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七都島在哪裏?

七都島在哪裏?

這是壹個迷人的島嶼。

七都是鹿城區的壹個海島鎮,與溫州市區僅壹江之隔,常住人口9000多人,華僑15000多人。它是著名的僑鄉。

收入靠外匯:島上人均年收入不高,只有6166元(2004年統計),但生活水平不低,海外匯款成了他們生活的主要支柱。

沒有ATM:除了農村信用社,中國銀行是島上唯壹的國有商業銀行。銀行唯壹的自動取款機被取消了,因為幾個月沒人管它。銀行工作人員給出的解釋是:說服島上幾乎不識字的老人使用銀行卡太難了!

用外幣換生活用品:有壹種說法,壹個看不懂報紙和電視的老太太,對歐元和美元的匯率相當熟悉。當她手頭沒有零錢時,她用歐元換雞蛋,1歐元換15當地雞蛋。島上常用的外幣主要是美元、歐元和加元。過去有裏拉、法郎和荷蘭盾...

暑假比春節更熱鬧:因為沒有綠卡,人們不能自由出行,所以很多成年人不能回家過年。相反,每年暑假都有很多孩子從國外回來參加夏令營。也許“回家過年”這個詞對這些孩子來說意義不大,但對他們的父母來說,卻是壹個刻骨銘心的夢。

2005年2月28日,65438,投資4億多元的溫州七都大橋破土動工。據了解,這是溫州歷史上最大的市政公用橋梁。此事再次引起了人們對七都島的關註。近距離觀察這個被稱為“溫州島聯合國”的僑鄉,讓很多七都人海外移民的故事鮮活起來。

普通溫州市民對七都的了解,似乎每年臺風前夕島上居民安全撤離的新聞裏都會有報道。事實上,除了易受臺風侵襲,這裏還是溫州唯壹的島內僑鄉。

七都島四面環水,原住居民除務農外,大多以捕魚為生。從漁民變成海員是他們改善生活狀況的必由之路,於是從這些人身上,誕生了第壹代七都華僑。

從解放到改革開放,第二代外派人員出國,他們在海外主要從事餐飲、服裝、皮具加工。

改革開放後,第三代外派人員出國,主要在海外從事中間貿易。

每壹個在學校就讀的本地戶口的學生,都有可能是未來的移民。它們像風箏。繩子的另壹端握在大洋彼岸的親人手中。當季風吹來的時候,它們會朝著繩子的方向飛...

“隔代教育”讓留守兒童孤僻。

走在前沙村的村道上,壹個戴著小紅帽的小女孩,四五歲,背著壹個小本子邊走邊玩。記者問她:“小朋友,妳的帽子好漂亮。誰送的?”小女孩說是她媽媽買的。但當記者問她媽媽在哪裏時,她不知道。

這時,旁邊壹位村民笑著插話:小女孩父母在意大利,孩子出生後,被送回爺爺奶奶那裏寄養。她好幾年沒回來了。

據這位村民介紹,為了節省撫養孩子的成本,也為了騰出時間賺錢,大多數人都選擇把孩子送回老家寄養,等時機成熟再接收到國外讀小學或中學。

在七都鎮教育辦公室黃寶生老師那裏,記者了解到如下數字:七都島常住人口9232人,居住在港澳臺和海外的人數為15200人,是常住人口的1.5倍多,其中美國5478人,法國3169人,意大利125650人。

島上283名幼兒園學生中,只有54名在當地註冊。由於出生率下降,上學的學生越來越少,鎮上的小學從去年的5所合並到現在的2所。

七都中學職教部在招生的時候每年有兩個班,到高三的時候會合並成壹個班,因為壹半的學生會輟學出國。

據統計,島內共有1467名學生(含幼兒園、小學、中學),大部分是父母遠在他鄉的留守兒童,約有壹半存在隔代教育現象。他們受家庭束縛少,比城裏的孩子更自由,但普遍感到孤獨。

出國的命運讓孩子提前成熟。

七都中學三面環水,沒有圍墻。站在操場的主席臺上,可以看到壹望無際的冬季田野。操場旁邊的旗桿上,高高飄揚著壹面國旗,紅旗如畫。五星紅旗下,幾個打籃球的孩子在拼命。

他們中的許多人將在不久的將來去海外與親人團聚,開始完全陌生的生活。

記者在籃球場找到了小何和小任(化名)。他們分別在三年級和壹年級。

這學期可能是小黑在國內學習的最後壹個學期了。他的三個姐姐和母親都已經拿到了簽證,只等紐約父親壹聲令下,全家移民。小任的兩個姐姐也在紐約。估計小任高三畢業就出國了。

除了電子遊戲,籃球是他們最大的愛好。“現在玩的沒意思,因為我壹個最好的玩伴今年上半年出國了,現在缺三個壹個。”說這話的時候,他們顯得有些落寞。

黃嘯今年是高三學生。像所有新人壹樣,她喜歡穿有很多口袋的時髦牛仔褲。她雖然長得漂亮,但沒有城裏同齡孩子那麽早談戀愛。她告訴記者,在齊都,早戀的現象比較少,因為這樣的感情是很脆弱的,壹旦出國,妳的壹生都會改變。

黃嘯明年夏天拿到畢業證書後將出國。但她根本不想出國,因為她從回國的夥伴那裏得知,在國外工作很辛苦,就像她姐姐壹樣。她姐姐八年前去了美國,至今未歸,因為她沒有綠卡。前年大姐嫁給了壹個也在打工的福建人,家裏人只能遠遠地祝福他們。

留在國內沒有前途,因為她學習成績不太好,肯定考不上大學;職高畢業找工作不僅工資低,而且很辛苦。相比之下,還是去美國好。雖然賺的錢不算多,但畢竟是美元,寄回家還是很有用的。當她談到美元時,就像我們談到人民幣時壹樣自然。

在孩子們的眼裏,美國是壹個大工廠。

雖然他們很快就要出國了,但他們對將要去的國家幾乎壹無所知。

小黑唯壹知道的是,美國的白天和中國正好相反。每次我在家裏接到父親的電話,都是晚上,但在那裏是白天。但是直到現在,他也不明白為什麽,因為他從來沒有接觸過世界地理。

"美國的首都是哪裏?"

紐約?猶豫了很久,小任囁嚅著回答。

當記者逐壹報道NBA、尼亞加拉瀑布、搖滾樂、好萊塢等詞匯時,依然壹臉茫然。在他們心中,美國的世界不屬於他們。這只是壹個大工廠。他們去工作,只掙美元。

問及他們最大的願望,小任不假思索地說,過自由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

黃嘯沈思了壹會兒,說:多賺些錢,爭取2008年回國看奧運會。

壹大批海外華人名人出島。

記者試圖提及七都島上的壹些名人,但馬上發現也是徒勞。余錫龍和林景平...他們對這些名字沒有反應。

雖然這些即將出國的孩子對家鄉的僑領壹無所知,但七都鎮的壹大批僑團在溫州僑界頗有名氣。

這些僑團領導在僑界紛紛響應,指揮上億資金轉戰海外商場。

在國內,海外華人也捐了很多錢來修建道路和橋梁、海堤、老人亭和學校...覆蓋社會福利事業的方方面面。此外,他們還把每年臺風來襲時捐款救災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資料:

/GB/node 2/node 9/user object 1ai 29707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