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清朝人口為何從7000萬迅速增長到4億,這種爆發式增加是怎麽?

清朝人口為何從7000萬迅速增長到4億,這種爆發式增加是怎麽?

明朝末年,戶籍人口也就只有5千萬左右,可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戶籍人口已經高達了4億人左右。這是什麽情況?難道清朝也有“人多力量大”的精神嗎?

其實人口爆棚,肯定是客觀條件的改善所導致的。就跟我們目前遇到的處境壹樣,要想大家生三胎,精神條件和物質條件不提上來,誰願意遭這份罪呢?

清朝也是壹樣,精神條件、政策條件和物質條件,的確有了壹個很大的飛躍。

第壹,清朝的戶籍制度,比明朝寬裕太多了。

很多人懷念明朝,其實妳要是完全了解明朝的戶籍制度,肯定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因為明朝的戶籍制度,絕對是 歷史 上最嚴苛的戶籍制度。

朱元璋奪取天下以後,開始總結元朝的失敗。他認為元朝之所以滅亡,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對老百姓的管理太松散。像他這種農民出身的後代,既能夠去做和尚,還能夠去當兵,這嚴重影響了 社會 治安。

為此老朱開始做出改革。他將全國所有人,按照職業劃分戶籍。比如有民戶、軍戶、匠戶等等。

在沒有特殊情況的前提下,壹個人是很難脫離自身的戶籍的。這就有點兒印度那邊高種姓和低種姓的差別,是基本無法改變的。

此外,妳要想出壹趟遠門,超過1百裏就必須要到官府開具路引,要不肯定給妳當流民抓起來。此外明朝法令規定:

啥意思?也就是說農民的行動範圍,壹般只有1裏地左右,早出晚歸,沒有任何 娛樂 活動,而且鼓勵大家互相監督。

要是現代人被扔到明朝,除非妳是管人的那幫人,否則妳肯定郁悶死。種完地想到鎮上喝兩杯,對不起,不可能!壹幫鄰居坐等著舉報妳!

清朝就完全不同了,由於他們入關時比較殘暴,導致大家特別反感他們。因此他們在戶籍制度上就松弛了許多。

比如說移民這壹塊兒,妳不需要在當地買房,也不需要繳納相應社保,就可以把自己的戶口遷徙到全國任何壹個地方,只要妳願意來,改行幹啥都可以。而且完全不限制閣下的自由,帶著“身份證”,只要妳有足夠的路費,滿世界隨便妳逛。

這麽壹來靈活性就大太多了,老百姓們的 娛樂 活動就增加了不少,其實這麽做有利於GDP的提升,不過當時他們也不在乎這玩意兒,洋人發明的東西,他們壹向都瞧不起。

精神文明的提升,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因此便創造了生孩子的精神條件。

第二,康熙年間永不加賦、雍正年間攤丁入畝,徹底奠定了人口爆棚的政策基礎。

如果說,寬松的戶籍制度,是生孩子的精神條件的話,那麽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就是生孩子的政策條件。

永不加賦:

康熙以前的封建時代,是根據家庭總人口數量來交稅的。 家裏有幾口人,那麽就要交幾口人的稅賦。這可把窮人們給逼死了,因為人家家裏沒幾畝地,甚至於沒地,可是有好幾個小孩,剛生了三胎,妳說他們拿什麽來交稅呢?

而有錢的地主家庭,有七八個小老婆,還有幾十個兒女,這都不算事兒,因為人家家裏的地有上萬畝。收入比例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這麽壹來窮人死活不肯生孩子,不就很正常了嘛!康熙也意識到了人口負增長的危險,所以在康熙五十年,出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

主要意思就是,以康熙五十年全國的丁數為基礎,以後增加的丁數,就不需要再承擔賦稅。簡答來說,妳家裏原來有3個男丁,以後如果再生1個出來,這1個就不需要交稅,也不需要服徭役。如果老人去世了,那麽新增加的這1個補上就是了。

這下子老百姓就開始沸騰了,壹個個火急火燎地回家生孩子去了。因為孩子多了不僅不加稅,反而能成為家裏的免費勞動力。

攤丁入畝:

雍正覺得這力度還不夠,索性實行了攤丁入畝的政策。這就更牛了,過去按照人口收稅,雍正改革以後,不按人口來了,咱們按照家裏的田產來。

家裏擁有田產多的,那就多交稅,少的就少交稅,家裏沒田產的,那就不用交稅。簡答來說就是殺大戶,救小戶。這下子老百姓們再壹次炸裂,連夜唱起了:今天是個好日子。順便再回家造娃了。

這壹政策,把全國各地的地主們打擊得夠嗆,地主階級多數還都是讀書人,所以他們用筆桿子把雍正描繪成了壹個大魔頭,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人口爆棚時期,其實就是從康熙晚年到雍正初年開始的,可以說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紅薯、玉米、土豆等大產量農作物的傳入。

精神條件和政策條件,其實都不是最主要的條件。人想要活下去,吃喝才是最重要的。以古代那種糧食產量,想要養活幾億人,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康熙之前的封建時代,能達到五六千萬人,就很不錯了。這是客觀物質基礎所決定的,農作物產量就這麽點,那個時候又沒有偉大的袁隆平老爺子在。

可是從明朝末年,紅薯、玉米、土豆等大量產農作物逐漸引入中國以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些農作物的產量相當大,而且很容易生存,落地就能生仔,而且收獲周期也短,是絕佳的果腹之物。

在生存面前,就先別考慮好不好吃的問題了。很顯然,這些東西味道雖然壹般般,但是絕對可以養活大量的百姓。吃的糧食增加了,人口增加的物質條件也就具備了,又不是養不活,幹嘛不多生兩個呢?

總結:現代 社會 生仔的要求就更高了。

由於目前咱們處於內卷化達到極致的 社會 ,所以生壹個孩子的條件其實是非常高的。除了精神條件、政策條件和物質條件以外,還有很多要求。

比如說教育、醫療、營養、成長等各方面,都讓家長們操碎了心。如果能夠把18歲以前,孩子的這壹切都給妥善解決了,那肯定會再次迎來壹個人口快速增長的時期。

參考資料:

《清史稿》

主要是三項措施:取消人頭稅,實行攤丁入畝,其次是大力推廣高產作物如紅薯、玉米、土豆等,康乾盛世。

壹,永不加賦,攤丁入畝

在我國古代,長期以來壹直實行人頭稅,即成年男子(人丁、丁男、丁壯)加以課稅,稱丁稅。此外,丁男多必須服行傜役。

清康熙五十壹年(1712年),康熙帝頒布了著名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詔,此詔令使得丁稅的數量成為定額,新增加的人口不必再負擔丁稅。

這項政策頒布之後,有著“多子多福”思想的中國人開始多生孩子。

反正在古代養活壹個孩子成本很低,只要有飯吃有衣穿就行,長到十幾歲就是壹個勞動力,可以跟家裏掙錢,提高收入,所以許多家庭都開始生孩子,導致清朝人口開始大量增加。

到了雍正時期,更進壹步:“攤丁入畝”。雍正帝則正式廢除丁稅,將康熙末年已經固定的丁稅數目,分攤入田賦,使得沒有田產的人可以不納稅賦。

也就是說,家有田地多的多繳稅,田地少的少交稅,沒地的不交稅。這些無地和少地的農民歡騰了,而那些田地多的地主老財們可哭喪臉了。

這項舉措退出之後,促進了人口的發展,延緩了土地兼並。因為誰的地多誰就都交稅,如此壹來 社會 處於壹種長期的安定狀態,民間矛盾減少。

二是高產作物的大力推廣。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紅薯、玉米、土豆等高產作物傳入中國。

為了解決人口的吃飯問題,清朝政府開始大力推廣高產作物。而這些高產作物對土地的要求也不高,即使十分貧瘠之地也可以生長,而且產量很高。

雖然口感比不上小麥、水稻這些主糧,但起碼可以填飽肚子,還要啥自行車?

所以網上有人戲稱“康乾盛世”是紅薯盛世,是有壹定道理的,哈哈哈。

三長期的和平環境。

清朝建立之後,康乾盛世長達壹百多年,人民生活在壹個長期的和平環境之中。

只有長期的和平環境,人民免於戰爭動蕩之苦,才會讓人口緩慢增加。

長期的和平環境,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男耕女織,生息繁衍,人口才會增加。

試想,明末清初的長期戰亂,“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狀態,人口怎麽增產呢?

但清朝人口爆炸產生了極其危險的後果。

由於人口爆炸,迫使人們不得不開墾更多的土地,所以砍伐森林、圍湖造田等經常發生,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人口的增加,也導致矛盾激化,為了爭奪水源、田地,許多村莊將常發生械鬥,大多集中在南方,比如土客械鬥。

太平天國起義的重要原因之壹就是土客械鬥,導致矛盾激化,許多太平天國領導人都是客家人,就是這個原因。

後來的撚軍也是因為人口激增的問題導致的。

所以說,人口壹定要於土地和農作物的產出相適應才行,否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 社會 問題,導致大動蕩,大動亂!

攤丁入畝是核心原因,功在雍正。其他還有些外部原因。

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壹、高產農作物的引進。隨著明朝中後期海禁的解除,土豆、玉米等高產農作物的引進與大面積的種植。到清朝時期隨著局勢的穩定以及對這些高產農作物進行了技術改良,極大程度上解決了口糧問題。

二、稅賦制度的改革。康熙時期廢除了延續千年的人頭稅。使人口的增長不再有稅負的壓力!

三、醫學的進步。明朝時期發明了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法,使天花的死亡率有所下降。

四、開疆拓土,鼓勵墾荒。清朝時期,隨著疆域的拓展,進行了大量的人口遷徙。開荒增加耕地的同時,使人口的活動範圍進壹步增加。

基於以上四點,並結合清朝前期幾位帝王的勵精圖治,使得清朝時期人口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主要是明末南美高產作物的引進,山地也能養活大量的人

首先,有了壹個比較長久的和平穩定時期;

第二,政府實行的政策比較有利於人口的增長;

第三,馬鈴薯和番薯傳入後,形成了大規模的種植,提高了人口的生存機率;

這些條件都相輔相成,缺少哪壹個環節,都不利於人口的增長!

古代人沒有計劃生育也不懂的避孕,動不動就生他個七八個……難以想象人口會這麽少!唯壹的解釋只能說古代沒有人口普查,而且 科技 通訊都不發達,這些人口的數據完全就不準確,沒有參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