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揭秘:尼泊爾為什麽突然跟印度翻臉全面倒向中國

揭秘:尼泊爾為什麽突然跟印度翻臉全面倒向中國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北與西藏隔山相望;東西南三面則被印度包圍。面積14.7萬平方公裏,人口2600多萬。從地形上看,國家由北到南,依次為山脈、河谷丘陵和平原草場,是壹個典型的山地小國。

尼泊爾似乎是中印之間的戰略緩沖區

雖然同時與中印毗鄰,但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存在,形成了堅實的地緣屏障,而尼泊爾又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與北印度平原連為壹體,所以在地緣屬性上,它理所當然的屬於南亞的壹部分。既然是南亞,那印度的影響力就不可阻擋。鑒於尼印間不成比例的體量和實力差距,尼泊爾完全沒有理由獨立成國。

事實上,在古代,尼泊爾也確實是印度文明的壹部分。佛祖釋迦牟尼,便出生在尼泊爾境內。但文明體系上歸屬印度,並不代表尼泊爾在政治上也歸印度所有。古印度文明的分裂屬性,使其本身很難形成大壹統的中央集權格局。連本土核心區都統壹不了,尼泊爾這種邊緣山區,自然更不會聽印度本部的號令。

尼泊爾北部盛行藏傳佛教

相反,由於尼泊爾雖然多為貧瘠山地,但卻與富庶的恒河平原緊密相連,所以生活在這片貧窮土地上的民族,天然地將洗劫恒河平原當成致富法寶,並因此養成了驍勇善戰的民族性格,後來英屬時期聞名世界的廓爾喀騎兵,便是尼泊爾人組成(廓爾喀是尼泊爾的古代代稱之壹)。

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形勢逐漸發生變化。個人的武勇不再是軍事優勢的保證;熱兵器成為戰場致勝的法寶。熱兵器是建立在工業基礎上的,而水資源豐富的低地平原,是發展機器化大工業的基本條件。這種情況下,北印度平原的地緣實力大幅提升,對南亞次大陸的其他部分形成了不可逆的地緣優勢,工業文明的先進性,也使印度本部有了融合邊緣落後地區的本錢。

地緣格局的變化,使尼泊爾再想保持獨立,已經變得十分困難。不過好在尼泊爾還有其他條件可以倚持:地緣條件的獨立性。尼泊爾全境為山地地貌,與恒河平原截然不同,雖然現代文明條件下,山地在維持地緣獨立性上的作用已被大幅削弱,但多少還是存在的。

尼泊爾姑娘們表演節目

當然,僅就這兩個內部因素,還是不足以讓尼泊爾維持獨立的。隨著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其民族沙文

而人種上,尼泊爾由於毗鄰西藏,所以原住民是屬於漢藏壹系的黃種人;雖然千百年來,雅利安人種的印度移民不斷進入,但主要聚居在南部平原,北部山地,仍是黃種人居多。大量黃種人的存在,使尼泊爾與印度在人種上保持了壹定的差異性。

主義思潮日趨泛濫,並極力尋求對南亞次大陸的主導權。在這種情況下,尼泊爾不可避免的淪為印度的後院,內政外交都被印度控制。作為壹個主權國家,尼泊爾當然不甘心接受這種附庸地位。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又不得不受印度擺布——直到中國的出現。

尼泊爾從歷史上來說跟中國關系交流更親密

其實自打元朝將西藏納入版圖,中尼兩國就已經是鄰居。清代乾隆時期,清軍還曾兩度大舉征伐廓爾喀,成為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壹。不過在限於農耕時代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中原王朝哪怕是對西藏的統治,也是極其脆弱的,再想穿越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那更是極端困難——兩征廓爾喀的虎頭蛇尾,證明即便農耕文明發展到最高階段,中國也沒有再向南亞施加影響的能力。所以,這種鄰居關系充其量只是名義上的,對尼泊爾的內政外交幾乎毫無影響。

直到新中國成立,局面才逐漸發生變化。

此時人類已經進入現代文明階段。工業的發展和交通條件的進步,使中國第壹次有能力將青藏高原納入直接管理;甚至有了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向南亞投射地緣影響力的可能。而中印邊境戰爭,則成為尼泊爾開始“親華”的拐點。在中印戰爭中,印度以精銳主力對陣中國邊防軍,卻不料大敗虧輸。雖然地緣的限制,迫使中國在戰場上得勝後仍不得退出藏南。但軍事上的大勝,仍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而尼泊爾也從中國的勝利中,發現了自己擺脫印度控制的契機,從此尼泊爾開始越來越接近中國。現代文明條件下,青藏高原的地緣隔離作用已被削弱,中國已經具備向南亞施加影響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尼泊爾的適當親華,可以有效的對沖印度對自己的壓力。

妳情我願之下,中尼關系極速升溫,並迅速反應到現實中:趁著印度大敗虧輸,政治動蕩之機,中尼公路於1963年7月破土動工,並於1967年宣告建成。

中尼鐵路計劃

中尼公路的貫通,意味著中國獲得了進入南亞的現代化通道,其對尼泊爾、乃至南亞的影響力大大增加。

當然,地緣格局決定了,中國不可能有控制尼泊爾的企圖和能力——也正是因為明白這點,尼泊爾才會放心大膽的和中國合作。但中尼戰略通道的建成,使尼泊爾再面對印度的壓迫時,有了討價還價的本錢。

很快,在1969年,尼泊爾要求印度撤走自1953年以來就派駐加德滿都陸軍總部的印度軍事代表團和北部邊境哨所的印度軍事人員——這在中尼公路建成以前,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中國不斷加強在西藏的實際控制

當然,與尼印之間緊密的地緣聯系相比,壹條公路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扭轉尼泊爾受印鉗制的格局。而在經濟上,這種表現更為明顯。被激怒的印度隨即發動經濟制裁——1970年,印尼貿易與過境條約到期,印度卻拒絕續約。在隨後的歲月中,經濟制裁更成為印度制約尼泊爾的有效手段。

作為壹個內陸山地國家,尼泊爾的對外交通必須經過中印兩國。雖然中國實力遠超印度,但與尼泊爾接壤的卻是最為邊緣、經濟價值最低、交通也最不發達的西藏高原。這種限制,決定了中尼公路的作用更多是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具體到經濟,中尼公路對尼泊爾的作用十分有限。經濟上的受制於人,再加上中尼公路畢竟只是壹條通道,在連接彼此上的作用遠不能與印尼之間的天然地緣聯系相比,所以尼泊爾依然無法擺脫印度控制。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形勢又逐漸發生變化。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和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尼關系有了進壹步發展的可能。而論證中的中尼鐵路如果付諸現實,尼泊爾的真正獨立有了實現的可能。

壹旦建成,對尼泊爾的影響將極為深遠:

中尼公路

首先,他將進壹步拓展中國對南亞的政治軍事影響力。雖然尼泊爾不可能允許中國軍事力量進入,但只要這條通道存在,尼泊爾在與印度的政治博弈中就更有底氣——如果印度還敢逼迫過甚,尼泊爾大可以引中為援。在這種情況下,印度自然投鼠忌器,尼泊爾政治獨立性會更有保障。

而經濟上,中尼鐵路的貫通,更會大幅改變尼泊爾對印度的依賴程度。相對於公路,鐵路運輸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受自然條件的制約也更小;而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也遠非20世紀60年代可比。

青藏鐵路

基於這兩點因素。這條新的中尼戰略通道,其經濟價值將遠高於原先的公路:首先,尼泊爾的部分高價值自然資源可以經鐵路運往中國內地;其次,隨鐵路而來的中國遊客,也會較以往大幅增長(2014年中國赴尼旅遊人數已突破10萬,鐵路的暢通,更將使該數字乘數級增加),對尼泊爾這種人均GDP不過七百美元的內陸小國來說,中國遊客的經濟拉動作用十分明顯。而這些日趨緊密的雙邊經濟活動,意味著印度對尼泊爾的經貿壟斷地位會被進壹步打破。

當然,世界屋脊的存在,決定了無論是鐵路還是公路,都不可能使中尼聯系達到尼印之間那樣的高度。但它們依然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使尼泊爾的附庸地位大為改觀。再考慮到中國遠強過印度的國力,這不僅可以在經濟交往中彌補中尼地緣疏離帶來的局限(中尼地緣關系雖不如尼印,但中國的經濟能量卻比印度強大的多),也決定了中國有能力在政治上對尼泊爾提供超越地緣限制的支撐。

綜合多方面因素,只要中國能保持對印度的巨大規模優勢,那它對尼泊爾的影響力有可能會達到逼近印度的地步——換句話說,中印在該區域可能會形成均勢。壹旦這種均勢形成,尼泊爾本身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他的政治態度,將可以決定該國的走向和歸屬(在印度壹家獨大時,尼泊爾是沒有能力決定自身命運的)。

尼泊爾作為中印邊界的緩沖地,地位著實尷尬

當然,如果不想因地緣沖突而引火燒身,尼泊爾是不可能壹邊倒的。秉持中立的前提下,在該區域內部助弱制強,維持均勢的存在,最符合尼泊爾的利益。

由於尼泊爾本就是南亞國家,地緣的限制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對它實現掌控。能讓尼泊爾從印度附庸,變為中印之間的戰略緩沖,這已經是力所能及條件下的最好結果,中國對此當然樂見其成。

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如果印度的大規模工業化不能見效,其與中國的國力差距將不斷拉大。這種差距懸殊到壹定程度,中印在尼泊爾的均勢狀態將不可避免。屆時,縱然印度心有不滿,亦只有徒喚奈何。尼泊爾長期以來建立中立和平國的努力,也就可以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