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山東人遷移的背景?

山東人遷移的背景?

清廷以東北為“龍興之地”,擔心關內漢人的大量遷入會損害旗人利益,破壞滿族的習俗和秩序,康熙七年(1668)推行封禁政策,以後的措施越來越嚴厲,從局部封禁到全部封禁,從驗關封海到驅逐流民。盡管禁令日見嚴厲,卻不能完全禁阻關內民眾進入東北。迫於日趨沈重的生活壓力和連年不斷的自然災荒,越來越多的山東農民或泛海偷渡到遼東,或私越長城走遼西,湧向仍在沈睡的東北沃野。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實行封禁政策的條件下進行的,故稱之為“闖關東”。 “闖關東”的農民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從清朝初期到建國近300年),被人們認為“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壹”!闖關東,是壹次移民壯舉,是三百年來2000萬苦難山東人的血淚史! 那生活在東部沿海富庶的山東半島上的山東人為什麽要闖關東呢? 壹,中央要求漢民戍邊的政策。隨著順治帝入主中原,大批滿族官員和滿族人湧入關內,使得本就人煙稀少的東北地區經濟更加雕敝。為此,清政權建立早期派遣大部流民到東北地區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 二,清代,山東“天災”頻繁,農民流離失所,生活艱難,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得不北去關外逃荒。 三,作為外國侵略勢力早期入侵地區,兵災匪禍頻繁。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太平天國、撚軍、黑旗軍、義和團等都曾波及山東。日益加重田租、稅負、差徭和額外攤派,使的越來越多的破產農民和難民不得不到東北去避難。 四,從移入地看,東北的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後,大部分土地尚未開墾,華北地區地少人多。在山東等地“闖關東”由來已久,移民中向家鄉寄錢者有之,帶財物回鄉過年者有之,也不乏發財致富成家立業者,這些刺激了更多的民眾要到關外謀生賺錢。所以在華北特別是山東的膠東,勞動力稍壹充裕,或壹遇天災人禍,首先想到的是攜家帶子,或集結親戚好友,蜂擁到關東去謀生。 “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滿洲旅行記》中記載了當年真實的歷史畫面,“由奉天入興京,道上見夫擁獨輪車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丈夫罵其少婦,老母喚其子女。隊隊總進通化、懷仁、海龍城、朝陽鎮,前後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寢者皆山東移民……”這段文字生動地記敘了闖關東的艱辛旅途,當年許多闖關東的山東人“挑起籮筐,壹頭放孩子,壹頭放鍋子”地前往東北墾荒,大體就是如此情形。 闖關東的山東人進入東北後從事的職業以農墾為主,兼有其它各業。剛開始,他們“始而為傭,繼而為佃”,“租得旗人土地,從事耕作”。也有私自開墾土地的。山東移民的到來帶動了東北農業的發展,關外“土宜稼穡,收獲之多既倍於他省,糧價之賤亦豐於內地”,“每遇豐收之年”,竟有“熟荒之慮”。 此後,山東人在東北的商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等方面都大有作為。突破封禁而去東北的商人中有為人稱道的“山東幫”,《滿洲地誌》記載:“山東人勵精克己,勤儉耐勞,富於團結力,勞動者互相扶助,商人互通緩急,恰如壹大公司,其各商店則似支店,互相補給商品,以資流通。而在金錢上尤能融通自在,故雖有起而與之爭者,奈山東人制勝之機關備具,終不足以制之也。” 至於在近代工業、交通運輸業中從事艱苦創業勞動的,當然更是吃苦耐勞的山東人了,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壹千五百余裏之中東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 山東人闖關東正值國家災難深重之時,東北是屢經外敵侵擾之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山東人為抗擊侵略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吉林省渾江市《灣溝公社誌》記載:“1921年間有壹名叫王振邦的農民,原籍山東,因逃荒攜妻及長女壹家流落於西川壹帶。1931年日軍侵占東北,王振邦與山東老鄉聚義百余人抗日,1934年末,他們與日軍大小戰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戰績最佳,日軍死傷慘重,義軍為日軍所膽寒。” 通過上面的概述我們可以知道,山東人闖關東加速了東北地區的開發,促進了廣大東北地區在農業,手工業以及機械化生產的大發展,而其英勇抗戰的事跡也為中國人民的抗戰史添上了重重的壹筆。 我們還知道,落後的文化會被先進的文化所融化,來自孔孟之鄉的山東人不只給東北帶來了蠻力,也帶了幾千年來中國的正統思想和先進智慧。從這方面說人的流動就是文化的流動。中原文化向關東地區大規模挺進,實際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華北與東三省之間,無論在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家族制度、倫理觀念、經濟行為各方面,都大同小異。最主要的,是東三省移墾社會成員,沒有自別於文化母體的意念。 在文化傳播方面,我想舉壹個自己能夠切實感受到的東西,那就是飲食文化。眾所周知,魯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首,是北方菜的基礎。傳說,大清朝的“滿漢全席”中90%的菜都是魯菜。剛來鄭州的時候,同寢室的兄弟問我“魯菜有啥特點啊?”我只能含混的說“沒啥特點”。今天想來,這個沒有特點恐怕就是最大的特點了,兼容並包是我心目中的壹種菜系的最高境界。我們想壹想自己所熟悉的東北菜,“東北地三鮮”,“豬肉燉粉條”......這些在山東都是有的,而且比東北更早的出現,換句話說,我們就可以大膽的猜測,可能這樣的飲食風俗都是闖關東的山東人帶過去的,他們帶過去的豈止是豬肉燉粉條啊?他們帶來了壹種另類的飲食方式,壹種另類的生活方式,壹種不同於傳統東北人的狩獵或者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無意中就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 唐代和尚玄奘為中原帶來了佛經,帶來了南亞文明,但我們闖關東的先祖也讓中原的文化在東北地區紮根,發芽並不斷壯大,從這點上看,大名鼎鼎的玄奘和現在已經不斷被遺忘的闖關東的山東人是壹樣的。 是他們,打破了地域之間的局限,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傳播、交流、融合和互補;是他們,提高了東北原住人口素質的提高;是他們,推動東北與關內社會經濟和文化更加協調和統壹,雙方商品的交流,資源的互補,文化習俗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