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膠東明代移民

膠東明代移民

朱元璋統壹中原後,從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到洪武十五年(1382)二月,發動了著名的“明攻滇”。原來,退出大都(今屬京)後,盤踞在滇的割據勢力主要有已故的王和仍忠於蒙古的當地土司段。十四年九月初壹,朱元璋任命潁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率三十萬大軍攻克雲南。先攻克曲靖,再攻昆明、烏紮,最後攻克大理(雲南),從而平定了雲南全境。後來烏撒各部造反,被忠臣鎮壓。烏沙,位於滇、川、黔三省交界處,當時是軍事重地。平定雲南後,明政府為了開發西南,鞏固邊防,開始在雲南駐軍。據史料記載,當時駐紮的士兵主要是朱元璋家鄉鳳陽的士兵。

據侯文成《明代青島雲南移民初探》壹書記載,明初青島有大量雲南移民。這些移民既不是雲南土著漢人,也不是少數民族,而是朱元璋派往雲南的漢族士民及其家屬。據《明史》記載,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派傅友德、藍玉、慕英三人帶著13萬大軍前往雲南。洪武十五年平定雲南全境,命穆瑛率軍鎮守此地,設禁衛、分軍士,設軍營,進行墾荒。此後,許多入伍的士官在雲南定居。據《鄧州府誌》附錄五薩考記載:“明朝永樂二年(1404),朝廷從五薩衛向山東轉移了大量漢族士民和軍戶。他們由陸路到重慶,乘船過三峽順流而下,到達江蘇揚州,再轉大運河北上淮陰,棄船走贛榆、諸城、諸城路線。所謂雲南移民乘船來到山東,就是這個意思。據新編的即墨縣誌記載,僅明代因建衛生所、所、軍營而遷入的軍戶就有7萬多戶。雲南移民在青島的祖先都是跟隨朱元璋起義的農民,祖籍多為安徽和江蘇。這些移民帶來了他們的傳統文化和民俗,與青島本土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格。青島的壹些方言和民風和江淮地區很像。比如蘇北的鹹菜叫“鹹”,青島的蘿蔔鹹菜叫“掛漬”(方言讀作“瓜”),因為掛著晾幹。再比如膠南的民間秧歌花鼓,有安徽鳳陽花鼓的韻味。

以上兩篇記載的史實基本壹致,都體現了“集體動員守邊守荒地”的特點。那麽,經過反復求證,為什麽在雲南鎮雄、貴州威寧壹帶創建於明代的烏沙威沒有“小雲南”的地域稱謂呢?筆者認為,過去在考證“小雲南”的時候,陷入了壹個誤區,就是把它當成了壹個地域名稱,所以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其實“小雲南”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對“壹個移民群體”整體的俚語稱呼,是山東原住民對來自雲南的移民集體的民間稱謂,就像東北人稱呼山東移民為“小山東”,中原人稱呼四川人為“小四川”壹樣。這裏的“小”是俚語,而“雲南”是地域名稱,不是雲南的壹個地方。

如果這個判斷成立的話,“小雲南”中的雲南指的是早在元朝就設置的雲南道,明朝建省的雲南省應該是最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