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移民中介 - 日據時期城市矯正介紹

日據時期城市矯正介紹

在臺灣省,城市矯正是指臺灣省總督府於65438年至0899年針對臺灣省大小城市所制定的城市發展規劃。後來城市整頓計劃改名為“城市計劃”。日據初期,臺灣省總督府的建設更註重應急衛生工程和軍事防禦建設。1899年8月,臺灣省總督府通過了臺灣省幾個主要城市的五年建設計劃,被稱為“第壹次城市整頓”。該計劃主要側重於舊路的改善和新路的規劃。以臺北為例,規劃擬定了拆除臺北城墻,建設西門町作為新日本移民住宅的方案。1901,總督府發布第二次城市糾正方案公告。除了臺北,重點轉移到臺中。規劃實施區域為臺北南門外、東門附近,周邊如臺中站等也有開發。這兩項整改計劃重點是溝渠和地基道路的改善,目的是應對來自日本的新移民。在這些城區的矯正下,以移民村的形式容納了大量的日本人和臺灣人。1905年8月做了壹次比較完整的城市修正,不僅包括當時的第二大城市——臺南等大城市,還包括人口容量的設計。截至1917年底,臺灣省共有20個城市街道和村莊進行城市整治。包括更名後的城市計劃在內,臺灣省總督府已在臺灣省70多個城市實施了城市整治。這些被稱為城市矯正的總體城鎮規劃對臺灣省的地方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臺灣省至今仍有許多城鎮繼續執行當時擬定的城市矯正計劃。公共衛生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日本士兵死於傳染病,殖民當局壹直關註臺灣省的公共衛生狀況。日據初期,臺灣省總督府在臺灣各地設立衛生所,從日本請來醫生治病,遏制傳染病的爆發。然而,以公共衛生和小型保健中心為重點的醫療系統沒有建設大型醫院,而是徹底降低了瘧疾、鼠疫和結核病的發病率。事實上,這種醫療制度直到1980年代以後才逐漸改變,在硬件設施方面,總督府進行了許多公共衛生項目,例如聘請了壹位英國人威廉·k·伯頓(William K. Burton)設計臺灣省的自來水和下水道。此外,加寬街道、設置拱廊和春秋兩季強制清掃、在家中開窗以利於空氣流通、強制患者轉移到隔離醫院和防止註射等措施也有助於公共衛生。此外,為了打下堅實的基礎,臺灣省政府從公共衛生教育入手。壹方面,我們依靠公立學校教育體系和警察力量,向臺灣民眾傳授健康的理念,讓廣大民眾擁有現代健康的理念。另壹方面,在臺北帝國大學設立熱帶醫學研究所,建立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制度。該計劃培養了許多公共衛生醫學人才,增加了臺灣省公共衛生研究和改進的機會。