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啟東有哪些民俗

啟東有哪些民俗

在啟東,北部呂四壹帶稱為“北沙”,南部和中部地區叫“南沙”。“南沙”“北沙”語言迥異,習欲有別。南沙人講的是啟海方言,與海門話完全壹致,和崇明話相似,跟上海話相近,同屬吳語,而“北沙”人說的則是“呂四話”。 對於“南沙”居民的由來,比較主流的看法是“句容遷崇明,崇明搬啟東。”據明正德《崇明縣誌》記載,崇明島初漲時,人煙稀少。696年(唐萬歲通天年),有黃、顧、董、施、陸、宋六姓在島上“辟草墾土,易而為田”,人口大多來自江蘇句容壹帶。1025年(宋天聖三年),崇明新漲壹沙有姚、劉二姓來居,名姚劉沙。1101年(宋建中靖國元年),三沙漲成,因“有魚鹽之利,民樂居焉。”句容人朱、陳、張三姓來此定居。清光緒以後,崇明島東北江中相繼漲出十來個大小不等的沙洲,於是外地特別是臨過的崇明、海門居民便陸續遷來開沙墾荒,繁衍生息。這些沙上人,便是啟東南部最早的居民,他們大多是崇明地主的佃戶。由此可以推斷“南沙”居民源於江南句容、遷自崇明的說法是極為可信的。然近代以來,“南沙”居民的主流大多是來自浙江嘉興湖州壹帶。是太平天國時期為了躲避戰亂壹路北遷的浙北江南人。就現在來看,長江口沙地的民俗文化和浙北也是極其相似的。 有意思的是,啟東南部沙地的居民潛意識裏還常以江南人自居,自己分明居住在江北,卻還固守著江南的不少習欲。居然噱稱外地人為“江北人”,把聽不懂的話叫作“江北話”。這也正好從壹個側面印證了“南沙”居民源自江南。 至於啟東北部呂四壹帶的“北沙”居民,更是由來已久的復雜移民。“北沙”是啟東最早成熟的沙地,為長江入海口出漲的“東布洲”。唐朝時,呂四辟為鹽場。根據史料記載,這裏的早期居民為流放於“胡逗洲”上以“煮鹽為業”的各地“流人”,當然也不乏從外洋漂來的各地漁民。其居民究竟源於何地,如今很難考證。但語言學家對於如今呂四話的研究,認為呂四話是古常州語。故將呂四話劃為吳語毗鄰片。從人類遷徙規律看,大凡人口流徙,總是與自然地理、行政命令、區別設置、社會經濟密不可分。在呂四,民間曾有這樣壹種傳說:明朝洪武八年八月十三日,呂四地區發生海嘯,3萬人淹死。於是朝廷下旨,從白卯(今常熟)抽杜、盧、季、周、毛、彭等姓,連同祖宗枯骨,舉家遷往呂四,永不回原籍。因此,傳說呂四地區本籍就有這麽幾個大姓,其余都為後來遷來的客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