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卡稅是怎麽回事,我們怎樣運用卡稅公式呢》

卡稅是怎麽回事,我們怎樣運用卡稅公式呢》

什麽叫飛歌

苗族民歌的壹種,苗語稱“恰央”,流行於貴州東南苗族地區。是青年男女互相邀請出寨遊方時唱的山歌體歌曲。曲調高亢,節奏自由,曲式短小。歌詞五字壹句,壹首歌只有四、五句,臺江地區的,曲調開朗,多為徵調式,由兩人齊唱或獨唱。革壹地區的,曲調柔美,多為羽調式,兩人重唱,每句開始用輪唱形式,第二小節即以同度齊唱。此外,施洞、覃高、孝弟等地區的,也各有其獨特的風格。唱法均用真聲,無伴奏。

船歌和搖籃曲簡介

--------------------------------------------------------------------------------

日期:2005-9-22 8:44:41 來源: 編輯: 27

動畫廣告征集中

著名的“水上之城”威尼斯有壹種平底狹長的小船,叫做“貢多拉”。船歌就是起源於貢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廣泛流行於意大利。十九世紀成為壹種人們所喜愛的浪漫抒情曲體裁。船歌的曲調淳樸流利,優遊自在,通常為6/8拍子,強拍和弱拍有規則地交替和起伏,描寫船的搖曳晃動。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船歌,是壹首典型的威尼斯貢多拉船歌。在月光明朗的夜裏,詩人霍夫曼的朋友尼克勞斯和詩人的情人朱麗葉塔坐著貢多拉,徜徉在威尼斯的運河上,唱著這首二重唱,象微波蕩漾壹般上下起伏的曲調,緊密配合著壹搖壹擺的伴奏音型。全曲分三段,從“吹吧,微風”開始是第二段。第三段的曲調和歌詞,都是重復第壹段。最後,朱麗葉塔和尼克勞斯唱著“啊”字,互相呼應。歌聲漸漸消失在晚風中。

船歌除聲樂曲外,還有器樂曲。器樂曲中的船歌,是壹種抒情小品,和聲樂曲的船歌壹樣,具有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和搖晃動蕩的伴奏音型,也常常用6/8拍子寫成。門德爾松的鋼琴曲《無詞歌》中,有三首《威尼斯貢多拉歌曲》,其中第壹首《g小調無詞歌》是1830年在威尼斯寫的。音樂清新流利,優美生動;婉轉如歌的曲調和搖曳起伏的節奏貫穿全曲,塑造了水面上輕舟蕩漾的音樂形象。

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裏也有壹首船歌。1876年,柴可夫斯基應彼得堡《小說家》月刊發行人貝納德的約請,每個月為《小說家》的音樂附刊寫壹首鋼琴曲。貝納德按照十二個月令的時序,選定了十二首詩,提供給柴可夫斯基,作為十二個曲子的標題。其中六月用了普列謝耶夫的壹首詩:

走向河岸——那裏的波濤將噴濺到妳的腳跟,

神秘的憂郁的星星會照耀著我們。

柴可夫斯基根據這首詩,寫成了壹首船歌。全曲分三段,第壹段和第三段是同壹個主題,旋律深情婉轉,略帶憂傷,象壹首浪漫曲。雖然沒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從強拍到弱拍壹搖壹擺的節奏。同樣體現了輕舟蕩漾的形象。中段速度轉快,節奏也活躍起來,並從小調轉入了大調,從四拍子過渡到三拍子,寫出了“山鳴谷應,風起水湧”的形象;歌聲槳聲,溶成壹片,還可以聽到浪花飛濺的音響。第三段的旋律,在每個樂節的收尾,加進了陪襯的聲部,原來的“獨唱”,變成了“二重唱”;歌聲此起彼落,表現得更為氣韻生動。最後,小船漸漸離去,波浪輕微的拍擊聲消失在遠方。

搖籃曲又稱催眠曲。原是母親在搖籃旁為使嬰兒安靜入睡而唱的歌曲,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壹種音樂體裁。搖籃曲的音樂形象壹般都具有溫存、親切、安寧的氣氛。曲調平靜、徐緩、優美,充滿母親對孩子未來的熱誠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搖籃擺動的律動。由於搖籃曲和船歌的節奏很接近,又都具有抒情歌唱性的旋律和安靜藥氣氛,有許多***同的特征,所以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在他的《家庭交響曲》的搖籃曲中,采用了門德爾松的《船歌》旋律。《家庭交響曲》是寫作曲家家庭生活中的壹天的。搖籃曲是其中的壹段。在這段音樂中有兩個旋律:壹個是代表孩子的旋律,也就是孩子主題。由古雙簧管、大管和加了弱音器的中提琴奏出。古雙簧管所吹的音比現在的雙簧管低壹個小三度,是壹種A調的雙簧管。另壹個是搖籃曲的旋律,它是描寫母親的歌來的。由低音單簧管吹出,開頭兩小節就是門德爾松的《g小調無詞歌》的旋律。作者用復調的手法,把這兩個旋律結合在壹起。支持著這兩個旋律的,是描寫搖籃擺動的節奏音型,由兩個大管吹出。在這段音樂的末了,我們可以聽到鐘鳴七下,是由鐘琴奏出的。這時大提琴上出現了父親的主題,小提琴上出現了母親的主題,描寫父母以祝福的眼光,投向甜蜜入睡的孩子。

搖籃曲也象船歌壹樣,既有聲樂作品,又有器樂作品。6/8拍子也是搖籃曲的典型節拍。如下面的壹首6/8拍子的聲樂搖籃曲,作曲者據說是莫紮特。這首歌是以壹個兩小節的短小旋律作為主題核心發展而成的,音調明朗熱誠,充滿對孩子未來的希望。描寫搖籃輕輕擺動的節奏,從頭貫穿到底。歌中唱道:

睡覺吧,我的寶貝,小蜜蜂已經休息,

小鳥兒也已回巢,花園裏多麽安溫。

月亮在天上微笑,壹片銀光多美麗,

透過窗戶照著妳,睡覺吧,我的寶貝,

快睡,快睡!

除了6/8拍子的搖籃曲外,三拍子和四拍子的搖籃曲也都可以利用和聲和節奏的手法,來描寫搖籃的擺動。舒伯特的《搖籃曲》是利用穩定和弦和不穩定和弦的不斷交替,來體現搖籃擺動的效果的。這是壹首民歌風格的歌曲,音樂充滿無限的溫存和撫愛。

勃拉姆斯的《搖籃曲》是通過強弱拍節奏的起伏。來塑造搖籃擺動的形象的。這也是壹首民歌風格的歌曲,曲調溫柔美麗,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的親切祝願:

1.晚上好,夜裏好,

玫瑰花、丁香花都已閉上眼,

妳也快睡覺。

到明天,大清早,

又是會說會跳。

2.晚上好,夜裏好,

天使在守衛妳,睡吧,

聖嬰樹會在夢裏出現。

睡得香,睡得甜,

妳會夢見樂園。

作曲家常常把搖籃曲采用到歌劇中去。如法國作曲家戈達爾在歌劇《約塞蘭》中就寫了壹首搖籃曲。但它的對象不是嬰兒,而是壹個垂死的女人。這是壹首具有歌劇音樂特點的抒情歌曲。全曲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相當於歌劇中的宣敘調,第二部分相當於歌劇中的詠嘆調。宣敘調是以語言音調為基礎的朗誦調。這首搖籃曲的第壹部分具有宣敘調的性質,但有嚴整的三拍子節拍,不象真正的宣敘調那樣節奏自由。詠嘆調是歌劇中的抒情性或戲劇性獨唱曲。這首搖籃曲的第二部分具有抒情詠嘆調的某些特點。但並不具備詠嘆調常用的三段式結構。歌劇《約塞蘭》取材於法國詩人拉馬丁的詩,敘述修道院的修土約塞蘭在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時,藏身在陶菲尼山谷的鷹洞裏。貴族少女勞倫絲也化妝成壹個男孩,躲避到這個山谷裏來,約塞蘭把她藏在自己藏身的鷹洞裏,發現她是壹個少女,兩人相互發生了愛情。勞倫絲提醒他不要忘記自己是個修土,於是約塞蘭就和勞倫絲分手,回到修道院去了。多年以後,約塞蘭在巴黎被邀請去為壹個垂死的女人做懺悔,這個女人就是勞倫絲,她臨終表示希望和約塞蘭在天上結合。這首搖籃曲是約塞蘭為勞倫絲唱的安眠曲。第壹部分是宣敘調性質的獨白。第二部分是四拍子的搖籃曲,伴奏描寫搖籃的晃動。

除了為人聲創作的搖籃曲外,還有為各種樂器演奏而作的搖籃曲。這種器樂搖籃曲在內容和規模上都比聲樂搖籃曲有更多的發展。器樂搖籃曲不是限於催眠和描寫嬰兒入睡,而更多的是抒發內心的思想感情,刻劃寧靜而富於詩意的精神境界。肖邦的搖籃曲是壹首意境深遠的鋼琴音詩。左手從頭到尾是壹個穩定和弦和壹個不穩定和弦的不斷反復。描寫搖籃的擺動,這種不斷反復的短小旋律或和聲,叫做固定動機。右手是壹個樂句的不斷變奏,全曲根據壹個樂句的旋律,用變奏的手法連綿不斷地展開;在固定動機的襯托下,由壹聲部單獨進行發展為二聲部重叠;由單純的、勻稱的節奏發展為輕巧的華彩旋律。右手好象風吹楊柳,婆娑起舞;而左手則象穩固的樹幹,巋然不動。全曲始終保持著安靜的氣氛,而又充滿微妙的色調變化。法國作家大仲馬在壹部戲劇作品中講到肖邦的搖籃曲時,有壹段生動的描寫,他說:“靜穆的音樂漸漸彌漫於大氣之中。把我們籠罩在同壹種感覺裏,這種感覺可以比得上洗過土耳其浴後,壹切意識都被驅散,進入了壹種平靜狀態。這時和諧地耗損了的身體,除了需要休息以外,再沒有別的欲望;心靈看到囚禁它的牢門已經統統打開,要到哪裏就到哪裏去,但它總是趨向於藍色的夢境。”

國民歌分類-對音樂欣賞常識的補充

中國民歌有多種分類法。按體裁形式分類,大致可分為:號子(包括搬運號子、船工號子、作坊號子等)、山歌(包括壹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調(包括謠曲、時調、風俗儀式歌曲、舞歌等)3大類。在有些學者的論著中將民歌細分為號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謠、小調、風俗儀式歌等。體裁分類法,有助於認識和研究民歌與人民生活的關系、民歌的社會功用、以及音樂表現方法、特點等問題。

按民族和區域的風格色彩分類。中國有56個民族,由於各民族歷史傳統、語言特點、生活風俗等的差異,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風格色彩相距甚遠。壹些人數較多、居住地域較廣的民族,如漢、蒙古、藏、壯、維吾爾等族,還可根據其不同地區民歌的音樂特色劃分為若幹色彩區。如漢族民歌大致可分為西北、華北、東北、西南、江浙、閩粵臺、湘鄂、江淮8個色彩區,其中前3個地區屬北方片,第4至第6屬南方片,第7、第8屬南北過渡地區。也有將南方片及過渡區分為雲桂黔、川湘鄂、江浙、閩粵臺等4個地區。分法不壹,各有各的依據。

風格色彩分類法有助於認識和研究民歌的風格色彩、音樂與民俗的關系等問題。按題材內容分類有助於認識、研究民歌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等問題。此外,還有根據歷史發展時期分類,或出於某壹專題研究的需要而進行的特殊分類。

中國民歌的分布

根據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風格色彩,中國民歌大體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風格色彩區。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2.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5.東北受薩滿教影晌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7.中原及東部沿海有著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至於每個民歌區的民歌分類。由於民族不同,各自有其傳統的分法,不可能劃壹,只能存異。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處於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以蒙古族民歌為代表。蒙古族歷來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民歌可分“長調”、“短調”兩大類,“長調”民歌主要流行於東部牧區以及陰山以北地區,特點是字少腔長,富有裝飾性,音調嘹亮悠揚,節奏自由,反映出遼闊草原的氣勢與牧民的寬廣胸懷。牧歌、思鄉曲、贊歌等大多屬於長調。聞名的曲目有《遼闊的草原》、《牧歌》等。“短調”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農半牧區,其特點是結構短小,節奏規整,不少敘事歌、情歌、婚禮歌都屬於“短調”。著名的短調民歌有《森吉德馬》、《小黃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性是表現出草原牧民的質樸、爽朗、熱情、豪放的情感與性格。此外,在西蒙還有壹種“蒙漢調”(蠻漢調),它是蒙、漢兩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產物。流行於河套壹帶的“爬山調”也是蒙、漢民族***同喜愛的歌種。

2.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地處新疆,以維吾爾、哈薩克民歌為代表,它受過來自中亞伊斯蘭傳統文化的影響,與阿拉伯音樂文化有著壹定的聯系。維吾爾族是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藝術以“十二木卡姆”聞名於世。民歌有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四大類。維吾爾民歌在音調方面包括了中國音樂、阿拉伯、歐洲三種音樂體系,它是中國民歌音調多元化來源最突出的壹種。有不少民歌是與舞蹈相結合的,具有活潑、風趣的格調。聞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個月亮爬上來》、《達阪城》、《送我壹朵玫瑰花》等。哈薩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從事牧業。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詞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獵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興填詞的民歌(包括山歌、漁歌、謎語歌等);(3)習俗歌(包括婚禮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數量最多,大都表現情人離別的痛苦和祝福。哈薩克民歌中有中國音樂和歐洲音樂兩種體系。中國音樂體系以宮、羽調式最多。聞名全國的有《瑪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這壹民歌區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區。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勞動歌、愛情歌、鳳俗歌、頌經調五大類。民歌演唱活動大都與佛教節日有關,民歌中不少是與舞蹈結合在壹起的,如“囊瑪”、“堆謝”、“果謝”、“鍋莊”等歌舞品種。音樂屬於中國音樂體系,民歌壹般特點為熱情、開朗、誠摯、動人,極富高原特色,節奏律動性強。聞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來是壹首箭歌(即狩獵歌),最初流傳在西藏的東南部林區。如今成了流傳全國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這壹民歌區包括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地區壹帶。有二十幾個不同民族聚居在這裏。該區民歌有著不同層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會功能,民歌大多為“詩、歌、舞”相結合的演唱形式,內容復雜多樣,同時存在著不同歷史階段的民歌。由於許多民族沒有文字,民歌成了他們記載歷史、傳播知識以及進行社交活動的重要手段,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部份。所有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層次的文化現象。這壹地區代表性民歌是多聲部民歌。多數民族都有二聲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類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壯族等民族的最聞名,大歌又分男聲、女聲、童聲三種,男聲大歌壹般節奏性較強,曲調明快。女聲大歌節奏較自由,旋律細膩、柔和。小歌除二聲部外也有單聲部民歌。內容以愛情為主,壹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內用小嗓輕聲唱。此外還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歷史最悠久。內容敘述天地的形成,人類的起源。遊方的起因等。曲調富於吟誦性,歌唱者多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聞名全國,其他民歌如《桂花開放貴人來》、《阿細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東北部受薩滿教影響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包括東北大、小興安嶺壹帶,以鄂倫春族民歌為代表(包括鄂溫克、赫哲、達斡爾、滿族籌),鄂倫春族在1949年前還保留著不少原始社會的痕跡。這是壹個喜愛歌舞的民族,過去以狩獵為生,每當狩獵滿載歸來,或者民族節日,都要進行歌舞狂歡。他們的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山歌,(2)歌舞曲,(3)薩滿調。山歌又分“長調、“短調”,“長調”高亢剛健,節拍自由;“短調”曲調平穩,節奏規整。歌舞曲大多為壹領眾和形式。薩滿調是為請神、跳神、祭祖、葬禮時唱的歌,曲調吟誦式,多為領和。鄂倫春民歌為五聲音階。以宮調式、羽調式居多。他們最喜愛的民歌有《額呼蘭.德呼蘭》,是壹首歌頌大自然的歌。此外《鄂倫春族小唱》在全國也很聞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這壹民歌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的黃河上遊地區,有漢、回、土、撒拉、保安、東鄉、藏、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區域。自古以來屬於半農半牧文化範疇。歷史上曾經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東西文化交流較早,由於長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產生了八個民族並有的歌種——“花兒”。該區民歌可分“家曲”,“野曲”兩大類,“家曲”包括各種酒曲、宴席曲、小詞、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兒”在內的各種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兒”為代表性歌種,曲調高亢悠長,格調深沈婉轉,氣質粗擴、淳樸。不論哪個民族都使用漢語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襯詞,中外聞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東部沿海有著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漢族民歌區在六個區中屬於最大的壹個,從寒冷的北方到亞熱帶的南方,從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東部沿海平原,地理條件、風俗習慣、生活、生產方式多種多樣。語言雖同屬漢語,但各地方言不同。東、西、南、北差異很大,民歌的風格特點也呈現出多種特征。另壹方面漢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區、西北半農半牧民歌區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區都有千萬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區部分重疊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基於以上情況,漢族民歌區又可以分為十個支區和壹個特區。

(l)東北都平原民歌支區;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區;

(3)江淮民歌支區;

(4)江浙平原民歌支區;

(5)閩、臺民歌支區;

(6)粵民歌支區;

(7)江漢平原民歌支區;

(8)湘民歌支區;

(9)贛民歌支區;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區,

(11)客家民歌特區。

漢族民歌品種繁多,僅其不同的社會功能可以分為十大類:即勞動號子、山歌、小調、田歌、漁歌、茶歌、秧歌(包括燈歌)、風俗歌、兒歌、搖兒歌。

(1)東北部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東、河北、河南東北都、蘇北北部等黃河下遊地帶,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區,基本上是壹個沿海平原地帶。自古以來黃河下遊屬於文化比校發達地區。根據風格上的微小差異,該區又可分為兩個小區,山東、河北及河北、蘇北的壹部分為第壹小區;遼、吉、黑為第二小區。第二小區實際是第壹小區的移民區。所以民歌同屬近似風格。全區使用東部北方方言。這裏民歌以小調為主,其次是秧歌、號子,山歌極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畫扇面》、《沂蒙山小調》、《小看戲》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西、陜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內蒙河套地區以及甘、青、寧漢族聚居地區。東面以太行山為界與東北部民歌區分開,南北各為陰山以南,秦嶺以北,屬於黃河中上遊地區。過去交通不便,民間音樂較少與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為突出.包括有“信天遊”、“山曲”、“爬山調”以及“花兒”。其次為秧歌、小調。全國聞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趕牲靈》、《蘭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繡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淮河流域的蘇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東南部地區、西面以大別山與江漢民歌區為界。該區處於黃河、長江流域之間,音樂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帶有過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調突出,秧歌、山歌次之。聞名的曲目有《鳳陽花鼓》、《王三姐趕集》、《打麥歌》、《彼根蘆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江蘇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處長江下遊,是古代的吳、越之地。文化比較發達,人民生活較富裕,歷來有江南漁米鄉之稱。使用方言為吳語。民歌以小調為主,聞名的曲目有《紫竹調》、《無錫景》、《茉莉花》、《哭七七》、《對鳥》等。

(5)閩、臺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福建大部、臺灣大部以及廣東潮汕地區。福建與臺灣自古以來就有文化的淵源關系,臺灣當地漢族壹直使用閩南語,此外,兩地還有壹些***同的地方戲曲、說唱音樂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詩、小調突出,聞名的曲目有《采茶撲蝶》、《茶童歌》、《天烏烏》等。

(6)粵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珠江流域的廣東大都,廣酉東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區,北面以南嶺為界與贛民歌區相鄰。這裏地處亞熱帶,珠江橫貫東西,文化與海外交流較早,使用粵方言。過去廣大漁民成為該區壹個重要的社會階層。民歌以漁歌——鹹水歌最為突出。聞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調》、《哩哩美》等。

(7)江漢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區,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帶。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較發達,民間藝術源遠流長,至今在許多方面仍保留著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燈歌、小調、風俗歌、山歌。聞名的曲目有《黃四姐》、《洪湖漁歌》等。

(8)湘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湖南以及廣西東北角上的幾個縣。地處長江中遊南岸,這裏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風,地襲楚俗,它與江漢民歌區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不過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區通用湘語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聞名曲目有《馬桑村兒打燈臺》、《壹塘荷花壹塘蓮》、《上四川》等。

(9)贛民歌支區

該區以江西中、北、東部為基本範圍,使用贛語方言。地處古代吳、楚之間,吳楚文化對其都產生過壹定的影響,具有長江流域東西部文化交流的過渡地帶性質,民歌交融性強。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為小調、燈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聞名的曲目有《杜鵑花開》、《摘茶籽》、《送郎當紅軍》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陜南以及廣西西北部分地區。北以秦嶺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燈歌。此外川江船夫號子也很有特色。聞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趕馬調》、《槐花幾時開》、《我住貴州貴陽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區

客家人分布較廣,全國有八千余萬人口,民歐特區主要指包括廣東東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東南部三省交界地帶。這裏客家人比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戰亂由北方中原壹帶來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遺風,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為山歌,聞名的曲目有《燈紅歌》、《風吹竹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