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急求壹篇歷史論文,關於歐洲中世紀的。

急求壹篇歷史論文,關於歐洲中世紀的。

1南意大利的諾曼征服---------最後的維京征服浪潮

11世紀是西歐封建社會由上升而趨成熟的重要轉折時期,諸多社會矛盾凸現,各種民族或政治力量競相登臺,交互影響。前此曾泛濫於大半個歐洲沿海的維金運動雖呈退潮之勢,但這些北歐海盜後裔們移居法國諾曼第後依然熱情不減,活力充溢,此刻終於再度沖動,北跨海峽,入主英倫,出演了著名的“諾曼征服”的雄壯活劇。與此同時,又南徙意大利,以軍事和外交手段,步步為營,兼並蠶食,展開了另壹場曠日持久的征服運動,輾轉締造了壹個輝煌強盛的西西裏王國。

就時間順序和內容性質而言,諾曼人在南意的活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壹、11世紀上半葉初涉南意,立穩足跟;二、11世紀下半葉至12世紀初吞並南意諸領地,進征西西裏,爭霸地中海;三、12世紀創建諾曼西西裏王國,征服運動達至全盛期。

位於法國西北海岸的諾曼第公國,是10世紀初始建於西歐大陸的第壹塊穩固的北歐人拓殖地。此後壹個多世紀來,諾曼第不僅又陸續吸納了許多新來的同族移民,而且也在法國當地經濟文化氛圍的濡染下,迅速邁入封建化歷程。

隨著相對和平環境下的人口增殖過速,這塊偏居壹隅的領地顯得愈益狹小,不斷有人開始向外遷移,以另謀生計。這些流徙於外的人中,不乏破產潦倒者,為了逃避諾曼第公爵的法律約束,也有“被日漸增多的兄弟排擠的無地子弟”。[諾曼第存在諸子均分制的繼承傳統,受此影響,各子所能分得的土地太少,乃至於壹無所有。當時從諾曼第外遷人口的數字,未有準確記載,但估計當不在少數。壹般認為,11世紀是西歐從中世紀早期的破壞狀態中得到恢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經濟和人口都有相當的增長。亨利?皮雷納甚至把高出生率稱作“11世紀的特點之壹”,“在這個時期,家庭中人丁興旺的現象似在貴族中和在農民中壹樣地普遍。年輕的小夥子到處皆是,他們感到自己的鄉土上人滿為患,渴望到遠方去碰碰運氣”。顯然,這就從本土社會遊離出來了壹股焦躁不安的力量。

起初,同MSL交戰的西班牙,曾吸引過像羅傑?德托埃斯尼這樣的諾曼人騎士前往,但結果並不持久。倒是隨後興起的向意大利方向的冒險,給諾曼人帶來了成功與希望。這不僅是因為意大利地處地中海的交通要沖,素來是基督徒去近東朝覲的必經途程之壹,而且本身也有不少宗教聖跡,頗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氣候溫和,物阜民豐,其豐沛的文物財富歷來受到形形色色外族的覬覦,並成為列強的逐鹿之所。南部意大利當時政局動蕩,諸種勢力交錯擊撞,亂象紛呈。羅馬教廷以教皇國版圖為依托,四出伸手,幹預各地世俗事務。拜占廷帝國自查士丁尼時代以來壹直在此占有若幹塊領地,諸如阿普利亞、卡拉布裏亞等,派駐總督、軍隊監管。先後以北非阿格拉布和法蒂瑪王朝為後盾的阿拉伯埃米爾們,則仍盤踞著富庶的西西裏島大部分。此外,野心勃勃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誌皇帝和倫巴第的大小王公貴宵,也都紛紛插足其中。他們彼此攻伐,戰端頻起。這種紊亂之局已實際上瓦解了意大利的任何對外防範能力,給外部勢力的介人以可趁之機。

諾曼人最初是以朝覲者的身份進人南意的,其巡禮活動包括參拜阿普利亞地區加爾加諾山的大天使聖邁克爾聖跡。據說,1016年,壹批40名諾曼人從聖地返回途中,曾幫助擊退了壹支進攻薩萊諾城的阿拉伯艦隊。薩萊諾的倫巴第王公蓋伊馬爾四世對他們予以挽留,援為己用,並許諾付給薪餉。他還要求派壹些諾曼騎士赴其宮廷服役。自此,諾曼人開始同意大利發生了聯系。①

另壹則報道提到,由首領德朗若率領的壹支諾曼人隊伍約二百人,在南意加爾加諾山被壹位名叫梅萊斯的巴裏城市民說動,加人其反抗拜占廷統治的運動。諾曼人於那不勒斯登陸,初戰告捷,旋即在坎尼之戰(1018年)中為兵力和武器裝備均居優勢的拜占廷軍隊所敗。1019年,梅萊斯被迫投奔德意誌,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求助,不久歿於德皇宮廷。而那些曾跟隨梅萊斯的諾曼人,則因未獲合法的居留地,不得不流落於南意的山嶺溪谷間,或打家劫舍,或替人充當雇傭兵來維持生計。

諾曼人雇傭兵隊伍,漸成南意壹股不可小覷的特殊勢力。他們表面上仰人鼻息,受制於人,替雇主效命征戰,實際上卻頗具回旋余地,擁有相當的自由度。優良的軍事素質和昂揚的士氣,往往助其克敵制勝。而南意的各種原有勢力,從卡普亞、本尼凡托到薩萊諾和那不勒斯的公侯們,出於自身利害計,往往也在其相互爭鬥中競相召請和利用諾曼人雇傭兵,以至這塊政治祛碼價值驟升,愈發顯得舉足輕重了。諾曼人深諳此中之道,樂得左右逢源,縱橫捭闔,鉆營周旋於各方之間,竭力擡高其政治要價,最大限度地為自己謀取好處。南意的權力天平也就隨之搖擺不定。

1021~1022年,諾曼人壹度加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遠征意大利的隊伍,但所獲不豐。他們像其祖輩當年在法國壹樣,很快便不滿足於僅以金錢和戰利品之得作為服役打仗的報酬,而希冀於獲取永久性的居留地,建立壹個新諾曼第。不久,那不勒斯公爵塞爾吉烏斯因政爭中被逐,得諾曼人相助而復政,遂在1029年回贈壹塊土地,以表謝忱。諾曼人在此建起阿韋爾薩城。這座小城位於那不勒斯和卡普亞之間,起初僅作防禦敵對的卡普亞公爵潘杜爾夫四世的壹座堡壘,結果卻成為諾曼人在南意土地上設置的第壹塊穩固的定居地。這塊以雷努爾夫伯爵為首腦的領地,在法律上曾被視作康拉德二世的壹塊封土,與神聖羅馬帝國維系著名義上的臣屬關系。

此後,阿韋爾薩猶如磁石般吸引了壹批批諾曼人,從法國絡繹湧來。“貧者為擺脫生活困境的願望所驅使,富者受到希望的激勵……阿韋爾薩不受約束的生活準則給那些地方上的亡命徒,給每壹個力圖躲避上司不公正或公正懲罰的逃亡者提供庇護和鼓舞。”未幾,這些外來移民便迅速地在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觀念上融人了當地社會。

經營南意的諾曼人中,最負盛名而又最具影響力的當推奧特維爾家族諸兄弟:諾曼第科唐坦騎士奧特維爾的坦克雷德有12個兒子,其中3個兒子即長子威廉和德羅戈、翁弗萊,於1036年率領部眾首抵南意②。他們最初效命於薩萊諾公爵瓜伊馬羅四世,助其拓疆略地,勢力逐漸興起。

自9世紀下半葉西西裏島被阿拉伯人征服以來,拜占廷帝國就壹直期盼有朝壹日在該島匡復失土。1038年,拜占廷駐南意的行省總督(Cata-Pan)馬尼埃克斯再度組織對西西裏的遠征。諾曼人受馬尼埃克斯召請,投效於他的靡下,戰鬥中壹再顯露其過人的勇氣和能征慣戰的軍事素質。他們的先頭部隊首先在西西裏登陸,壹舉奪占重鎮墨西拿。1040年在錫臘庫紮交戰中,奧特維爾家族的長兄鐵臂威廉將該城埃米爾刺翻於馬下。拜占廷依靠諾曼人的援助,連克13城,壹度重新控制了西西裏大部。旋因分配戰利品引起的爭執,致使諾曼人憤而離去。

奧特維爾家族兄弟返回意大利大陸後,與阿韋爾薩的諾曼人結成聯盟,侵擾各地,以報復拜占廷人的背信棄義行為。1042年坎尼之戰,他們大敗拜占廷軍,瓜分所掠之地,隨後推舉其首領鐵臂威廉為阿普利亞伯爵,仍奉薩萊諾公爵瓜伊馬羅四世為宗主,以梅爾菲為統治中心。阿韋爾薩的雷努爾夫則分得西博托和加爾加諾山兩地。

早期活躍於南意的諾曼人軍隊,數量有限。吉本說他們上陣時不超過700騎兵、500步兵,卻被人誇大為6萬之眾。可是,其活動能量卻頗驚人。他們從已經控制的阿韋爾薩和梅爾菲兩據點頻頻出擊,態意擴張。

奧特維爾家族統治的梅爾菲政權,在組織結構上,差不多像是個“自行組建的貴族***和國”。它的最高統治層系由12名經民眾推選的伯爵組成,他們的年齡、出身和功業是人們選擇的依據。他們各自有特定的領地,所出貢賦分別撥歸其用。他們在自己的領地中心還建有城堡,充任其附庸們的領主。12名伯爵在梅爾菲都擁有單獨的住房,在那裏***同組成二個類似貴族會議性質的軍事立法機構(senate),***理國政。這個立法機構的首席貴族、主管長官和將軍,就是擁有阿普利亞伯爵頭銜的鐵臂威廉。

1046年威廉死後,其二弟德羅戈繼任阿普利亞伯爵。同阿韋爾薩的同胞們壹樣,他也接受了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冊封,以便給自己披上壹件帶有保護色的外衣。自此諾曼人在充斥貪婪和陰謀的南意政爭裏愈陷愈深,“他們既不愛人,也不信任人;既不受人信任,也不被人愛。對王公們的蔑視中攙雜有恐懼情緒,而對本地人的恐懼中又混合著仇視與怨恨。”拜占廷人曾試圖說服諾曼人讓出在南意的占領地,並以金錢誘使其充當皇室雇傭兵去與波斯作戰,但徒勞無功。1051年,親拜占廷勢力刺殺了德羅戈,三弟翁弗萊繼立為阿普利亞伯爵。

諾曼人壹仍其舊,殺伐擄掠,橫行南意各地,他們與日俱增的影響,愈益引起了各方的憂慮和戒備。羅馬教皇利奧九世籌劃應對之策,欲圖聯合德皇亨利三世和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協力將諾曼人逐出南意,未果。利奧九世只得單槍匹馬自領壹支臨時拼湊的軍隊去迎敵。

1053年6月18日,教皇兵敗奇維塔泰,淪為諾曼人囚虜,不意卻出現了極富戲劇性的壹幕:諾曼勝利者忽然全體跪倒在他們的俘虜面前,乞求教皇的賜福,並恭敬地釋放了他,還“同意將阿普利亞作為教廷的領地”。隨後翁弗萊禮送教皇返羅馬。教皇接受諾曼人的和解之舉,轉而捐棄前嫌,化敵為友,以上帝代理人的名義認可了諾曼人的征服活動及其所獲成果。

在雙方相互承認的基礎上,形成了壹種近乎結盟的特殊關系。這顯然為利害所系,較之中古初期法蘭克王室與教廷的關系,不無異曲同工之妙。諾曼人雖虔信基督教,懷有濃烈的宗教熱情,但更深悉,要在諸強林立的意大利立穩腳跟,壹展宏圖,贏取教會的好感和允準,倚恃教皇在道義上和政治上的支持是極為必要的。而另壹方面,教皇也同樣看重世俗武力的強大作用,欲借諾曼人的刀劍去剪除宿敵,以遂稱霸之願。

拜占廷從8世紀起壹直將南意廣大地區置於其東正教牧首的管轄範圍之內。天主教羅馬教廷為擴張其勢力,謀求全基督教世界最高主宰的地位,與拜占廷之間就教區管轄權問題屢生嫌隙。諾曼人介入南意,並對拜占廷轄區大刀闊斧地侵襲蠶食,恰恰擾亂了既定政治秩序,客觀上替教皇排擠敵手、奪取南意教區兩統治權廓清了道路,這無疑成為加速1054年羅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正式決裂的催化劑。

從當年以朝聖者和雇傭兵身份初涉南意,到11世紀中葉嶄露頭角,占地稱侯,並贏得教皇青睞,不過短短三四十年,諾曼人已然大體奠立了自己在南意的政治根基。

①另說諾曼人初到南意約始於1015年:參閱赫·赫德·德·普·韋利編:《意大鬧簡史):。羅念生.朱海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上冊,第77頁。

②亦說約1035年抵意。參閱《簡明大百科全書)編輯部編:《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北京?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年,第8卷。“翁弗萊.條。

11世紀下半葉至12世紀初,是諾曼人在整個南意及周鄰地區大舉擴展的重要時期。其間,諾曼人首領羅伯特?圭斯卡德及其弟羅傑壹世起了十分顯著的歷史作用。

羅伯特?圭斯卡德是奧特維爾的坦克雷德的第六子。他不僅是勇武俊逸的壹介騎士,而且是個精於欺詐蒙騙謀略的政治老手。“圭斯卡德”為其綽號,意即“狡猾者”。

然而,羅伯特。圭斯卡德的早年生涯並非壹帆風順。他在1047年左右離開諾曼第到意大利,初時僅隨身帶有5名騎士、30名步兵。在加入南意權力財富再分配的角逐中,作為後來者,他遭到兄長的妒忌和排斥,壹度落魄鄉野,居無定所,以竊牛劫奪、敲詐勒索為業:直至1053年他參與指揮打敗教皇的奇維塔泰之役,非凡的領導才幹方得顯露。1057年,兄翁弗萊死,羅伯特逐其二子,被國人選立為阿普利亞伯爵和將軍。

1059年,他同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梅爾菲達成政教協議,在向異教徒開戰的名義下,提出了遠征西西裏、使西西裏重歸基督教勢力範圍的計劃。尼古拉斯二世乃正式授封羅伯特以“阿普利亞和卡拉布裏亞公爵”頭街,並預先許之以西西裏。此舉標誌著“羅馬教廷和諾曼人之間正式同盟關系的締結,”從此諾曼人在南意的統治正式合法化,同時也意味著教廷對南意最高宗主權的確立。

1060年,諾曼人攻陷勒佐,完成了對位於意大利半島靴尖部分的全部卡拉布裏亞的占領,從而獲得進攻西西裏的最優越的跳板。翌年,諾曼人渡海攻占墨西拿,拉開了曠日持久的西西裏征服戰的帷幕。他們首先利用島上阿拉伯埃米爾們的彼此不和,同巴勒莫埃米爾伊本?阿特-西姆納結盟,使其中立,為奪獲墨西拿這第壹個進兵據點贏得了機會。從軍事上說,此戰是兩棲登陸作戰的壹個範例。諾曼人原本擅於騎馬陸戰,為在登陸後能迅速發揮其戰技所長,他們甚至在橫渡海峽時使用了專門載運戰馬的特殊船只。

諾曼人征服西西裏的直接指揮者是羅伯特?圭斯卡德之弟羅傑壹世,奧特維爾家族十二兄弟中的最年幼者。他於1057年來意大利,旋即參加了攻取卡拉布裏亞的戰鬥。1064年,諾曼人欲乘巴勒莫埃米爾新喪之機,奪取該城,未果。1068年,羅傑壹世擊敗北非齊裏王朝派來增援西西裏阿拉伯人的軍隊,占領該島北部和東部。1072年攻陷巴勒莫,羅傑壹世始稱西西裏伯爵。此後,他又叠克特拉帕尼(1077年)、陶爾米納(1079年)、錫臘庫紮(1085年)、恩納(1087年)、布特拉(1088年)、阿格裏真托(1089年)等地。1091年,諾曼人攻陷諾托,最終完成了對西西裏全島的征服。

耐人尋味的是,以羅伯特?圭斯卡德和羅傑壹世的指揮才能及諾曼軍隊的戰鬥精神與軍事技能,征服西西裏這個不大的島嶼何以竟耗費了30年之久?

首先,諾曼人兵力不足。奧特維爾家族本身並沒有壹支龐大的常備軍隊可供支配,而主要靠非官方的武裝誌願人員,缺乏穩定性。據說,羅傑壹世手下服役的騎士不過百名,也有學者認為羅傑的重甲騎兵為幾百名,即使加上輔佐人員,亦相當有限。按吉本的說法,羅傑壹世初次登上西西裏敵岸時僅帶了60名士兵。在塞拉米奧平原交戰時,他只有136名騎兵。圍攻特拉尼城堡時,人稍多,也不過300人。且不論所述有否溢美的成分,但其軍隊人少,大致是可信的,很多仗往往以寡敵眾,以少勝多。所以,在短時期內,尤其在前期力量對比不利時,諾曼人難以組織起持續的大規模攻勢,恐怕也是事實。

其次,羅伯特不時受到來自諾曼人內部各種派系的牽制及難題的困擾,包括貴族會議對他權威的挑戰,對行動計劃的阻撓。翁弗萊之子的復仇密謀,羅伯特的無情鎮壓和處置,都不免消耗和分散了諾曼人的精力和兵力。

此外,諾曼人還須應付大陸上的其他敵人。與拜占廷、倫巴第人殘余勢力作戰,卷入教皇、德皇間的各種紛爭,羅伯特對巴爾幹的勞師遠征,如此等等。

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制約,原本不足的兵力更顯捉襟見肘。所以,對西西裏的征服,用倫西曼的話說,也就成了諾曼人的“壹項進展緩慢的事業”。盡管如此,它終究結束了阿拉伯人在西西裏長達200年的統治。如果說,當初諾曼人曾在西西裏替拜占廷當雇傭兵效過力,為人作嫁衣裳,那末此刻倒實實在在是在給自己打天下了。

與此同時,諾曼人在南意大陸的擴張勢頭也在逐步推進。1068年占領東海岸的奧特朗托。1071年,進壹步拔除了拜占廷帝國在意大利半島的最後壹個據點巴裏,將希臘人勢力完全排除了出去。1076年末,又趕走倫巴第公爵吉蘇爾夫二世,奪占了薩萊諾。嗣後,羅伯特?圭斯卡德終於攫取了由雷努爾夫家族統治的另壹塊諾曼人領地阿韋爾薩,把整個南部意大利歸並於他所代表的奧特維爾家族的旗幟下。

值得壹提的是羅伯特與幼弟羅傑壹世的關系。其間固然以攜手合作時居多,卻也基於各自利益劃分而時起爭端。他們曾因卡拉布裏亞的分贓不勻,壹度刀兵相向,終以羅伯特被俘、昆仲達成和解而了結。其後,在領地的具體劃分上則主要依據“誰征服歸誰”的傳統原則行事。西西裏島除少數地方外,基本上均為羅傑壹世所獨占,羅伯特則難以插手,而主要專註於經營大陸事務。奧特維爾家族兩個支系日後的勢力格局遂由此確立。

羅伯特同南意各種勢力的交往,包括與亟須倚重其精神威權的羅馬教廷的關系,無不以維護和擴展自身的利益為轉移,極具功利性。雙方既互為依存,相互利用,又不乏彼此間的沖撞和摩擦,或也關涉到歷任教皇的政策、風格乃至個性之別。從總體上說,羅伯特?圭斯卡德時代諾曼人同教廷的關系,堪稱是恩怨叠加、悲喜交集。

1073年登位的教皇格雷戈裏七世曾力倡教會改革,以擴展教權為己任,以與德皇亨利四世發生激烈的政教之爭而聞名於史。初始他也曾不滿於諾曼人騷擾南意教會領地的行徑.數度以開除教籍相懲戒,但後來為集中力量對付德皇亨利四世及其扶立的敵對教皇克萊門三世,乃壹反常態,於1080年6月通過《塞普拉諾條約》,同羅伯特?圭斯卡德言和。次年,羅伯特發動對拜占廷的戰爭,格雷戈裏七世則迎合其輿論上的需要,宣布對拜占廷皇帝處以絕罰。羅伯特投桃報李,登船出征巴爾幹之際尚不忘安排人員“在必要時協助格雷戈裏對付亨利四世”。1084年亨利四世進兵羅馬,教皇格雷戈裏七世被圍困在聖安傑洛城堡。羅伯特應教皇籲請,親自統兵由巴爾幹急返羅馬救駕,經激戰,趕走德皇軍隊,救出格雷戈裏七世。諾曼人在羅馬城內的悠意焚掠.也使教皇盡失人心,難以繼續留駐。格雷戈裏最後只得追隨諾曼人南走,客死異地。

羅伯特?圭斯卡德倚恃與教廷的關系,進壹步加強了諾曼人在意大利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因此而更深地陷人同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廷帝國爭霸的泥淖,並伺機從南意向地中海周邊各地進行擴張,從而給這壹區域的國際關系造成相當的擾動。1085年,羅伯特?圭斯卡德死於再度出征巴爾幹的戎馬途中。壹度協助其執掌軍隊指揮權的兒子博希蒙德只得到巴裏的壹個封邑存身,而阿普利亞和卡拉布裏亞公爵的權位卻被他的軟弱無能的異母弟羅傑?布爾薩所繼承。西歐十字軍運動初興,1096年,博希蒙德便懷著去東方奪取更大榮耀、權力和財富的熱望,立即振臂響應,踏上了漫漫征途。1099年,他終以赫赫戰功在近東攫得壹方地盤,做了安條克公國的首腦。

正當博希蒙德忙於向海外用兵之際,其叔羅傑壹世卻在西西裏大膽進擊,鞏固與擴展著自己的權勢。1098年,他被教皇授以教廷使節之銜,遂得以教皇代表的身份號令西西裏全部教會。迄1101年死時,羅傑壹世在西西裏留給後嗣的已是壹份頗具規模的政治基業了。

進人12世紀以後,諾曼人在地中海世界的事業,沒有在博希蒙德弟、侄掌管的阿普利亞和卡拉布裏亞,更沒有在他直接控制的安條克公國發揚光大,而是在西西裏壹系,特別在羅傑壹世之子羅傑二世統治時期,隨著繁榮強大的西西裏王國的創建而達到了鼎盛。

1105年,羅傑二世繼任西西裏伯爵,年僅十歲,母後薩伏納的阿德萊德攝政。1112年,羅傑二世年屆十七,乃親自問政。同他那些崇尚武功的前輩相比,他似乎更富於耐心,更註重以政治方式達到自己的目標。1127年,羅傑二世趁堂兄、羅伯特?圭斯卡德之孫威廉死後無嗣,順勢合並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阿普利亞和卡拉布裏亞,並逼迫當時的教皇霍諾留二世對這壹既成事實予以首肯,封他為公爵。這樣,羅傑二世首次將諾曼人在南意的三塊領地西西裏、阿普利亞和卡拉布裏亞統壹了起來,並在1130年正式創立西西裏王國諾曼王朝(1130壹1194),奠都巴勒莫。

羅傑二世選擇此時稱王,壹則在於他確已實際掌控了足夠數量的領地,羽翼漸豐;二來也恰逢當時羅馬教廷有內部紛爭可資利用,能減少政治上的阻力。1139年,羅傑二世進兵南意,占領那不勒斯,旋於加盧西奧壹舉擊潰教皇軍,迫使被俘的英諾森二世承認他的西西裏王位。底定南意,是羅傑二世對教廷的壹大勝利。羅傑二世治下的西西裏王國,行政管理嚴密有效,經濟文化繁盛昌明,外交富於活力,堪稱為當時地中海世界政治舞臺上的重要角色。

1154年羅傑二世辭世之後,他的子孫威廉壹世、威廉二世相繼踐柞,兩人行事風格迥異,或硬朗,或寬和,但都頗見作為。從創建王國的羅傑二世,到威廉壹世、威廉二世祖孫三代的統治,為諾曼人在南意征服、立國後所達到的極盛時期,有“西西裏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之稱。然而高潮後的余波遺緒,卻未持續多久。西西裏的優越位置和源源不絕的財富,激起列強的貪欲。壹場使人眼花繚亂的王室聯姻和繼承外交,很快使這個諾曼人南意王國易幟變色,改朝換代了。1186年,神聖羅馬皇帝紅胡子腓特烈成功地使其長子、未來的德皇亨利六世與諾曼西西裏王位法定繼承人、羅傑二世的遺腹女康斯坦絲公主結為連理。1189年威廉二世壹死,亨利六世和康斯坦絲便立即提出西西裏王位要求。只因國人厭惡由壹位德意誌君主來掌權而力加反對,王國權杖才暫時交於威廉壹世之侄、萊切伯爵坦克雷德之手。但坦克雷德的統治並不穩固,矛盾重重,1194年碎死後,亨利六世隨之揮兵南下,長驅直入,輕而易舉地拿下巴勒莫,將西西裏王冠戴上了自己的頭頂。

名噪壹時的西西裏諾曼王朝至此終告落幕,王國改弦更張,換上標有德意誌霍亨斯陶芬王朝徽記的旗號,西西裏的歷史揭開了新的壹頁。

諾曼人從初涉南意時起苦心經營百余年而贏取的這份煌煌基業,不意竟在壹場典型的歐洲王室封建聯姻的老式政治遊戲中倏爾棄失。或出於偶然,卻也似乎蘊藉著某種必然性的意味。

諾曼西西裏的意義,自然不僅止於是壹個王室聯姻政治的犧牲品、王朝興衰長河裏泛起的壹圈稍縱即逝的泡沫,而在於這個諾曼人國家曾經有過自己的輝煌時代,促進過當時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書寫了地中海史冊中不可抹殺的篇章,惟其如此,才顯示著她獨有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