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為什麽強盛的古代中國不進行大規模領土擴張成為世界帝國?

為什麽強盛的古代中國不進行大規模領土擴張成為世界帝國?

在我們的思維當中,國與國之間是壹種弱肉強食的關系。特別是近代以來二戰以前的那段國際法體系不完善的特殊歷史時期,各個強國通過殖民或吞並弱國完成經濟和領土的血腥擴張。那麽中國在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6世紀的近兩千年的時間裏是作為世界國力最強大的國家存在的,作為東亞的絕對霸主,為什麽中國幾乎沒有進行大規模領土擴張成為世界帝國呢?

當然也不是說,中國沒有擴張性較強的世界帝國時期,但那只是在中國歷史長河占了很短的歷史空間。首先,中國的疆域範圍自秦始皇統壹六國、征服南越,經過長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始終長期穩定在北到陰山、賀蘭山,南到兩廣,西南到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邊緣地帶,西到河西走廊的核心區域地帶,這也是在中國古代“中國”的地理概念。只有強盛的大壹統王朝才能將勢力觸角向西越過河西走廊到達中亞,向北到達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地區,東北到達鄂霍次克海沿岸,但難以長期維持,歷史上也只有兩漢、三國、西晉、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壹度做到過壹個或幾個方向。至於青藏高原,也是在元朝以後、經過明清兩朝政府尊重當地政教現狀才使青藏地區作為中國的壹部分納入中國版圖。那究竟是什麽原因使中國沒有對外擴張呢?

壹、從現實需求來看,中國不存在向外擴張的剛性需求。我們要感謝我們中華民族的早期先民,經過長期的民族融合和開拓,中國占據了降水適中、溫度適宜、無霜期較長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這些適宜發展種植業的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中國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連片農耕區。

在古代,適宜發展農業的農耕地區無疑是最有價值的,大面積的耕地可以使古中國在當時的農耕技術、作物種類維持較高的土地承載力,可以承載較多的人口。中國自秦朝至明朝的近2000年時間,人口始終維持2000到5000萬之間,超過5000萬後會由於小農經濟脆弱性、土地兼並、天災等原因而崩潰,進行人口的調節,因此古代中國的人口壓力並不大,客觀上不存在向外擴張的客觀需求。中國人口長期主要集中在長江和黃河流域,直到明朝,由於人口增長,內地才開始有大規模的向雲貴地區移民,提高了當地漢族人口比例。由於清政府的禁令,直到鴉片戰爭後,關內才開始向東北移民,使外東北地區由於人口較少而被沙俄輕易占領,另壹方面使東北地區由於移民較多而鞏固下來。

二、閉塞的地形制約了中國向外擴張。從地理板塊上分析,東有大海,西有祁連山和沙漠,只有狹長的河西走廊作為通道,更遠的西部有天山和帕米爾高原,南有兩廣地區的十萬大山、雲開大山、六萬大山等復雜地形阻隔,西南有橫斷山脈和青藏高原,北有陰山、燕山、戈壁和蒙古高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地區是王朝主要人口分布地域,也是賦稅和兵員來源地,對外用兵成本太高:東部是海,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向東渡海作戰幾乎不可能;在西部,從關中出發,越過河西走廊到達帕米爾高原壹帶的上萬裏是無法沿途獲得給養的,運輸壓力太大;在南部,潮熱的氣候會引起疫情,復雜的地形會使兵力運動較慢,延長用兵時間,提高用兵成本;西南地區的復雜地形和青藏高原將中原的兵峰阻擋,難以擴展;北部的陰山和壹望無邊的草原都是軍事行動的敵人;幾乎在所有方向都面臨漫長補給線的問題。同時還有壹問題,擴張的目的是獲得財富,維持這些土地從經濟上是不劃算,無法從當地獲得賦稅,反而要從內地抽調兵力、資源維持,典型的贏了面子、輸了裏子,這種事是不能幹的。

三、由於中國王朝興衰的歷史規律,難以維持長期的統壹興盛,不具備對外持續用兵的條件。中國古代的主要經濟支柱無疑是農業,由於小農經濟脆弱性、土地私有引起的土地兼並、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遊牧民族襲擾,中國古代王朝多則維持200多年,少則幾十年,而鼎盛實力維持時間更短。中國軍隊又是以步兵為主體,進行擴張無疑要以騎兵為主,而組建大規模騎兵部隊,需要大興馬政和部隊訓練,所需的財富無疑是驚人的,只有強大的國力才能支撐騎兵部隊和戰爭機器,持續擴張很容易引起帝國的崩潰。歷史上也僅有漢武帝中後期的30年和唐朝太宗到怛羅斯之戰的120年進行擴張,而元朝建立後基本上停止擴張,所以歷史上有了“秦漢以來,唐馬最盛”的說法,唐朝極盛時領土面積達到1240萬平方公裏,僅次於元朝和清朝,而且將中國的勢力範圍第壹次到達西亞的阿富汗和中亞鹹海地區,與伊斯蘭文明產生了激烈碰撞。

四、小農經濟的特性使老百姓沒有擴張的欲望。內地老百姓相對於其他地區,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可以相對輕松的通過辛勤的耕耘獲得糧食和財富,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收入,也使中華民族成為了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也形成了中華民族安土重遷、難舍故土的精神,也使中華民族成為了愛好和平的民族。例如,由於元末的持續戰爭,造成山東地區人口大量減少,而山西的人地矛盾突出,明朝政府號召山西向山東移民。即使在給田給糧的優厚條件也不願移民,最後明朝政府只好用繩子捆著移民的手強制移民。

五、由於中華先進的文化和經濟遠遠超越周邊國家,統治者沈浸在“天朝上國”的巨大榮耀感中,對於其他蠻夷之地以壹種輕視的態度看待,能夠充當“朝貢體系”的核心、作為地區的仲裁者就夠了。

六、特殊的地形條件,造成北方、東北方、西南方向會有強大的遊牧政權不斷崛起,與中原政權產生拉鋸。遊牧民族雖然經濟和生產條件落後,但惡劣的環境和全民皆兵的戰爭體制使遊牧民族具有強大的戰鬥力。如秦漢與蒙古高原的匈奴,隋唐與突厥,隋唐與吐谷渾和吐蕃,宋朝與契丹、黨項、女真,明朝與瓦剌、韃靼,清朝與喀爾喀蒙古的長期對峙,吸引了中原王朝的主要精力,抽不出力量向中亞方向擴張。

我們會發現,壹切都跟中國周邊地形有關,內地有大量耕地可以形成高度發展農業以滿足大量人口生存,閉塞的環境會成為古代中國對外擴張的阻隔和防守時的保護傘,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性使中華民族不具有向外擴張的侵略性,廣闊的北部草原又會不斷崛起強大政權吸引中原王朝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