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美國和日本的醫院相比有哪些不壹樣?

美國和日本的醫院相比有哪些不壹樣?

從“山景醫院”眺望波特蘭市區

兩年前,借去美國旅行的機會,參觀了西海岸波特蘭市的幾所醫院,大開眼界。

到了波特蘭,在朋友的熱心帶領下,參觀了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簡稱OHSU,包括壹個醫學院和數個研究機構)。有資料顯示,OHSU常年排在全美醫學院的前十名,研究類的綜合排名也是名列前茅,癌癥研究更是壹大亮點。

2008年,OHSU接受了壹億美元的慈善捐助用於癌癥研究,捐贈人是舉世聞名的“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和夫人佩妮奈特。知道“耐克”不稀奇,但知道“耐克”總部所在地距波特蘭僅40分鐘車程的人卻未必多。這次因時間關系沒能去“耐克”總部,期待下次。

OHSU建於山頂,被譽為“山景醫院”。從波特蘭市區可以開車來也可乘坐名叫Tram的纜車從山下直達醫院。壹座城市裏有纜車運行,聽起來挺浪漫的。朋友說,他的女兒在醫學院讀書,暑期曾在這裏做義工,每天乘坐纜車上下班,既好玩又開心。

溫馨的候診區

乘著暮色到達醫院,門診已結束。站在候車室旁的陽臺上眺望,盤山公路似壹條銀帶向山下蜿蜒,波特蘭的魅力在萬家燈火中璀璨徐徐地展開。壹座城不需要太大,只要有山有水,便壹定會靈氣生動,的確不假。

在醫院的走廊上且走且看且聽,令人耳目壹新。聖誕節剛過,聖誕樹上的彩燈閃爍依然。偌大的候診區,在柔和燈光的映照下顯得寂靜安寧,沙發茶幾軟椅書報雜誌電視等壹應俱全。與其說這裏是醫院,不如說更像五星級酒店的大堂。

路過急救室,門毫無征兆地開了,兩位護士推出壹輛手術車,車上躺著滿身插滿管子的病人。生死分界的現實感,令人沒有勇氣看第二眼,唯有默默祝願。

與OHSU毗鄰的兒童醫院,生活氣息更加濃郁。若不是供患者用的輪椅上豎著掛吊針的金屬桿提醒,到處像兒童樂園,貌似隨便停下來,就可以彈彈琴,玩玩積木什麽的。

走廊上掛著壹幅幅童趣橫生的畫,有的令人忍俊不禁,有的令人童心大振。家屬休息室,如同溫暖的會客室,沙發茶幾電視飲水機俱全,更有免費使用的筆記本電腦。

OHSU、兒童醫院和退伍軍人醫院的建築物即獨立又相連,從頂端樓層可以直通。說來有趣,從兒童醫院進OHSU參觀完畢,欲原路返回時,那道自動門卻無論如何也不開啟。納悶中,撞見壹位推車路過的護士。朋友詢問後得知這是壹條“單行路”,從OHSU進入兒童醫院需要ID卡。護士得知我們的車停在兒童醫院門前,熱情地讓我們跟她“進關”,省了我們從OHSU正門出去再繞遠路去停車場的辛苦。

曾聽在美國當醫生的說過美國退伍軍人醫院的壹些事兒,十分好奇。為什麽會為退伍軍人建立壹個單獨的醫療體系?退伍軍人醫院與其他醫院相比有什麽不同?整天與傷殘病人打交道的醫生來自哪裏,醫術如何?腦子裏充斥著壹個又壹個問號。沒成想,波特蘭退伍軍人健康醫療中心(英文全稱是Veteran Affairs Portland Health Care System,簡稱VAPORHCS)就在OHSU隔壁,兩棟建築物間有封閉式空中走廊連接。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說到美國退伍軍人醫院,得先了解壹下美國退伍軍人節。美國聯邦設有很多公***假日,如元旦、馬丁路德金誕辰日、獨立日、華盛頓誕辰日、退伍軍人節、感恩節和聖誕節等。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簡稱VA)為11月11日,全國上下舉行各種慶祝和紀念活動,如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退伍軍人節遊行,華盛頓越戰紀念墻旁的紀念儀式等。從總統到公民,無壹例外地向退伍軍人尤其是參加過歷次戰爭的退伍軍人表示敬意。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UnitedState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簡稱VA),成立於1989年,從雇員人數來看,是僅次於美國國防部的第二大內閣部門。有人說,美國退伍大兵是“穿著破軍裝的流浪漢”,如今卻享受著世界壹流標準的待遇。VA向他們發放包括傷殘賠償補助金、養老金和稅收優惠在內的津貼補助,為他們建立專門的醫療保障系統,資助他們接受再教育和職業培訓,提供死後安葬服務等,VA每年還會獲得來自政府的預算,用於退伍軍人的健康管理、心理治療和女性軍人服務等方面。

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經常可見印有“VA”(請別看錯了哦,不是AV)字樣的指示牌,告訴人們去退伍軍人醫院怎麽走,由此可見退伍軍人醫院的數量應該不算少。

沿著走廊,三步壹停五步壹看,從設計風格到物品陳列,與OHSU和小兒科醫院沒什麽兩樣,令人仿佛置身於美術館休息區,亦或酒店大堂,楞是和醫院搭不上邊兒,當然這都是表面印象。聽朋友說,美國退伍軍人到VA醫院看病,支付的醫藥費由傷殘程度來決定。壹般來說,傷殘指標達50%以上完全免費,10%到40%之間的醫療費也寥寥無幾。非傷殘退伍軍人就診和體檢時,則要支付壹定比例的醫療費。

波特蘭退伍軍人醫療中心有277張床位,362名醫生,1051名護士,去年門診患者為90351人,做了7444臺手術。朋友還說,許多持有美國醫生執照,拿J1簽證在美國醫院工作的外國醫生,工作期滿後,為保持工作的連續性,有的會選擇到退伍軍人醫院做誌願者,壹邊奉獻社會,壹邊提高醫術水平,美國社會所提倡的“美國誌願精神”在這裏得到了完整良好的體現。

披著茫茫夜色,踏上歸途。幾小時的走馬觀花,對由OHSU醫院、兩家著名兒科醫院、壹所眼科中心和退伍軍人波特蘭健康醫療中心組成的Marquam山醫院集群有了基本的了解。

信息爆炸的時代,介紹日本醫院如何如何好的美文時常成為眾人推送的對象,無需在這裏浪費筆墨。如非要把日本和美國的醫院進行對比,以走廊墻壁為例,以我井蛙的眼光來看,後者的文字、照片和繪畫令人目不暇接。

文字通常是醫院介紹、健康講座和各種信息。從管理層到醫生,每家醫院都介紹的非常詳細,有的甚至連新來的住院醫也隆重推出。幾位亞裔醫生的面孔調動了我們的好奇心,試圖通過名字判斷他們是哪國人,結論只能猜個大概而已。壹幅幅或抽象或寫實風格的繪畫,令醫院變得溫馨有加。

記得在兒科醫院,與壹位三十多歲的白人婦女同乘壹部電梯下樓。見她拎著兩個鼓囊囊的大包,朋友熱情地打招呼寒暄。她爽快地回應道:因為女兒在這裏住院,她每天來壹次,帶很多東西回家洗漱。我很喜歡西方社會中陌生人之間的對話狀態,親切自然,就像和鄰居嘮家常。

美國之行,遊走於幾個城市間,見縫插針參觀醫院並寫下見聞觀感,得感謝給我布置任務的“雙料”醫生,還有朋友的熱情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