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苗姓的遷徙與分布

苗姓的遷徙與分布

苗本煌的苗毅位於河南濟源西部。現在這個地方有個地名叫“苗挺”,據說是2600多年前苗毅的遺址。苗姓最初的發源地當然也應該在壹個地方。三族分晉後,由於官方原因,苗氏登記在山西、河北等地。戰國後期,秦國窮兵黷武,中原是其擴張的第壹目標。苗族的祖籍地濟源也深受戰亂的困擾。因此,大量苗姓遷居山西長治,或遷居山東定陶,經過繁衍發展,繁榮為上黨縣、尹姬縣。漢代時,史書記載的苗姓,是兵匠苗,王莽的老師苗。劉秀時代的父城苗蒙(今河南寶豐),幽州苗曾,漢末繆斯,尤其是東漢苗廣,史書上聲稱保留了封地,指苗廣的後裔定居在今山東東阿。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蕩激烈,苗氏為了躲避戰火,和其他中原士族壹樣,取道南下,渡過長江,進入江東。其中壹個苗姓遷徙到浙江金華壹帶,經過繁衍,形成了苗姓史上第三大縣東陽縣。當然,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苗姓主要興盛於上黨和尹姬兩縣。比如苗姓歷史上唯壹的宰相苗晉卿就是上黨壺關。唐朝中後期,壹位來自陜西的苗氏為了躲避都城附近不斷的戰亂,遷居到了甘肅和寧夏。宋代時期,苗姓主要發源於上述三縣,流傳較廣。尤其是宋、趙王室在江南定居後,苗族在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定居。需要指出的是,今天誕生於山西長治的苗氏,在歷史上依然赫赫有名,爭奇鬥艷。元末明初,戰爭爆發,苗姓被迫遷徙。據《江蘇沛縣苗氏族譜》記載,元末明初,河南永城縣東四十裏廟橋苗氏家族分七支向外遷:壹支遷汴京(今開封),壹支遷夏邑,壹支遷江蘇沛縣,壹支遷山東,壹支遷安徽,兩支遷山西。明初,政府從山西向河南、河北等地大規模移民,山西省長子縣西張堡村的妙子遷至河南省武陟縣西南的大豐村。幼子有四個,大兒子遷到武陟司馬的這個村子,後代遷到文縣趙堡等地。二兒子遷到新鄉市七裏營,後代遷到南莊、河頭等村。三子遷居今五指橋寺,後代遷居今滎陽市顧瑛等地;四兒子仍住在大豐村,後代遷居修武、焦作、溫縣等地。據不完全統計,苗子石後裔有11000多人,僅大豐村就有3500多個苗姓。據《河南西平縣湯渺村苗族譜》記載,先祖苗公於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遷至西平縣湯渺村,後與張渺村分離。《河南蔚縣苗氏族譜》記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壹位老婆婆帶領兒子、侄子遷居河南,長子苗定居蔚縣神東鎮,次子苗定居佳縣莊,三子苗立成定居襄縣村,侄子苗定居蔚縣白沙村。清朝中葉以後,隨著東去浪潮,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的苗人向東三省遷移。改革開放以來,許多苗人後裔到海外經商、求學、辦企業,有的還成了當地名人。與此同時,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和臺灣省的苗族後裔也有不少回到中原和家鄉尋根設廠。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苗族後裔都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的經濟文化建設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當代苗姓人口約165438+萬,是中國第146個姓氏,約占全國人口的0.07l%。河南是苗姓第壹大省,約占全國人口的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