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去臺灣玩

去臺灣玩

臺灣

壹、 地理與居民

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臺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裏;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裏;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裏。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臺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裏,寬約70至221海裏,平均寬度約108海裏,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只從這裏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只也從這裏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壹般也經過這裏。

臺灣位於中國東南海面,面積3.6萬平方公裏,包括臺灣島(面積3.58萬平方公裏)、澎湖列島、綠島、釣魚島、蘭嶼、彭佳嶼、赤尾嶼。全省***劃7市16縣。

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山系與臺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臥於臺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臺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裏山山脈和臺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臺東縱谷平原,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和埔裏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臺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壹個多震的地區。

臺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暴雨。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裏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裏)、高屏溪(170.9公裏)、淡水河(158.7公裏),大甲溪(140.3公裏)、曾文溪(138.5公裏)、烏溪(116.8公裏)。

臺灣農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四分之壹,盛產稻米,壹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谷。臺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臺灣森林面積約占全境面積的52%,臺北的太平山、臺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裏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臺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占世界總量的70%。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裏,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臺灣除有豐富的水力、森林、漁業資源外,其它自然資源有限,自產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氣,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產也較少,主要儲藏於北部火山巖地區及中央山脈。

臺灣六十年代起註重發展工業,現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工業有紡織、電子、制糖、塑膠、電力等,開辟有高雄、臺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區。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

據臺灣有關方面統計,截止1998年8月,臺灣省人口為2181萬多人,加金門、馬祖人口,總數為2186萬多人;人口年增長率約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人口僅占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裏為568.83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第壹大城市臺北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裏1萬人。

臺灣居民中,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占2%,約38萬人。根據語言、風俗的不同,臺灣少數民族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曹、雅美和賽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在行政區劃上,臺灣省轄基隆、新竹、臺中、嘉義、臺南5個省轄市,臺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澎湖16個縣。臺灣當局於1967年將臺北市、於1979年將高雄市定為“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

寶島名勝有日月潭、阿裏山、陽明山、北投溫泉、臺南赤嵌樓、北港媽祖廟等。

廈門與臺灣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優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灣,自古有“扼臺灣之要,為東南門戶”之稱。自宋代以來廈門與臺灣同屬壹個行政單位,大陸移民始從廈門移往臺灣。相似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與生活習性溝通了廈門與臺灣人民密切關系與往來,正如《臺灣府誌》所載:“臺郡與廈門如鳥之兩翼,土俗謂廈即臺,臺即廈”。臺灣人民70%的祖籍地源於閩南地區,兩地人民情同手足故鄉情。這種特定的地理與歷史淵源關系使廈門成為與臺灣各項交流交往的中轉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經貿交往的集中地。

二、 歷史概況

遠古時代,臺灣與大陸相連,後來因地殼運動,相連接的部分沈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臺灣島。

臺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的。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臺南縣左鎮鄉發現了迄今為止臺灣最早的人類化石,被命名為“左鎮人”。考古學家認為,“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大陸到臺灣的,與福建考古發現的“清流人”、“東山人”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有著***同的起源,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壹些特性。臺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屬於尼格利陀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瑯嶠人。上述臺灣早期住民是現今臺灣少數民族的祖先。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臺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誌》留下了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臺灣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師臺灣。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臺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臺灣。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並兼辦鹽課。明朝後期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有組織地移民臺灣。

16世紀,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把觸角伸向東方。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末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勢力日益強大,明政府處境艱難之時,侵入臺灣。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臺灣北部和東部的壹些地區,後於1642年被荷蘭人趕走,臺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臺灣的米、糖,把其收購到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臺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臺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農民領袖郭懷壹領導了壹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它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已經出現危機。

1644年,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權。1661年4月,鄭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由金門進軍臺灣。鄭成功在進軍臺灣時,向荷蘭殖民者表示,臺灣“壹向屬於中國”,臺灣和澎湖這兩個“島嶼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占有和耕種這壹土地”,荷蘭“自應把它歸還原主。”經過激烈戰鬥和圍困,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壹簽字投降。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中國領土臺灣,成為壹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設置分巡臺廈兵備道及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至1811年,臺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臺灣成為壹個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臺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臺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臺灣。

由於西方列強向中國邊疆侵逼,中國出現了邊疆危機。1884—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臺灣,遭劉銘傳率軍重創,到1885年6月《中法新約》簽定,法軍被迫撤出臺灣。

中法戰爭以後,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於1885年將臺灣劃為單壹行省,臺灣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臺灣省巡撫劉銘傳積極推行自強新政,清理田賦,增加財政收入,購買輪船,架設電報線,設立郵電總局,建造鐵路;購買軍艦,增設炮臺,設立機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務局,安裝新式采煤機器;設立興市公司,建街造路;創立西學堂、電報學堂,培養建設人才。劉銘傳把眾多新式事業集中於壹省,使臺灣成為當時中國的先進省份之壹。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政府戰敗,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反對割臺;臺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協理臺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鬥,歷經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從此,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臺灣人民從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日據初期,以農民為主體的抗日武裝進行了長達20年的鬥爭。後來,文化協會、民眾黨、***產黨等還組織領導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抵抗運動。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少臺灣同胞回到祖國參加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臺灣的光復作出了貢獻。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2月9日,中國政府發出《中國對日宣戰布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壹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系者,壹律廢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英勇的抗日戰爭,終於收復了臺灣。臺灣同胞歡天喜地,慶祝回歸祖國。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於臺北舉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壹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至此,臺灣、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

旅遊景點

士林 野柳 阿裏山 日月潭 大岡山 鵝鑾鼻

觀音山 龍山寺 北投溫泉 大屯火山 國父紀念館 故宮博物館

旅遊城市

臺北市 基隆市 桃園縣 臺北縣 新竹市 新竹縣

宜蘭縣 苗栗縣 臺中縣 臺中市 南投縣 彰化縣

雲林縣 花蓮縣 嘉義市 嘉義縣 高雄縣 高雄市

臺南縣 臺南市 臺東縣 屏東縣

太空俯瞰地球,妳會發現在祖國大陸東南浩瀚的海面上,鑲嵌著許多晶瑩的寶石般的島嶼,其中有壹個狀若芭蕉葉片的狹長開島嶼,這就是美麗富饒、迷人多姿的臺灣島。

大陸在宋朝時就用“八景”稱呼風光名勝,元、明以後況相仿效,以至成為時尚。關於“十二”這個數,在舊日的大陸使用也極為普遍。因此,臺灣各地的風景多以“八”和“十二”來稱呼。

臺灣八景:①定於清康熙年間的八景是: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臺觀海。②定於清乾隆前期的八景是:香洋春耨、赤嵌夕照、雁門煙雨、鹿耳春帆、鯤身集綢、金群曉霞、鯽潭霽月、旗尾秋收。③定於日據時期的八景是:旭岡、淡水、八仙山、日月潭、阿裏山、壽山、鵝鑾鼻、東海斷崖。④定於1953年的八景是:玉山積雪、阿裏山海、雙潭秋月、在屯春色、安平夕照、清水斷崖、魯閣幽峽、澎湖漁火。⑤現行八景是:阿裏奇觀、日月風姿、魯閣幽峽、南灣極致、陽明風光、北投溫泉、野柳公園、烏來飛瀑。

除了全省性的“臺灣八景”以外,還有許多各地的“八景”。

基隆八景:雞山聚雨、獅嶺匝雲、魴頂瀑布、鱟嶼凝煙、仙洞聽濤=社寮曉日、海門、澄清、 杙峰聳翠。後又有新八景為:旭岡晴嵐、米甕曉霞、獅嶺匝雲、八鬥夕照、靈泉晚鐘、楮橋秋月、暖暖春水、社寮銀瀾。

淡水八景: ①坌嶺吐霧、峰峙灘音、戍臺夕陽、劍潭夜光、蘆洲泛月、淡水吼濤、關渡分潮、屯山積雪。②羅漢朝佛、半月沈江、龍目甘泉、馬煉香房、峰溪石壁、海山石門、石屏錦麟、燭臺雙峙。另有全淡八景:指峰淩霄、香山觀海、雞嶼晴雪、鳳崎晚霞、滬口飛輪、隙溪吐墨、劍潭幻影、關渡劃流。

蘭陽八景:龜山朝日、北關海潮、湯圍溫泉、隆嶺夕照、西風爽氣、石港春帆、沙喃秋水、蘇澳蜃市。

新竹八景: ①舊八景:玉山積雪、馬陵小海、磺窟響泉、雙峰淩霄、三臺疊翠、蛤市浮嵐、吞霄漁舟、銀錠綺霞。②新八景:法雲禪寺、磺窟夜景、福星公園、昭忠寶塔、虎山溫泉、虎嶼浴場、崎頂雲霞、五指淩霄。

臺中八景:谷關泉韻、鐵砧劍井、昆廬疏鐘、霧峰籠日、甲溪掬月、梨山曉色、五指淩霄。

花蓮八景:太魯合流、八螺疊翠、能高飛瀑、築港歸帆、澄潭躍魚、紅葉尋蹊、秀姑漱玉、安通濯暖。

彰化八景:定寨望洋、豐亭坐月、虎巖聽竹、龍井觀泉、碧山曙色、清水春光、珠潭浮嶼、鹿港飛帆。

南投八景:玉山積雪,雙潭秋月、霧社雲霞、碧山曙色、松嶺遠眺、廬山瘟泉、合歡奇觀、八通古隘。

雲林八景:龍門湧月、風麓飛煙、獅巖春曙、鹿社秋光、虎溪躍渡、象渚垂虹、珠潭映日、玉山流霞。

嘉義八景:玉山雪凈、木園風清、北港秋荷、水沙浮嶼、梅坑月霽、龍目甘泉、月嶺曉翠、牛溪晚嵐。又有 新八景:蘭潭泛月、檜沼垂綸、彌陀曉鐘、康樂暮鼓、公園雨霽、林場風清、鷺橋跨浪、橡苑聽鶯。

鳳山八景:鳳岫春雨、泮水荷香、瑯蕎潮聲、岡山樹色、翠屏夕照、舟渡晴帆、淡溪秋月、球嶼曉霞。

高雄八景:旗山夕照、埕埔曉鷺、猿峰夜雨、戍樓秋月、江港歸帆、鼓灣濤聲、苓湖晴風、江村漁歌。

恒春八景:猴洞仙居、三臺雲嶂、龍潭秋影、鵝鑾燈火、龜石印累、馬鞍春光、羅佛山莊、海口文峰。

澎湖八景:龍門鼓浪、虎井澄淵、香爐起霧、奎壁聯輝、案山漁火、太武樵歌、西嶼落霞、南天夕照。

……

除了以上這些地區性的“八景”外,還有許多名山,具體景區的“八景”如:

圓山八景:神花朝曦、龍峒暮靄、稻埕春耕、芝山聚雨、星峰霽雪、古巢寒月、石壁絲虹、劍潭龍氣。

炎山八景:碧潭垂釣、錦水梯燈、港灣消夏、歇斯底裏橋晚眺、尖山夕照、網溪賞月、新竹牧笛、茅店雞聲。

龜山八景:山崗曙色、層巖晚照、雨中春樹、秋林新霽、晴巒觀海、古寺曛風、登峰野望、寒夜啼猿。

草嶺八景:水火同源、深淵天塹、洞口長橋、太空飛瀑、嘉南雲峰、深山猿嘯、蝙蝙仙洞、石壁雄風。

青草湖八景:鐘鋒夕照、山寺朝曦、葫島秋聲、柴橋春色、五指列屏、雙溪環帶、壽塔塔淩霄、彌勒現肚。

八仙山八景:小阪泉、久良溪社、見返瀧、巖松山、合流峽、侄保溪谷、斜頭角、菊地臺。

東山八景:寒泉試茗,楓亭待月、山房讀書、別墅清談、蕉嶺聽鶯、雨後看山、曲徑樵唱、沿溪漁歌。

日月潭八景:萬潭浮嶼、點點漁火、潭口九曲、獨木舟、山水拱秀、杵聲、荷葉金錢、水社朝霧。

另外還有臺北縣中和鄉八景、北郭園八景、潛園八景、澄清湖八景等等。

有的八景以“八詠”或別的名稱稱之,如鼓山八詠:秀峰插漢、石佛淩波、雞嶼夜帆、斜灣樵唱、無興古剎、石塔垂綸、旗濱漁火、龍泉甘林。

十二勝在臺灣亦為數不少,全省性的十二勝有:①日據時期的十二勝:草山北投、新店、大溪、角板山、五指山、獅頭山、八卦山、霧社、虎頭山、旗山、大裏簡、太平山。②1996年臺灣省旅遊局重新選定的十二勝:太魯閣、阿裏山、溪頭、陽明山、玉山、合歡山、日月潭、鵝鑾鼻、故宮文物、野柳、大霸尖山、秀姑巒溪。

此外,地方性的十二勝有:

臺南十二勝:鄭祠探梅、金城春曉、法華夢蝶、鹿耳沈沙、杏壇春蔭、竹溪煙雨、安平晚渡、燕潭秋月、紀廟飄桂、鯤身漁火、北園冬霽、赤嵌夕照。

臺東十二勝:卑南覽古、太武望洋、知本滌泉、紅頭垂釣、綠島飛帆、關夕照、鯉魚秋色、猿嶺長橋、新港漁歌、加路旋汐、水母觀洞、都巒疊翠。

鹿港十二勝:意樓春深、金廳迎喜、樓井雕欄、鏡樓風雲、石碑敢當、半井思源、日茂觀石、古渡尋碑、浯江煙雨、威靈謁刀、榕蔭對奕、聖亭惜字。

龍門谷十二勝:石亭攬勝、寶塔夕照、長青明燈、龍關遠眺、巨龍長城、龍舟畫舫、雙龍戲珠、竹濤樹海、晨光煙濃、天龍巴士、龍門山莊、四海之鄉。

除了以“八”、“十二”稱呼景勝外,另有用三、六、十三、十七等稱呼景勝的。如北投三大景觀(梵剎鐘聲、北投夜色、磺泉玉霧)、日月潭六勝(孔雀園、玄奘寺、光華島、德北莊、石印島、文武廟)、鳳山十三勝、墾丁遊樂園十七景等等。

雖然在以上“八景十二勝”的命名中不乏為湊吉數硬壓硬分之處,但無可否認的是,不論以什麽稱呼出現,都可以說明臺灣各地的名勝古跡數量眾多,令人神往;不論是何方來客,都會情不自禁地被這個美麗寶島深深吸引。

臺灣著名史學家連橫曾言道:“以臺灣山海上之奇秀,波濤之壯麗,飛潛動植之變化,可以拓眼界、擴襟懷、寫遊記,供探討,故天然之詩境也。”可見天然玉成的瓊島仙境令人流連忘返。

參考資料:

/travel/2005-05/23/content_2991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