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長春新立城水庫的介紹~

長春新立城水庫的介紹~

新立城是壹個鎮子,位於長春南部16公裏,是壹個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遠近聞名的平原村鎮。

新立城之所以聞名,主要原因有兩個。第壹,這裏有壹座很大的水庫,是長春市的主要水源供應地之壹;第二,這裏曾經是城市的發源地,長春的城市身份是在這裏設廳時才獲得的。

新立城水庫位於伊通河的中遊,它是在兩座山包之間修建了壹個大壩蓄水而成,總庫容近6億立方米。水庫上遊有伊通河的河水滋潤,兩岸是青山的陪伴,其水源涵養森林為城市南部構築了壹道濃密的綠色屏障。庫區幅員遼闊,風光秀麗,景色怡人。遠看天水相接,有的地方還有貌似小島的朦朧陸地。近處,平靜的水面經越來越強的西風推動,形成壹波又壹波的湧動,在陽光的照射盡顯波光淋漓。我忽然覺得這裏除了水面較小,水不夠藍外,那壯觀開闊的場面甚至可以比擬是印象中的大海了。隨著風浪的加大,水面上喧囂不已,捕魚的船只開始陸續收網靠岸。極目望去,蔥郁的林海,重巒疊翠;清澈的湖水,水鳥舞翅。碧水藍天青松綠草,構成了壹幅如詩如畫的錦繡長卷。

途中壹個偶然的路標,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長春的起源和歷史,使這次出行變得十分有意義。

長春地區曾先後是古代扶余國和渤海國的屬地,遼金時代是長春地區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曾在農安境內設“黃龍府”,遼代古塔至今猶存。清初,長春壹帶是蒙古郭爾羅斯前旗王爺紮薩克的領地。1644年清軍入關以後,因東北是龍興之地,是滿族的故鄉,所以在清朝處於特別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政治特區和文化特區,給予特殊保護。雍正時期,為全面禁止關內老百姓墾荒,限制蒙古、內蒙古和東北漢人之間和滿族人的互相往來、互相越界,以維持東北生產和生活秩序,就在東北修壹條柳條邊,插柳為邊,以界蒙古。清廷在東北先後修築了柳條邊的老邊和新邊,對東北地區實行封禁,長春之地劃在柳條邊外的封禁區內。然而,清朝的封禁政策並未能奏效。乾隆、嘉慶時期,雖屢頒禁令.歷行封禁,並規定凡出入山海關須持“印票”(通行證)驗證放行,但關內大批破產農民,甘冒生命危險,歷盡艱辛,沖破封禁。仍然不斷偷越柳條邊下關東,進入東北各地墾荒,在東北地區形成大量無戶籍的“流民”。伊通河兩岸的長春之地首當其沖,電視連續劇《闖關東》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情形。

盡管招募漢人開墾土地,在當時是違反清朝政府禁令的,但蒙古王爺為了讓這大片的遊牧地能生金吐銀,他和違禁的“流民”壹道,沖破了歷史的藩籬,掘開了這道柳條邊。不斷聚集到這裏的“流民”,開始在柳條邊外定居。至今長春還保留有不少這種烙有歷史痕跡的地名,例如靠邊吳、靠邊王等等。 1800年7月8日,應吉林將軍秀林的請求,清王朝第壹次打破先例,采取了“借地設治”的辦法,設立理事通判衙署。這是長春歷史上第壹個廳級行政機構,民間將其稱為新立城。因為它當初建在了壹個叫長春堡的村子邊上,人們習慣地叫它“長春廳”,長春由此得名。

如今,地面上的歷史遺跡所剩無幾,只有壹處修復的署衙門面和隱約存在的土城範圍供人們憑吊。附近建起的普門寺依舊香火旺盛,每逢如來佛生日前後,善男信女早早來到廟裏朝拜。路程較遠的,甚至住進廟裏的客房,吃起齋飯。寺廟內大型的佛像造型,誇張地向人們講述著佛家的信仰,強調著佛家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