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歷史恩怨的詳細分析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歷史恩怨的詳細分析

巴以沖突背後有歷史根源,既有民族、宗教和各種因素,也有大國幹預的外部因素。根本原因是兩國對同壹塊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權要求。

大約在公元前20世紀,猶太人的祖先蘇美爾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區和平原。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了希伯來王國,占領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入侵,大部分猶太人逃往世界各地。那是猶太人開始在世界各地過流亡生活的時候。

巴勒斯坦地區曾經是猶太人的故鄉,關於他們的傳說盡人皆知。基督教經典《聖經》完整記錄了猶太人祖先的故事。猶太人認為巴勒斯坦自古以來就屬於他們,這壹點在《聖經》中有記載。但是巴勒斯坦人不承認。

真正的沖突始於19年80年代後的巴以沖突,持續至今。幾個世紀以來,許多流亡的猶太人壹直試圖返回以色列。

18世紀有過幾次小的回歸浪潮,人數從幾百到幾千不等。第壹波大規模回歸開始於1881。為了逃避迫害,散落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猶太人開始返回巴勒斯坦,這個古老的猶太國家的土地。

猶太人從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人手中購買土地,並在那裏定居。隨著猶太居民的增加,他們與阿拉伯人的關系日益緊張。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爾,他召集了第壹次“世界猶太復國主義大會”,會議決定建立“壹個為大眾所承認並受法律保障的家園(或國家)”。成立“猶太民族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幫助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

猶太復國主義的發展推動了第二次回歸浪潮(1904-1914),約有4萬猶太人回國定居。1917,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發表《鮑爾弗宣言》:“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家園,並將盡最大努力促進其實現”。

65438年至0920年,國際聯盟委托英國管轄巴勒斯坦。1922年,英國將托管地分為兩部分:東部(今約旦)由阿拉伯人居住,西部由猶太人居住。

壹戰後,猶太人掀起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回歸浪潮。然後在1936-1939發生了幾次騷亂。

65438-0933年,德國納粹黨上臺,掀起了第五次猶太人回歸浪潮。1940年,猶太人占當地居民總數的30%。後來歐洲的猶太人大屠殺進壹步推動了猶太人的回歸。

1944至1948年間,約有20萬猶太人通過各種渠道來到巴勒斯坦。二戰結束後,巴勒斯坦已經有60萬猶太居民。

自19年末以來,猶太移民的數量壹直在穩步增長。受二戰猶太人大屠殺的影響,猶太復興的思想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國際支持。

聯合國成立“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10月聯合國大會表決“1947聯合國分治方案”,33國贊成(包括美蘇),13國反對,10國棄權,通過決議:

把巴勒斯坦地區分成兩個國家(上次把77%的巴勒斯坦領土給了阿拉伯人,也就是今天的約旦)。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約55%和45%的領土,耶路撒冷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以避免沖突。

分割方案壹般采取照顧傳統定居點,在發達地區平均分配人口的原則,但考慮到未來大量猶太難民的移民,將南部人口稀少的沙漠地區內蓋夫劃入猶太國。因此,猶太人以相對較少的人口獲得了更多的領土。

1948 18年5月4日,英國托管期結束的前壹天午夜,以色列國正式宣告成立。以色列於5月1949 11日加入聯合國,成為會員國,確保了其國際公認的國家地位。

以色列建國後,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戰,開啟了以色列獨立戰爭。北部的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軍隊被阻擋在邊界附近,而來自東部的約旦軍隊占領了耶路撒冷的東部,並襲擊了該市的西部。

但猶太民兵部隊成功阻止了約旦軍隊,而地下民族軍組織伊爾貢也從南面阻止了埃及軍隊。

自6月以來,聯合國宣布了為期壹個月的停火令,在此期間,以色列國防軍正式成立。經過幾個月的戰鬥,雙方於1949達成停火協議,並劃定了壹條臨時邊界,稱為“綠線”。

以色列在約旦河以西額外獲得了23.5%的管轄權,而約旦則占領了以色列南部和撒馬利亞的壹個山區,後來被稱為約旦河西岸。埃及在沿海地區占領了壹小塊土地,後來被稱為加沙地帶。

戰爭期間,大量阿拉伯人逃離新建立的猶太國家。阿拉伯人稱這次流放為“大災難”。估計有40萬到90萬阿拉伯人逃離,後來被稱為巴勒斯坦難民。聯合國估計有765 438+065 438+0 000人。戰後,以色列不允許這些巴勒斯坦難民返回家園。?

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懸而未決的沖突以及巴勒斯坦難民問題持續至今。

擴展數據:

巴以沖突的源頭——聖殿山。

古猶太經典記載:“世界可以比作壹個人的眼睛,眼白就是環繞世界的海洋;眼睛是人生活的地球;小學生是耶路撒冷;瞳孔裏的臉是太陽穴。“耶路撒冷的聖殿山,因此得名,歷經滄桑,成為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

巴以半個多世紀流血沖突的最大癥結在於聖城耶路撒冷的地位;爭奪鄴城的源頭和焦點都集中在聖殿山的歸屬上。2000年,正是因為當時的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闖入這裏,點燃了延續至今的巴以沖突。

雖然它被稱為聖殿山,但當我們踏入其中時,卻找不到任何山丘的影子。放眼望去,我們只能看到壹個長方形的石頭建築群和郁郁蔥蔥的樹木。其實聖殿山還是古猶太人傳下來的名字。

古代猶太經典記載,上帝為了考驗猶太始祖亞伯拉罕,讓他在聖殿山的壹塊巨石上獻祭自己的獨子以撒。在基督教傳說中,這塊石頭也被認為是上帝用泥土碾碎人類的祖先亞當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紀,輝煌的猶太國王所羅門在這裏修建了第壹座神廟,用來存放約櫃、諾亞方舟和其他聖物。聖殿被毀後重建,但在公元2世紀被徹底摧毀,猶太人也被驅逐出故土。

聖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稱這個地方為“聖地”。因為在猶太神廟的遺址上有千年歷史的阿克薩清真寺和金頂清真寺。耶路撒冷也成為伊斯蘭教僅次於麥加和麥地那的第三大目的地。原來的猶太寺廟的遺跡幾乎消失了。

踏上聖殿山,幾乎每壹塊磚都有壹個故事,壹段歷史,或神秘,或悲涼。對於猶太人和穆斯林來說,聖殿山已經深入他們的內心。

然而,這種聖地的重疊,立刻轉化為宗教紛爭和歷史恩怨,讓方圓這個不到0.135平方公裏的地方,背負了太多的仇殺和血淚;在某種程度上,它主導了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對立,直到2000年激化為流血沖突。

在聖殿山,巴以之間不時爆發激烈的槍戰。對於每壹方,他們都對對方的到來不屑和不滿,因為那是自己的聖地。這是壹個敏感的話題。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願意放棄占據民族心理中樞的聖殿山。

阿克薩清真寺的西面是西墻。從外觀上看,這堵墻與其他巴勒斯坦墻沒有什麽不同。但由於歷史原因,它成為了猶太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是古國不朽、民族長壽的象征。猶太人經常聚集在這裏哭泣,所以這裏被稱為“哭墻”

。許多猶太人對巴勒斯坦人阻止他們在哭墻祈禱感到不滿。這種情況直到1967年的“六日戰爭”才結束。結果,猶太人用武力占領了整個東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和將軍們趕到西墻,撫墻大哭。

因此,許多猶太人堅持認為,以色列絕不能放棄聖殿山。2000年9月,“鷹派”代表人物沙龍通過西墻右上方的小門進入阿克薩清真寺,宣示猶太人與聖殿山的宗教關系。

此舉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為延續至今的巴以沖突的直接起源。聖殿山從此更加喧鬧。猶太人經常在西墻祈禱,而巴勒斯坦人則在地理的幫助下投擲石塊。然後,在軍隊和警察的幹預下,他們向巴勒斯坦人開槍,甚至闖入清真寺抓人。

百度百科-巴以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