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生態環境的調研報告

生態環境的調研報告

有關生態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註意語言要準確、簡潔。壹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有關生態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態環境的調研報告1

 壹、調查原因:

 進幾年來,隨著大量礦業的開采,汙染廢水的排放和水土資源的破壞,導致了人們生活失去了協調。由其是煤礦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們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此為了使家鄉人民擺脫氟病毒,特對貴州織金黑土鄉作壹份調研報告。

 二 、調查目的:

 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美德,宏揚“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務於社會,反哺於家鄉,幾年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家鄉的變化是日異月新,雖然得到了發展,但生態環境卻遭到破壞。大量煤礦的開采,水土汙染的制理趣之於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還破壞了人們的生命體系代謝,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兒童,諸如此類的問題比比皆是。因此特為家鄉作了壹份分析報告,做到反哺於民,為人民服務。

 三、調查方式及成果:

 (1)調查方式,通過實地調查和訪問的方式,了解到當地煤礦儲藏量豐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條件下,大量煤礦合理開采卻不合理制理,導致水汙染嚴重,生態土壤平衡失調,嚴重地危害了田間農作物的生長及水源問題,經過科學合理的數據統計,幾年來家鄉的發展雖有很大的進步,但人們的患病率在不斷的提升,呈上升趨勢。各種不同類型的病癥也在增加。

 (2)調查成果,經過與村委員會的配合和實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們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屬稀有氣體在水中的壹種產物,浸在水源中。雖然中毒者發病率高,汙染源易於擴散,但在村委和眾多希望水理的幫助下,逐漸形成了實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調查儀器預備階段的統壹,使方案的實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時也得到了人們的配合,解決了許多必要的問題。

 四、調查數據及原理的分析:

 (1)調查數據整理,經過走訪與實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為95.5%,由氟中毒而導致的其他發病率為23.53%,處於不受氟侵擾的人基本很少,還有許多由於儀器不精確,得出的數據不是太科學,得到的數據可根據偏差的大小調整,總體上抓主要矛盾。進行氟中毒的深壹步研究。

 (2)中毒與侵害原理分析,氟屬於稀有氣體元素,符號為F,原子數為9,是鹵族元素之壹,呈淡黃,壹般情況下,氟可奪取牙齒中的碳元素,導致牙齒呈淡黃色,出現凹凸不平的跡象,中毒較深者還可導致畸形身軀,且不利於兒童身體的發育。

 五、調查總結:

 經過壹個多月的調查研究,雖得出壹張實地調查表,但卻出現諸多問題,調查的目的在於保證今後方案的實施,在於調節可支配與不可支配之間的關系。

 (壹)調查出現問題

 (1)在許多水勢較湍急的地方無法靠近,很難得出氟對土地資源的侵害程度。

 (2)在調查的過程中,宣傳力道不足,走訪過程中與鄉親們的溝通不是太順暢。

 (3)出訪或是勘察,儀器裝備不是太精確,勘察設備差,拍攝資料分析欠缺。

 (4)調查期限短,時間較少,準備不充分。相關參考資料缺發研究不透。

 (5)無團隊合作,缺少交流與討論環節,導致許多結論片面。

 (6)天氣地理因素的影響。

 (二)調查中問題因素的解決

 (1)在今後的相關調查中,註意充分準備資料,多著實地調查,提高調查水平。

 (2)多功能地運用相關專業解釋出現的問題,多向調研老師請教。

 (3)盡量以團隊的形式外出調查,完善得出結論的合理化與規範化。

 六、調查方案的合理及今後實施的意義:

 在諸多數據中盡量以此方案為標準,盡量完善計劃多與當地部門聯系,盡量取得他們支持,得出相應的結論,爭取做到實地實查,方案合理。爭取為家鄉人民獻出壹份綿薄之力,使人們擺脫病魔的折磨。希望村委與當地部門能興修水利,讓人們擺脫水汙染,此方案有利於實地調查和研究。經過逐步實施,可形成完整統壹的規化方案。

 生態環境的調研報告2

 壹、生態環境基本情況

 1、全鎮轄37個行政村、2個代管村、3個居委會、55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2137戶,總人口5126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約為7‰。目前所有村都已通公路,已被通訊覆蓋。現有田土面積8.6萬余畝,2012年糧食總產量35678噸,人均產糧月1400斤,2012年人均總收入10000余元,人均純收入3893元。

 2、生態資源基本情況。鎮現有山林面積46萬畝,其中蘆頭林場、連雲林場、獻鐘森工林場、森工林場、獻鐘苗圃占2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6.5,楠竹1200萬多株,立木蓄積35萬多立方米。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竹木儲量充足,辜、徐、蘆、竈四洞,綿延百裏的等國有林場以及20多個村辦林場的杉木林基地成為的綠色寶庫,其中蘆頭林場是市最大的國有林場。同時,人民歷來就有靠山吃山的習俗,生態和環保意識較強,在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方面歷來相當重視。

 二、生態和城鄉壹體化建設工作情況和思路措施

 1、發展思路和特點。“生態立鎮”是鎮長期以來的戰略定位,也是促進其旅遊業長足發展的必然途徑。近年來,鎮緊密圍繞縣委、政府“基礎先行、工業主導、旅遊活縣、產業富民”的發展思路,以“興旺大旅遊、推動大發展,建設有活力、有實力、有魅力”的為戰略目標,把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進行有機結合,大力推動生態旅遊產業的發展,以旅遊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近幾年相繼開發了連雲峽谷漂流、麗江漂流、純溪小鎮、沱龍峽漂流等壹批生態旅遊項目,創立了“壹鎮三漂”的品牌,享譽省內外。2010年,鎮榮膺“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稱號。今年,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建設“美麗”的目標,要求全鎮上下樹立長遠眼光,樹立憂患意識,抓緊抓好抓實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環境衛生改善,以實際行動配合“全國生態縣”的創建。

 2、生態文明有新***識。壹方面加大植樹造林力度。今年完成造林5000畝以上;各村要把境內水泥路作村級主幹公路看待,確保村道沿線有樹有綠化,鼓勵村民在屋前屋後進行綠化。另壹方面加強生態保護力度。抓好節能減排,引導工礦企業走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倡導機關部門單位各村大興節能之風;嚴格落實采伐指標限額和公示制度,今年要禁伐闊葉林;森林防火要時時抓、人人抓,健全村級護林員制度,加大宣傳和巡查力度;任何村組禁采麻石,對河道采砂加強監督管理;嚴厲打擊亂采濫挖、亂砍亂伐、破壞耕地林地、放火燒山等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為。

 3、環境衛生有新舉措。走行政推動、全民參與的道路。

 壹是以宣教提意識。繼續加大環境整治宣傳教育力度,采取宣傳車、廣播、倡議書、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各中小學校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各廠礦企業單位對職工進行宣傳教育,以迅猛的輿論攻勢,造就全民重視環境衛生的濃厚氛圍,提高群眾自我約束的意識。

 二是以制度促轉變。各村要嚴格按照村級目標管理考核細則抓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村上要抓到組,組上要抓到戶;各村要制訂整治環境衛生的村規民約,倡導垃圾不出戶、不出村,垃圾分戶處理、分戶解決;各村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試行家戶籌錢成立村級環衛基金,用以聘請專門保潔員和補貼垃圾回收專員。

 三是以考核強督促。成立環境衛生整治辦,對各村環境衛生實行壹月壹考核、壹季壹講評、壹年壹獎懲的制度,確保環境衛生天天抓、經常抓、不反彈、不放松;根據每月的.考核結果對合格村插紅旗,對不合格村插黃旗;根據每個季度的考核結果進行通報,村幹部將在大會上進行講評;根據年度的考核總分,嚴格落實獎先進罰後進的制度;繼續實施每位村幹部負責壹段路面衛生監管的方案,確保責任追究到人。

 4、把生態環境和城鄉壹體化有機結合。城鎮開發方面:依靠生態資源優勢發展旅遊,依靠旅遊經濟的繁榮促進城鎮繁榮,同時以城鎮規模的不斷擴大、城鎮功能的日益完善來提高旅遊發展承載能力,合力打造特色旅遊景觀鎮品牌。繼續推進集鎮的開發建設,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集鎮管理,力爭把大道沿線儲備100畝土地列入規劃。重點開發獻鐘集鎮,全力打造旅遊產品和遊客集散中心。根據總體規劃向西拓寬獻鐘集鎮範圍,大力引進各行各業商家到落戶,力爭以旅遊流動人口和過往商客促進商業繁榮,以商業繁榮促進第三產業發展,著力把獻鐘集鎮建成住宿餐飲、休閑購物、娛樂觀光等功能完善的遊客集散中心。城鄉規劃方面:以科學可持續的戰略眼光進行發展規劃,提升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的總體形象。提高科學規劃水平,促進村級合理規劃發展,堅決禁止土地非法買賣,堅決遏制農村無規劃建房、占用耕地建房的現象。村級公路改造嚴格按照交通部門的規劃和程序實施,嚴格控制,沒有列入計劃的壹律不能開工,上級不予解決資金。

 三、生態建設的壹些制約因素

 壹是大多數青壯勞力進城務工,導致植樹造林缺乏必要的行為能力,從而影響了生態建設的力度。

 二是少數群眾和工礦企業在影響生態環保方面的壹些陋習做法短時間難以扭轉。如少數群眾利欲熏心,偷盜亂發森林資源或隨意野外用火、亂丟垃圾。再如少數工礦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舍不得投入,從而造成生態破壞;或以犧牲生態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牟取利益。

 三是生態建設的各項政策相對太少,用於進行大手筆生態建設的資金嚴重缺乏,影響了生態建設的進度。如植樹造林的成本,上級撥付資金不夠,直接影響了造林質量和規模。

 四、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大生態文明宣傳力度,讓生態文明意識成為各行各業以及群眾的主流意識,做到生態創建人人知、人人積極參與。

 2、加大鼓勵引導的力度,采取資金獎勵等實質方式鼓勵引導群眾植樹造林,提高造林的補貼。

 3、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力度,嚴格落實采伐計劃,切實做到采伐跡地及時補種,對違反規定者予以嚴厲處罰。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嚴厲打擊失火燒山的事主。

 4、加大生態環境工作的資金投入。綠色生態已成為國際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潮流。應逐漸加大對生態環境建設的財政投入,切實加快生態環境建設的進度和力度。

 生態環境的調研報告3

 壹、生態環境建設的內涵和某縣的自然地理現狀

 (壹)生態環境建設的內涵

 生態環境建設是壹切旨在保護、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及生態系統工作的統稱。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起因於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如濫墾、亂捕、濫伐、工程破壞及汙染物質排放等,其後果影響到大氣、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生物資源等許多方面,其中植被破壞是關鍵所在,因為其他多方面的變化都與植被狀況密切相關。自然,要恢復改善生態環境,植被又處在關鍵地位,因為植被既能對近地小氣候起重要的調節作用,又能控制大氣中溫室氣體,是壹系列汙染物質的吸收者和積存所;植被還能緩沖地表受外力沖擊,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是壹切陸地生物種群的貯藏庫、避難所。只有恢復建設好植被,才能使生態環境中各個方面協調起來進入良性循環。因為森林植被體量高大,結構完備,所以森林植被建設處於植被建設的主導地位。

 (二)某縣的自然地理現狀

 某縣土地面積4056平方公裏,臨近珠江源頭,有著十分重要的生態環境地位,是珠江部分上遊和中下遊地區的生態屏障,養育著113萬多某縣人民,影響著珠江流域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某縣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740米,山高坡陡谷深,山地面積501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82.4%),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83.6萬畝。全縣有林地11.6萬畝,疏林地1.3萬畝,灌林地54萬畝,未成林地101.4萬畝,無林地(包括荒山荒地、半石山地、巖山、開荒地)64萬畝,森林覆蓋率25.6%。石漠化面積23.6萬畝。某縣生態環境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某縣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壹)大氣受到汙染

 某縣城關四周的四家水泥廠,產煤區的改良焦廠、火電廠等,晝夜不停地排放煙塵,還有其它生產生活中不停地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直接或間接造成了某縣上空大氣的汙染。據某縣環保局報道,某縣煙道氣煙塵濃度最大值為827毫克/升,最小值為286毫克/升;雨水的最高ph值為4.53,某縣各地的大氣有不同程度的汙染,大氣平均環境質量為二級。

 (二)水資源危機

 1、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近些年來,某縣河流流量嚴重減少,甚至出現了很多河流斷流。壹些農田因水資源短缺得不到灌溉;壹些村寨因水資源短缺,壹年只有約4個月吃上人畜引水工程的水,其余時間要到數裏外的地方背(挑)水吃。

 2、局部地區水環境惡化

 某縣的壹些地區水體受到汙染。其中汙染最嚴重的是烏都河(某縣段)、拖長江(某縣段)。烏都河的汙染主要是有機物汙染,是看不見的汙染;拖長江的汙染主要是無機物的汙染,是看得見的煤粉汙染。

 (三)固體廢棄物排量日益增多,處理率和綜合利用率不高

 某縣固體排放物主要是煤等礦產資源開采利用的廢棄物和生活垃圾。這些廢棄物處理率不高。它們既占用土地、影響市容,又破壞生態環境。這些固體排放物存在的環境問題,礦區和人口密集區的人深有感觸。

 (四)植被破壞嚴重

 由於某縣人口多,農民為了獲得糧食,大量毀林開荒,農作物從坡腳種到坡頂;過度放牧;各種工程建設活動日益增多,造成植被的嚴重破壞,現森林覆蓋率只有25.6%。

 (五)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的難度越來越大

 1、人地矛盾突出

 人口多,土地少,有限的土地既要植樹造林,又要種糧,還要放牧,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如馬依鎮、大山鎮的壹些村寨,除了農民居住地周邊幾塊土地的坡度在25度以下外,其余土地的坡度都在25度以上。如果25度以上的土地退了耕,就無耕地可種,而生態移民又難以做到。

 2、未植樹造林的土地難以植樹造林

 某縣植樹造林活動已經開展了近二十年,容易植樹造林的荒山、荒坡、水邊、地角、路旁已經種上樹,剩下的是沙化、石漠化程度非常高或容易被人畜侵害苗木的土地。這些土地難以植樹造林。

 三、建設好某縣生態環境應采取的對策

 (壹)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和宣傳的力度,增強公眾的生態環境意識

 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法》、《森林資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除了對有關管理人員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教育外,應著重對公眾開展環境教育,不斷增強公眾的法制意識,形成全社會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輿論氛圍,使他們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參與。逐步在某縣中小學有計劃地增設和開展壹些生態環境保護課程和宣傳教育活動,使中小學生知道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己,從小養成良好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同步進行

 生態治理必須體現保護與建設並重的思想,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對可通過保護措施而自然恢復的區域,應以保護為主,村莊、公路、鐵路沿線等需要采取防護措施的地方則應加大綠化力度。

 (三)保護好植被,營造天然堤壩

 據研究,當大雨降落時,樹冠和樹葉可截留20%以上的雨量;林地上的枯枝落葉和雜草層能截留並吸收5——10%的水量,1畝林地比1畝無林地每年至少能多蓄水20立方米。森林植被對洪峰的最大削減量可達到50%左右。保護好植被,等於營造了很好的天然堤壩。因此,應保護好某縣的森林植被,做好某縣的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工作。

 (四)做好退耕還林工作

 退耕還林要把生態建設放在第壹位。搞好退耕還林,就是要把退下來的耕地利用好,農民感到退耕還林後的經濟效益不比退耕前的差,才能使農民願意退耕還林,達到穩定退耕還林的效果。因此,要正確處理好農、林、牧的關系。首先,要有以林為主的思想意識。綜合治理應定位在生態功能的發揮上。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基礎。大力發展林業,是實現某縣經濟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治水之本在於治山,治山之道在於興林,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糧豐,糧豐才能致富。根據某縣各地土地條件、市場需求和農民需要,在退耕還林的過程中,合理安排林種,因地制宜地發展生態林與經濟林,使植樹造林成為有經濟效益的產業。其次,要把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有機地結合起來。

 (五)搞好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1、加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投入

 因地制宜地修建壹批蓄水池、沈沙涵、排灌水渠、攔河壩、防護溝道等工程,實現截流、蓄水、攔沙、沈沙的目的,並解決灌溉和人畜飲水問題。

 2、加大坡耕地的改造力度

 大力植樹造林,對25度以上的坡耕地應盡量退耕還林(草),對25度以下的坡耕地要加快坡改梯的進度,切高墊低,砌築硬坎,通過運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建立壹批穩產高產農田,增強蓄水保土功能。

 (六)大力推廣推行清潔生產和清潔能源,綜合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壹是限期治理汙染嚴重的企業;二是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要盡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排汙量少的生產工藝;三是大力發展小水電、沼氣、太陽能等,解決農民的燃料問題,減輕農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四是提高“三廢”的綜合利用水平,實現“三廢”的資源化。

 (七)依法保護生態環境

 法律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依據,依法保護生態環境是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的根本途徑。應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打擊各種亂砍濫伐林木的違法犯罪行為,還應杜絕修路、開礦等直接或間接破壞森林植被的行為。同時還要依法懲處破壞生態環境的其它不法行為,使生態保護工作贏得公眾的有力支持,最終達到保護好生態環境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