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中陽剪紙的歷史淵源

中陽剪紙的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中陽民間剪紙與漢代繪畫有關。1984-1985期間,中陽縣文化館在對羅進鎮道堂村出土的漢墓進行檢查的過程中,發現了多具漢畫像化石。專家證明,其中很多是漢代畫像,畫像中有很多關於剪紙的圖案,可以證明漢代就有中陽剪紙。此外,上世紀80年代在這個縣的水峪村還發現了大量宋代服飾。這些服飾上的圖案與現代中陽民間剪紙藝人所剪的圖案相同,這也說明中陽剪紙在宋代已經達到了相當發達的水平。

唐宋以後,由於交通不便、隱居,中陽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少,但同時也很少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秦漢時期的古代藝術在這裏得以很好的保存。這種樸素的風格在當地民間剪紙藝術家的作品中仍有充分的體現。以上時期的剪紙主要是上流社會所享受的壹種藝術形式,這種技藝普通人很少涉及。

中陽縣地處黃河流域,土地肥沃,人口集中。明清以來,當地出現了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景象,佛教文化和戲曲藝術壹度興盛。再加上當地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市民階層逐漸興起,催生了當地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當然這壹時期的民間剪紙更多的是受到世俗市場文化的影響,註重其趣味性和欣賞價值。剪紙技藝更加精湛,反映了裝飾的需要,其風格精致華麗,引人入勝。可以說,這壹時期的剪紙技藝開始從上層走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開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20世紀40年代晉綏邊區的新文化運動為中陽民間剪紙註入了新的血液。這壹時期,各種民間藝術推陳出新,民間剪紙呈現出新的活力和風格。大家都在慢慢研究創造新的剪紙,剪紙的種類和題材不斷擴大,新品種不斷開發。可以說,剪紙藝術在這壹時期呈現出極其活躍和繁榮的狀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縣委、縣政府對中陽民間剪紙的重視和支持,剪紙藝術的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階段。這壹時期的剪紙不僅用於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走上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開始作為文化產業創造經濟效益,也發揮了自身的文化功能。1985,中陽縣成立剪紙協會;1986全國民間剪紙研究會(現場會)在中陽召開;1986中陽被文化部授予“剪紙藝術之鄉”稱號;1992年,中陽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002年,中陽民間剪紙被列入縣重點文化保護工程,縣委設立專項資金保護,剪紙窗花作為手工課在全縣小學流傳。2007年9月,中陽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陽剪紙藝術節,使中陽剪紙藝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縣委、縣政府建立了中陽民間藝術展覽館,並計劃建立中陽民間剪紙博物館。縣文化局還成立了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保護和發展中陽剪紙。多年來,中陽縣湧現出數十位老中青剪紙藝術家。其中,1人成為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國家傳人、理事,2人成為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顧問,8人成為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會員。

這些藝術家的剪紙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和省級比賽中獲獎,上千幅作品被派往日本、美國、韓國、德國等十幾個國家參加對外文化交流,受到外國友人的好評。原文化館館長、中陽十大剪紙藝術家吳宜生不僅編著了第壹部全面反映中陽民間剪紙作品的《中陽民間剪紙》,還創辦了老年大學,專門邀請當地著名剪紙藝術家給對中陽民間剪紙感興趣的青少年授課,為中陽民間剪紙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近年來,中陽民間剪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藝術家在國內外享有越來越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