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曲水園林的歷史演變

曲水園林的歷史演變

曲水園建於清光緒十年(1745)。原來是縣城裏寺廟的花園,所以叫靈源。當時按照習俗,城隍廟每年向每壹位居民捐壹文錢,或者在地丁治下的加納出壹文錢,稱為“文遠”,用於寺廟維修,所以園子又叫“文藝園”。清嘉慶三年(1798),伊公邀劉入園讀書,見園內景色秀麗,便借用東晉王羲之《蘭亭序》中曲水的典故,將陵園改名為“曲水園”。清宣彤三年(1911),曲水園由寺廟園林改為公園,民國(1927)更名為青浦中山公園,1980年恢復原名。

據《青浦縣誌》記載,清乾隆十年(1745)和十壹年(1746)間,在苗毅的東面,有唐玨、德月軒、格訓樓、應暉亭,還有壹條花徑溪,頗有風景,但不夠大,可供香客坐臥休息。以後會逐步修建亭臺樓閣,在池塘裏挖荷花,在山上種樹。規模在擴大,風景在增多。

乾隆四十九年(1784),王希怡在《陵園記》中詳細描述了當時的景觀:“自陳佳抓都鐸以來,我見何儀熱情高漲,為滿足物質需要而失去土地,漸漸地我開始疏浚水池,四周以紅蓮,畫以長堤,稱亭臺'綠',稱亂石'。由此觀之,山麓在頂,山巒復雜,樹木蔥郁。從九曲畫廊遠眺,垂直視野很高,遠山蜿蜒,村落硝煙彌漫,宛如米家畫。東邊是‘花神廟’。幾年後,這是壹個奇妙的花園。“淩源”的名字就在這個時候註定了。

鹹豐十年(1860),青浦被太平軍占領,曲水園在清軍和華爾楊強隊攻城時被炮火摧毀。

光緒十年(1884),開始重建。27年後,曲水園原景區改造工程完成,新增放流池、園亭、圍欄。

宣彤三年(1911)改為縣公用經費和公用財產管理處管轄,從此成為壹個獨立的公園。民國初年,米白亭傾斜於池中,花神廟改名為花神堂。

民國十六年(1927),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更名為中山公園..同年,肖飛進行了翻修。城中富商張景州的長子張紹,捐資1,200兩銀元,建了壹座三層方形亭子,亭內有鐵梯,可以盤旋而上。最初取名荊,後來改名為九峰壹瞥。

民國二十六年(1937)十月、十壹月,日軍飛機轟炸青浦,飛來堂被毀。敵人是傀儡的時候重建的,把大廳改成了亭子。民國三十四年(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靜心路曾改名為烈士祠。同壹時期,又重修了迎西閣。民國三十六年(1947)移園於青浦西門,建於水蓮池南岸原壹樓舊址,植以竹子,名為竹亭。

1949年5月,青浦解放,公園還民。1952拆除城墻,公園東、北邊界延伸至護城河。1956年,宋杜公移民時出土的“宋杜公墓碑”運抵園中,嵌於亭墻內,更名為宋碑亭。1957,水蓮池西岸空地劃為公園。同年,杉木被種植在上面,成為壹個新的景點。1959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60年代初,先後移至朱家角水月庵石柱六角亭、天壹孔寨石柱長方亭和朱家角王昌寺“劉梁合”(清代著名書法家劉湧、梁的書法作品,由清代著名學者王昌整理、刻制)至園中。在東園護城河岸邊建有兩座石亭子,將劉、梁組合嵌於京新路墻內,改名藏碧路。

1969園內修建人防工程,拆除放流池。同年5438年6月+10月,花神堂東人防工程門口建牡丹亭。

1984,西苑夕陽紅半樓第壹區恢復。1985,修復中原所有景點。1986,東花園改建。期間重修了清萊山房和佛谷亭。鑿清泉溪,築清泉橋。新增西門、清泉畫廊、寫意亭、武曲畫廊、街景畫廊、吳健畫廊、老人峰、綠波畫廊、百合軒、兒童樂園。花園前的圍墻向北退到稻香村,花園大門移到花神堂東南。

冷杉林區命名為觀壽園,靜心路和崔永亭恢復了原名。期間,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為舟居淝水、迎仙亭、夕陽紅半樓、遊覺堂、玉樹樓、德月軒、破仙亭等景點題匾。1986年冬,在崔永館墻壁上鐫刻嵌有“重修曲水園”的銘文。

1988年底,收購了官守院北防疫站兩棟樓,壹棟為茶樓,壹棟為辦公樓。20世紀90年代初,武曲美術館被拆除。同時,牡丹亭北面還建了壹個碰碰車遊樂園。

2004年,市政建設改造了公園路北側的景觀。花園前的圍欄被拆除,沿墻修建了壹條長廊。園門移至寧和堂以南。在畫廊前挖壹條運河,將護城河的水引入公園。重修儀門,在洲居非水南部再建兩棟辦公樓。

從2005年到2007年,它又被徹底翻新了壹次。該項目的第壹階段始於2005年6月,結束於2006年6月。

項目第二階段於2007年5月開始,2007年9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