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國家寶藏總 尼古拉斯凱奇 介紹 華爾街的來歷是什麽?

國家寶藏總 尼古拉斯凱奇 介紹 華爾街的來歷是什麽?

還介紹的是百老匯

華爾街的由來

華爾街起源於17世紀,當時那裏隸屬於荷蘭新移民。那塊被稱為新阿姆斯特丹的地方位於曼哈頓島前端,夾在兩條航運方便的河流之間,是易於停靠船舶的天然深水良港。因而,航海業發達的荷蘭看中了這壹地點。

十年後,新阿姆斯特丹北部前沿被三角形柵欄“墻”所取代,它延續了910米,為的是防範新的敵人——英國人。

1664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展開了壹場海上爭奪戰,英國人成功地占領了新阿姆斯特丹,“墻”沒有起到多大的防禦作用。1685年,英國人把這條街命名為“華爾街”(WallStreet)。英文單詞“Wall”是“墻”的意思。

華爾街臨近港口,地理位置重要,對於紐約商業金融活動具有特殊意義。在英國人統治時期,紐約迅速發展成為港口城市,並逐漸展現出壹個國際大都會的雛形。

把華爾街作為市中心,是英國任命的紐約總督托馬斯·唐幹做出的決定。他事先偷偷購買了臨近的大片土地,然後分成許多小塊待價而沽。1686年,華爾街開始大規模建設開發,他便順勢出售牟利。壹些人也看出了門道,分別趕在華爾街區域地價飆升之前購入大量地產。在17世紀的最後十年裏,華爾街經過擴建改造,面貌煥然壹新,原來老的木柵欄被拆除,基石用於建造市政廳,第壹所基督教三壹教堂也建造起來,從而拉開了華爾街空前但不絕後的序幕。

漢密爾頓計劃

華爾街居民當中,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最為著名。在合眾國早期歷史上,壹些設計者們,不僅從無到有創建了美國,而且為未來發展指明了道路,漢密爾頓就是其中之壹。漢密爾頓堅信,新誕生的國家不僅應該制定明確的憲法,而且還要相應地建立起制定和實施商業法規的有效運作系統。壹位觀察家認為,漢密爾頓把自己看做喬治·華盛頓總統任期的聯邦總理,而不僅僅是壹位財政部長。

當時,由於獨立戰爭的影響,美國的內、外債總額高達5400萬美元,其中包括嚴重貶值的面值4000萬美元的大陸幣,以及各州政府未償還的2500萬美元債務等。單債務利息壹項就高達400萬美元,聯邦政府的年度稅收根本無力償付。

為擺脫困境,漢密爾頓實施了集資和還債計劃。他認為,應該將資金集中於商人、經紀人階層,並由他們對國家的未來進行風險投資。為贏得這些新生資產階級的信任,國家必須預先投資,而自己的計劃就是其中的壹個步驟。

在實施計劃過程中,漢密爾頓首先開始發行新紙幣,用以取代大陸幣。其次,漢密爾頓又發行聯邦債券,募集了8000萬美元資金。債券買賣主要面向沿海商業中心地帶的券商和經紀人。

對於大陸幣面值可能重新恢復,華爾街經紀人早有預料。他們以十分優惠的折扣大量購進,用舊幣換新幣,再用新幣買政府債券。當曼哈頓南區普通投資者猶豫不決時,華爾街的經紀人不僅購入大批國債,還從南方各州買進了大批大陸幣,幾乎相當於美國債務總額的三分之二。

這樣,政府有錢了,經紀人持有了國家債券,不值錢的大陸幣退出了流通領域。可是,對於經紀人可以按極低的價格買進舊幣,然後等額兌換新幣,眾多舊幣持有者壹無所知,做夢也想不到會出現這種情況,遭受重大損失。正是這種投機,導致了華爾街第壹次金融醜聞的發生。

操縱市場的報應

1789年財政部成立的時候,漢密爾頓任命杜爾為助理部長。但杜爾只在這壹職位上幹了七個月就提出辭職。

1790年12月,杜爾委托倫納德·布利克作為代理,去南卡羅來納州購買舊大陸幣。有證據表明,在布利克前往南卡羅來納州之前,杜爾已經開始投機交易了,當時他還在財政部任職。與他關系密切的商業合作夥伴,事先從他口中得知漢密爾頓計劃的消息,大多以很低的價格吃進大量大陸幣進行囤積。

杜爾不滿足於僅投機大陸幣,還與別人聯手在市場上秘密收購紐約銀行的股票,試圖取得控股權。紐約銀行是壹家州立商業銀行,在漢密爾頓醞釀的金融大餐裏,它是壹道重要的基礎原料。因為合眾國銀行不屬於商業銀行,不能夠吸納儲蓄或開展借貸業務,所以漢密爾頓需要將壹家信譽良好的商業銀行納入其中,以便保持金融穩定,進行必要的政府資金周轉。

杜爾認為這是壹個賺錢的機會,便與華爾街壹些著名人物壹起,秘密開始股票收購的壟斷操作。杜爾的企圖開創了華爾街歷史上進行市場操縱的先河,其具體運作策略是:當股價低落時,盡可能地全部買進,然後消除壓低股價的負面因素,促使價格回升,再拋售手中的股票。問題在於,隨著壟斷者不斷買進,市場力量自然推動股價上漲,而這恰恰是壟斷者滿倉之前所極力避免的事情。為達到這壹目的,杜爾在運作中巧妙地設計圈套,誘騙投資者相信壹家新的銀行正在建立,將與紐約銀行展開競爭,致使紐約銀行股票價格大幅滑落。此後,杜爾竭盡所能吃進紐約銀行的股票。當用盡了所有資金和抵押的時候,他開始以2%-4%的月利率從紐約中央大街的廣大民眾中集資借錢。

1791年8月,漢密爾頓開始對杜爾產生了懷疑,提醒他不要進行與身份不符的投機生意,後來得知杜爾計劃拼湊壹家新銀行,與紐約銀行展開競爭時,漢密爾頓勃然大怒,為避免其將整個國家建立商業信譽的宏偉計劃置於險境,漢密爾頓和紐約銀行合作,采取拒絕抵押的方式,阻止杜爾及其同謀染指紐約銀行。

紐約銀行不再為杜爾及其同夥提供進壹步的貸款,杜爾的集資由於必須支付2%-4%的月利息,現金流壹旦受阻,將產生致命的影響。這樣,杜爾的壓力驟然增大,災難發生了。

杜爾不得不被迫宣布無法履約付息。消息壹經泄露,他們隨即遭到投資者的圍攻,但為時已晚,有人這樣描述當時的混亂情況:晚上人聲嘈雜、喧鬧紛亂,城市裏出現了暴民,聲討投機之父杜爾掠奪了所有財產,使他們血本無歸。暴怒的民眾試圖將他從監獄裏揪出來,但被市長和行政官員制止了。由於令人詛咒的投機,這個城市壹半人傾家蕩產了。

梧桐樹協議

金融醜聞是導致《梧桐樹協議》簽署的重要事件之壹。經紀人希望制定公***管理條例,規範金融市場,以便平息公眾的憤怒,同時將約束機制掌握於自我手中。

據說,在杜爾被捕壹星期後,在《梧桐樹協議》簽署大約兩個月之前,壹批經紀人於3月21日在克裏賓館集會。根據《美國政府公報》報道:“商人和股票經紀人……任命了壹個委員會,負責報告與商業交易運作模式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並研究他們的意見是否合適。”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樹木大多用來生火,曼哈頓街道上樹木貧乏,因而華爾街68號院這棵尚存的梧桐樹就格外引人註目,樹陰下成了良好的集會場所。1792年5月17日,24個經紀人在樹下召開會議,達成壹項協定,協議具有中世紀行業協議的性質,它規定24個簽約者進行債券買賣時,彼此間享有優惠,以統壹、固定的比率提取傭金:

我們,簽約者,作為買賣公***證券的經紀人,特此莊嚴承諾並彼此保證:在從今往後的交易中,無論對任何人,無論買賣任何證券,都將以不低於交易額0.25%的比率提取傭金,而我們之間彼此交易時,則相互磋商,給予優惠。

從此,會員專屬和固定最低傭金成為傳統和定制,延續並影響到以後的交易活動,直到 20世紀。《梧桐樹協議》簽約者的行為,也正是所有市場開拓者們夢寐以求的目標:設置壁壘,將自己和其他人隔離開來,以便實現市場壟斷;只有在方便可行的情況下,才允許其他人進入同壹市場。

《梧桐樹協議》的簽署,在壹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阻止政府對於金融市場的幹涉。

“莊家”的出現

華爾街作為壹個金融中心,在最初形成的兩年裏建章定制,為以後兩個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樣,華爾街培育了早期的券商。他們既是證券交易的受益者,也擔負著責任和義務。

無論如何,早期的華爾街迅速繁榮起來,並且很快出現了許多重要場所,容納商人們從事金融活動。其中第壹場所當屬唐提飯店,唐提飯店由唐提投資機構建造,也因此得名,它不僅是壹家飯店,更是壹個精心設計的招商引資載體。對於經紀人來說,集資的方式已經不算新奇。從販運皮毛,到買賣奴隸,他們曾經壹度無所不為。經紀人作為中間人,從供貨商手裏購買商品。

在1790-1792年劇烈動蕩時期過後,華爾街的證券交易停頓了近20年。 1812年對英戰爭爆發,政府又開始通過大量發行債券募集資金,華爾街隨即迎來新壹輪投資熱潮。戰爭結束後發生了三起重大事件,將華爾街繼續推向前進: 1816年美國第二合眾銀行重新開張,註冊資金3500萬美元,其中2800萬美元向公眾出售;為造伊利運河,首批債券開始發行,總額達7000萬美元;成立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

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與《梧桐樹協議》簽約者聯盟壹樣,都是會員制,但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成為壹個行業協會,可以憑幾個經濟人的實力和影響,為華爾街確定證券價格。普賴姆被選為第壹任主席,並且成為現代華爾街的偉大規劃者。

最早,普賴姆以銀行間的票據買賣積累財富,他以頻繁交易成為第壹個“莊家”,並通過銀行控股,成為第壹個私人銀行家。他放貸的利率,被稱為“普賴姆利率”。當時,由於受杜爾醜聞影響,證券交易行業十分蕭條。普賴姆是個革新家,通過對傳統交易去粗取精,他在自己的交易場所營造了安全、穩妥、賓至如歸的氛圍。

此後十年裏,競爭出現了,壹方自詡為“官方”交易者,采取各種限制措施;另壹方為外來者,認為證券交易不能包辦代替,不時發起挑戰,並聚集在馬路上開出了“路邊市場”。雙方爭來鬥去,在法庭內外打起了官司,最終導致了法律、經濟等領域的新觀念的形成——即在壹個自由市場體系中,自由應普遍存在,不應僅由壹部分人享有這種特權。

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不久,就請求國會支持銀行業立法。首先,禁止商業和儲蓄銀行投資股市證券;其次,建立銀行保險金保護儲戶利益。壹家金融機構必須做出選擇:是致力於成為壹家投資銀行,還是成為大型的、以客戶為主的商業銀行——銀行業的兩種功能間設置了防火墻。

金融大都會的再生

1835年12月16日是壹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發生了壹場特大火災,夜晚火勢驟起,烈焰兇猛,以致連商業貿易大廈的大理石建築都毀於壹旦。當大火終於熄滅的時候,原來的華爾街所剩無幾,壹片廢墟。火災發生前,紐約***有26家火災保險公司,火災後,其中23家宣布破產。

盡管如此,華爾街的樂觀精神和無窮活力並沒有被摧垮。火災後僅四天,商業貿易就恢復正常營業。壹年後,500幢新建築拔地而起或正在興建,壹個更新、更好的華爾街如鳳凰再生般展現出來。

火災發生後的壹段時間裏,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失去了棲身之地,只好四處遊動辦公,直到新商業交易大廈在原址重新建造。新大廈位於華爾街和交易場所、漢諾威街和威廉街之間,占據了整片城區。設計者艾賽亞·羅傑斯采用了當時普遍流行的希臘新古典風格,在面對華爾街壹面,豎立了12根巨大的愛奧尼亞式立柱。立柱每根重45噸,來自馬薩諸塞州昆西市的壹個采石場,都是由整塊的巖石切割打磨而成,使用特制的木筏通過河流向南漂浮運輸,抵達紐約後,用了40組牛群從港口運抵施工現場。新大廈的圓形大廳,可以同時容納3000個交易員來回走動,從事各式各樣的商業貿易活動。

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辦公地點設在“鮑德廳”,羅傑斯匠心獨具,把它設計成壹個規模宏大的商業中心,采光、供熱、通風設施壹應俱全,還帶有壹個巨大的地下室作為金庫,擺放著鐵皮保險櫃,儲存各式各樣的股票、債券及商業票據。

“賣空”交易的引入

19世紀末20世紀初,華爾街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是從“路邊市場”開始職業生涯、發家致富的。他們在交易方法上革新、創造,發展了許多專業技巧。“不間斷交易”就是從“路邊市場”開始的。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每天只進行兩次交易,刻板不變,而“路邊市場”則不同,隨時可以進行交易。這樣,市場交易得以與瞬息變動的證券價格相適應,更趨活躍,市場交易額遠遠高於證券交易委員會。另外,在 “路邊市場”裏,對某些特定企業或行業頗有研究的專家們,每天經常站在同壹個地方,逐漸固定成習慣。長此以往,並經過發展演變,就產生了20世紀證券交易中具有顯著特點的“交易席位”和“專家”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操盤手是雅各布·利特爾,將證券交易中的賣空、買多推上了壹個新的高度。賣空意味著以特定價格賣出他並不擁有的股票,約定30天或60天後交割。他賭定屆時市場價格會有所下降,自己可以按照比約定價格低的價格買進,從而保證個人只賺不賠。

利特爾並非完全憑借預感、對市場趨勢的精確分析或者胡亂碰運氣,而是通過壟斷市場、散布虛假消息、利用他人幫助等手段,操縱特定品種的證券價格,使之向著自己的預期價位靠攏,以達到盈利目的。他最著名的壹次成功操盤,是在19世紀 30年代中期。他通過囤積“莫裏斯運河及銀行公司”的股票,隨即將股價從10美元成功地拉升至185美元,從而賺了個缽滿盆盈。

利特爾壹夜暴富,又壹貧如洗,壹生至少經歷了三起三伏。直到1857年,金融恐慌最終使他傾家蕩產,甚至剝奪了他從事金融交易的權利。據壹位認識他的經紀人所記錄,利特爾本人結束操盤生涯後,在曾經享受國王般的待遇、備受尊崇的鮑德廳裏,像鬼壹樣出沒,進行五股這樣小份額的買賣,而恰恰同壹只股票,他曾經壹度可以翻雲覆雨。

脆弱的金融體系

國家經濟造就了國家金融體系,信用票據毫無阻隔地從壹個大洋流向另壹個大洋。在政府和普通民眾的支持下,華爾街成了美國資本和金融市場的管理者。華爾街的股票交易成了國家金融市場平衡所依賴的杠桿。這壹金融機構的頂層是華爾街新的代理人——私有投資銀行,它徹底改變了華爾街力量的對比,壹躍成為19世紀最後25年中華爾街最重要的力量。

新興投資銀行中最強大的是J·P·摩根,摩根大廈就在華爾街和百老匯大街交匯處,摩根戰略性地把辦公大樓建在財政部大樓及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對面,暗示摩根最終掌控的國有及私有經濟領地——正如他既經營華爾街的鐵路債券,又經營賓夕法尼亞大道的政府債券那樣。摩根秉承了維多利亞時代銀行家的風範,他把誠信、聲譽和自律作為推進事業的核心準則。

穿著舊式的套裝和樣式古板的襯衫,摩根在華爾街總部裏壹張大書桌後面發號施令,管理由自己壹手締造的金融帝國,經營鐵路運輸、黃金、石油和鋼鐵,這是美國新工業經濟的核心——這也是摩根的首選。

但是,這個國家忽視了壹個警告:“用公眾的錢漫無目的地修路是不合理的。” 1865-1873年,美國鐵路裏程增長了壹倍;運輸能力的增大導致了價格戰,新興集團公司的運輸優惠也由此產生——鋼鐵業巨頭卡內基和石油業巨頭洛克菲勒都是摩根的客戶。危機的伏筆是托拉斯合並和兼並的過分泛濫,幾年中,有3000家公司因兼並而消失。在頂峰的1899年,資本總額達22.7億美元的 1200家公司被工業托拉斯吞並,這些托拉斯公司的名字在20世紀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標準石油、卡內基鋼鐵公司、聯合水果公司、全國餅幹和聯合碳化物公司。

然而,美國沒有管理流動資本擴張活動的中央銀行,貨幣供應的增長受到限制貨幣供應擴張的金本位制的控制。這種進退兩難的窘境,即經濟擴張繼續而貨幣擴張停滯的局面,在繁榮的遮羞布褪下時最終爆發。

風向標是不斷累積而無法兌付的國債,由此產生的第二輪投機使情況愈發加劇。結果,投資回報如同壹個隊列,每壹份獲取的收益都在遞減。華爾街大買家最先到達,中央大街的投資者永遠遲到,只揀到內部交易者盛宴後的殘羹剩飯,其收益之低可想而知。這種模式每次都要重復,從1792年第壹次危機到最近20世紀末的網絡泡沫,概莫能外。

戳破氣泡的事件是聯合銅業公司的垮臺,該企業背後有摩根的支持,其領導人是信托公司的查爾斯·巴尼。當摩根拒絕巴尼的援助請求時,他舉槍自殺了,隨之出現其他自殺事件。市場的信心馬上崩潰,暴露出堂皇的金融大廈相當脆弱的根基。在之後很短時間,即1907年10月22日,摩根被迫從他心愛的圖書館出來,主持對美國的金融援救行動。

1907年l0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喬治·科特柳,按摩根的安排投放 2500萬美元以穩定美國金融市場和平息外國投資者中對欠款延付的擔心。兩天後,為了避免迫近的國內金融動亂,紐約股票交易所主席H·托馬斯造訪摩根,告知他,經紀行的大面積破產迫在眉睫,除非摩根拿出2000萬美元堵住華爾街虧損的洪水。接到摩根的通知,壹位又壹位銀行家步入他的辦公窒,到當天下午,趕在市場閉市的三點鐘之前,他集資2500萬美元向經紀行放貸,這就實現了中央銀行“最後援助貸款方”的功能。

但他們並沒能立刻結束危機,在這期間,儲戶們排隊從銀行取錢,人數之多迫使城裏的警察像今天的面包店壹樣分發編號的紙條以維持秩序。10月28日,紐約市長請求摩根給予3000萬美元的緊急融資並獲得同意,這是摩根財團牽頭進行的四次金援,在僅僅壹周之內聚集了總額達8000萬美元的資金,摩根拯救了華爾街、紐約和美國財政部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譽。

構築“防火墻”

摩根去世的1913年,美國取得了兩個在金融改革之路上意外而又重要的進展。國會當年建立了聯邦儲備制度,從而解決了關於成立壹家合眾國銀行的論爭。第壹次世界大戰使華爾街從1914年負債超過30億美元的凈債務人,變成了1917年向世界各地放貸50億美元的凈債權人。在其後的20年代,牛市吞沒了華爾街,汽車改變了美國人的活動方式,電話在家庭和工廠的普及加速了信息的傳播,美國似乎走上了壹條持久繁榮的大路。當氣泡在1929年10月24日這個周四又壹次破碎的時候,美利堅銀行倒閉了,這在象征意義上成為大蕭條的導火索。恐慌第二天就蔓延到了證券交易所,拋售的浪潮打擊了股價,股價暴跌的結果,就是嚴重的通貨緊縮和經濟大蕭條。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當選,對普通美國人預示了壹場新政,而對華爾街則是新壹輪監管約束。1933年3月,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不久,他就請求國會支持銀行業立法,其法理基礎是“古老的真理”:那些經營銀行、公司和其他管理或使用他人錢財的機構是代表他人利益的托管人。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1933年)為普通銀行儲戶提供了協調保護。首先,禁止商業和儲蓄銀行投資於股市證券;其次,建立銀行保險金保護儲戶利益——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壹家金融機構必須從中做出選擇,是致力於成為壹家投資銀行,還是成為大型的、以客戶為主的商業銀行——銀行業的兩種功能間設置了防火墻。

第壹部管理華爾街證券市場的法律經國會通過——《1934年證券交易法》,該法的實質是透明度,憑借SEC(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執法權的要求註冊和完全的信息披露,其現有權力擴大到管理新發行的證券。

1934年,羅斯福任命埃克爾斯擔任聯邦儲備銀行主席,他在這個位子上幹了14年。作為壹個遠離華爾街地理和意識形態圈子的人,埃克爾斯正是民主主義者夢寐以求的人物:壹個來自西北的堅定正直的銀行家,他改革了聯邦儲備銀行,以新的方式控制了貨幣政策。

20世紀30年代形成的監管制度壹直執行到20世紀80年代,這半個世紀中美國經濟要比歷史上任何其他可比時期的增長更快,同樣,這也是華爾街惟壹壹個沒有發生重大或甚至輕微金融危機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