎮。

北景港鎮:位於華容縣南部。轄區舊名禹甸垸,原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灘塗、淤洲。1902年前後由各地流入縣境的移民組織開墾。取《詩經》“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義,名禹甸垸。建國前屬景港鄉,建國後劃為景港、橫洲、中嶺、北嶺、禹九等鄉,屬2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景港鄉;1958年與新河鄉合並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規模縮小,定為景港公社。1984年,為北景港鎮。面積75.7平方千米,總人口39227人。轄27個村、兩個漁場、1個林場、2個街道居委會。鎮區北景港,早期街道建於藕池河堤上,1953年為整修河堤遷入堤內;1951年即建為2區區屬鎮,1956年為縣屬鎮,1958年改為社屬鎮,1966年再度為縣屬鎮,1969年復為社屬鎮,1980年恢復為縣屬鎮,1984年與景港公社合並,為北景港鎮鎮區。

治河渡鎮:位於縣城東南。建國前屬板橋鄉,建國後建有潤德、黃蓬、紫南、登瀛、方城5鄉,隸1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潘家渡鄉,鄉政府設潘家渡。1958年隸華壹公社,1961年規模縮小,建為潘家公社。1983年改名潘家鄉,1993年鄉政府移駐治河渡,由鄉改鎮,名治河渡鎮。面積45.72平方千米,總人口26597人。轄14個農業村,2個居委會,2個漁場。

三封寺鎮:位於華容縣東部。建國前屬板橋鄉。建國後,先後劃屬4區和1區。1956撤區並鄉,改為三封寺鄉。1958年成立全縣第壹個人民公社,取名華壹公社,1961年公社規模縮小,置三封公社。1984年設三封寺鎮。面積75.8平方千米,人口31136人。轄20個村、1個漁場、1個林場、1個居委會。鎮區三封寺。

註滋口鎮:位於縣境南端,北距縣城32千米。原屬洞庭湖洲,建國初屬華容縣第9區,1956年撤區並鄉後稱隆西鄉。1958年隸屬幸福公社。1961年從幸福公社獨立出來成立隆西公社。1983年恢復鄉建制,1984年隆西鄉與縣屬建制鎮註市鎮合並為註滋口鎮。面積61.12平方千米,總人口3882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000多人。轄34個村(居)民委員會,247個村(居)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註滋口鎮區國慶路。

塔市驛鎮:位於長江中遊南岸、華容縣境東北。建國前為塔市鄉,建國後為5區所轄,1956年仍為塔市鄉,1958年屬東山公社,1961年從東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將鎮域東境部分村劃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鄉,6月建塔市驛鎮,1995年江洲鄉並入塔市驛鎮。鎮域轄22個村(場)、2個居委會。面積108.3平方千米,總人口31000人。新沙洲集鎮原稱江洲墟場,1976年前為塔市公社青泥大隊所轄,尚為壹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機關駐此,聚居人戶開始增多;1995年江洲鄉與塔市驛鎮合並,鎮政府仍駐此。

東山鎮:位於華容縣境東北部。鎮域明清時為文宣鄉,民國時期設三郎鄉。建國後建為繼林、祖光、煥榮、先金、錫、棟、紅烈鄉,隸5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三郎堰鄉。1958年成立東山人民公社,範圍包括今洪山頭、塔市驛、東山全境,1961年公社縮小,復稱東山公社。1970年將桃花山區劃出,設桃花山公社,1995年復並入東山。2000年設東山鎮。面積98.6平方千米,總人口28241人。鎮政府駐地三郎堰。

勝峰鄉:位於華容縣境北部。建國前屬板橋鄉,建國初建為板橋、梅伍、栗樹、黃湖等鄉,初屬4區,後屬1區。1956的撤區並鄉為勝峰鄉。1958年屬華壹公社,1961年縮小至現在規模。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戶。轄19個村、場。鄉政府駐地毛家巷。

新河鄉:位於華容縣境西南部。建國前,為溝通赤眼湖進入牛氏湖,在鄉境新開壹條河道,接通了華容縣城和北景港之間的水上運輸,故名新河口。建國前屬五合、三寶2鄉,後劃屬景港鄉。解放後建為開化、縣河、移靈、十三等8鄉,隸2區。1956年置新河鄉,1958年隸新景公社,1961年成現在規模。面積70.5平方千米,總人口3.934萬人。轄27個村、1個居委會。鄉政府駐新河口。

團洲鄉:位於華容縣境東南部。舊時屬洞庭湖洲。1977年冬,以消滅血吸蟲病相號召,設滅螺指揮部,組織全縣數萬民工圍垸滅螺,實際目的是圍湖擴田。1980年由指揮部轉為公社建制,名團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為團洲鄉。面積50.9平方千米,總人口23180人。轄15個村、4場、1個居委會;15個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團字為頭,配“結、東、南、西、北、洲、建設、農、福、新、華、容”15字為村名。鄉政府駐團洲村。

護城鄉:位於華容縣城之南。因地勢環繞縣城,舊時置護城大垸,因以名鄉。鄉域建國前曾分屬章臺鎮、萬庾鄉。建國後隸1區,後隸4區,1956年為護城鄉,1958年與萬庾、宋市、時家圻等鄉合建為護城公社,1961年縮小至現在規模,名護城公社。1983年恢復鄉建制。面積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鄉政府駐地麻裏泗,1993年成立麻裏泗居委會。

新建鄉:位於華容縣西境。建國前屬梅市鄉,建國後建為保合、團城、西來等鄉。1956年為西來鄉,1958年屬東風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軍公社。1961年從操軍公社劃出,隸梅田公社,1972年從梅田劃出,建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為新建鄉。面積43.62平方千米。2000年全鄉總人口22713人。新建鄉政府駐迎祥垸。

南山鄉:位於華容縣中南部,距縣城13千米處。因舊時以縣境南部諸山通稱“南山”而得名。建國前為大乘鄉。建國後隸2區,1956年建為南山鄉,1958年為南山公社,1983年改為鄉。面積82.30平方千米,總人口22267人。轄27個村、場。鄉政府駐大乘寺。

終南鄉:位於華容縣南部。建國前屬大乘寺鄉,建國後建為魚口、夏家等6鄉。1956年名為終南鄉。後或稱公社、或稱鄉。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23個村、場,2個居委會。鄉政府駐地原為魚口,1991遷終南山。

幸福鄉:位於華容縣南部。建國前分屬嶽陽縣仁義鄉和華容縣的東慶鄉。1952年劃嶽陽縣部分區域屬華容,建為壩合、昭福、團山3鄉,隸9區。1956年建團山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轄區內幸福高級社而得名。面積63.84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28個村場。鄉政府駐壩上。1970年建新洲農場,1980年改為新洲公社,駐地為新洲集鎮;1995年新洲鄉並入幸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