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郭煌移民

郭煌移民

從晉代到宋代,中國歷史上有三次由北向南的大規模人口流動。這三次大遷徙分別發生在西晉永嘉之亂、唐代安史之亂和北宋靖康之難。

壹:永嘉之亂

西晉永嘉年間,匈奴攻下都城洛陽,西晉政權被迫南遷江東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東晉。這壹時期,大批北方漢族精英不堪忍受異族的暴力統治,紛紛南遷,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次人口大遷徙。它使江南地區的人們與中原地區的南方人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了南方社會文化的發展。

二:安史之亂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壹個偉大的朝代。經過前期貞觀的統治和開元的發展,國家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發生在天寶十四年的安史之亂,可以說是唐朝興衰的轉折點。經過這次打擊,我知道唐舞還沒有恢復。天寶十四年,河東、範陽、平陸任命安祿山抗唐。建國大雁。他和部下史思明兩次攻打長安,歷時八年,後被李光弼鎮壓。安史之亂後,中國徹底進入藩鎮割據時代,進而發展到五代十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被各種少數民族政權所控制,包括廣闊的黃河流域。許多漢人不堪忍受異族統治,紛紛南逃,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人口大遷徙。這次大遷徙有相當大的影響。因為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的分布格局,隨著北方移民的大量湧入,中國南方人口首次超過北方地區,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中心首次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三:靖康之難

唐朝滅亡後,李克用建立了後唐。晚唐末年,石敬瑭揭竿而起,在我們這個時代造反。石敬瑭精疲力盡後,向契丹求援,許諾十六州給契丹有雲。公元938年,契丹幫助後晉皇帝石敬瑭打敗後唐,幫助石敬瑭建立後晉王朝。同年,石敬瑭割十六州歸契丹,“陳橋兵變”代周建立北宋。然而,包括幽雲十六州在內的北方廣大地區,卻被契丹人占領。宋太宗起兵討伐遼後,不幸在幽州中箭身亡,時隔兩年。此後,宋朝在軍事上采取了保守的防禦態勢。在無法收復北方的廣大地區。宋以後,金遼聯合,因幽雲十六州歸屬問題,導致兩個民族的計劃矛盾。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攻陷開封,惠、秦相繼攻陷,北宋滅亡。這就是“靖康之變”。外出的康王趙構逃到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北方廣大淪陷區的人民無法忍受統治者的貴族統治和民族壓迫。許多漢人南遷,南方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大量未開墾的耕地吸引了大量北方漢人,北方人口大量湧向南方,造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三次人口遷移。

從上述幾次人口大遷徙的歷史背景來看,不難看出,每壹次人口大遷徙都發生在國家內鬥、社會混亂之時,而上述三次人口大遷徙都發生在社會嚴重動蕩,導致壹般民眾缺乏安全感的北方。在發現無法保護自身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基礎上,北方大量人口南遷成為必然。這樣壹來,南方人口猛增,同時南北交流和南北人民的融合也得到了加強。南方經濟發展迅速,到南宋末年元初,南方經濟發展突出,完全超過北方。從此奠定了南方經濟重心的基礎。明清時期,南方的經濟重心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並壹直延續至今。

所以歷史上壹個國家發生大規模的人口自然遷移壹般不是好兆頭,因為這可能是壹個國家的分裂時期,或者是嚴重的社會動蕩時期,對國家和社會都不是好事。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和親人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而不是那麽在乎誰來統治他們。

在上述三個大動蕩時期,北方人口南遷的歷史原因如下:

1,北方戰亂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

2.南方的統治者為了發展自己的力量,更加重視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尤其是農業;

3.與北方相比,南方的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好於北方,而北方由於黃河頻繁泛濫,水土流失和自然資源破壞嚴重,農耕環境的惡化嚴重影響了北方的農業生產和發展;

4.南方的交通比北方發達得多;這些條件為北方人口向南方大規模遷移提供了歷史機遇。過去重北輕南的格局,導致北方的科技水平和生產技術優於南方。北方大量農民南遷,給相對落後的南方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彌補了南方勞動力的不足。南遷的人和本地人壹起努力,壹起發展南方,優於南方本身的繁榮。所以他們在註入新鮮血液後,為日後超越北方奠定了歷史基礎。

附錄:史學界有壹種說法叫“四大招”:

1.中原漢族的第壹次遷徙始於秦朝。秦始皇開發嶺南,抗越設郡。當時不僅有大量的士官留在南方,也有大量的人從中原遷到南方。

2.第二次始於東漢末年。當時中原地區長期混戰,大批民眾和士紳南遷(諸葛亮就是其中之壹);

3.第三次始於唐末南北朝。當時北方戰亂不斷,少數民族南遷,大量漢人南遷;

4.第四次始於宋代,北宋國力衰弱,大量漢人、宗族相繼南遷建立南宋,南方經濟開始超過北方。後世也差不多。北方戰亂多,南方相對穩定,這也是為什麽中原漢族人多次南遷,古代歷史上中原人多次大規模南遷的原因。

1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南遷。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嬴政領導的秦帝國先後滅了韓、魏、楚、燕、趙、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的、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君主政體——秦朝。據中國人口史記載,當時人口已超過3000萬,秦征服南越後強制移民。根據中國的移民史,估計不少於65438+萬。當時的南越是壹個人心惶惶的地方,人煙稀少,秦移民改變了當地的人口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加強了對這裏的統治。

2“漢末——隋唐,即魏晉南北朝,170左右。歷史上說有五件事會出錯。隨著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的崛起,出現了幾個強大的民族,分別是匈奴(據國外資料,漢武帝時壹部分南遷漢,壹部分西遷)、鮮卑、頡頏、氐、羌,相繼建立政權,戰亂頻繁,中原人民流離失所,紛紛南遷。人口的遷徙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數據顯示南朝的經濟已經趕上了北方。

晚唐黃巢起義與安史之戰。黃朝起義期間,軍隊數次出魯,轉戰長江南北,於881攻占長安。唐最終利用沙陀李克用的軍隊鎮壓了起義。十年起義後,中原人民再次經歷戰亂之痛,南遷。到了後期,漸漸失去了勵精圖治的精神,嬌縱楊貴妃,縱情享樂,信任宦官高力士,把國家大事的大權交給李和楊。他們事事迎合皇帝,卻私下利用職權獨斷專行。政治變得越來越腐敗。當時土地兼並激烈,貧富分化嚴重,經濟社會逐漸衰退。安史之亂,史思明起義,唐朝調兵至河西、安西、西域、隴右等地,最終在回紇兵的幫助下於761年結束戰爭。戰爭前後八年,大量中原人南遷,影響深遠(安史之戰爆發前,唐朝是壹個多民族的開放國家。安史軍和平定安史軍的唐軍中都有大量的外族人,包括西域的胡人。然而,唐朝統治階級政治腐敗引發的安史之戰,導致了唐朝對胡人的打擊和殺戮,以及對的排斥。新舊唐史的記載很多。)。

4“宋元南遷。遼、金、西夏先後與宋對峙,北宋末、南宋初大批中原人南遷。1204年,鐵木真消滅奈曼部,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1206年,鐵木真在南河源(今蒙古恩恩河)召開胡力臺會議,被尊為成吉思汗。從此,成吉思汗及其後裔發動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戰爭,幾乎在整個13世紀征服了大半個歐亞大陸。1271年,其孫忽必烈取《易經》中“大哉甘源”之意,封大元。第二年,大都(今北京)為首都。重新建立了中央集權政治,恢復了正常的統治秩序。(統壹原因:a南宋、西夏等政權的衰亡;b長期戰爭,人民渴望統壹,統壹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c以忽必烈為首的蒙古統治集團代表著由奴隸貴族轉化而來的新興君主貴族的利益,擁有強大的軍事武裝力量;正確使用戰略和戰術。)。作為少數民族(代表部分蒙古貴族的利益),是最早建立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國家,部分中原人也南遷,為南方的經濟發展註入了活力。此外,當時受忽必烈統治的蒙古貴族對外開放(在《馬可波羅遊記》等元史研究資料中),此時南方地方經濟更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