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寫壹篇關於民生工程的作文,關於環境變化的。壹定要是小學六年級的水平哦,500字左右,謝了!

寫壹篇關於民生工程的作文,關於環境變化的。壹定要是小學六年級的水平哦,500字左右,謝了!

總以為自己已經長大,對父母的嘮叨置之不理,甚至有時頂撞他們說:“我已經長大了,我的事我自己來決定,不用妳們管。”但直到有壹天我明白了兩個字“責任”,我知道自己曾經的任性,曾經以為離開父母在大學獨立自由的的生活,自己掌管自己,這些根本不是自己長大的標誌,而只是自己還幼稚的表現。正正的長大是妳知道自己對妳的家庭、對整個社會的責任是什麽。

做為男人應該挑起家庭生活的重任這是男人的責任,作為女人要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條這是女人的責任,這樣這個家庭就具備了和諧的條件。以前總以為將脫下的臟衣服扔給媽媽,然後穿上媽媽洗幹凈的衣服,沒錢了開口要就有人給,這是很正常的事,但直到有壹天自己覺得媽媽在洗衣服時彎腰不是那麽的利索了,父親走路時腰也不是那麽的筆直了,自己的心忽然隱隱作痛,我問自己我對這個家做了什麽呢,我用自己的青春蠶食著父母的身體,我卻壹無所知,有時還用自己所謂的長大去創傷他們的心。我開始思考我應該為自己的家,為父母做點什麽呢,我應該努力的學習盡快的從父母那裏接過這個家庭生活的擔子,這是自己壹個男人必須承擔的責任。

我們處在社會中,我們就有對這個社會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曾被剛剛過去的不同尋常的冬天感動過吧!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讓我國南方陷入了五十年不遇的冰雪大災難中,但我們在這場災難中沒看到哀嚎,感覺到的卻是南方傳來的壹股股暖流。我們的主席,我們的總理都曾親赴抗擊暴風雪前線指導抗災,我們的人民子弟兵不分晝夜的搶修公路、電路設施,我們的電工技術人員攀上幾十米高的冰凍電線塔架上搶修電路…….當記者采訪將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時,他們說:“這是我們的責任”,多麽簡單的回答,但卻是那麽的有力---責任。在感動的同時,我知道我現在雖然不能像抗擊暴風雪前線的英雄們那樣,但我應該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為建設我們的美好祖國出力,這就是我的責任,我對於社會的責任。

責任使我長大,我的家庭,我所處的社會,需要我有這份責任心,帶著這份責任心我應該努力的奮鬥

民生工程

釋義 民生工程是政府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提高生活水平,重點關心弱勢群體,采取的壹系列積極政策舉措。壹句話,民生工程就是政府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現代版“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安徽省重點民生工程解讀 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學有所助……

日前,我省公布了18項民生工程的具體政策,並首次公布了聯系人的電話。據悉,18項工程主要包括生活保障類***6個項目,主要解決“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問題;醫療衛生類6個項目,主要解決“病有所醫”問題;農村基礎設施類3個項目,主要解決“通水通路通電視”問題;教育資助類3個項目。記者就其中壹些重點工程采訪了相關部門,進行解讀。

廉租住房房源將“擴容”

今年壹季度,我省已經有3.3萬余戶城市低保家庭得到了廉租住房保障。昨天下午,省建設廳房改辦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年底前,對全省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低於10平方米的城市低保住房困難家庭實行保障,保障人數將達到5萬戶。

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保障成為新增的6項民生工程之壹。省建設廳房改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正在積極爭取國家廉租住房建設投資補助,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廉租住房房源。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現行的保障方式主要以發放租賃住房補貼為主,由住房困難家庭自行承租住房,但廉租住房保障最理想的方式是實行實物配租,即提供廉租住房,所以當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增加實物配租的廉租住房房源。

根據計劃,到2010年末,全省廉租住房保障範圍將由住房困難的城市低保家庭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各市、縣實物配租戶數占廉租住房保障戶數的比例不低於30%。

據了解,廉租住房保障面積標準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市場平均租金及財政承受能力等因素,以戶為單位確定。

城鄉醫療救助擴大受益面

作為全省18項民生工程之壹的城鄉醫療救助政策去年已經被納入民生工程。記者昨天從省民政廳獲悉,今年在進壹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基礎上,我省擴大了城鄉醫療救助的受益對象和救助病種,在補助標準上也有調整,讓更多困難群體享受到大病救助。

根據規定,城鄉醫療救助的受益對象包括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城鄉低收入群眾和因病致貧的群眾。據了解,城鄉低收入群眾和因病致貧的群眾是首次納入醫療救助範圍。救助病種包括惡性腫瘤或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腦中風、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嚴重心臟病、重型肝炎及並發癥、艾滋病、晚期血吸蟲病、重癥精神病等大病以及經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病種,在救助病種中還首次增加了重癥慢性病。

獎助學金惠及17萬學子

今年我省民生工程中有3項是關於教育民生的,比去年增加了壹項即高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據悉,該項民生工程將會惠及我省17萬左右的大學生,他們將獲得少則2000元,多則8000元的資助和獎勵。

據介紹,建立貧困生資助體系主要是為了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求學問題,面向大學生的***有三種獎勵和資助。“國家獎學金”獎勵在校生中特別優秀的學生,每年為8000元;“國家勵誌獎學金”獎勵高校裏品學兼優的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面為3%,每年5000元;“國家助學金”則資助本專科高校裏家庭困難學生,有20%的在校學生都可獲得每年2000元的獎金。除了大學生外,中職學生今年也被納入到資助範圍內,國家助學金將每年提供1500元給農村、縣鎮以及城市貧困家庭的學生。

除了保障大學生和中職生的入學外,今年我省繼續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即初中和小學的學雜費,同時向農村初中和小學免費提供教科書。目前,我省還有部分農村中小學校舍是危房,從去年開始,我省計劃用兩年的時間改造全省304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校舍,確保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

9000公裏新路鋪進農村

在今年的民生工程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壹個重點,涉及3個項目,其中農村公路實現“村村通”更是受到關註。據悉,到2010年我省將有2.7萬公裏的農村公路完成改建,所有建制村都能通上水泥(瀝青)公路,此舉將大大改善農村出行難的現狀。

據了解,今年投入建設的農村公路***9000公裏,總投資22.6億元。每條公路路面寬度不低於3.5米,路面面層厚度不低於18厘米,達到四級公路的標準。信息時代我省還有部分自然村裏接收不到電視廣播的信號,為了豐富農村文化生活,今年實施“村村通”工程,未來三年讓3萬余個已通電自然村通廣播電視,今年將有近萬個村落有望通電視廣播。此外,今年我省還將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的問題。

(稿件來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記者:張曉嶸 夏麗霞 編輯:周曉留 2008年04月24日06時07分)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安徽十二項民生工程 1、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進壹步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

3、完善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費保障機制

4、積極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5、探索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6、逐步提高城鄉醫療救助水平

7、逐步建立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機制

8、積極推進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9、全面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

10、全面消除農村中小學危房

11、加速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12、進壹步完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織就和諧畫卷 2006年底,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廣泛調研、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活難、看病難、上學難”問題,啟動實施了十二項“民生工程”。去年,全省十二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78.4億元,各項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實。

“民生脈動最關情”。十二項細密的惠民政策,深入到百姓生活各個方面,織就起壹幅和諧社會的畫卷。

確保困難群體“老有所養”

確保困難群體“老有所養,衣食無憂”,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我省將解決困難群眾“生活難”問題擺在民生工程的第壹位。

2007年,我省全面建立起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年人均收入低於683元的130.9萬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年人均補助達到380元,農村特困群眾救助實現了向農村低保制度的轉變。當塗縣大隴鄉村民李生魁,2004年患上乙肝重癥伴肝硬化腹水,三年多醫藥費花了3萬多元,家庭陷入困境。民政部門得知後,將李生魁家納入重點低保對象,提高低保補貼標準。李魁生感激地在筆記中寫道:“低保點燃了我生活的希望之燈。”

2007年,全省45.7萬“五保”對象年人均供養標準提高到1200元。此外,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費也得以保障。去年各級財政投入近1.3億元,對全省6萬余名補助對象,按當地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發放基本生活費,年人均補助2146元。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全省確認獎勵扶助對象6.7萬余人,發放獎勵扶助資金4431萬元,全部打卡發放到戶。

除了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部分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也得到重視和改觀。2007年,中央和省級補助7.2億元,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惠及318.2萬余人。血吸蟲流行區的青陽縣河西村興建了兩座供水池,清澈山泉引入家家戶戶,村民們改廚、改竈、改廁,紛紛建起沼氣池,創建生態新家園。村民錢立發感慨地說:“過去,想到那含有血吸蟲的水,幹什麽也沒勁;現在有了幹凈衛生水,大家的擔憂也沒了,生產生活的勁頭都上來了。”

確保人民群眾“病有所醫”

確保人民群眾“病有所醫”,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二項民生工程中,涉及到醫保制度的就有五項。

在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率大幅提高。2007年,我省***有81個縣(市、區)建立了新農合制度,參合農民達3602萬人,參合率85.8%,當年籌資20.8億元,累計補償1000多萬人次。鳳臺縣童圩村婦女趙有芳就是新農合制度的受益者之壹。她患有嚴重的白內障,參加新農合僅交5元錢,最後報銷了5200多元醫療費,不僅醫好了病,家庭經濟也逐漸好轉。

在城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啟動。2007年,全省參保人數達421萬人。其中,合肥、蕪湖、馬鞍山被列入全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城市。

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不僅表現為覆蓋面的擴展,還在“提高醫療救助水平”、“改善衛生服務條件”的縱深度上體現出來。2007年,我省將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戶”、農村重點優撫對象納入城鄉醫療救助範圍,省財政***撥付中央和省級資金1.2億元。全省***救助農村困難群眾152.2萬人次,支出救助資金9579萬元;救助城市困難群眾10萬人次,支付資金4533萬元。此外,全省規劃建設了300所鄉鎮衛生院,1000個村衛生室、6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3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總投入資金3.4億元。

對於重大傳染病病人,壹套醫療救治和生活救助制度也已初步建立。2007年,全省***為1956名艾滋病人進行抗機會性感染治療,對1680名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療藥品和免費CD4檢測7335次,向4.7萬名結核病人提供免費化療、X攝片和痰檢,對6130名晚期血吸蟲病人提供免費救治。

確保城鄉孩子“學有所教”

教育是民生之基。“學費貴”、“上學難”話題的熱度壹直不減。

2007年春季開學時,安慶市雙蓮寺小學三年級學生馮青青高高興興,爸爸媽媽意外又驚喜:學費總***加起來只有90多元,想想孩子壹年級上學時還要兩三百元呢。學生和家長的喜悅背後,是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得到較好落實。去年,我省不僅全部免除993萬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還對135萬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29萬名貧困家庭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有效解決了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就學問題。

壹方面,我省以免除學雜費等方式,幫助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順利“就學”,另壹方面,積極改善農村學校教學條件,使其更好地接納學生“入學”。從2007年起,我省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全省304萬平方米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任務。省政府同時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全力支持和配合農村中小學危改和校舍建設工作,能免收的行政性收費壹律免收,服務性收費減半收取。去年全年,我省累計下達9.9億元改造資金,改造D級危房193.3萬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積236.6萬平方米,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雙管齊下”的功效已顯現。2007年,我省近千萬城鄉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上學難”問題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緩解。

今年民生工程擴至18項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壹項系統工程。而十二項民生工程正如鋼筋鐵骨,搭建起解決民生問題的政策框架,充盈了“和諧社會”的具體內涵,使得“和諧安徽”的發展脈絡更加清晰,也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最直接、最現實的實惠。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2008年,省委、省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提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在繼續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的同時,我省又新增實施六項民生工程。即: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立高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實施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保障機制;實施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十八項民生工程當年財政投入總規模約160多億元。

和諧社會的畫卷已經展開,潤澤江淮的雨露繼續播灑。“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向著十七大提出的民生建設目標,安徽正在闊步前行。

(稿件來源:中安在線 特約記者:田婷 編輯:夏勝為 2008年04月21日07時49分 )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滿意度調查 我省十二項民生工程實施壹年多,群眾的滿意度如何?省有關部門就此進行了專項調查。請看—

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對十二項民生工程的總滿意度達88.6%;對“全面消除農村中小學危房”的政策實施結果的滿意度達93.4%;對“逐步建立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機制”的滿意度達91.4%;對民生工程實施中,各級政府的宣傳和組織的綜合滿意度達83.9%

2007年,我省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針對部分群眾“上學難、看病難、生活難”等現實利益問題,建立起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制度框架,直接惠及全省4000多萬城鄉居民。

最近,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在全省17個市抽選了17000戶城鄉居民樣本,開展了“十二項民生工程社會公眾評價情況”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十二項民生工程群眾滿意度達88.6%。以人為本的施政方針,真金白銀的“惠民”工程,贏得了老百姓的高度肯定。

政策惠民:整體滿意度高

按十二項民生工程總籌資額測算,全省4000萬受益群眾,人均受益近200元。130.9萬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每人每年補助380元,高於360元的全國平均水平。45.7萬農村“五保戶”每年供養標準提高到1200元;81個縣(市、區)的3600萬農民加入“新農合”,看病有補助;60556名城鎮未參保企業退休人員,獲得基本生活費。

十二項民生工程,涉及解決“生活難”的有5項,解決“看病難”的有5項,解決“入學難”的有2項,74%的資金直接補助到人。實施壹年來,“民生工程”結出累累碩果。群眾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政策實惠。

近日,省統計局采取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的方式,在全省17個市,每個市完成1000份調查問卷。調查顯示,民生工程得民心,順民意,群眾關註度高,整體滿意度高。

調查表明,其中對“全面消除農村中小學危房”的政策實施結果滿意度最高,達93.4%;對“全面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和“逐步建立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機制”的滿意度也在90%以上,分別達92.4%和91.4%;最低的項目“探索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滿意度達到81.8%。

民生工程實施中,各級政府的宣傳和組織,贏得了群眾較高的滿意度,綜合滿意度達83.9%。97.6%的城市居民,至少知道壹項涉及城市居民的民生工程,99.3%的農村居民至少知道壹項涉及農村居民的民生工程。

受惠不同:城鄉感受有別

據省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分析,從教育和醫療保障“壹高壹低”的滿意度可以看出,“上學難”和“看病難”,是群眾關心的兩個重點。教育的民生工程,讓百姓得到較大實惠,而在加強城鎮醫療保障上,還有待繼續努力,實現“病有所醫”。

此外,各個不同的社會群體,由於生活條件、觀念和期望值的差別,對民生工程的評價及滿意度也有區別。

調查顯示,無論是整體的綜合評價,還是對單項民生工程的認識,農村居民滿意度普遍高於城市居民。原因不難理解,民生工程雖然帶來同樣的政策收益,但城市居民收入明顯高於農村,惠民政策的杠桿,對改善生活的效應有別,百姓的感受自然也就不同。

17000名被調查居民中,年齡越大,對民生工程滿意度越高。60歲以上被調查者對民生工程的政策實施結果綜合滿意度為91.7%,高出18歲至29歲被調查者的8.7個百分點,顯示出老年人對社會保障的要求更迫切;此外,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對民生工程宣傳組織的滿意度,普遍高於收入在4000元以上較高者。多數民生工程的“陽光”,直接照耀低收入階層,在實施過程中,各級政府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使中低收入者親身感受到政府公***服務方式的轉變,產生了較高的滿意度。

總之,黨和政府的拳拳為民之心,看在群眾眼裏,暖在百姓心間。十二項民生工程,得到群眾真心的認可與支持。

“工程”擴容:多向弱勢群體傾斜

啟動和實施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執政為民”宗旨的充分體現。今年全省“兩會”上,省長王三運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民生工程由12項擴大到18項,財政投入總規模將超過160億元。

消息壹出,人們萬分高興的同時不禁追問,如何讓民生工程的陽光照耀到更廣闊的領域,讓更多群眾感受到政策的溫暖?

“民生工程政策選擇,應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群體,將政策保障機會公平和結果公平並舉,保證社會效率,促進結果公平。”省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工程實施重點必須放在教育、就業領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將各地已有的“4050工程”、下崗人員培訓、大學生職業培訓、農民技術培訓等關於就業的政策納入民生工程,“授之以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弱勢群體的自身素質和職業素質的提高,使他們有能力在初次分配階段獲得更好的收入。由於年老體弱、低收入和低學歷群體對民生工程有著較高的期望值,因此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上,還應重點向這部分群體傾斜。

18項民生工程覆蓋面廣,受益群眾多,實施工作難度大。如何提高民生工程實施效果?“服務與監督雙劍要並舉。”有關專家認為,基層必須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盡可能簡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縮短群眾享受政策的辦理時間。同時,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最好建立全省聯網的民生工程信息庫。

任何壹項惠民政策,只有真正落實無偏差,才能實現它惠民的初衷。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民生工程實施過程的監督,確保政策落實不走樣和政策執行的公平。

調查顯示,我省有部分群眾對民生工程露出不滿意的表情,壹個主要原因是對民生工程相關政策不理解。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這部分群眾對民生工程政策的理解程度,是降低其不滿意程度的有效手段。專家還建議,各地改進宣傳工作模式,細化宣傳工作內容,消除部分群眾通過民生工程坐享其成的錯誤觀念。

古語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這不禁讓我想起戰國時的壹個故事,故事梗概是齊國使者出使趙國,趙國趙太後問齊國使者:“貴國人民生活可好?”對曰好,趙太後再問:“貴國今年可是大豐收?”對曰是,趙太後最後才問:“貴國國君可好?”齊國使者對趙太後最後才問本國國君大為不悅,趙太後說道:“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故如次問。”齊國使者聽後頗是服氣。實際上,翻開中國歷史典籍就會發現中國自古以來就將“民生”與“國計”相提並論,民生問題壹直與國家發展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當然,中國歷史誠於魯迅所說是壹部吃人的歷史,民生問題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很少受到過真正的重視,反而,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國歷史的壹種常態,官本位的文化更是積澱得深厚,且異常深厚。只有到了新中國成立後,民生問題才真正受到關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即是毛澤東同誌倡導並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產黨的宗旨的,但遺憾的是“文革”等政治動亂和計劃經濟對生產力的束縛,國家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獲得發展,解決民生問題的成效在計劃經濟時代也並不很大,所以,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依然是***同貧困的局面。

簡單的說民生問題,就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最主要表現在吃穿住行、養老就醫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問題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註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黨的性質、宗旨和目標壹脈相承。

隨著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有了很大的騰飛,那中國的民生現狀又如何呢?改革開放20多年來,民生問題受到普遍關註,20多年改革開放的進程,其實就是不斷重視民生、改善民生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將國人***同貧窮的時代變成了歷史,大多數城鄉居民邁進了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如人均GDP從1990年的1634元上升到2003年的9073元,首次超過1000美元,這是壹個非常重要的臺階;人均收入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9年的1374元上升到2003年的847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602元上升到2622元;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從1989年的54.8%下降到2003年的45.6%,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由54.5%下降到37.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從1989年的5196億元上升到2003年的103618億元,人均儲蓄存款從461元增長到8018元。可見,中國民生進行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經濟指標的增長與發展,並不意味著中國民生問題已經得到全面解決。因為前壹個時期解決的民生問題,主要是初級階段的初級民生問題,主要解決了絕大多數人的衣食之憂,屬物質生活甚至是食物保障方面。而現在民生問題與時代的發展同步,其內涵也在不斷發展。跟計劃經濟時代相比,現時代更加突出地顯露出教育作為民生之基、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為民生之源、社會保障作為民生之安全網的重要性。對每壹個國民而言,沒有教育機會就不可能接受現代文明,也不可能成為高素質甚至合格的勞動者;教育機會、接受教育的程度,正決定著每壹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機會及生活質量,教育已成為國民立足社會的基礎。同時,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就是要讓每壹個勞動者、每壹個家庭有壹個穩定的工作崗位、有壹個穩定的生活來源,而失業、就業不足或就業不充分,既是社會問題,更是家庭與個人的嚴重問題,失業帶來的往往是家庭生活的危機與困境。收入分配決定著城鄉居民的收入渠道與生活來源,除了就業獲取收入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際上還有多種收入渠道,收入分配是針對整個社會財富的,合理的收入分配體制不僅能夠推進效率與發展,而且有利於社會公平、進步與和諧。

從教育看,它已經成為國民立足社會的基礎,但在現實中,還存在著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夠、義務教育的福利性保障不夠、受教育的機會尚不公平等問題。

從就業看,現在,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約800萬人,需要再就業的人員500多萬人,而鄉村需要轉移的是壹支龐大的勞動力隊伍,它不是靜態的1.5億,而是動態的、持續的。

從收入分配看,盡管說絕大多數城鄉居民的收入在上漲,但是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尤其是這幾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兩極分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從社會保障看,像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覆蓋面,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貧困人口的救助,老年人、殘疾人的福利享受,等等很多只是形同虛設。特別這幾年鬧得比較兇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歷程顯示,人均GDP從1000~3000美元這壹時期是壹個多事之秋,順利度過這壹臨界點,經濟社會將會步入良性運行和健康發展的軌道;否則,便有可能出現“拉美化”的局面。中國現在也處於這壹階段,處於矛盾多發期,因此改善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是重中之重,因此民生問題成為兩會焦點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