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為什麽清朝貴族吃鹿肉,喝鹿肉?

為什麽清朝貴族吃鹿肉,喝鹿肉?

滿族人(女真人)來自東北白山黑水,以漁獵為生。他們最常吃的壹種肉是鹿。烹調方法簡單粗暴,或燒烤或烹調,如煮白肉、烤鹿肉、祭神蒸糕等。中國統壹後,愛新覺羅家族在服飾、發型、禮儀、飲食等方面堅持傳統習俗,尤其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經常到北京以北的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的草原上打獵。女真獵鹿的壹個招數是用他們稱之為“木蘭”(譯作“鹿哨”或“鹿哨圍”,通常用樺樹皮或樹木制成,長二三寸,形似牛角。當用嘴吹氣或吮吸時,它們可以發出類似於牡鹿的“溜溜球”聲來引誘獐前來,而壹直埋伏在壹旁的獵人們只是圍上來射殺它。久而久之,皇帝。康熙帝為了訓練八旗官兵,迎接蒙古諸侯,創造了“木蘭秋甲”制度。也是為了宣誓武功,繼承滿族傳統。鹿是最珍貴的獵物,皇帝親自射殺的鹿子必須送到首都獻給奉先殿的祖先。《清史稿》?9?《後妃傳》中有記載,康熙皇帝將自己的鹿尾獻給母親和祖母。在晚年,他回憶說,他壹生中獵殺了數百只鹿。

康熙

康熙不僅自己吃鹿肉,用鹿肉祭祀,還經常把鹿肉送給滿族朝臣,促進了鹿肉的普及。在晚年,康熙皇帝在宮廷舉行了兩次“千宴”,招待了2800多名老年人。其中壹個菜是壹盤烤鹿尾。有意思的是,康熙年間,曹寅和徐莉經常以江南的鮮果、鮮河、露水等饋贈康熙,而康熙帝則賞賜鹿肉條、榛子等東北特產。這也是壹次特殊的南北文化交流。康熙乾隆南下江南,估計也和嘗試南方美食有很大關系。

康熙年間鹿肉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東北三省的貢品、蒙古的貢品和木蘭圍場。東北每年都要給大清皇室貢獻鹿尾、鹿筋、鹿肉。每年歲末,皇帝按照風俗習慣舉行“烤鹿賞”,向王公大臣分發鹿肉、鹿尾、鹿舌、獐子、野豬、山雞、野雞、湯羊、哈爾汗羊、彎鹿魚、細鱗魚、秦鯉。此時北京有個關東貨場,俗稱“鹿棚”,賣東北的鹿、熊掌、駝峰、鱘魚,“紫鹿黃羊滿大街堆”,讓遠在家鄉的八旗兵及其家屬也能品嘗到家鄉風味。

康熙的孫子乾隆皇帝在生活中經常模仿他的祖父。他對花木蘭秋A的熱情不亞於康熙。他曾在《木蘭秋甲》中騎馬看到壹群鹿,命侍衛養了壹個假鹿頭做誘餌,用木蘭的聲音模仿鹿鳴,在鹿進口時立即放箭,當場喝下鹿血。"它不僅有益健康,而且很難學."乾隆四十三年(1778),北遊盛京。盛京將軍專程拜訪了山海關剛剛收購的鮮鹿。李鴻特意問了壹句“今天進的鹿胖嗎?”聽說我比較瘦,才點廚師做哈密鹿肉當晚餐。剩下的是服務和享受。“其子嘉慶即位後,同情百姓的艱苦供給,多次指示地方不要進貢鹿和鹿肉,大大減少了當時滿族人愛吃的滋補食品——鮮鹿肉的來源。普通人吃不起鹿肉,於是壹家肉鋪想出了替代品,以灌香腸的方式,摻入豬肉餡和香料,做成“鹿肉”的樣子,成為流傳至今的壹道菜。

曹雪芹寫的《紅樓夢》裏,大觀園裏的才子佳人賈寶玉、史湘雲也要在雪地裏烤鹿肉,暗示他們家有滿族血統。五十三訪中甲府田莊所付租金包括“大鹿三十匹,鹿筋二十斤,鹿舌五十條”,估計能養鹿的地方極有可能在關外東北。另壹個有意思的事情是,賈寶玉的侄子賈蘭放學後在大觀園裏拿著小弓追鹿,意思是“逐鹿中原”,或許是暗示他在賈府劇變後的壹段時間裏,取代了賈寶玉在家族中的中心地位。

皇帝和滿族權貴如此重視鹿肉,甚至影響到了長江以南。美食家袁枚曾稱贊鹿肉嫩、鮮、活。可以做成肉幹,適合燒烤或者慢燉。其實大部分野鹿經常跑步鍛煉,肉質堅硬成熟。所以為了讓鹿肉味道更好,大部分廚師都會先把鹿肉腌制好,然後再燉、燜、炒、炒、火鍋。當時,鹿肉比豬牛羊更稀有、更昂貴,所以富有的官僚們經常把它作為禮物贈送。

在中國,新疆、黑龍江等地有專門的養殖場養鹿,出售鹿肉、鹿肉罐頭、鹿茸等。主要品種有厚而嫩的馬鹿和梅花鹿。在世界上,最大的鹿產品出口國是新西蘭。有趣的是,新西蘭沒有本地的鹿種。19世紀中葉英國移民引進馬鹿和馬鹿後,由於氣候適宜,飼草豐富,幾乎沒有天敵,各種野生鹿壹度泛濫成災。據統計,1930年當地野生鹿的數量高達700萬到800萬只,政府不得不鼓勵民眾獵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當地出現了圍欄放牧的人工農場。多達百萬頭鹿生活在新西蘭各地的牧場,大量鹿肉、鹿茸等商品銷往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