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瑞典禮儀常識有哪些?

瑞典禮儀常識有哪些?

瑞典王國(The kingdom of Sweden),簡稱瑞典,是北歐五國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44.9萬平方公裏。人口833萬,85%以上的居民居住在工農業發達的南部和中部,90%為瑞典人。主要宗教是新教,洛德教會具有國教性質,擁有約占全國人口90%的教徒。國王是瑞典教會的最高權威。瑞典語為國語,商業通用英語。首教斯德哥爾摩。

瑞典現政府為君主立憲,責任內閣制。瑞典為中立國,19世紀未開始形成對外中立政策,在第壹、二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1950年5月9日與我國建交。

瑞典有豐富的鐵礦、森林和水力資源。工業發達,采礦、技術先進,軸承、特種鋼、鑿巖設備、礦山設置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農業也比較發達,糧食和畜產品自給有佘,蔬菜、水果部分進口。

在北歐從商,流行著壹句話:挪威人先思考,接著瑞典人加以制造,然後,丹麥人負責推銷。的確,挪威人是著重理論,善於理出體系,而富於創造性。瑞典人則於應用,而精於產業化。至於丹麥人,則善於推銷,而商業方面是高人壹籌的。

瑞典商人心地好、樸素、不急躁、沈著而親切。計劃性強,看不出有絲毫不定的樣子,屬於殷實型的。凡事他們總是按部就班,規規矩矩的。所以,辦起事情來很緩慢。比如商談的時候,就必須從頭按照順序說明,否則,就不理會。向他們推銷的時候,必須從頭詳細地將產品的來龍去脈加以說明,而且,談到這個商品的優點時候,更必須說明為會麽會有這樣的優點,否則,他們就不會接受。

瑞典是地球上最遵守時間的國家之壹。壹個瑞典人要約在下午3點鐘見面,如他來的早了,他會在外人行道貌岸然上來回走動,等到3時整才進來見面。瑞典人很遵守紀,也很老實。他們看到街上紅燈,決不橫穿馬路,即使馬路沒有車輛行駛,也壹定要等亮了綠燈才走。壹個瑞典人,寧可自己留著糖果紙,也決不到處亂扔。瑞典人喜歡安靜,不管大街小巷,都有汽車在奔馳,但幾乎聽不到壹誌,噪音染很小。瑞典人很註意不境的美化和綠化。

瑞典人的生活水平被譽為世界第二位。它有著十分優越的社會福利。國民個人所得比日本還高得多。瑞典人的富裕使它有足夠的資金用於教育和醫療方面,而且,在公眾娛樂活動方面,也投入大量資金。瑞典人勤勞而努力,人均工業產值占世界第三位,個人年收入平均為1.9萬美元,為世界上高個人收入的國家之壹。

在瑞典,代理商的地位非常重要。大半生意是讓代理商介入的,否則,難保代理商不會手亂。因此,雖然有中間差價的問題存在,壹般還是要讓代理商介入,才能順利地從事商業活動。

在瑞典開展商務活動,建議穿西裝,並且事先最好先訂好約會再見面。斯德哥爾摩商業機構近年在政府有計劃的安排下,均遷往郊外地區,不再集中在城內。因此,為節省時間,前往壹郊區,不妨先聯絡好,壹次訪問好幾家妳想要訪問的公司。瑞典商人的晚宴經常非常正式必須打黑領結。如妳的對手是瑞典的老派生意人的話。應邀到對方家中參加晚宴,壹束花,請務必準時。在瑞典,如收到壹張晚上7點鐘的請貼,意味著必面準時赴約。見面和告別時要握手。告別時先握手,不要穿好外衣後再握手。客人坐在主要左邊,席間對方多半會正式祝酒。如妳是主客,起立向女主人正式回敬祝酒。離開餐桌前要向主人表示。盡善盡美務必打電話或寫信向主人再次表示,此為壹禮節。女主人喜妳來客給她壹束鮮花做禮物。

談話相處中不要問及對方的家庭隱私。守法是當地人的良好習慣,不可違反規定。商務活動2~5月、9~11月宜往訪。冬天很長,當地人喜歡夏天,在7、8月份找他們談公事是很因難的,並會被認為是不為他人考慮的行為。復活節及聖誕節前後兩周宜免。飲水均安全。

入關免稅香煙400支,或雪茄100支,或煙草500克,酒2瓶。限攜出或攜入6000瑞典克朗,瑞典沒有外匯的管制。在瑞典,搭計程車也好,公車也好,按我們的概念是,攜帶小件行李並不另收行李費用。在瑞典就不同了,搭公車、計程車、電車的時候,只要攜行李,就必須另收行李費。這種行李費標準也不壹樣。所以,到瑞典進行公務,妳如果隨身攜有行李,別忘了另外準備壹份行李費。小費計程車10~15%,行李壹般每件2瑞典克朗。旅舍已附加12%於帳單內,不妨另給3%侍者。

瑞典是世界上私人船只最多的壹個國家,瑞典愛行,在830多萬人口中,有70萬條私人使用的只。

瑞典人對酒後開車罰款很重,所以在聚會時總有壹人被指定為司機,不能飲酒。敬酒也很講究規矩,壹定要等到主人、年長者或級別比妳高的人向妳敬酒後,妳才能向他們敬酒,在主人說“SKOAL”之前,不要拿起酒杯。

喜喪禮儀瑞典人婚禮有宗教婚禮和非宗教婚禮兩種形式。宗教婚禮壹般按福音路德教的禮儀進行,非宗教婚禮則由法官或其他有權主持婚禮的人主持,同時要有兩位證婚人。瑞典的節慶活動很多,主要有聖誕節,元旦,仲夏節等。

主要禁忌瑞典人忌諱陌生人詢問他們的政治傾向和年齡,忌諱黃色藍色。瑞典對酒後開車罰款很重。

餐飲禮儀瑞典人習慣於歐式西餐,以面食為主,愛吃燒賣,面包,對香腸,牛肉等也樂於食用。參加瑞典人主辦的宴請活動時,要按主人排定的座次入席,同時要註意幫助座位旁的女伴入座。用餐時不要發出響聲。壹定要等到主人,年長者或比妳級別高的人向妳敬酒後才能向他們敬酒。

儀態禮儀瑞典人在與客人交談時,壹般保持1.2米左右的距離,他們不習慣靠得太近。他們喜歡在交談時直視對方,認為這是尊重對方的表示。

相見禮儀在瑞典,熟人見面時都會主動打招呼,並互相問候。與外國客人相見時,通常以握手為禮,有時也行接吻禮,在壹般情況下,互不相識的人初次交往時要作介紹。其介紹的原則是把男子介紹給女子,把年幼者介紹給年長者。

商務禮儀瑞典人辦事沈著冷靜,計劃性強,與外國人交往時很重禮儀。進行商務活動的最佳時間是2-5月,9-11月,由於當地冬季漫長,大家格外珍惜夏季,7,8月往往休假,所以在此期間不宜找他們洽談生意。

旅遊禮儀瑞典人喜愛安靜幽雅的環境。他們養成了自學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即便馬路上沒有來往的車輛,但只要亮著紅燈,他們也決不會橫穿馬路。在瑞典坐出租車,電車時,如攜帶了行李,需另繳行李費,行李費根據行李大小而有區別,車子小費是10-15%。

服飾禮儀英國人的穿衣模式受到世界許多人的推崇。盡管英國人講究衣著,但十分節儉,壹套衣服壹般要穿十年八年之久。壹個英國男子壹般有兩套深色衣服,兩三條灰褲子。英國人的衣著已向多樣化,舒適化發展,比較流行的有便裝夾克,牛仔服。

出生和洗禮瑞典四分之三的孩子都受過洗禮,之後就自動成為瑞典教會成員。這樣洗禮就不單純意味著壹個取名儀式。孩提時代未受過洗禮的人日後若願意可登記成為教會成員。決定權起初在父母,但從15歲起個人可自己作出選擇。洗禮通常在星期天的早禮拜之後在教堂進行。中世紀在孩子的取名周年紀念日,牧師會送給孩子家人壹支“取名蠟燭”並將其點燃,這壹風俗最近又復興了。若在家裏慶祝,朋友親戚常會送上命名禮物。孩子的出生地不同,慶祝方式也各不相同:直到二戰前,人們認為在醫院出生是相當“常見”的,而如今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在醫院出生。

堅信禮過去是天經地義之事,而如今卻已日漸式微:如今大約只有55%的11歲孩子受堅信禮。在真正的儀式上,參加者要身著教堂提供的鬥篷式長袍。除了領取第壹份聖餐之外,堅信禮還包括參加基督教教義的考試,而且通常還要演出壹幕“教堂戲劇”。如果堅信禮在當地而非在堅信堂舉行,通常堅信禮之後參加者還要在家裏開壹簡單的招待會,提供咖啡和蛋糕,並接受朋友和親戚送的禮物。有時,尤其在鄉村,堅信禮還要進行周年慶祝。

訂婚,結婚公告和婚禮在過去50年裏已漸漸被視為可摒棄的繁文褥節。很長時間裏,這些禮節都是中產階層必須遵循的規矩。瑞典4百多萬已註冊的“同居者”中,五分之四是已婚人士,目前結婚率在逐漸上升。先養孩子再結婚已是屢見不鮮。訂婚時,男女雙方交換戒指,結婚儀式上,新郎給新娘戴上壹枚婚戒,這樣瑞典丈夫們左手婚指上通常只有壹枚戒指,而妻子則戴著兩枚;在有些國家這會引起誤會,她們會被誤以為是寡婦。

有壹度教堂會連續三個星期天預先發布即將舉行的婚禮。這壹項“結婚公告”如今已被政府機關進行的“合法婚姻障礙調查”所取代。但是公告發布的三個星期天仍有社會效力,因而它們並沒有完全退出舞臺。公告可能已縮短為發布兩次,壹次在壹方父母家中,若有特別請求,公告亦可在教堂裏只發布壹次。日報上會刊登廣告宣布舉行儀式的時間和地點。若婚禮前並無婚宴,新人可親自迎賓,或在婚禮後接受大家的真誠祝福。聖靈降臨節和仲夏日是廣受歡迎的舉行婚禮的日子。

單身男子和單身女子的聚會由來已久(後者早在16世紀已有提到),可是近年來這樣的聚會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而且漸漸由朋友同事或同學之間舉行。聚會通常從“綁架”開始,遊戲者被蒙住雙眼,這樣聚會就增加了有趣之處。

瑞典的民事婚姻儀式在1908年已廣被接受,如今大約三分之壹的婚姻由這種方式舉行。儀式有法官和壹些高級市府官員主持。婚禮上要求有兩個證婚人,婚宴並沒有固定模式,如果舉行的是舊式婚姻,邀請了許多客人,那麽通常兩家人彼此分擔費用。以前則由新郎的父親承擔所有費用。

取名日和生日慶祝在貴族和中產階層中有很長歷史。可是作為壹個廣泛流行的習俗,它的歷史只有幾代之遠。取名日慶祝幾十年前已不流行了,但現在壹家大型的日歷出版公司將常用姓名現代化,每天推出二到三個名字,這樣取名慶祝活動展開了新的壹頁,現在大多流行慶祝50歲以上的“大”生日,並經常在報紙上登出廣告。

如今,越來越多人不在生日當天慶祝而在另壹天——比如說,選在下壹個周末。由於大多數父母現在都在外工作,孩子的生日聚會也常常延後。若是過“小”生日,通常壽星早晨醒來之後、家人會送上壹個裝飾著花、蛋糕和禮物的碟子。

葬禮近年來比從前已精簡了許多。宣布死訊壹般僅用壹條廣告通知相關人士葬禮事宜,並在報紙上登壹訃告。紅十字過去是宣布死訊所必備的標記,然而這些年來已頻頻被宗教的中立標誌如花、鳥或揚帆的船只所取代。“私葬”,即僅由家人參加的葬禮已越來越普遍,關於葬禮的公告通常在儀式結束後才發布。奠儀和悼辭越來越少見,悼念者走過棺材時送上壹鍬土,如此而已。二戰時大型葬禮後的餐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追思會”,僅在教區大廳,俱樂部大樓或家裏擺上壹些小茶點。新興的做法是逝世後壹年,在報紙上刊登壹則“悼念”廣告,這是瑞典移民們帶來的壹個習俗。另壹做法則是在萬聖節和聖誕節在親戚的墳頭點上燈火,這壹習俗現日漸流行。

和人生不同階段息息相關的各種儀式,在過去表明了壹個人的地位,曾十分講究並盛行壹時,如今在本世紀已日漸衰微。過去有些事為人所不齒,如不受洗禮、未婚同居或不公開下葬,後者更是本世紀初對自殺者和死刑犯的壹種懲罰。而如今壹切正相反,有時這樣做恰恰成了地位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